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灣

  •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作者:蔣勳

    旋子,我要和你說台灣五月的油桐花。我不知道在這個戰爭頻仍,疫病流傳的時刻,為甚麼想上山去看桐花。以前看桐花多在苗栗,三義一帶台灣中部的山區。S說:不必跑那麼遠,台北近郊就有油桐。S住在台北南端安坑的山坡上,隔幾日他打電話來說:後山的桐花已經開得燦爛極了。約好上山去看桐花的前一夜,沒想到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清晨一早,陽光明晃晃照進室內。是個大好晴天,但仍心中忐忑,記掛夜裡的花是否被雨打去。S說:還是來吧,桐花本來就是隨開隨落。 想到不久前發生的戰爭,數千年的文物在一夕間毀壞,那戰戰兢兢捧在手中的美麗物件,忽然化為齍粉,我們的悲嘆哀嚎,我們對美逝去時的錐心之痛,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桐花像雪,遠遠看去,一片山都白了。走進樹林,桐花樹有十幾尺高。花開在樹梢,仰著頭看,巴掌大的綠色葉子襯著一叢白色花束。花型不明顯,倒是樹隙花葉間灑落一片陽光,陽光裡紛紛馥馥一片落花,像極了雪在空中迴旋。又像千千萬萬白色蝴蝶,漫天飛舞;在空中升升沉沉,聚散離合。又紛紛飄下墜落,墜落在仰看者的臉上,頭上,身上。墜落在地面,鋪滿一地,連林間小路上也都是雪白落花。走過的人不忍踩踏,又欣喜又為難地踟躕徘徊。 「我怎麼辦啊?」——一個孩子急得跳腳,旁邊聽得人都笑了。我們還有對花被踩踏的不忍嗎?不知道為什麼想起戰爭中一個孩子,截斷了手臂,轉動著像花朵盛放一樣明亮的眼睛,有一點惶懼驚恐地看著人間,疑惑地訊問炮火中父母是否無恙。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旁邊的人背轉身去,忍住淚水。他不知道要如何告訴這個孩子,戰爭的真實情形;他不確定該不該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多麼殘破混亂。 我們還應該相信甚麼嗎?在這戰爭病疫蔓延流傳的年代。桐花像雪,鋪天撲地,漫無邊際地飛舞。我把花接在手掌上,細看花的形狀。桐花五瓣,白而透明。花蕊很細,中心深處一點淺紅,是為了使蜂蝶容易辨識,前來傳播花粉的吧!S說:落下的都是雄花,雌花留在樹上,要結成果實。 雌花要結成果實,強韌地留在枝頭上;雄花交配完成,紛紛墜落。生命已經完成,離枝離葉,其實並不哀傷。我手中拈著一朵落花,五片花瓣,被一個綠色小小的蒂承接著。也許花朵落下或留在樹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我們所知有限,常常徒自驚恐哀傷。今年二月,我在母親臨終的床前,讀懂了《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句子,知道驚恐哀傷,只是自己執迷。 我想回復成孩子,在撲滿花的林子裡,單純只是欣喜或憂傷,無思無想。旋子,你還記得童年初次被滿樹盛放的桐花驚嚇住的情景嗎?從那個時刻開始,你有了欣喜,也有了憂傷。我們要一生懷著這欣喜與憂傷,走過通向美的漫長途徑。
  • 餘生

    作者:舞鶴

    舞鶴是九0年代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作品可以置於近年台灣情文學的傳統旗下觀之。他所呈現的「異質」的本土現代主義風格,已為日益僵化的主流敘述,注入另類聲音。《餘生》是舞鶴最新的長篇小說,以一九三一年發在霧社泰雅族馬赫坡社的「霧社事社」為故事背景,作者對一歷史事件別有所思,於九七、九八年二度來到泰雅清流部落停駐,並完泰雅部落事件餘生調查,作者言道:此書目的有三:探尋「霧社事件」的「正當性與適切性」如何,兼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所居部落一位「姑娘的追尋之行」;在部落所訪見的餘生。他將此三事反覆寫成一氣,全文不分段落,讀來別有韻味。作者簡介 舞鶴,一九五一年生,台灣台南人。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作品結集《拾骨》、《詩小說》、《思索阿邦.卡露斯》、《十七歲之海》、《餘生》。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舞鶴是九0年代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作品以扭曲晦澀的筆觸,記錄狂人囈語,憑弔歷史傷痕,充滿實驗精神。而穿剌其間的笑謔,性,瘋狂,與暴力,尤其引人側目。藉此舞鶴幽幽的探索一種台灣人與社會的曖昧處境,形成他特有的「餘生」記憶及敘事學。
  • 面對大海的時候

