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灣

  • 方舟上的日子

    作者:朱天心/著

    半世紀前有張愛玲上海〈桂花蒸阿小悲秋〉,這小說集則有一位十七歲少女梁小琪,在台北尚未出現邊界與輪廓的馬路巷弄間漫遊,少女懵懂迷惑的情思躁鬱,眷村男孩間無厘頭的縹渺情慾,沙林傑式找不到出口的對尚未來臨的成人世界的鏡像困頓,同性姐妹間死守信諾的靜止時間之歌,十二短篇像切面一樣慢動作播放,羅麗塔的迴旋舞,這是自張愛玲《流言》過渡至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不應被遺漏的一本《少年維特的煩惱》女性版。
  • 我就是孩子氣

    作者:王信智,鍾霓

    王信智與鍾霓他們踏出書及原有的型態、印象,期待展現出書籍可能的表現形式,《我就是孩子氣》是他們嘗試的第一步,塑出一本不是雜誌、不是書,只是一張張承載著實現夢想的紙頁羽翼,並將它裝訂成冊。 在《我就是孩子氣》中,專訪了日本Childish Music知名音樂家橋本和昌從台北一直到東京的獨家貼身採訪、劇場永遠的美少年林奕華與王信智現場對話直擊、認真工作有機善良的麵包廚房負責人葉姐溫馨烘焙封面、三位老中青火熱插畫家最新主題作品……
  • 無伴奏安魂曲

    作者:成英姝

    2000 年人間副刊百萬小說本年度以推理小說為主題,入圍的三篇作品為《Saltimbocca,跳進嘴裡》(張國立 著)、《無伴奏安魂曲》(成英姝 著)、《疑惑與誘惑》(裴在美 著)。 你這麼一說我就理解了。你一直想替阿秋報仇,後來碰到阿夏,把她當成阿秋來看。你一直告訴她你殺了那個人,因為你一直想這樣跟阿秋說。其實這些年來你試圖跟阿秋澄清什麼,你覺得阿秋對你有所誤解。事實上是你自己欺騙自己,你在跟你自己說,你誤解了我,我其實可以殺了那個人。因為你想掩飾並且混淆真相,你知道那個真相,你說的那些你都辦不到,你是個懦夫。
  • 野孩子

    作者:張大春

    大頭春三部曲結尾,但是一個只有開始的故事。因為後來那些悲慘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一開始,誰並不知道,尤其讀者,這是全書唯一的簡單陷阱。
  • 現在詩02

    作者:

    公營電訊話簿的開本和編排方式、廉價傳單的紙張觸感、字句的時間膠囊、粉紅色、「三便士歌劇」。本詩集有 549 首詩共 167 位作者,有的人投了半本未發表的詩集,也是照登不誤;其編輯的方式以亂碼填充法來呈現,使得整個形式更是完整、更概念性、更佔空間、更具擺設性和自我否定性,更具其不易閱讀性、更忍無可忍、更易燃、更異他、更具他用… 厚度達五百多頁的詩刊裡,有眾多文本良莠不齊,一起編成類電話本這個構思會導致憎恨嗎?或引起快感嗎?看看每一首詩都在微弱地負隅頑抗的樣子,看看每一首詩或多或少地侵犯/抵銷/稀釋另一首詩的樣子,看看每一首詩或多或少地彰顯/突出/實現另一首詩的樣子;看看有些詩對我們的閱讀習慣而言則根本是拒絕反抗的。 如果這幾百多件文本堆砌的景觀必須附會出一個適合的比喻,會以為那是 LOMO 相機式的,狂拍隨洗狂歡式地張貼。LOMO 原為舊蘇聯間諜相機,塑膠外殼玩具造型,號稱史上最簡陋相機,沒有閃光燈沒有觀景窗沒有焦距沒有光圈,聽說每一台 LOMO 都有自己獨特的缺點和怪癖,沖出來的照片比起數位相機常不完美,但 LOMO 玩家以此不完美為幸,因為每一張看似不盡完美的照片成千成百張貼羅列起來就會造成奇觀稱 LOMO 牆。LOMO 作者若即若離充滿業餘幸福感,幸福感比幸福更幸福。 *** 一看就知道,這是編者夏宇寫的呀。
  • 舞鶴淡水

