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灣
-
與我無關的東西
目錄: 我也會說我的語言 憂鬱的亞熱帶 演講比賽 我是一本選集而不是一本書 錯誤人生 紙飛機 呼吸 重金屬 我和我的放射線 進行曲 夏天在隔壁 哪裡呢這是 沒有樓梯的房子 地下詩人 死或愛的歌 小心輕放(安魂曲) 而我們繼續 田啟元紀念 小劇場 風過隆達 鬥牛士之歌 遠離耶路撤冷 恐怖份子 與我無關的東西 電梯裡的情詩 打開的門 捲尺 書籤 迴紋針 信件 一加一 繼續說 麥當勞 新生代 長途公車 肥皂 冰箱 馬路天使 過於美好 小史詩 今夜你側身而臥 我渴望的詩 在一頁Prevert的詩背面 六月 Fiction 計畫 此身 並非所有相遇都是幸福的 詩已無法表達愛情 Les Feuilles Mortes 逐漸失去了...... 比比 新的果園 Little Voice 幻覺主宰世界 美好的一天 不在 後記 -
不厭其煩
陳綺貞的第一本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圖文書。 如同她的專輯 如同她散落在不同歌手間的詞曲 也如同她每一場大大小小的的 LIVE 演出 書,只是陳綺貞另一種創作的展現 當然,您一定不會覺得奇怪 對於一個會寫東西又剛好是「歌手」的人 出書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但,對於一個唸六年哲學系 長期失眠 想法很多 習慣過度自我要求 甚至常常在創作過程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人而言 它真的不是一本想當然爾”輕易”成就的歌手書 在這裡,請你暫時拋開歌手陳綺貞的身份 歡迎你用一種對”作家”要求的嚴苛來閱讀它 看她如何把輕鬆的,溫暖的,敏銳的,奇想的,歇斯底里的情緒 變成與歌詞迥然不同,又自成一格的文字 關於書的影像 綺貞攝影作品 綺貞是我們週遭見過最「勤於」偷窺的人 說她有很多的工具 不如說她有很多看的角度 我們一定見過同樣的藍天 街道大樓 公共廁所 流浪狗 但在綺貞的記錄之下 便成樂章 情節 呼吸 和 隨想的故事…… 就像某位詩人曾經說過: 『我沒有辦法克制自己不去描寫任何的當下的情況……』 生活的趣味 原來只在隨處發現與珍惜 關於放大鏡 綺貞的 idea 要說一說放大鏡 如果給你一把放大鏡 也許用來放大昨晚的夢境 也許放大容易失效的記憶 也許只是放大兩人之間的距離 也許……你看見了什麼? 這個貼心的小趣味 當然是那個陳綺貞的主意。 陳綺貞 不厭其煩 一二三,二二三 一而再,再而三 在音樂之外,在睡著以前。 陳綺貞早晨的世界,有夜裡的溫度。 把醒與睡的規則,相互越界偷渡。 還要在半夜三點躲在廁所,把靈魂照相存證。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放大陳綺貞 陳綺貞的不厭其煩 如果給你一把放大鏡 也許用來放大昨晚的夢境 也許放大容易失效的記憶 也許只是放大兩人之間的距離 和陳綺貞一起,發現生活所有細節 證明可以活得,不厭其煩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陳綺貞的生存試驗 不厭其煩 為了知道最適合的生存方法 進行以下試驗: 一、長期失眠,忘掉陽光的滋味 二、用LOMO相機每天拍一張照片 三、蒐集不常用的字眼 四、放大一切,從你的手開始 五、重複步驟一,不厭其煩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
百年思索
十多年来,当野火燃烧之后,以犀利的笔锋,持继不断的点批社会不平的现象,带着知识份子独具的感性忧心,龙应台始终坚持她的理想,她的风格。从台湾到西方,从西方到中国,透视着两岸的现况发展,使她的角度更加宽广。 -
二十二歲之前
如書中有云「去聖悠遠,寶變為石」,二十歲出頭的朱天心早早便為人世的散離、美好黃昏昔時和同年愈去愈遠而放聲大哭。對於初興起的村上熱之批判,對星星孩兒的魔幻國族臆想,對亡貓李家寶的少女殤情,對其時尚在人世的父親,「時間把我們偷偷換了位置」提早的痛惜難捨;彷彿「正在消逝壞毀」的哀歌當下,似乎可找到朱天心近年小說回眸眷戀的、散落在錯亂時空城市角落之記憶痕跡。 -
我愛羅
他們總是在心智、感性力和對歷史(或時間)之理解力皆極弱小單薄的軀殼裡,藏匿著可拔城毀國的妖魔力量。他們是典型的受虐兒,被人世遺棄的怨靈。 我身邊有許多典型之「我愛羅」。他們慢慢由無愛的少年,變成無愛的中年。且繼續老去。 如何啟動愛。 我幻想著,佛的眼淚費人猜疑滴落的那一瞬,就是我愛羅們為造物主未曾輸入之記憶、傷痕、抒情詩……重組並自我創造的時刻。愛人的能力,犧牲的能力,笑的能力,同情他人的能力,對於無意義殺人、貶低人或遊戲般施虐之憤怒的能力…… ──駱以軍〈我愛羅〉 沒錯,「我愛羅」(GAARA)就是你知道的那套日本漫畫(《火影忍者》)裡重要配角之一的悲劇少年:具有操縱砂之特異能力,且因比同村子裡的忍者更秀異而受敬畏排擠,包裹著極敏感靈魂的堅硬外殼又引導著他極慘酷的命運──使得這名為「只愛著自己的暴戾惡神修羅(自分愛修羅)」的少年總是自覺無比地無助、寂寞,自暴自棄;隨時會爆發的自毀亦毀人能量幾近臨界。我愛羅正是小說家駱以軍近日最喜歡的漫畫人物。 這個具備著恐怖、殘忍、無愛人能力之瘦小畸形少年形象深深戳刺著小說家對於「遺棄」的恐懼──遺棄和傷害他人的暴力,與傷害自己和親近之人的自虐,是何時、以及怎樣形成循環的?還可能怎樣reset,重新設定、啟動愛的能力──如何可能觀看他人之痛苦,如何感受與同情? 他的另一深切恐懼則可能是:有朝一日他或有可能回到所謂「正常世界」,不再為憂鬱症所苦,那麼九個多月來或者未來更長的時光中他和他的寂苦、幾近自虐的封閉和壓抑、彷彿闃暗無光隧道中的摸索旅程,相處並對話且塑造了的另一個自己,有可能一朝化為烏有,再次遭遺棄? 