    作者:龙应台

    向来有台湾文化界重炮之称的龙应台,辞去台北市文化局长官职后,在人间副刊和《中国时报》上陆续发表其对台湾的文化忧心及观察:〈在紫藤庐和 Starbucks之间〉、〈五十年来家国〉、〈面对大海的时候〉三篇长文,并引起各界关心台湾文化的讨论与回应,声势浩大,不只在平面媒体延烧,网路上更是扬扬沸沸,网友竞相把人间副刊刊载的相关文章转贴阅读,并发表感想,蔚为网路天地难得一见的文化议题讨论风潮。 八○年代曾经以〈中国人你为什麽不生气〉一文将星星之火变成燎原野火的龙应台,这回从官僚制度裡磨练脱胎,以对文化更宏观的角度、延续她向来自剖自省的勇气与理性为台湾文化现状把脉,赞成或者反对,都不能漠视龙应台的新火苗,也不能不动容她对台湾文化的情感。 本书除龙文之外,并收录知名文化人士的回应文章二十六篇、龙应台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一场讲演记录,以及来自全球的华人读者写给龙应台的信函。收录文字无分褒贬,只求翔实呈现这场台湾公共论坛上久违的文化论辩。
  • 臺北人Taipei People中英對照

    作者:白先勇

    時被論者與詹姆士•喬埃斯的《都柏林人》相提並論的《臺北人》,堪稱當代中國小說的經典。哈佛大學教授韓南讚揚本書為「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亨利•米勒形容白先勇為「描劃人物的大師」。書中各名篇,曾被翻譯成法、德、意、荷、希伯來、日、韓等多國語文,風靡無數讀者。 本書英文本由作者與葉佩霞合譯。葉氏專長翻譯傳統中、日民謠和現代土耳其詩歌,目前正在翻譯皮藍德婁的劇作。主編喬志高(高克毅),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譯叢》期刊創編,並與高克永合編《最新通俗美語詞典》。 讀者對象:對現代文學有興趣人士,翻譯界人士,翻譯系學生。
  • 我的快樂天堂

    作者:三毛

    三毛全集第二十五本 《我的快乐天堂》 1993年1月初版
  • 文茜咏欢调

    作者:陈文茜

    议论时政,陈文茜多麽犀利而不留情面;谈情说爱她却线条柔和。 如果政治大环境不是这样,此刻的她会拨出心境角落的一块,回眸自己温柔的那一面吗?文茜用一种回首的姿态,向过去告别。 本书收录陈文茜的情书,旅行的所见所思,温州街的趣闻逸事,人生的感怀,她的慧黠与浪漫都化为一篇篇咏叹,柔软却也感伤。
  • 水城台北

    作者:舒國治

    舒國治寫作生涯最重視的一本散文集 老台北,到處是小河小橋? 想要知道街巷曲折、阡陌構成的舊日台北? 跟著舒國治,一起探尋最珍貴的台北田園記憶! 台北,眾人皆知,是一個盆地。而這盆子,不是個乾盆子,是一個還盛了點水的盆子。這幾十年來台北的成長工作,其實是把這盆子裡還剩的一泓淺水給倒倒乾淨…… 六十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布、水田處處的台北。舒國治謂,四十年來台北最大的改變可得一句話:由水城變成陸城。從此「水城台北」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 本書集結了舒國治十多年來在《中國時報》、《聯合文學》、《號外》等報章上的二十餘篇散文,呈露作者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親見的、自水塘小河稻田逐漸變成高樓林立的、生於長於之台北。而「舒式台北」也一如他的「舒式京都」,均堪稱絕無僅有的城市文學登峰造極之作!
  • 目送

