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武术
-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洪均生先生(1907-1996),晚号八八老人,河南禹县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生入室弟子,从学十五载(1930-1944),朝夕相随,深得真传。后困于家计,寓济南谋生,虽离师而居,然谨记师训,研练拳技精益求精;默识揣摩,每有所得。 1956年春,洪均生先生自济再度赴京,从师进一步探求陈式太极拳技法,蒙师从推手到散手一一指点,反复试验每一招法,精微巧妙,尽得要旨。 洪均生先生常说:“陈式太极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确非虚语。他常与各拳种来济交流访艺者交手验证太极拳技法,体会陈式太极拳“理精法密”之真义。 洪均生先生征得陈发科先生允许,将他所讲解的各种招法融汇于原来所学套路中,期冀为学者开辟一条走向掌握太极拳技法微妙的捷径,从1956年后以此套拳法传于济南学生。通过实践,效果卓然。是以逐渐扩展到南北各地,日本、美国、东南亚友人亦陆续来学。如“日本太极拳协会”主任指导中野春美女士、副主任高谷宽先生,以及石岛清光、曾我忠弘、森田育利、安东尼、古贺荣子等皆多次登门求学,并回国后广泛传播。日本武林尊称洪均生先生为“太极巨星”,成立了“洪均生太极拳研究会”,专门研究他所传授的拳理拳法。 洪均生先生颖悟过人,博览强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文武兼优,以深渊的学识和武学修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研究陈式太极拳理法。他结合生产劳动习惯动作,就近取譬,使学者易于领悟;又常现身说法,亲于学者试验,使学者如步入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之中,越学越明,越学越深,越学越爱,有欲罢不能之感。确是一位难得的明师。 说到他写书,确实不易。第一稿未半,正逢1961年自然灾害,他患了偏瘫之疾,生活极其艰难,几乎无法支持。幸受著名学者刘子衡先生支持鼓励,才决心克服困难,勉力续写。后虽病愈,然三次易稿都是在多年居住的几平方米一间阴暗潮湿的棚屋里趴在床上完成的。直到1988年方才定稿,名曰《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
武功薪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家功夫述略;武术阐微;太极拳漫谈;武术杂谈;真传易筋经;气功七论等。 -
王宗岳太极拳经·王宗岳阴符枪谱·戚继光拳经
《王宗岳太极拳经•王宗岳阴符枪谱•戚继光拳经》康豪是武术史和民族体育史学科的奠基人,是迄今唯一一位对武术文献和民族体育文献做过系统整理和学者,深入认识他的开拓和学术成就,把他所汲汲开创的武术学业继承下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国技论略
《国技论略》结构严谨,言必有据。为了解博大精深的武术概貌,求得练武有成,应读此书。著名武术理论家徐哲东著。著者以丰富的资料、简练的笔法,纵论中华武术的历史、流派,考证辨伪,澄清史实,阐述各拳种特点,指导如何选择学技。 -
薛颠武学录(上卷)
本书内容包括:形意拳源流,形意拳基本理法,五行、十二行名称、具体锻炼方法、用法、点穴,拳经解释,等等。 -
孙氏武学研究
《孙氏武学研究》上卷以“孙禄堂先生传”为首篇,以“五百年来中国武学发展历程及主要代表人物”为终篇,由此可以清楚地呈现孙氏武学在近500年来武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下卷是以“孙禄堂先生五大武学贡献”为首篇,以“孙氏三拳练什么及其特点”为终篇,阐发孙氏武学对技击运动乃至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其中研究武术运动的几个基本理论包含笔者20多年前对科学哲学的思考,而有关孙氏武学的基本技术特点与要求,则是笔者在收集前辈心得的基础上也融进了笔者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气功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气功》主要讲述了: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
现代剑道
《现代剑道》全面介绍了当代世界剑道技术的最新格局和发展趋势;着力描述了它的丰富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建立在全新概念之上的训练方法。全书力求实用,不但剖析了剑道的百余种应用技法,汇集了各种基本组合型的实战技巧,而且以攻防系统之演绎过程,展现了剑道战术之对弈理念。 -
少林绝技
某日,路遇一书店,主售言情、军事、成功学等盗版书籍,店内尽头书橱内,却藏古旧经典若干。店主几为高人,相谈甚欢,购回此书。两日后,访友,赠之。此书1985年10月一版,我所得者,为1987年7月第三版。观前言,此书之所以成书,实为缘分造化。我遇此书,亦缘分造化也。 -