於是,這不可能會是一本討論漫畫的文集、或以漫畫人物為角色(甚至是把真實的人生投射到漫畫裡,不是。)的小說集──而更接近自承是晚熟漫畫兒童的小說家之生活懺情書。是他闖入連結自己現實生活與虛擬作品「錯繁交織的網路」的任一節點,前往他佈滿都市傳奇與神話、謊言與脫逃術、悖德與受困夢境、記憶廢墟、暴力陳列館、偽知識櫥窗、傷害劇場……的層層疊疊腦內礦區──或曰魔幻之都,或曰奇幻星球──的瞬時跳躍路徑內,意圖挽回被遺棄的時光或記憶的冒險札記。 本書是小說家駱以軍繼《我們》、《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之後的第三本週刊雜誌專欄結集,仍舊展現了他宛如砂粒結晶般的細節凝視,滲入生活、新聞、電影、文學作品的各種表象與關係結構罅隙中,輕微地焦慮、惱怒於錯亂,並徒勞地反省著──彷彿我愛羅以「查克拉」操縱的砂子(以內蘊能量、想像力作為分子的砂子;又似那德國作家霍夫曼筆下睡魔催人入夢的神奇之砂)能形塑、包覆任何東西(甚至是時間、記憶……),卻又在崩逝瞬間留給人乍然失落的錯愕,甚至,難以追悔的傷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284 -
小說稗類
我們高貴的評論家對這本書所表示的最大的善意是說它「卑之毋甚高論」,我很喜歡這句話,其實,它的原意是:「請說得淺顯些,不要搞得太高深玄奧。」──「卑之,毋甚高論。」這正是我當初寫這本書的用意。 我半生的志業(以及可見的一生的作業)都是小說,看人不把它當成個東西,自然有抗辯不可忍。 可是,稗字如果不作「小」、「別」義解,而純就其植物屬性論;說小說如稗,我又滿心景慕。因為它很野、很自由、在濕泥和粗礫上都能生長;人若吃了它不好消化,那是人自己的侷限。 -
古都
《博客來導讀》「古都」說的是日本的京都,或者是台北──我無法肯定。應該就是台北吧!雖然走在裏面的人們,經常感到懷疑、惶恐,即使手上拿著一張殖民地時代的地圖,終於也因為歲久年荒、時序錯亂,再也認不出記憶的影子,於是迷失方向、獨自在城市的角落放聲痛哭。 走在「古都」裏的人們,有些蒼老、又有點天真。他們在現實世界與你熱情道別,轉身走進小巷卻停下了腳步、茫然怔忡。他們在咖啡館聽鄰桌交談、在嶄新的街道上看到荒涼的光影、在辦公室中辨認二十年前香水的氣味;甚至為了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死亡,他們夙夜匪懈地整飭儀容、注意自己每天穿著的內衣褲。這是一群年輕而古老的人,他們帶著揮之不去的歷史與莫名所以的淡淡感傷、在此城之中如幽靈一般遊盪。 這時我終於確定,「古都」是虛幻的台北城、是你看不見的台北城。千萬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台北──漢人的台北、殖民地的台北、小資產階級的台北、繁華的台北與荒蕪的台北、陳水扁或馬英九的台北...。你看過人體彩繪吧?高興的話,你可以盡情把炫麗的顏料通通敷上溫熱的肌膚,直到目眩神疑,然後任她獨坐鏡下、細細辨認自己的容顏。 -
我經過了一首詩
本書為柯佳嬿的第一本文字攝影集,共分成日記、故事、隨想三個篇章,以照片紀錄生活的片段,以文字再現生活的溫度,透過鏡頭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看見詩意。有她私密的內心世界,以及最誠摯的日常寫真。低色調的影像,最真誠的告白,是柯佳嬿及其文字攝影的魅力所在。 關於那些,來不及留長的長髮、公園裡的溜滑梯、攝影棚裡的咖啡杯、飛機劃過的天空、透著光的森林、看不見雲的黑色夜晚、運動後流汗的身體,全是她的生活紀錄。佳嬿親筆寫下這些日常的非常、非常的日常。 她是演員,是創作者,也是跟大家一樣過著平凡生活的柯佳嬿。 -
迷路的詩
這不是一本詩集,它是青春祕笈, 解決迷路少年在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 它是八○年代的徬徨少年時, 它是從台灣現代詩出發的麥田捕手! 全新收錄 楊照新序+新文 新生代重量詩人鯨向海 詩情推薦序 張大春、凌性傑、鯨向海及各大高中校刊社、國文老師 熱烈推薦 畢業那天他燒光課本、背起空蕩的書包,離開校園,離開初萌的種種愛與背叛…… 影響無數熱愛文藝的學生,楊照的散文代表作 故事從一則關於北一女書包的校刊事件開始,這件事創下建中破天荒全面回收校刊的紀錄,是楊照與同學叛逆史的顛峰,至今仍在校園流傳。一樣「精采」的還包括幾個同學合力把教官「蓋布袋」、推進荷花池裡之後逃之夭夭。當時的他們就像每一個世代都有、不斷在自我與體制間來回衝撞、看似有主見卻充滿迷茫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不尊重任何規定、打破所有規定,他們恣意風發地成為被羨慕的一群,用我行我素的姿態伸張自己的信念,甚至痛苦。 愛情,則是青春歲月裡另一件重要的事。一點點英豪氣味加古靈精怪的女孩,楊照稱之為精采的女孩,稱楊照是她最好的朋友,什麼話都能對他說,包括她所有的愛戀故事。年輕時的楊照為她揍人、為她學寫詩、為她轉長長的班車空等三、四個小時就因為她一句孤單。可是,她的愛戀故事「裡面沒有我,我只是故事外的聽眾」……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問世,楊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當年沒說盡的話,新增成〈詩和少年時光〉長文收入書中。在準備裝幀設計時,特別前往建中校園取景,將校園生活的情懷以照片紀錄在書裡。老師同學更翻箱倒櫃終於挖出楊照當年編的那本鬧出極大風波的71期《建中青年》校刊,翻閱著這期在建中青年社社辦已無存底的校刊,歷歷往事更鮮活地搬演了起來。 