    作者:龍應台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 臺灣:從文學看歷史

    作者:王德威

    21世紀臺灣文學與歷史的新視野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 大家都有病

    作者:朱德庸

    ★这是一个有病的社会,这是一个有病的时代。 ★自杀三兄弟每天喊着要自杀,最后无论怎样都死不成。焦虑二人组是一对夫妻,每天有操烦不完的事。OK绷人全身几乎都贴满OK绷,是个身心都很容易受伤的人。狂买症女子在商场里厮杀,应召女郎最想上的床是自己家的床,此外还有杀手、门童、理发师、保镖、心理医生等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粉墨登场,天天上演各种荒谬戏码。 ★ 《大家都有病》全书分为六个板块:大家都有爱、大家都有玩、大家都有梦、大家都有错、大家都有钱、大家都有病。朱德庸首次在作品中引入“灰色”成分,画面冲击力极强,在一贯的“朱氏幽默”中,加入对现代社会及现代人生存现状的思考,在刻画种种病态的画笔下,流露出一种大悲悯情怀,呼吁现代人简单下来,慢下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步调,享受属于自己的“慢时尚”。
  • 还好

    作者:陳珊妮

    這裡頭記錄了陳珊妮自認為還好的生活,還好的創作,還好的遺憾,還好的髒話,還好的工作,還好的專輯,還好的事物,還好的胡思亂想,還好的公共廁所,還好的長髮老公。一直很欣賞她的音樂,更欣賞她堅持理想、敢說敢做的勇氣。我從來都欠缺對於自己的創作絕對的自信心,我總是自卑自省自己檢討又妄自菲薄,而她自知自信有自知之明,她的自信心絕不只是還好而已吧。光看她身處在台灣惡質的流行音樂環境裡這麼多年還能維持她一貫的堅持,這就很了不起了。她從不像有些其他的音樂人膨脹自己的菁英意識,只是誠實地做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在她所有的六張專輯之中,至少,我看到了她對於音樂創作的絕對真誠。 所以,陳珊妮才有這樣的自信說: 「我相信台灣有打不死的好音樂!」
  • 聆聽父親

    作者:張大春

    張大春寫作以來最深情的一部作品,一改過去快俠般的小說頑童形象,耗時五年終於要面市,是寫作時間最長的一部。這本自傳體式的小說背景是作家父親一次意外摔倒癱瘓後,作者開始對尚未出世的兒子訴說自己所認識的父親、以及父親口中的爺爺,全書對兒子娓娓道來的情感真摯動人,小說所呈現的不僅是一個家族裡的不同世代的父親面貌,更以感性的史觀展現外省第一代遷移來台的家庭價值,張大春這次呈現出張式小說中難得一見的抒情,絕對是白話文學朱自清〈背影〉以來最感人的父親書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8517)
  • 擊壤歌

    作者:朱天心

    這是一本曾經暢銷二十萬冊,十六歲少女在城市尚未出現邊界,時光猶如液泡膜膠中,對一切世情皆鮮烈愛憎的憂國潮騷之一歌,這個五歲想當農夫,八歲想當炮兵,之後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當記者想當上帝想當拿破崙的情婦想當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闔上書頁時所有時間猶如雕像靜止,尚未啟動,這是一切漫遊的起點,這是老靈魂,後來頻頻回眺,為之傷逝,為之悼亡的黃金時光。 -摘自封底簡介
  • 对照记@1963

    作者:杨照,马家辉,胡洪侠

    三人三地三本书,对比对照对流年—— 大陆、台湾、香港, 三个六零后同代男, 三十个日常词汇, 说着故事,串起历史…… 很偶然的,台北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深圳的胡洪侠相互认识了,很凑巧,他们都生于1963年。三个老男人于是开始谋划:既然三个人来自三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大为不同,如果选择一些共同的日常词汇或话题,三个人各写一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单独看某一个人的文章可能觉不出什么,如果三篇对照起来看,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了。 《对照记@1963》为他们三人共同创作,精选华人社会五十年来三十个日常生活词汇为话题,三个人就每个话题各写一篇文章,分别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这些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并于互相对照中折射出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 周夢蝶詩文集卷一:孤獨國

