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傅雷

  • 傅雷家书

    作者:傅敏(编)

    1981年8月第一版,268页,定价0.95元。摘编傅雷家书127封,朱梅馥一封。 1984年5月第二版,同一书号,为增补本,399页,定价1.80元。摘编傅雷中文信137封,英文信17封,法文信6封;朱梅馥16封;再有傅雷给傅敏的两封信。全书共收178封家书。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四册)

    作者:罗曼·罗兰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御用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里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里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里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里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弥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弥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去世了。克里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克里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在这个时候,自小就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里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里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在巴黎,克里斯朵夫陷人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里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糕,他气愤得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而伤心地离开巴黎回到了故乡。 在一个音乐会上,克里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里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里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人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里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里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岁月流逝,克里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里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 生活的智慧

    作者:安德烈·莫洛亚

    《生活的智慧:醒客悦读》作者通过自己流畅的文笔,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他所仰慕的前贤的嘉言懿行,诉诸读者,与之共享。他的作品,虽无深邃的哲学思想,却有隽永的人生哲理。给予了全世界各地的读者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傅雷系我国现代杰出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他从1929年起,就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几十年来,一直奋发不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使他的许多译作已近乎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国内外赢得崇高的声誉。他一生所译世界名著达三十余部。
  • 傅雷音樂講堂-認識古典音樂.

    作者:傅雷

    學藝術史出身的傅雷,以歐洲藝術為基底來欣賞歐洲音樂,而且用中國詩詞來詮釋古典音樂,形成獨特的中、歐音樂藝術觀。傅雷集品格與學藝於一身,且不憚其煩的訓導傅聰「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次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傅聰本身的品格與藝術素養,以及從演奏中顯露的藝術才華,在相當程度上可看作是傅雷美學觀或藝術哲學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甚至是印證。 巴赫的對位如建築,貝多芬的結構嚴謹,莫札特的用料經濟,柏遼茲的配器輝煌,德彪西的合聲五光十色;維瓦爾第自然流暢清新優雅,巴赫深厚典雅神聖不可侵犯,韓爾德坦白高傲又堂皇------ 在本書中傅雷談古典是什麼;細屬巴赫、韓爾德、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音樂家的時代背景、作品特色與歷史意義;深入賞析傅聰演奏《瑪祖卡》、莫札特作品樂曲;與傅聰及當代著名音樂家杰維茨基、梅紐因談人生論音樂。是一本認識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書。 作者簡介 傅雷(1908-1966) 我國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藝術鑑賞家、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行文流暢,用字豐富,色彩變化」有「傅譯體」美稱。 譯著共34部,主要有羅曼羅蘭獲諾貝爾獎的長篇巨著《約翰克里斯多夫》,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扥爾斯泰傳》,伏爾泰的《?第德》、巴爾札克的《高老頭》以及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等。 他對輸進優秀的文化遺產及拓展華文讀者的視野做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早年留法受羅曼•羅蘭影響酷愛音樂,三十年代中期對中外音樂史已頗有研究,而時日越長,修積越深,音樂藝術上的造詣更見豐厚。 一部家書,更是膾炙人口,被譽為「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令一代代讀者為之傾倒,長銷不衰。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的走完一生。
  • 走出家书

    作者:傅敏

    我们还在捧读《傅雷家书。家书中的傅聪却渐行渐远,已自成一“家”,只是从未忘记父亲早年的教诲: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在用钢琴语言聆悟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书中精选傅聪先生与媒体和音乐界朋友的对谈,记录了他“师父领进门,修行靠本人”的艺术之路,让我们看到走出家书得以彰显的另一代人。 本书为《傅聪:望七了!》的普及版,与《傅雷家书》共同昭示了“先做人,后成才”的准则。
  • 希腊的雕塑

    作者:[法]丹纳

    《希腊的雕塑(彩图本艺术哲学)》除了同为公元七十九年埋在地下的古城——庞贝(Pompei)与赫库兰尼姆(Herculanum),被发掘了一些宝石镶嵌画和小型壁画以外,占代绘画巨制基本都已毁灭,只有希腊这个人类历史中最悠久的占国之一,还为我们保留并展示了古代人类淳朴的艺术,即“希腊的雕塑”。 《希腊的雕塑(彩图本艺术哲学)》分“种族、时代、制度”三个部分,为我们讲解了这一远古的艺术瑰宝。希腊大量雕塑的内容是美好的人体,是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神灵,这些雕塑是一种全民性的艺术体现,是一种风俗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
  • 傅雷家书全编(1954-1966)

    作者:傅敏

    本书收录傅雷夫妇257封家书,并附多幅照片和手迹,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编定。与此前编选的各版傅雷家书相比,最完整、最丰满,虽拉拉杂杂、唠唠叨叨,却更家常、更真实,具体而微的全面展示傅雷家风,所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底线是“做人”。楼适夷家书代序、金圣华英法文信中译及傅聪家信的著作权均已买断,2017年不随傅雷著作权进入公有领域,本书独家占有傅雷家书的完整著作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 傅雷谈美术