    作者:舞鶴

    本書是舞鶴的長篇小說,主題圍繞在淡水小鎮的變遷及人物的內在省思,兼及主角的性冒險。台灣本土文學大老葉石濤強力推薦,楊惠姍小姐代序。 作者以被毀滅的舊淡水和新生的嶄新淡水為小說的主題.把淡水當作整個台灣的縮圖,尖銳的批判新、舊淡水之間的頡抗和矛盾,思維富深奧的思索性,令人有深刻的感觸。 小說並無明顯的故事和情節,小說主角在淡水的性冒險也使用隱喻表現。作者充分發揮了他的性思想和考察性的奧祕,文字象徵意義頗深,這是這本小說的優異處。 作者以這樣的風格貫徹全書,為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文學樹立一個重要里程碑。                                ──葉石濤
  • 鈴璫花

    作者:陳映真

    陳映真是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海內外歷來各項文學經典評選,均名列前茅。陳映真的文字獨具魅力,思想層次分明,所有作品都在他不移的理想主義、使命感、和廣大的同情所規範下成型,將社會、人性、和歷史的問題,以動人的故事娓娓道出,感人肺腑,睥睨時代風潮趨向。陳映真已有十四年未曾出版小說新作,《忠孝公園》是他停筆多年之後的最新力作,寫出當前台灣及時代淵源的種種複雜情節,令人深思。作者並將其所有舊作,重新審訂校正,合為《陳映真小說集》共六冊,由洪範以全新雅致的面貌隆重推出。
  • 橋上的孩子

    作者:陳雪

    本書是年輕小說家陳雪首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她第一次將過去作品中片段透露過的坎坷成長經驗,貫串起來,一方面回憶隨父母在夜市擺攤叫賣衣服、母親離家數年暫代母職照顧弟妹、父母投資失敗為債務所逼、居無定所......種種不堪的艱困生活;另一方面則描述大學畢業後求職無門,一度在色情KTV工作,後來又不得不回到家人身邊以批發手錶維生......種種彷徨失措的經驗;然而即使在困窘的環境中她仍選擇逃離家庭、逃離情人,蟄居陌生大樓專心寫下自己的故事,試著由不斷的反覆述說中,逐漸找回失竊的身世、空白的記憶......
  • 詩戀PI

    作者:網路與書編輯部

    你對詩人的想像,是否還是弱不禁風、奄奄一息?你對詩的印象,是否還是高不可攀又乏人問津?《網路與書》第二期<詩戀Pi>,將顛覆你對詩的看法,揭開詩的神秘面紗。 詩戀「Pi」,是派,是癖,也可能是某種腹部氣體排放出來的聲音。不論你是否已經染上吟詩作對的惡癖,還是純粹 喜歡聊詩打屁,想在漫漫寒冬裡燒美麗的文字取暖,都少不了這本火辣的<詩戀Pi>。它將告訴你,你今天的心情適合讀哪一首詩?小說家筆下的詩人都是什麼德性?進入網路的盛世,有哪些人還在秘密寫詩?有哪些是發生在音樂中的詩?想要讀詩卻苦無門道,我們還精心推薦你50本重量詩集。還有畫家幾米、評論家楊照、南方朔等八位戀詩的狂熱分子,與你分享一首心目中的夢幻詩作。
  • 你不相信的事

    作者:張惠菁

    當你心裡懷有一個秘密, 你想到山裡去,尋找一個樹洞,對著它說出秘密, 然後用泥土,永遠地將那樹洞封起來。張惠菁的最新散文集,寫出了「時間」的幽微細緻。在她筆下,時間很輕,也很重;時間的氣味,好像迷迭香;時間的紋理,有如地層的結構。 沒有人像她把時間寫得這樣清靈卻哀傷: 「難道我們不是一直在失去前一秒看見的東西。早晨醒來,甚至沒有察覺地,再也無法以昨天的眼睛看世界了。昨日的視覺,它像一種珍稀的鳥禽悄悄地絕種了。」 她努力鑑別時間的身世,看穿了它的甜蜜而詭詐,以及不仁: 「然而過去也不過是序曲罷了,還不是要帶著它活下去。時間其實才沒有什麼有效期限,沒有那個確切的點過了之後你就可以不管不想了。時間沒有那麼仁慈。」 人在時間裡,前進,回顧,等待,迷失,憤怒,受傷。 「當你在記憶裡回望,去完整地認識一個人,猶如辨認一件瓷器在窯中經歷的種種。那過程並不全然令人欣喜,人世間的醜惡總是比美麗更多。但人的某些最美好質地,竟然是在醜惡的環境中顯現,如同瓷器燒出罕見的釉色。」「時間是一巨大的窯爐。鍛燒著每個人經歷的種種,一些循環往復的主題。分離。想念。困頓。得意。遺忘。以及回憶。」 這是張惠菁的時間之書。
  • 一個人