    作者:周夢蝶

    而這裏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現代詩不容錯過的夢幻經典! 在與詩共遊、慢活熬煮的悠長歲月中 我們終於再次重逢《孤獨國》與《還魂草》 1959年,39歲的周夢蝶開始在明星咖啡屋騎樓下擺舊書攤,同年自費出版處女詩集《孤獨國》;1965年,周夢蝶出版第二本詩集《還魂草》。1980年,詩人因身體狀況不得不結束舊書攤。雖然武昌街的「文學一景」不再,但多年來,早已絕版的兩本詩集一直是詩友與藏書家心中的夢幻逸品。本書除《孤獨國》與《還魂草》兩珍本之詩作外,並收錄周夢蝶未曾出版逸作多首,期能予詩人創作更完整觀照。 《孤獨國》 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收錄60年代以前的早期詩作57首,表現「寧靜孤絕」之美,乃愛詩人心中的經典之作,1999年更獲選為「台灣文學經典」。 《還魂草》 周夢蝶的第二本詩集,呈現60年代接觸佛法後的轉變,以冷冽的摯情,創造渾濛的形象,其詩有情、有禪、有陷溺、有超越,最足以代表周夢蝶的特殊風格,也因此贏得最多讚譽,並在美出版英譯本The Grass of Returning Souls。 《風耳樓逸稿》 收錄周夢蝶發表於各文學刊物但未曾集結出版之散逸詩作約六十篇左右,時間跨度極大,足以呈現詩人關注素材之漸次拉寬、表現手法之精進嫻熟,以及風格之發展變化,數量雖不算多,但重要性不言可喻。
  • 日光夜景

    作者:严韵

    本书是台湾女诗人严韵的诗歌集,按创作年代分辑,加上“特典”,共收录了八十余首诗作。诗集风格现代,意识流、梦境般的意象和古灵精怪的隐喻随处可见,显现出诗人非凡的创造力。诗风清晰,生活化,行文构造上充满现代形式感。
  • 下午茶

    作者:簡媜

    一九八九年簡媜輯印專欄文章《下午茶》一書由大雁出版,以茶喻人生之理趣。此洪範版新編為作者於舊版三卷三十篇外,另增〈一碟流星〉三十六篇為第二輯,書題仍舊,幅度加倍,並選刊作者自繪插圖納入,重排精印。簡媜散文托意深遠,寓超越於平凡,結合知識與想像力,允為雋永可貴之藝術構成。
  • 瘂弦詩集

    作者:瘂弦,王慶麟

    瘂弦以一本詩集屹立詩壇,是文藝界歆羨不已的美談;現代詩之顛峰谷壑,陰陽昏曉,其秀美典雅,盡在於斯。洪範舊版《瘂弦詩集》已印行三十年,讀者穩定,影響持續。這部經典之作,現經重新編校,歷時一年,以全新面貌呈現,精美珍貴不在話下。
  • 備忘錄

    作者:夏宇

    诗人的第一本诗集,往往是诗迷们眼中的极度梦幻书籍。夏宇的《备忘录》也让多少诗迷望眼欲穿,恨不早出生几年,把初版仅500本的《备忘录》一口气全买下来。 坦白说,这自费出版的诗集,是以极简单的方式印制,从书本装祯来看实在谈不上特别,但由于是第一本诗集,以及日后媒体的加持,一本《备忘录》居然有万元的天价,网路拍卖也常可标至四、五千元,对于爱夏宇的诗却又没有足够财力的人而言,想要《备忘录》大概也只能从旧书店碰运气了。 然而在《备忘录》出版之前,夏宇的诗已然引起诗坛的注意,被选录于《春华与秋实》中。《春华与秋实》是文化大学出版的「华冈文丛第二辑」,为七十年代作家创作选中的诗卷,收了〈爱情〉、〈蛀牙记〉、〈甜蜜的复仇〉、〈考古学〉四首,而且在每一位选录作者的作品之前,有一页附上相片的作者简介。于是企图低调的诗人,在成名以前便被公诸于世了。
  • 認得幾個字