叶问·咏春
《叶问•咏春》内容简介:由于一代宗师叶问半生的努力,咏春功夫传遍世界,学者逾百万。《叶问•咏春》是叶问宗师长子叶准师傅偕入室弟子卢德安、彭耀钧为深入探讨咏春而写的。《叶问•咏春》首谈叶问宗师,之后便细谈作者们在学习咏春和教授咏春的心得。叶问宗师的生平行事以及他对咏春的体会和教学,都可在叶准师徒的心得中窥见,足见叶问咏春的薪火相传,以及叶问宗师的影响力。 -
李小龙画传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李小龙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人”。他的功夫出神入化,造就了西方的中国功夫热。他也是最早在世界影都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的华人影星,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小龙的影片上映。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李小龙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带你领悟太极拳本具神髓,1987年,王壮弘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锦标大赛中技压群雄,夺取了金杯奖。20年之后,王壮弘先生以释、道、儒三家融通的智慧,阐释何为太极,何为水性太极,何为太极文化的神髓。“太极思维”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的“太和至中”、“中庸之道”,老子的“有为有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释迦牟尼的“不空之空谓之空”的思想相一致。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法”,即“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是“四两拔千斤”而非“四两拨千斤”。用重量不用力量,运用地心引力……借力打力。道法自然,太极拳要仿效水、风、气体,练成流动不居的松柔之体。缘起性空,明心见性……周身无处不圆通。 -
Tao of Jeet Kune Do
This is Bruce Lee’s treatise on his martial art, jeet kune do. This international best seller includes the philosophy of jeet kune do, mental and physical training, martial qualities, attack, and strategy. BEST SELLER! -
截拳道-李小龙武道释义
目录 献辞 敬告读者! 序言 前言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二 中文版序三 中文版序四 概述 第一部分:武道释义 关于格斗 武术类别及解析 第二部分:截拳道——原理 截拳道——起源及发展 原则及战略 正确姿势的要点 步法——格斗的精髓 第三部分:格斗的工具——上肢 基本要领 前手(直)冲拳 勾拳 挂捶 交叉拳 其他的攻击选项(上肢) 对拳击与击剑的借鉴 第四部分:格斗的工具——下肢 前足胫/膝踢 侧踢 勾踢 其他攻击选项(下肢) 第五部分:超越体系——截拳道的训练 截拳道的系统课程计划 李小龙的私教课程计划 我的个人训练计划 第六部分:超越体系——截拳道的终极之源 截拳道的终极之源 一些思考 个人思想——以我自己的经验 中文版跋 -
中国武术史
《中国武术史》内容为: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精深,呈现出浓艳的传统文化特色。从发展的历程看,它肇始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搏击。进入阶级社会,主要体现为武技的搏杀技能,因此在古代称之为“武艺”。从史料上看,“武术”这一词汇可能出现较晚。大体上,中国武术萌生于先秦,越汉、唐至宋元,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到明清汇成高潮。 中国武术在它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多种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其文化的“类”上,无疑应归属于体育。既然是体育的一个内容,那么就应与“军事武艺”有所区别(尽管两者有着密切的交融互摄)。就价值特征而言,军事武艺相对单一。而武术则体现为多功能性,如健身养生、休闲娱乐和艺术表演等。当然。技击是武术的内在价值规定。 -
太极往事