《迷路的詩》以懺情開始,回憶建中時代少年楊照的浪漫與叛逆,書裡的時代背景距今已三十多年,初萌的青澀戀情加上當時校園反映着真實台灣的苦悶,迷惘與騷動瀰漫全書。愛情初乍來襲時,詩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對文學與知識的熱情也透過詩傳遞。而少年對權威的反抗、對政治及歷史真相的質疑,則潛伏全書。楊照透過高中歲月的經歷,傳唱了現代詩的時代意義。深受此書感動的新世代詩人鯨向海,也特別為新版《迷路的詩》撰寫一篇極為精采的推薦序。 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鯨向海(詩人) 十六歲,青春的熱情、衝動、盲目、躁動,盡在其中了。楊照用自白或懺悔,深情的凝視,記錄自己的故事以及一段已經消逝的時光。 ──凌性傑(詩人) 直截了當地說:「詩人楊照」並沒因為不寫詩而成長或退化,他祇是不能用詩的耽溺去應付「非詩人楊照所面對的那個世界」,一個值得又不堪用史學耳目去挖掘的世界。 ──張大春(作家) 我坐在建中青年社的社辦裡,敬若神明的高二學長指著櫃子裡簽了名的《迷路的詩》,說身為建青人一定要讀這本。聽話取書,不料一讀就是整個少年時代。我們和學長楊照活在那麼不同的年代,但忍不住努力要活得像他一點:抵抗權威、熱愛文學、談不知怎麼開始就突然結束的戀愛……最後,我們都追隨著翻牆而去的學長,成為一群時時對人生蹺課,抗拒只當乖巧學生的學弟。 ──朱宥勳(建中青年121期主編) 《迷路的詩》引我步入建青社辦。高中三年,帶著我一起迷路。 入學那年倒扁紅潮,我看著台上的施明德,想起楊照談〈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感到深深困惑、與時代的弔詭;編務期,我們把幾百張公假單夾進社辦那本《迷路的詩》裡留念;當「大中至正」的牌匾正要被拿下,校長、主任、組長、教官終於發現校刊上,我倒扣水桶在校門口那尊蔣介石銅像上的照片,而團團將我圍住責難時,我又想起《迷路的詩》……感到無比的荒謬、憤怒,和老實說,的快感。 是《迷路的詩》帶著我逼近歷史,探詢行事的的準則。很高興能在少年時代,與迷路的青年楊照相遇。 ──陳為廷(建中青年127期主編) 《迷路的詩》詳實地記載了八○年代的建青社在當時微妙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許多我們今日看來不可思議的制度。種種難以想像的自由背面,同時存在著時代加予的沉重拘束。建青發刊至今已超過一甲子,《迷路的詩》成功地定格了這燦爛的中繼點,為建青漫長的歷史下了一個閃耀的註腳。 ──黃立元(建中青年134期社長) 他靜靜地見Y出現在身邊,也默默地看Y消失於周遭,而此間內心的晃蕩貫串了全書的三分之二。每個青少年總是如此吧。對人事的時鐘悄悄發動,而成人的世界往往傳遞不夠正確的處理知識,他們有意無意、弄巧成拙的模傲,最終將會發現什麼也不存在。我曾穿越象徵追求公正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走在大小商店林立的臺北車站邊,不知不覺間迷失了下一個前往的方向,空空洞洞的。每個少年,都曾是楊照。 ──許晉齊(建國中學) 青春若是場風暴,我們都被時代毫不留情的捲入,我們走的出嗎?亦或青春的風暴是走不出的,將直接被捲入人生的林叢,跟隨世事狂亂的舞動手足,我們都這麼平白走這一遭。那年輕的、那思索的,彷彿投射了我們,一般迷惘、一般曖昧的情愫、一般無奈的時代。也許迷惘並非一種心境,而是一種不曾消失的悸動,永存不去的不朽,在你我曾經年輕的心中發熱。我們繼續迷路。 ──潘醇(新竹高中) 若說垂暮之年是篇回憶的散文,童年是爛漫的小說,那麼少年就是一首詩,徘徊在初萌的傲氣和現實中,在《迷路的詩》中,我看到迷路的青春。 ──鄭軍雨(中山女中) 年少,以一種文藝的方式輕狂,最冷最熱的日子屬於詩篇,屬於每個年代。 ──洪晴(中山女中) 作者懷著滿腹革命理想與英雄主義式的浪漫。在壓抑的青春下,迸發出生命最純粹的熾熱。 ──張筱晴(中山女中) -
戀人版中英詞典
◎聯合推薦 作家/女王、王盛弘、成英姝、郝譽翔、傅月庵、蔡素芬、蔡詩萍 女書店負責人/鄭至慧 電影工作者/桂綸鎂 一個東方女孩在陌生語言文化中的探險,百無禁忌的碰撞歡愉,不悔愛情的羈旅眷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肯定、連年入圍英 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英國柑橘小說獎的中英雙聲帶創作小說家郭小櫓,首部英文小說,英美法德義等25國語言版本 熱烈強推。 本書是近年廣受國際文壇注目的華文女作家郭小櫓初次嘗試以英文寫作,並獲得2007年英國「柑橘小說獎」決選肯定的作品;以新穎的詞典 體小說形式,將八十個詞條轉化為八十段在英國生活的精彩故事,如「外國人」、「想家」、「雙性戀」、「隱私」、「賣淫」、「幽默」、 「自我」、「墮胎」、「未來式」、「占有」、「背叛」、「宿命論」等等,涵括了英語學習、生活見聞、內省思索與東西文化衝突等議題的 詞條,及其圍繞著愛情主題所交織出層次豐富的小說。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像是一本日記,關於一個年輕女孩的語言文化學習、邂逅異國情人、探索女性成長的極私密「女書」。一位二十四歲 的中國女孩到英國倫敦學習英語,還不太會說英語的她,獨自出入機場海關,找旅館投宿,參觀景點,入學上課,觀察英國人的生活,省思對 照兩國文化差異……對離鄉背井的新生活充滿了畏懼。 她的名字因為難唸,而被大家簡稱為Z。