    作者:網路與書編輯部

    無論是出於自願或不得不然,選擇單身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她)們有著情感、經濟與活動上的自由,但同時又必須面對無人分享與分憂、無聊與孤寂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只是婚姻定義上的單身,「一個人」的狀態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處境,它以各種形式出現,是極為重要的生命情境或態度。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單身與個人化社會的趨勢裡,探討一個人的各種狀態、價值與難題,從而在其面對自我、親人、人群社會時,能有一種從容篤定的平衡關係。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份 我們先搭建起一個人在都會中生活的種種場景。首先,藉由幾位藝術表演者的在台北獨奏、獨舞的畫面,呈現一個人在現代都會角落的各種氛圍。馮光遠則以黑白照片紀錄了八0年代的紐約,凝結了某個時代的一個人的感覺。接著,康旻杰以美國東西岸的洛麗及西雅圖兩個城市為例,探討適合一個人生活的城市,並回頭看台北。歐陽應霽則從個人化的產品設計,談它如何反映、影響一個人。 第二部份 我們討論型塑一個人的歷史、文化與心理狀態。孤獨是一個人的重要元素,葛兆光從皇帝以「寡人」自居,到文革時期行為思想一致的群眾,談他對孤獨與寂寞的理解。我們還從刺客及太空人身上,探討什麼是孤獨的力量、孤獨的自由及孤獨的徹悟。隨後,張惠菁從哲學家塞內卡、基督教隱士聖保羅、屈原、陶淵明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分析他們如何面對自我、如何實踐一個人的價值。此外,我們從人物、愛情、物件、思想四條軸線,描繪關於一個人的歷史發展。 第三部份 本書的專輯,我們主要談的是單身的的各種狀態。首先,李康莉從失戀、網路交友、自慰等諸多有趣的角度,呈現一個人酸甜苦辣的感受。柯裕棻以這些年來留學、教書與情感路上的經歷,談她的人生路上的獨行感受。相對地,一個男人又是如何閱讀女人?那會有好幾種分法。如果大家都不結婚,這社會變成怎樣?劉維公從結構面分析了單身/個人化社會趨勢的成因及其影響。單身是自由自在的,我們提供了50種維持單身的方法。寵物是單身者重要的慰藉,從一隻貓開始,我們進而討論了個人與外界的種種關係。一個人睡是什麼滋味?只要重新檢視「床的一族」,就不用和孤枕難眠劃上等號。有了婚姻生活的人,仍應保有自己的主體性,這方面劉黎兒提供了她的看法。接著,我們請張惠菁、顏忠賢、深雪、李照興、尹麗川、石康等兩岸三地的作家,寫下她(他)們在10月11號這天的日記,從中勾勒了單身的各種心情。此外,還有紅膠囊與萬歲少女兩位男女獨居者,用圖文方式介紹他(她)們的家,並作一對照。 第四部份 談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頻繁的人際互動中,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及私密的空間,莊慧秋為我們作了分析。劉永毅則從面具的意象,談一個人如何向外界呈現自己。此外,在高齡會社會中,我們也探討了老人獨居問題,並且從失業的人、墓場看守者等身上,看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如何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接著,分別從紫微斗數及心理測驗的角度,看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五部份,張大春寫了關於一個落魄的人,如何憑著一枝筆,最後脫胎換骨的故事。最後,我們整理了與一個人主題相關的50本書與網站。
  • 写给你的日记

    作者:钟文音

  • 詩60首

    作者:夏宇

    我遲遲找不到詩集的名字 遲遲無法定稿最後我決定 目錄上的詩每一首都可以 拿來當做詩集的名字而據 以形成的每一種解讀都可 以成立可以懸置可以偏離 是向心的也是離心的只要 一行或是每幾行的錯落浮 現只要你願意甚至每一首 甚至全部我把所有的字都 埋起來埋在表面你的注視 你的呼吸和你的手指會告 訴你這些詩會帶你去什麼 地方我是盲目的但你不是 --夏宇
  • 城市的憂鬱