内容简介:太极拳并非单纯的运动或技术,而有自身传承的历史,与中国文化精髓本为一体,且须存乎其人。“平生之志,不在仕途,不务工商,不做打手,不图侠名。只为继绝学而已。”(孙存周语)这其实也是拳界诸多前辈大家共同的人生写照。拳如其人,自然不该将“人”隐去,而当在历史时光的脉络中了解传承流变的具体情形。 至今没有较大争议的太极拳的历史,仅乾嘉以来二百余年。《太极拳往事:晚清以来太极前辈们的非凡人生》便是对晚清以降太极拳各家派传递脉络与承接状况的首次全方位细致梳理。汇聚了诸家太极拳传承人的记忆与智慧,展示出晚清民国以来不同历史背景下,太极拳前辈高人们拳艺与人生融为一体的人生历程。通过《太极拳往事:晚清以来太极前辈们的非凡人生》,可以全面了解太极拳的传承状况。至于更多内容,则需透过纸面去看。 -
中国传统武术史
于志钧先生是有六十多年武龄的现代知识分子,娴中华武术技击,通《易》理。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还传统武术以本来面目,以区别于所谓的“现代武术”,力图唤醒人们保护中国传统武术的意识。全书采用大量的史料,大胆利用民间传说、野史、逸事中关于传统武术的记述,如三皇五帝、达摩、张三丰等,结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兵家的兵形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吐纳导引术和《易经》“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追溯了中国传统剑术、枪术、拳术、刀术和棍术的发展变迁史;并对武术史上的一些存疑问题,如少林和武当两大宗派的源流、太极拳的创始窨是谁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考证。全书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如三十三剑侠图、十八罗汉手、三十二势长拳、桓侯八枪等,充分发展了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国传统的发展和变迁。 -
说剑丛稿
《说剑丛稿》是文、武交叉的结晶。所收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中外兵器、武艺的交流,但集中在对古代兵器、武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也稍稍涉及到某些当代武术问题。这是合乎逻辑的延伸。因为当代武术是古代武艺体育化了的遗存和衍变,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民间某些武术品种,自身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载。 目 录 前言 ………………………………………………………………………………(1) 卷— 一 “虎贲之士说剑”解……………………………………………………(1) 二 以剑遥击…………………………………………………………………(9) 三 短剑与长剑……………………………………………………………(19) 四 居延汉简《相剑刀》册初探…………………………………………(26) 卷二 五 “手搏”初探…………………………………………………………(46) 六 五台山的僧兵与武艺…………………………………………………(68) 七 武术史上的宋太祖……………………………………………………(77) 八 抗倭英雄瓦氏夫人……………………………………………………(83) 九 明末武术家石敬岩考述………………………………………………(88) 十 颜李学派与武术……………………………………………………(112) 十一 清代的武举制度…………………………………………………(120) 十二 燕山常巴巴轶事辑述……………………………………………(131) 卷三 十三 说“两刃矛”……………………………………………………(159) 十四 尉迟敬德与“鞭枪”武艺………………………………………(165) 十五 朴刀与“朴刀局段”考…………………………………………(172) 十六 从“连枷棍”到“二节棍”……………………………………(191) 十七“铁枪”源流……………………………………………………(200) 十八沙家拳考…………………………………………………………(206) 卷四 十九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212) 二十七圣刀与袄教……………………………………………………(256) 二一“米昔刀”小考…………………………………………………(263) 二二明代“刀法得之佛郎机”考……………………………………(267) 卷五 二三点校本戚继光《纪效新书》序…………………………………(277) 二四《中国武术大辞典前言》………………………………………(284) 二五戚继光《拳经》探讨……………………………………………(292) 二六略论武术古籍和武术文献学的建立……………………………(315) 卷六 二七冯玉祥与中国武术………………………………………………(324) 二八一代文通武备的武术家…………………………………………(341) 二九马凤图与陆合大枪………………………………………………(354) 三十为“直拳”正名…………………………………………………(363) 三一应该重新审视“国术”…………………………………………(371) 三二令武术蒙羞的段位制《理论教程》……………………………(381)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