某日Z在電影院邂逅了未來的英國雕塑家男友,相談甚歡後很快便同居,兩人開始了異國戀人的生活 ,發生一連串不同文化擦撞的歡欣與不快,包括從生活起居的吃住、性、愛或千百般情緒感受,到各種觀念想法,如意識形態、哲學、愛情觀 、人生觀、世界觀等,批判與幽默兼容。 整個小說的脈絡可以說是Z透過愛情來探索女性自我的過程,其中有喜有憂,有享受有考驗,而引人入勝的情節擺設和角色營造強固了過程 中的戲劇性,往往令人不自主地跟著事件起伏而去關心這位看似平凡卻難忘的Z小姐,跟著那一股戚戚然的「真」直到尾聲。 1.女性心理分析:女主角從一個茫然的女孩,經歷一年的洗禮,成長為獨立自主的成熟女性。她從發現愛、知道愛、探索愛、占有愛、背叛 愛、離開愛,到理解愛並享有愛,一路走過來,她不僅與愛人衝突,更與內心的另一個自我不斷衝突。其間所描繪的女人情感漸層帶,就算是 無彩度的灰階,裡頭的細微變化也暈染有致,豐富了讀者的內心感受。 2.文字及敘事風格:好讀耐讀的文字風格與說故事的手法,營造一種獨特的魅力。看似天真或嘲弄的獨白、自問自答、對白,常充滿幽默機 鋒與批判省思,反覆咀嚼生津。 3.小說的多重形式:形式上除了有詞典體的趣味性與私日記的誘惑力,還有中英雙語版文本對照的回聲反饋的快意,迴盪在語言的幽默、雙 關語、文化語義認知歧異產生的共鳴中。 本書目錄 Before從前 prologue序幕 February二月 alien外國人 hostel住宿處 full english breakfast全套英式早餐 properly妥當 fog霧 beginner初學者 pronoun代名詞 slogan口號 weather天氣 confuse困惑 homesick想家 progressive tenses進行時態 March三月 homosexual同性戀 guest客人 misunderstanding誤會 bachelor單身漢 green fingers綠手指 fertilise下種 instruction使用說明 charm魅力 vegetarian素食者 noble高貴 April四月 surprise意外 pub酒吧 drifter漂泊者 bisexual雙性戀 chinese cabbage + english slug中國甘藍菜+英國蛞蝓 privacy隱私 intimate親密 free world自由世界 May五月 custom習俗 fart放屁 home家 colony殖民地 June六月 prostitute賣淫 heaven天堂 romance羅曼史 July七月 physical work勞力工作 isolate孤立 humour幽默 migraine偏頭痛 August八月 equal平等 frustration挫折 nonsense無意義 discord噪音 identity認同 anarchist安那其 hero英雄 freedom自由 schengen space申根地區 September九月 Paris巴黎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 Berlin柏林 Venice威尼斯 Tavira塔維拉 Faro法洛 Dublin都柏林 October十月 self自我 abortion墮胎 nostalgia懷舊 age年紀 lighthouse燈塔 November十一月 pathology病理學 pessimism/optimism悲觀主義/樂觀主義 electric帶電 bestseller暢銷書 December十二月 future tense未來式 possess占有 Christmas聖誕節 January一月 betray背叛 infinity無窮 expel開除 dilemma兩難 timing時機 February二月 contradiction矛盾 fatalism宿命論 race競賽 departure離開 Afterwards後來 epilogue尾聲 -
女兒紅
此書探索女性之內在世界,聽其聲,窺其情,以介乎散文與小說之體裁穿梭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間,堅持自我之性別典型,追蹤,尋覓,以其不畏縮,猶疑,遂能發現並摹寫箇中充沛之壯麗與高貴。 紅色的疼痛血色,殘酷的紅。作者總是記得一條淺色毛巾被汩汩流出的人血染成暗紅的情景,那毛巾像來不及允吸的嘴,滴滴答答流下血水。人血,當然是死神的胭脂,若仔細看,會發現血的顏色裡有多層次的暗影,所以那色澤才能包藏豐富的爭辯;死亡與再生,纏搏與解脫,幻滅與真實,囚禁與自由......緣此體會,故有《輯一》。 -
大雄
鯨向海在後記裡說:「大雄不是一個勇敢的男孩,他怯懦愛耍賴,老被欺負;大雄也是一座宏偉壯美的寶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祂充盈令人屏息的宗教氣氛。現在它是一本詩集了。」 6種主題、68首詩,鯨向海再次以其深刻的文字,訴說人內心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在「不明宇宙射線」裡,是一個人的失落、一個人的孤獨。 在「鍛鍊」裡,透過網路對話,詩句中流露出人們所在意的他人眼光。 在「這位同學」裡,以文字刻劃愛情裡最隱密的溫柔與想像。 在「致同為作者的讀者」裡,詩人第一次公開訴說他對於自己的讀者的想法,以及人們在MSN上交談時,其實是在創造一個虛假的自己,以掩蓋真實的自己。 在「天眼大開之後」裡,詩人以回憶的方式,回答自己當下所面臨的難題。 在「重返最初的大清早」裡,詩人彷彿忙碌的上班族,為各種可能的未來做準備,蓄勢待發。 這是鯨向海沉寂三年之後的最新詩集,他將再次以其獨有的文字風格,完美捕捉讀者的情緒、拆解人們的邏輯。 -
附魔者