    作者:傅雷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其学术专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论及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的艺术风格,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内附世界名画彩图近百幅。   本书除选入《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这部专著外,并将散见于各处有关论及中西美术的文字,重新整合编排,编辑成“美术述评”、“画苑传真”和“美术书简”三部分。书简主要摘录于十七封致黄宾虹函,三封致刘抗函,以及八封致家兄函。“美术述评”且辑入了两篇佚文。
  • 傅雷家書

    作者:傳敏編

    《傅雷家書》是當代經典家書,十年前曾經暢銷香港,全新增訂本增加了八萬多字,是紀念傅雷、朱梅馥夫婦在文革期間「憤然棄世」四十周年的有歷史意義的新書。做父母或者老師讀該書都會深受感動、都會受益無窮。 《傅雷家書》最了不起的是,他從最根本最本質的方面去教育兒子:即培養兒子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人格,寬大的胸襟。他培養兒子愛自己的民族,愛中華文化,愛親人,品格要高尚,做人要真誠。他的名言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做父母或者老師讀該書都會深受感動、都會受益無窮。 傅雷不但有高尚的尊嚴和人格,而且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都鑽研精深,互為打通,他的藝術品味和藝術鑑賞力也是極少人能及得上的。 董橋一部:「《傅雷家書》早已經成了一幢經典倫理的故居,多少人絡繹瞻念,翕然仰止。這時候,故居裡幽幽的琴聲忽遠忽近,似夢似幻:故居外人人屏息期待,期待家書裡的傅聰懷著蒼蒼心香走出來!」 金庸:「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讀了之後,雖自慚不能做到,卻心嚮往之。文化大革命不能容納中國的君子,逼得他自殺!」 蕭芳芳:「這大半輩子能挺過來,全靠傅伯伯的《傅雷家書》。迷路了,看幾段,又找著了方向。消沉了,唸幾篇,又抓回了意志。幹累了,翻幾頁,又笑著重上征途!」 陶傑:「新版的《傅雷家書》是文化中國的一位博雅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和清談,文心精膩,氣度恢宏,善誘間洋溢見識,嚴求中?蘊仁愛,是儒家精神的現代典範。」
  • 艺术品的本质

    作者:丹纳

    《艺术品的本质(彩图本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关于如何研究“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研究一件艺术品的本质不应该单独地孤立来看,应该找出它的从属性,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特征,然后才能真正了解艺术家、艺术品的本质;而研究艺术品的产生则应该分析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然后根据人性的一般规则,研究某所情况对群众艺术家的影响,也就是对艺术品的影响,由些而得出的结论是客观而真实的。
  • 艺术哲学

    作者:丹纳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艺术哲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 傅聪版傅雷家书

    作者:

    傅聪版傅雷家书,ISBN:9787539951942,作者:傅敏 编
  •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3

    作者:巴尔扎克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3:幻灭》内容简介:《幻灭》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青年诗人吕西安在外省顿孚时誉,带着满脑子的幻想来到巴黎,因经不起浮华世界的引诱,想抄近路一步登天,结果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棍,最终身败名裂。他的妹夫大卫是个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为敌不过同业的阴险算计,被追放弃发明专利,回到家庭生活中了却一生。这部小说几乎集中了作者本人最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最深切的思想感受,巴尔扎克自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
  • 傅雷文集-艺术卷

    作者:傅雷

  • 江声浩荡话傅雷

    作者:金圣华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 ——杨绛
  • 傅雷文集-文学卷

    作者:傅雷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作者:傅雷

    初稿写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傅雷只有26岁,刚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了教学,他根据留学积累的资料以及多年来钻研的体会,边授课边为学生陆续编写有关世界美术史的讲义,1934年离校后又将讲稿重新整理、补充,写成此书。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细述这样一种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
  • 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著,傅敏编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的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态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1

    作者:巴尔扎克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1》辑入巴氏长篇小说《高老头》和《邦斯舅舅》。《邦斯舅舅》内容简介:邦斯舅舅是音乐家,一个诚实而高尚的自食其力的人。他非常喜欢绘画艺术,为了丰富自己所收藏的名画,他不惜付出一切精力,挖空一切心思。当人们不知道他手中有这一切宝藏时,谁也不把他放在心上。为了夺取孤零汉邦斯的遗产,像王室首席推事加缪索之流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人便千方百计、使尽种种手段下毒手害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邦斯来说,收藏名画是一种高尚的爱好;对他那些有钱的亲戚来说,名画只不过是发财的手段而已。 《高老头》内容简介:批评家称高老头为近代的李尔王。但在社会观点上,它比莎翁的名剧意义更深广。巴尔扎克的人物不止是一个人物,而是时代的典型;悲剧的因素也不限于个人的性情气质,而尤在乎淫靡腐化的社会环境。鲍赛昂夫人代表没落的贵族,以隐遁终场;拉斯蒂涅与伏脱冷代表新兴阶级的两种作风:一个像瘟疫般钻进社会,一个像炮弹般轰进社会。野心家求名求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之下,使小说内容愈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