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琴

  • 神奇秘谱乐诠

    作者:吴文光

    《神奇秘谱乐诠》是明代宁献王朱权领导下的一个班子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和功夫所编纂的一部包含从汉魏到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小六十四首琴曲的我国第一部大型琴谱专集。它完成于公元一四二五年,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八年了。众所周知,琴谱是以减字为载体的,它不包含具体的节拍符号。因此,要把古代琴曲的个性和风格音响化就必须对谱按弹,在演奏上求得对古谱的合理诠释。这一过程被称作打谱,然后,再用现代录音技术或通用的记谱法把它记录下来,使之相对固化,形成一种版本。打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化费了琴家多少的心血!当然,要把古谱弹好,琴家必须具备历史、哲学、文化、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很难设想一个在琴艺和修养上都与从事打谱要求不相称的人能够在琴曲发掘整理上做出成就来。
  • 古琴实用教程

    作者:李祥霆

    《古琴实用教程》以第星期上一次课,每天练习一小时的进度,经过半年,中等爱好程度、中等接受能力的人,可以学会《秋风词》、《阳关三叠》、《酒狂》、《平沙落雁》四曲。此次教程的出版,比原有的教材稿增加了《鸥鹭忘机》、《普庵咒》、《关山月》、《长门怨》四曲,可以帮助学琴者巩固已经取得的演奏基础。
  • 琴学备要(上下)

    作者:顾梅羹

    《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分为总规、指法、手势、曲谱、音律、论说六篇。主要内容包括: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后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
  • 弦歌雅韵

    作者:王迪

    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现存琴谱中琴歌遗存相当丰富,惜乎少有人整理。本书为已故著名古琴家王迪先生的遗稿,收入经王先生整理定谱的琴歌100首,是琴歌发掘、整理、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王迪(1923――2005),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心传。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深感古琴之衰落尤以琴歌为甚,遂决心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东皋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琴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遗憾的是,尚未及最后甄选并编排目次,先生便匆匆离世。 本书所收琴歌皆选自王先生遗稿,据原抄件影印,依各曲所据谱本年代先后排定目次,俾可呈现琴歌发展的大致脉络。书后附有王先生关于琴歌的两篇文章,以便读者对琴歌做进一步了解。另附CD两张,收有王先生监制并指导姜家锵、傅慧勤等演唱的二十四首琴歌,虽与本书并不完全配套,但鉴于这是王先生琴歌研究方面唯一的音响资料,故一并附于书后,以飨读者。
  • 近世古琴逸话(第二版)

    作者:严晓星

    本书初版面世三年来,颇受欢迎。作者复根据新发现的资料,校订甚多。中华书局又推出布面精装本,以飨读者。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 ,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过书中揭示的近世文人与古琴的纠结来聆听传统中国文化的遗响,则是更有深意的事。书中另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插图,有人物,也有实物,不但可以增益阅读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价值。
  • 中国古琴珍萃

    作者:

    彩色 本书刊印唐宋元明四代的一百零九张传世古琴。每张琴除正反两面图象外,还尽可能提供有关铭文、题款、断纹、纳音或琴头、琴尾的特写照片,以便全面反映每一张琴的全貌。 共收入公私收藏历代名琴 109张。印制精工的照片从整体和细部展现各种式样、各个朝代古琴的外型、结构、断纹状态、铭文、款识、印章及额、尾、轸、徽等,为欣赏、鉴考古琴的时代、材质、做工、品极提供了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 琴史初编

    作者:许健

    《琴史初编》名为《琴史初编》一则是还有修订的必要,二则是准备还有再编,本编因为是编年断代体,许多专题不便集中探讨,如:琴论、流派、曲式、演奏的发展以及琴曲艺术与其它文艺的关系等。 许健所著的《琴史初编》的诞生,首先应归功于党对古琴艺术的重视。建国以来,查阜西等前辈们的辛勤劳动,为《琴史初编》奠定了基础;管平湖、吴景略等琴家出色的演奏,为深入领会琴曲艺术打开了大门。
  • 我為什麼要練琴

    作者:蓋瑞.葛拉夫曼

    在這本回憶錄中,葛拉夫曼用非常詼諧的筆法回憶了他的前半生:從俄國移民來的猶太家族、學習音樂的點點滴滴、走入職業生涯的曲折風波、為事業打拼的甘苦。 在葛拉夫曼的筆端,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樂大師有了聲音氣息,也透露了許多樂壇秘辛趣聞,讓讀者見識到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除了音樂訓練之外,對於今天所說的「人文素養」的廣泛涉獵,以及如何用全心全身來體會人生,享受人生。 這或許也是葛拉夫曼在面對演奏生涯受到打擊時,仍能保持幽默與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 古琴丛谈

    作者:郭平

    在高山之巅聆听万壑松风,在流水之侧沉思生命与时光的涵义。秋风乍起,飞鸿掠过高爽清澈的天空;静寂轻寒的良夜,独坐幽篁,万籁有声。晨曦微现,樵人已肩着柴禾踏着露水走下山冈;渔舟还载着微醺的渔人随流漂荡。春花烂漫之时,有无限的希望在琴人眼中呈现;雪落空山之际,剡溪会友的念头却在心中消解……   古,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好古之人,爱琴之人,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充满欢乐。众人以为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现实;好古之人也以为自己不糊涂,因为他们有固执的梦想。到底是谁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烦恼,各有各的标准和道理。执着于古的人们,当然是迷恋被时间之浪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精华,以为它们的美得到了肯定,它们已经具备了不朽的证明,想把超越依托于这种不朽,可是这与当下的眼光不合。现在的人不爱它们,于是,古便被当下抛到了一旁,而爱古的人却正因此而超越了时俗。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古琴堪称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它由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心意创造而出,并与爱美的中国人相伴千载,成为不朽。琴积淀了那么多,却又似乎总是不言不语,从来也没见琴大声喧哗过,没见哪个琴人籍琴而腾达过。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云,有些像不舍昼夜奔流的大河,也有些像寻常之人一张诚肯质朴的脸。它的悲恸、欢乐与盼望,都以朴荗的方式述说,以从容的态度存在,如同无限蕴含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