我看見愛。我一直看見,我不曾遺忘。請不要遺失弄壞我,不要輕易弄壞遺失我們的愛,不要離棄你自己。 陳雪2009年最新長篇小說作品,看似單純表面波瀾不興的人物關係、心理機轉與生活場景,卻舖展成長達23萬字的長篇小說巨構,也挑戰了長篇小說這一文類的書寫格局與定義。宛若在尋常生活細節裡進行的長征:逾越,秘密,依賴,背叛,妄想,夢魘,罪咎,錯愛,誤解,溫存,控訴,單戀,抵抗,逃離,自苦,羈絆,救贖……小說家好奇的是,為何它們總跟人們的生活不離不棄? 小說分為七部,各節以人物的平凡名字(阿鷹、琇琇、阿豹、阿雁、珍珍、淑娟……)作為不斷迴環交錯的主題(也是情節中的意識主體),小說家逼視著那些在愛中在家庭中受困受傷卻仍不放棄尊嚴與希望的人們,也剖露我們當代人想要在暴雨般激狂的情感執念,以及彷彿無處容身的人倫成見間,求得一平衡寧馨安身之地的徒勞努力。 她懂得如何報復他。只要他犯了一點錯誤她就會以他無法反駁抵抗的方式來回敬他。在她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如果你忘了這點,她就會以某件事情提醒你,他偷偷打電話回家,她偷偷見了阿豹,這樣的行徑有何不同?他們心裡都另有掛念,都是背叛,這個惡夢不會醒來,不會有出路,會一直重複循環下去直到將他們的愛銷磨殆盡。該怎麼辦…… -
爱.琉璃
《爱·琉璃》的作者是曾经感动千万人的网络文学奇葩敷米浆,将以诙谐的洗炼文字,唤醒属于你我心中那份最纯真、青涩而难忘的记忆。全书收录《琉璃森林》、《榻榻米的夏天》、《碎琉璃》、《罗赖把》等八篇敷氏清新浪漫代表作。 -
周夢蝶·世紀詩選
周夢蝶的詩融合儒、釋、道、哲學,兼攝中外宗教,冶為一爐。真情消融於詩情,賡續了古典詩詞「悠閒情境」之描述,興味盎然。不但續寫了中國傳統文學的新頁,更為當前詩壇開拓一條新路。 在這跨世紀之交,從周夢蝶三本詩集中精選而出的這本----『周夢蝶•世紀詩選』更加值得珍藏。 -
布瓜的世界
關於《布瓜的世界》 這本書為什麼叫布瓜? "Pourquoi"是法文「為什麼」的意思,讀音很像布瓜,幾米神來一筆地替自己的新書取了這個名字,才看完初稿,我就被傳染了, 張口閉口就愛問人:「為什麼?」 最不解的是為什麼小孩問「為什麼?」是天經地義,大人開口卻變成幼稚可笑? 最離奇的是自以為知道的事,當別人一問「為什麼?」時,竟然都不懂了? 對於《布瓜的世界》我只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幾米可以用一個「為什麼?」的主題創作一本書?「為什麼」真的那麼偉大嗎? 作者簡介: 幾米,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三部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後又以《地下鐵》、《照相本子》……等多本優質繪本在出版市場興起了一陣持續至今熱力不減的繪本創作風潮。幾米讓「圖像」成為另一種清新舒潔的文學語言,在他的作品裡營造出流暢詩意的畫面,散發出深情迷人的風采。目前擁有7= A5! 遞s受大家喜愛的作品,不只在國內出版市場締造出銷售二十餘萬冊的佳績,更賣出美國、德國、法國、希臘、韓國、日本等多國版權。 -
陆客台湾
两个月的台湾之行,我去了淡水、基隆、宜兰、新竹、台中、南投、花莲、高雄、马祖等地.到了师大、台大、清华、淡江、东海、佛光、慈济、中山、中研院等大学与研究机构,从台北101大楼玩到鹿港小镇,从太平洋沿岸的苏花公路游到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村落.从民进党的“5·17”呛马大游行看 到慈湖的蒋介石铜像公园,从台北顶级的菊花日式料理吃到南投草鞋墩夜市的下水,从永康街艺文圈与传媒界闻人喝到餐馆小老板和车铺小伙计.可谓长度与密度兼具,学术含量与酒精含量都高。这本随笔,写人,写地,写风物人情,写出我从容认证的台湾。 -
荒人手記
還記得它的誕生讓我們無言激動,這一次我們要典藏它。 朱天文創作美學生涯代表作《荒人手記》 「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言的年代」 這是《荒人手記》的開場,許多讀者書迷都還會順口背誦的兩句。荒人拿下百萬小說獎那年,台灣正在八零年代錢淹腳目的鬧熱中,文藝創作浪潮也一波更勝一波,彷彿無盡頭;然而,當《荒人手記》出現,許多如今是創作人的昔日讀者無不驚心回想起:當年真是嚇壞了。「一生沒有一刻像現在,我如此渴望看見人,隨便一個什麼人或是背後傳來的足音都可以。」再沒有了,許多人讀著讀著不斷驚嘆,心中一陣空白,站穩再讀,日後多年跟友朋聊起,呼應了唐諾對本書曾經說的「朱天文的文字之美,一路到《荒人手記》上已達引發驚懼的高峰。」 傳說朱天文寫完這本書對著同為創作者的朱天心說:終於可以跟張愛玲平了。這本小說在台灣文壇有著極受推崇的地位,也是朱天文個人寫作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冊。她為敏感、寂寞、拒絕社會化的一群人寫下極度文字之作。 21世紀已過十年,回首這本出版了十五年的小說,讀者編輯如我們一直盼望能有一個典藏的版本,對應朱天文的文采,特別在民國百年初始,請作者全新作序,收錄兩篇朱天文赴美為這本書英譯本所寫的講稿,以及當年她在獲百萬小說獎後寫的感言。 特別一提本書的精裝典藏版,以全新設計,重現這本華人文學經典。除了精裝裝禎,並特別製作典藏書盒,作者更一一為每本精裝書在扉頁處親筆簽名。 (書盒以進口銀河紙裱製,書名燙白。書封以細砂紙裱製,軟精裝訂,書腰以進口金陽紙製成。內有進口紙扉頁,作者親筆簽名。) 一切終將毀壞,可是他依舊深深眷戀 最幸福的片刻,他總是感到無常。 年少時的摯友因愛滋過世,這一年他四十歲,正值盛年,卻覺自己如槁木死灰。他一向敏銳意識到,肉體,青春,美,愛情,關係,這些他珍愛之物無比脆弱,轉眼即逝,瞬間便會走樣,但卻仍放不下執著,於是精神猶如走鋼索,時時準備落下,又總是不忍落下。 