    作者:胡晴舫

    在土星的坐標下,在憂鬱的城市裡 欲從中窺探城市的肉身,他人的面孔,但鏡像中出現了卑微狂妄的自己。 一本關於繁華和腐爛、毀滅和復活的城市之書。 《城市的憂鬱》是當代華人作家裡少見的城市書寫,富有睿智和洞察力。她延續了西方作家,如波德萊爾、班雅明,以及卡爾維諾的系列城市觀察,但更具當下氣質,再現了我們自己這個時代的城市現代性。 這不是《巴黎的憂鬱》,胡晴舫在書中沒有明確點出哪一座城市的名字,雖然你一定可以從中看到踪影。從企圖活在過去的城市,到想要擺脫過去的城市,再到未來之城,我們可以從它們的不確切身世中,看到橫流的慾望或普世的哀傷,還有幾些難得的快樂。 這不只是《看不見的城市》,胡晴舫讓我們換了一副眼光,在熟悉的場景中尋找陌生,在無處無家的所在不安於室,在窺視別人的時候看到了自己,從最不起眼的細節,偵探出城市寓言的最關鍵拼圖。 這不是一篇<都市的生理學研究>,胡晴舫除了診斷街道的健康狀況、塞車人生外,更去分析了在其中人們的所有心理徵候,從強迫性精神官能症、躁鬱症到文青的憂鬱症,還有對世界抗議的歇斯底里,不一而足。 這也不僅僅是某一段的<歷史哲學論綱>,胡晴舫行文中,除了以「新天使」之眼在從未來俯望著過去,更多的時候她化身為一個潛水採珠人,跳入大藍之深海中,告訴我們City Blue的千年繁華與百年孤寂。 這是一個多年來隱居、遊走於城市裡的作家,出沒於城市周而復始的繁華和淒涼裡,熱心冷眼,慨然又漠然,在斷章中洞察,在片刻間領悟,在風景外感想,呈現給我們的畫作和散文詩。城市的隱秘內心,潛伏和淪落在忙碌倉促的現代生活中。城市的末日和復活,周而復始,在一瞥之間,胡晴舫點化出城市人自己那具既迷戀又鄙棄的的肉身。城市好像一頭巨大怪獸,誘惑我們沉溺其中,迷失其中。然而,寂寞、孤獨、憂鬱的我們都無可奈何的愛上了它。
  • 我開始輕視語言

    作者:張家瑜

    【關於作者】 張家瑜,她希望自己非常之溫柔和善,但骨子裡卻有股反對勢力。 她旅行喝咖啡聽小島上的流言,她讀書觀影看人,她旁觀死亡卻無法平靜。 她自覺是廢人,盛世裡袖手旁觀無濟於世。但靈魂中藏著革命分子,隨時等候召喚。 她習於沈默,數日無語。她看似平凡,卻無法不發出激昂的呼喊。 【編輯手札】 最後一個句點後,你從此變成不一樣的人。 特別的散文集子,特別的作家。 我開始輕視語言,不只是一種立場和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張家瑜人如其文,慣常沉默,讓輕飄飄的語言沉澱,時間催熟,釀成文字。 她的文字是捻熄你腦海中聲音的按鍵,你讀著讀者,天地只剩下自己。 最後一個句點後,你從此變成不一樣的人。 你可能聽不到她說話,但閱讀她的文字,是一場革命。不流血,且充滿音樂和雪茄味。 【名家推薦】 當她寫到香港,她的參考點是台北;當她寫到台北,她的對照點則是香港;而當她看這兩座城市時,她又想起她從小生長的花蓮鄉下以及居住過的美國城鎮;但,不論時間與地理的座標如何游動,去了哪邊旅行或居住或生活,說到底,她,以及我,身世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台籍女文青。─ 胡晴舫 是一介上班族會樂於地鐵上托書在看的輕盈讀物,也是某一特定時空的特定群體的鄉愁密錄。在情感上它是陳達的思想起,也是瓊拜雅的歌,既是克制又是熱情的,是知性亦是個性的。─ 鍾曉陽 她寫行旅、愛情、故鄉、文字書寫,之於她,都是這般淡、這般用力。 是的,這般用力、這般淡。淡,是所有經歷過了的都好好的安置了它們的位置;這般用力,是要記憶、要保留、或是要丟掉。─ 陳蕙慧 編者的話
  • 那隻斑馬