    作者:張大春

    看貪官污吏的醜態,聽知識分子的風骨 三十分鐘搶先聽中國小說經典--「儒林外史」 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今年秋天,張大春將在電台節目再開文學說書新段子:儒林外史。這本書被魯迅定義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更是古代科舉制度下社會風氣的精采縮影。藉著以說書重溫這部小說。 在今秋最受期待的文學經典說書正式上場前,說書人張大春將特別錄製兼有史評與個人見解的「儒林外史解析」,為聽過很多次《儒林外史》書名、卻沒有時間坐下來翻閱這本小說的人,都有機會入門瞭解這本魯迅一生中最為讚譽的「超級小說」。 三十分鐘,聽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96年10月誠品選書】作者以父親的角度出發,透過個人生活經驗與淵博的國學常識,將自己與兩名幼子識字(句)的過程與互動描繪出來。「恆河沙數」、「創造」、「做作」等常見的字句,經由小朋友對文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再透過小說家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感受記錄下來,呈現出別具風味的樣貌,讀者也得以透過小說家的妙筆,與他共同品味某些特殊字的個人記憶與歷史氣味,像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感情、一樁已然遺忘的舊事。薄薄的一本小書,載滿了字的義理、情境、故事與回憶,讀者可從中引發對字的好奇心與窮究心理,並從理解中得到驚奇的快感與滿足。 ■推薦理由:關於「字」的私房故事。透過生動有趣的親子關係為引子,探究一般習以為常的字詞,帶出識字的諸般樂趣。小說家張大春難得以淡筆寫就的一部趣味小品。 內容簡介 透過童稚的兒女 說文解字成了一則又一則好聽的故事 繼《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和《聆聽父親》之後 最溫馨逗趣的作品 愛中文如癡的台灣小說家張大春,近幾年老是被問「為什麼不寫小說?卻寫詩。」熟知他的朋友都知道,因為他在重新認識一個個看似簡單、卻富含故事的中文字;而且他不是一個人重新認字,他跟著一雙剛上小學沒多久的兒女,從唐詩、老故事以及生活對話中重新學習這些字。在他眼中這些我們從小學開始一課一課地學會寫與辨認的中文字,都有來源和故事,除了表面的意思,還有歷史的故事,甚至家族自己的故事,透過兒女,成人不再是認字的權威而是快樂的識字者、讀故事人。 雖然只是幾個字 卻含藏了豐富的文化 我們的世界 都在裡面 創作履歷中難得一見的散文小品 台灣文壇最多機鋒的父子(女)對話錄 「認得幾個字」是張大春首次在台灣、香港、新馬與北美同步刊載的專欄,也是近期最受家長老師回應最多的的專欄,一篇篇認字專欄裡有著關於張大春自己與孩子們「認字」體驗的故事,可視為作家近年主持電台工作、醞釀小說題材與實驗形式,與一頭鑽進古典詩創作領域之外,日積有功的另一文體成績。我們看見辛辣、幽默與批判在作家下一代隱隱成為潛力無窮的傳家寶刀,作家自己的筆調則是更見凝鍊溫暖;沒有說教,只有靈活嵌入深厚文化軌跡的一家老頑童小頑童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目錄 序 你認得字嗎? 恆河沙數 創造 贏 揍 卒 乖 公雞緩臭屁 城狐社鼠 黑 對話觔斗雲 幸福 命名 考 淘汰 喻離 夔一足 值 做作 西 娃 翻案不廢話 囉唆 櫟樹父子 達人 留名 棋 帥 輿圖 那個「我」 譫 信 最 秘密 罰 厭 選 編 璺 不言 祭 局 橘讓詈 假 字 水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