這是頹廢的年代,這是預言的年代。我與它牢牢的綁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 《荒人手記》是朱天文創作歷程中極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台灣當代小說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影響深遠,至今仍持續受到廣泛閱讀與討論,成為華語文學中最醒目必讀的一本書。1994年此書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轟動一時,同時引起藝文界的巨大關注與辯論,是近年難得一見的文化景觀,目前已有英文及日文兩種譯本。 他們如此讚歎 王德威:「朱天文把張(愛玲)的頹廢及世紀末風情,推向極端。」 阿城:「朱天文大概天生是為文字的……只有朱天文才揮霍得起。天才常常是揮霍的。」 夏志清:朱天文的文采如「來自天堂的文學」。 唐諾:「朱天文的文字之美,一路到《荒人手記》上已達引發驚懼的高峰……朱天文詩傾向的語言文字,幾乎已到達了巴赫金所說『神聖語言』的地步,進入了某種迷醉狀態、某種幻境。」 我的荒人初體驗 第一次閱讀《荒人手記》是在小咖啡館裡,外頭下著雨,心裡的激動卻無法形容。這是我最美好的閱讀經驗之一。──徐淑卿 我記得在新訓中心酷暑的闃靜寢室通舖上層捨不得睡讀著這本書目眩神搖。──馬世芳 我也是那樣的情感,當年在陽明山,讀了,整個呆了,這樣突然回憶,那時真是文學的黃金年代。──駱以軍 翻閱《荒人手記》當時,課業壓力沉重,蒼白羞怯的我看得很緩慢,甚至忍不住抱怨起來,幹嘛啊這兒童不宜吧。讀完後我升上大學,就突然開始寫詩了。──鯨向海 拿到荒人手記那一年,正在異國對付一個改變。全新的生活慌亂而無助,直到拿到書,冬夜白雪,唯有這樣小說家這樣美好的書寫,可稍稍鎮定那一年,我對生與死,失與得的疑惑。像有人在你耳邊絮語:可以的,你可以的。如果我可以。──張家瑜 二十歲讀荒人,讀到激越處,禁不住起身朝碧紗窗外機車停車場大喊,嚇嚇那些幽靈與夜歸人……──楊佳嫻 那是個極悶熱的夏天,盆地的雨下不下來,闔上書我也說不出話來,像帶著沉重的欲望,卻要若無其事的行走。──騷夏 ◎《荒人手記》初版於1994年,由時報文化出版。新經典文化2011年新版另收錄作者新撰自序、於美國發表的講稿兩篇,以及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獲獎感言。 -
感覺十書
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本書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家,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家,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出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只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只有不斷出走,不斷重新出發,才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作者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回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出發。本書讓大家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出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
粉红色噪音
《粉紅色噪音》問詩--語言謀殺的第一現場 問:請說說你以上的「詩」如何誕生呢? 答:你這問句裡兩處令我微笑。加上引號的詩以及動詞誕生。我還不知道如何界定這些文字,也好暫時放進引號裡吧,「反詩」嗎?「非詩」嗎?「偽詩」嗎……我正在設法瞭解,這些文本還沒有給我任何承諾。有2個重點 :1.它裝備了詩的分行斷句形式、2.它以英漢雙語對照排列。那麼是「翻譯詩」嗎? 形式只是用來混淆視聽的吧?形式於此似乎不是用來確定的,它只是其中一個配件,用來混搭。這是後話。 某日新買的電腦裡一個忽然不停自行跳動的軟體引起注意。(它何以忽然不停自行跳動呢?我何時輕觸過它而不予立即點開啟動呢?)一個叫做 Sherlock 的翻譯軟體,以大偵探Sherlock Holmes 的小帽和放大鏡做為標誌,為什麼呢?翻譯即謀殺嗎?蘋果電腦的冷笑話嗎?這是真的嗎後來生死不明的福爾摩斯是以養蜂業終老的嗎?數以千計的不斷自行增生的蜂房裡偽裝埋藏著一架不斷進化的摩斯密碼翻譯機嗎? 我從檔案夾裏隨手剪下一段英文貼上,齒輪轉動一二十秒, 一群字,喔,一大群一大群的字自光的深處同時浮現,像不明飛行物體迫降,冷靜,彬彬有禮: 它是真實的──您能哄騙最佳在任性的pals和無精打采的親戚。您是一些種魔術師嗎? 您知道是什麼您,並且那是所有那事態。有什麼無法是固定的 。它在關於時間和這時候,讓貓在袋子外面。您被給了天堂般的緩刑。即使某人您愛真正地需要您也是。給予您醒來時數優先與眼睛往向前得到。在那以後,然而──很好,您真正地需要多少睡眠?能進行下去像一個漏洞在牆壁或聽對,它一定是,對什麼發生那裡,既使我仍然太沉默寡言的以至於不能知道任何東西──既使當我再認為所有那些我那麼窮地對待了,名字,安排,他們無用地等待我在雨中並且我來了,當我想知道什麼它意味,哀傷的日通過,繼續,死亡,所有痛苦,和狗仍然等待被哺養,嚴緊您睡覺,聲音,存在,發光,明亮的星期日航空的氣味剛才實際片刻,通過,通過,它是總是什麼它或,然後,曾經是那裡。 