    作者:夏宇,李格弟

    只有163首歌詞,以彩色便利貼的方式設計,顯示流行歌曲炫爛繽紛的表象,書籍中間攔腰一刀劃分兩半,使得不同的歌可以自由組合拼貼,指涉流行歌曲朝生暮死的本質;俗艷襯底斑斕字句又彷若台灣大街小巷恣意橫生的市招。
  • 記憶之塔

    作者:周志文

    對鄉下小孩來說,台北是一個遙遠得連夢想要到都到不了的地方。若是能上台北唸大學,馳騁在知識之海,無異羽翅加身,足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暢遊翔飛。   作者當年從鄉下擠進大學窄門的他,有點像寫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的貝多芬,對未來懷抱繽紛的憧憬,料想前景將無止境的在眼前一幕幕展開,雲彩、閃電、山如奔豹、海如立屏盤旋而來,而理想如日,就在不遠處,那英雄的身影呼之欲出。   然而外雙溪的知識殿堂,雲彩未現、閃雷未響,貫耳的是台上七、八十歲操各路濃重鄉音教人莫辨的上課聲,見學生書背得不好便要人「滾出去」的吼聲,甚至校園水溝旁可聽聞老教授不顧睽睽眾目掀袍小解......。初來乍聞讓作者特別感動的校徽上的那行字:Unto A Full-Grown Man,做夢也想不到殿堂是這般。   作者的記憶塔盒裡收存著東吳、台大、淡江大學等校師長、同學、同仁各路人馬形形色色的大小諸事;名師、怪師、權貴子弟、神職人員、官人紛紛在各層塔中搬演一幕幕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繽紛景象──洪陸東、曹昇、徐子明、林尹、毛子水、殷海光、鄭騫、臺靜農、章氏兄弟、龔鵬程、蘇起、胡適......。   在我們的時代,世界有好的一面,也有很惡劣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那呼之欲出的英雄身影,不必是別人,也可以是自己。
  • 時間的旅人

    作者:張曼娟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人,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旅行, 在每一片回憶的風景裡努力修補自己。 跟著張曼娟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那些曾經感傷的回憶,都成為最美麗的輝煌。 皇冠 60週年 紀念出版 她去到上海裁製衣裝,想起小時候媽媽為自己做的那件洋裝,丟失的童年碎片就這麼被尋回了。 她去到濟南吃炒全雞,吃到一整盤澎湃熱切的人情。 她去到櫻花紛飛的日本,決意放慢腳步,慢得就像要在那裡地久天長。 她去到香港,化作一隻鷹,展翅飛翔在海岸的城邦,成為美的發現者。 去馬告數神木,去日月潭騎腳踏車, 去舊書店遇見轉世的愛情,去到童年時光跟洋娃娃訴說久遠的心事。 她是張曼娟,一個永恆的旅人。 這一次,她要陪你走過漫漫時光的千山萬水, 傷心的時候,美好的時候, 寂寞的時候,勇敢的時候…… 一邊前行,一邊回盼;時而逗留,時而追逐, 直到我們終於回到,那個我們好想念的地方,那一段我們快要忘卻的時光。
  • 青灯有味似儿时

    作者:琦君

    《青灯有味似儿时》中,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 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 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 痖弦诗集

    作者:痖弦

    痖弦以诗之开创和拓植知名,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的风格体会,蔚为现代诗大家,从之者既众,影响极为深远。《痖弦诗集》收诗人创作以来所有作品于一秩,略无遗珠,允为定本,现代诗之巅峰谷壑,阴阳昏晓,其秀美典雅,尽在于斯。 《痖弦诗集》收有英文的译诗,由痖弦自己翻译,曾于1968年5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出版过。当时,为了使作品能追上英美语文的水平,全部译稿曾央请同房的美国朋友—— 一位青年诗人高威廉(William C. Golightly)加以修正;他不谙中文,改错了不少地方,虽然中文意思错了,但在英文里却能构成新意,成为一个庞德式的美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