天哪這一大群字是什麼這瘋狂,這語言謀殺的第一現場,我喃喃自語,腎上腺素激升,我又找了一首詩貼上去,一首愛倫坡(既然亞瑟科南道爾爵士是經由愛倫坡啟蒙才創造出福爾摩斯這麼一號人物的) Eulalie音韻極美的兩段它不到3秒就譯好了 I dwelt alone 我單獨居住了 In a world of moan 在呻吟聲世界 And my soul was a stagnant tide 並且我的靈魂是停滯浪潮 Till the fair and gentle Eulalie直到公正並且柔和的Eulalie Became my blushing bride- 適合我臉紅的新娘 Till the yellow-haired young Eulalie 直到黃色頭髮的年輕Eulalie Became my smiling bride. 適合我微笑的新娘 最後3行令我讚嘆: For her soul gives me sigh for sigh 為了她的靈魂給我嘆氣為嘆氣 And all day long 和整天 Shines, bright and strong 亮光,明亮和強 想這軟體存在已久且不知已來到第幾代, 我之後知後覺卻也靈光一閃。那時正在聽一堆噪音低頻,很多很棒的聲音藝術,我一直想這種概念如果用到文字裡會變成什麼, 就在這時候碰到的翻譯軟體 ,我丟給它一堆東西翻成中文莎士比亞愛倫波普希金它翻得我目眩神搖, 天哪我想這不就是文字噪音嗎, 一本噪音詩集如何? 我就像嗑藥似的玩了一年完成33首詩。材料常常是一封垃圾郵件引起的超連結無邊無際的英語部落格網站撿來的句子, 分行斷句模仿詩的形式,然後丟給翻譯軟體翻,之後根據譯文的語境調整原文再翻個幾次。雙語並列模仿「翻譯詩」。 問:如何看待它們?一如以往詩集內作品,有同等的「肉欲的愛」嗎?(伊爾米弟索語系) 答:你知道嗎這個自動翻譯軟體最令我嘖嘖稱奇的是那種漫不經心完全無意識。那是語言的完全解放,那是語言的解放神學/語言的神學解放。那種無意識,除非是瘋的,除非是強烈的藥物反應或什麼別的否則到達不了。 它一個詞一個字亦步亦趨地「翻譯」可是譯文給予不了穩定的意義,它沒有承諾, 它彷彿是停滯的,言辭一直發生,但是它並不前進。它並沒有要帶你去任何地方,它不停地維持現狀卻又不停崩潰,一句一句崩潰後卻也就忽然到了某一所在,多麼奇異啊這空中滾翻!而它又是投射的,別忘了它是被翻譯出來的,它有一個相對的口齒伶俐的原文, 並非無中生有,像我們念茲在茲的所謂「創作」。 我構想的一個裝置作品,20世紀初期巴黎氣氛的密閉房間,四壁釘著隔音軟木, 垂下厚重藍色帷幔, 瑪德蘭餅和椴花茶的氣味在幽暗中浮動著,投影機在軟木牆上分別投現兩件文本,一件是原文的普魯斯特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另一件則是翻譯軟體同步進行的中文自動翻譯。那會不會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極端壯觀的每一行都自行毀滅重生的普魯斯特?句子裡的句子像門裡面嵌著的門地窖裡藏著的地窖, 通過一層層錯綜摺疊的事物描寫另一層層錯綜摺疊的事物, 一邊七大冊三千頁近200萬字輸進去另一邊也是七大冊三千頁近200萬字輸出來, 每一個句子都不漏掉而每一個句子似是而非 ; 左邊是原文──“拯救一切的記憶 “ 右邊是“新小說“── “毀壞一切的時間“ 正好就是普魯斯特畢生經營的兩大主題。 你可以想像他是怎麼開始的嗎?不, 不是他, 是它!那機械詩人, 光是題目已經不同凡響: 以浪廢的時間搜索…(這廢字我不喜歡但也沒得商量) 普魯斯特被不明生物附身口音迥異而語法怪異,他的廢墟帶電卻也還是金碧輝煌。 您是怎麼做到的?跟它一樣我彬彬有禮以您相稱。多麼瘋狂方式您干擾我無精打采心臟。 那是逼近呢還是退卻,它消除關係,它閃爍不定,它發作,它不時曲解,它看起來理直氣壯而炫耀而又不介入,它極端迅速,不思考,它只是反應,自動反應。你無法怪它粗魯。你搞不清楚它有沒有經驗。唉您可知道您這就叫做陌生和異化呢!它根本無動於衷: 我將投入我的打字機在最喧鬧的游泳池旁邊, 完善的實踐將寫沒有是太自覺的情況我書寫, 水必須是乾淨和冷的, 滑倒自己入故事某處。 我寫和重寫線路多次。 我寫更好如果我是家庭與一些陌生人。 可讀性不事關! I’ll put my typewriter beside the noisiest swimming pool, The perfect practice is to write without being too self-conscious of the fact that I’m writing, The water must be clean and cold, Slip myself into the story somewhere. I write and rewrite lines several times. I write even better if I am home with some strangers. Readability doesn't matter! 討論現代音樂,它一本正經這樣開頭: 現代音樂的歷史紀錄在第二個一半本世紀猛烈地是和由一個名字深深地標記:約翰籠子。 The history of modern music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century has been drastically and deeply marked by one name:John Cage. 漫步在倫敦的濃霧,它引述王爾德: 大駁船黃色乾草充分 被停泊反對朦朧的碼頭 並且像一條黃色絲質圍巾 厚實的霧垂懸沿碼頭 Big barges full of yellow hay Are moored against the shadowy wharf And like a yellow silken scarf The thick fog hangs along the quay 「意念是模糊的,而影像是清楚的。」 那是高達說電影。他一格一格拍方糖在水裡溶化。 你可知道我對電腦和網路從來沒有太多感覺,任何虛擬空間引起的交感幻覺遠不如一個寫得搖搖欲墜險象環生的句子。但我感覺現在有一個新羅曼史開始了與這自動翻譯軟體我的機械詩人。最有意思的是它與一切致命的情人一樣早早宣佈它的不負責任: 上方是由□□提供的自動翻譯。□□電腦對其內容的準確性概不負責。由於自動翻譯是利用軟體工具產生的,未經人為的參與或確認,因此,若您需要絕對準確的翻譯內容,建議您不要依賴上方的自動翻譯。 誰會在乎呢,它深情款款: Sweet eyes that smiled 微笑的甜眼睛 Now wet and wild 現在濕和狂放 A Song of Love (Sidney Lanier ) 節奏精準,每一個字都到位, 沒有一個多餘的字──但我必須說這種時刻雖不罕有但也絕不常見,通常它崇尚暴力肢解不由分說。 我總覺得它懂得詩的祕密任務。 問:那你參與的部份呢?如果關係是互相的,我好像只看到你又被狂風捲走。 答:我找到詩我找到形式。詩的形式與雙語對照的翻譯形式。我不停找句子。找句子與句子相連時的音樂性, 我用的還是剪貼,但都在電腦裏,不像“摩擦無以名狀”用剪刀、美工刀還不時等著一陣風把句子吹來。 還有我看著齒輪轉動。我喜歡看齒輪轉動。 軟體日新月異總有一天會進化到雷同我們的邏輯和思惟變成這平庸完美連續的日常現實的一部份, 看起來完全不像翻譯的翻譯總有一天將要迎合大部分人的期待出現, 我急著在它進化到熟極而流之前完成我們的羅曼史。 我不用有署名有出處的文章除非作者離世50年以上。我盡量找最平凡無奇的句子。我不知道誰是那些一行波特萊爾的主人, 我夢想有一天把他們集合起來在大操場上, 舉著寫有自己句子的牌子跑來跑去。 一個簡單的句子譬如 you can't get your entire house organized in one day它也翻得奇幻迷離: 您無法得到您的整個房子被組織在一個日。它給我濃濃電味的舊約雅歌 : 我是僅一個小的方式從他們, 當我遇到了他是我的靈魂愛。我採取了他由手, 和沒有讓他走, 我採取了他入我的母親的房子, 並且入給我誕生的屋子她。 I was but a little way from them, when I came face to face with him who is the love of my soul. I took him by the hands, and did not let him go, till I had taken him into my mother's house, and into the room of her who gave me birth. 再舉個例子說譬如第25首題目是由不同出處的3個句子組成的: They’re back/ they’re sad/they’re talking about making a porn movie 只有句子,英文句子,法文句子,我只喜歡句子對主題毫無興趣。被選中的句子出列不明所以,要到很後來,在完成的詩作裡它才會領悟自己的重要性。 年少閱讀多由翻譯書啟蒙,我總愛那些譯得忠實笨拙的句子,那些可愛的幾乎不顧中文語法的直譯(我想到納布可夫那個極端的直譯派),還有那些由俄文翻成英文再翻成日文又翻成中文的幾手翻譯。中文古老它奇特的自由與時俱進卻好像還沒有底線,它可以寫得像西方語法,它可以寫得像英文像法文像日文還是可以理解,但是反過來,那些語文大概無法寫得像中文還可讀可感。我就是不停想試中文的延展性, 想把它的地平綫推得更遠先畫上虛線。 我快速翻書很想引經據典, 果然我翻到傅科說“真正的話語是以扭曲的形式浮於表面的“。 我喜歡這“浮於表面“ 這完全就是這些字出現的方式,奇怪傅科這句子老早等在那裡了嗎?它怎麼知道我在找它呢? 問:唔,聽起來這也是翻譯的新羅曼史! 答:真是奇特的羅曼史,「譯者」除了忠實外不遑他顧譯出來的結果也是忠實到不能更忠實了而就, 居然就疏離起來了, 譯文原文原是要互補創造共同意義的, 那些忠實陳述的碎片黏合後卻常常變成另一個形狀。請注意原文每個句子都是結構清晰的句子是充分具備可譯性的,旁邊對照的譯文每一個字詞也都是一個語言實體,具有語言總體的全部特徵,它們充滿等同交換的動機結果貌合神離(貌離神合?)如影隨形而漸行漸遠, 異到極致又像是真實細節的無限放大。 納布可夫堅持直譯,他認為譯文看起來就是要像譯文,解構學派認為優秀的譯文「應是異化而不是歸化的」,它的表現還更激烈(雖然無意識):它只負責翻譯字詞而不翻譯概念和意義光這一點對我已經是詩了, 那斷裂它的始終也不予填平的那些斷裂──我尋求詩之形式,詩之形式本也是斷裂,詩成之後詩將自動修補詩之斷裂,而這早已與它無關。 你看我好像已經偷偷地把詩外面的那個引號卸掉了…… 問:如果要將其中某一段「材料」重寫,將會有怎麼樣的「夏宇的詩」呢? 答:夏宇的詩又被你裝進引號了。有些材料有些句子在齒輪轉動之後出現帶著某種動物性,自限於此而不指向他物,確實我很想像個調音師一樣坐下來把一些音調準,無論如何狂躁即興無調,我總以為音還是要先調準。尤其中文音色接近鋼琴,一個字一個音。調好了音,像顧爾德那樣在吸塵器的噪音裏因為無法工作而只是觸撫琴鍵也是好的。我從其他領域得到不少靈感,噪音、走音、低頻、採樣、爵士樂的切分音。 但這回我不想多做什麼,我只花時間思索這本噪音詩集的形式,相對於文字噪音,我想一個相反的透明的空間應該是個好概念。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