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纸上纪录片

  • 民间纪事

    作者:陈团结

    《民间纪事》,本书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
  • 寻常

    作者:路泞

    《纸上纪录片系列:寻常》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常生活”一直是中国当代文艺包括当代摄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事实是,没有多少个摄影家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他们仍被激情所支配,在拍摄中最终表达的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某种本质性图景。而路泞所走的是另一条最简单、质朴的路,就是真正地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种精确的尺度感指引下,从不让镜头溢出事物之外。他觉得,要寻求价值和意义,不必到物外,只需看着眼前,万事万物都有灵性,它一直在向我们日日叩问,只是我们很少听见。而路泞却用影像告诉我们,生活从不在别处,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以平实的方式记录了数年间家庭生活的日常纪录,并定名为《寻常》,这些作品在艺术上隐隐然 “无所作为”,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从容。在中国数额巨大的摄影实践和阅读中,路泞的照片保持着一种感受的真切,因真切而骄傲,在狭窄的经验尺度内以丰盈的细节建构饱满的心灵空间,对人和生活作了忠实而诗意的表达。
  • 钟摆上的怒江

    作者:周伟

    “怒姆乃依”是傈僳语“怒江”之意。 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州的首府六库,怒江在东侧的碧罗雪山和西侧的高黎贡山夹峙下,形成三百多公里长的大峡谷,在不同的季节里和不同的江段,他时而温柔舒缓,时而浊浪滔天,貌似轮回中,却难掩饰内在的躁动与不安。 就在那峡谷两侧的河谷与山坡上,数百年间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数个民族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大多数是由碧罗雪山之东辗转而来,刀耕火种,渔猎为食。虽有蜿蜒曲折的数条古道连通峡谷内外,大山却始终是阻隔他们视野的屏障,也让外界对峡谷倍感神秘。如今,道路已然贯通,峡谷里的人们正在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流转而面临千百年来最为深刻和迅速的一次转变。相对于峡谷之外,他们正经历的变迁也许晚了10年,乃至20年,但显然,他们不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这个速度快得有些让他们不太适应。而对于我,怒江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中国已经走过,和正在行进着的,欲望的追逐与精神流放的缩影。 这个缩影中包含了怒江的另一面。 上世纪初,各教会组织纷纷派员翻越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从内地与缅甸分别进入峡谷里开始传播福音。基督教传教士传为了方便传播圣经,还创制了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傈僳文字,美国传教士杨思慧夫妇更是结合当地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改编了几十首多声部赞美诗,几十年来传唱不绝。如今,怒江流域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谐相处,尤其是基督教,影响范围最为广泛。在社会转身的刹那,当大峡谷无法承载更多物欲的时候,信仰却让许多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人找到了宁静与平和。 2003年7月,我第一次走进已经不再神秘的怒江,做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和徒步,几个月后,我因为峡谷里赞美诗的召唤第二次去了怒江。再一年,峡谷中的歌声和面孔依然不能让我释怀,而关于怒江建坝,开发水电的争论也不绝于耳。我突然意识到,一场深刻的变迁已然拉开帷幕——旋即,我回到了峡谷。 5年来,他们依然迷惘着,依然期待着,怒江的前路似乎还不明朗。怒江,正在时代的钟摆上,徘徊。
  • 江村纪事

    作者:张祖道

    《江村纪事》主要内容:“纸上纪录片”是一套纪实摄影系列丛书,包括《希望》、《火车上的中国人》、《江村纪事》、《上海人》、《茶铺》、《寻常》等六册,这是一群具有特殊品格和旨趣的人,在道德感的规范下,在三十多年的时光中,默默地用影像表达一种寻常却别有意蕴的视角。耄耋高龄的摄影家张祖道先生,4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先生。因社会学的师承和实践,专注于社会学原则下的记录摄影。在一种紧迫感的敦促下,张祖道先生用相机记录了江村这个江南水乡小村从1950年代从事农桑到1990年代工业化的变迁过程。作为一份首次披露的社会学视觉文献,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陕北盲说书人

    作者:黄新力

    这是一本讲述陕北黄土地上最后的盲说书匠故事的书。里面穿插了许多定格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不可能去改变那些一辈子悲壮、困难和无助的盲人命运,但起码能够让看见这些照片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年事已高、双目失明的盲人长年奔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游走于村庄之间,为偏远地区的百姓传唱着传统的忠孝节义,以及关于生活的苦涩、欢愉。 本书为纸上纪录片在路上系列丛书之一种。它再现了盲说书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而且展示了他们在现代文明逐渐融入和影响寻常百姓生活的进程中,与即将被遗弃的命运的苦苦争斗。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
  • 茶铺

    作者:陈锦

    《纸上纪录片系列:茶铺》主要内容:“纸上纪录片”之《茶铺》被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里面收集了陈锦用两年多的时间,拍摄的以成都市为中心,遍布川南、川东、川西、川北的上百个市县场镇的大大小小数百家茶馆, 这些照片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关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力作《茶铺》被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里面收集了陈锦用两年多的时间,拍摄的以成都市为中心,遍布川南、川东、川西、川北的上百个市县场镇的大大小小数百家茶馆, 这些照片至今仍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关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火车上的中国人

    作者:王福春

    《火车上的中国人》主要内容:火车和我们中国人的关系很密切。火车是临时的大家庭,是流动的小社会,它浓缩了人生百态:身穿各种流行时装的青年男女乃至小狗小猫堂而皇之地在卧铺上占有一席之地,风靡全国、充斥东西南北中的麻将牌打个不停,92岁的老方丈戴着洁白的手套为小姑娘号脉,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刚刚出生的婴儿,身心俱疲为生存而奔波的打工族,对对爱侣旁若无人地嬉闹调情……令人难忘的镜头太多了,有的让人欲罢不能,用心寻总有令人感动感怀的时刻;有的使人欲拍不忍,总是在矛盾与困惑中按下快门。在留住美好瞬间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 麦客

    作者:侯登科

    本书为纸上纪录片·在路上系列之一种。本系列通过作者的行历,以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记录讲述了1985—1995年之间有关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表现了当时时代赋于人们的想像、思索、困惑与争辨。
  • 上海人

    作者:陆元敏

    《上海人》中的人,都是上海人。说到上海人,过去的就是大亨、政客、商贾、红伶、冒险家,鸳鸯蝴蝶、夜色撩人;而现在的,白领、小资、海归、CEO,新天地流光溢彩,陆家嘴车水马龙。人们似乎也总是津津乐道于上海风花雪月的享乐细节,在那些华丽和繁荣的表象下,虚构放大着跌宕起伏、来历不明的神话故事,如果不沉下心细看,难免会无视那沉郁苍穹下贴肤痛痒的人生。我们很少关注这样的人生,隔绝着这些的是对现实的巨大幻觉,这由时尚、习惯、虚伪和陈词滥调构成的无穷无尽的隔绝如黑洞一般吸去了所有的光,向我们有意无意隐藏了这个城市的秘密,这秘密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无法回避的生存境况。
  • 童年

    作者:杨小兵,贾平凹,李蕾

    《童年》讲述了:中国人将来就没有童年了。现在的中国小孩就像老鼠,一出生就有胡子。正因为没有了童年,我们才珍惜这些图片。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尝试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童年》中100多幅照片由杨小兵拍摄,贾平凹、李蕾、杨小兵3人共同附文,追忆各自的童年。该书是纸上纪录片系列的其中一部。纸上纪录片系列丛书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我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
  • 北方,南方

    作者:骆丹,莺莺

    骆丹的这些照片是他2008年从北到南行走半个中国拍摄的。拍摄“在路上”的照片本身非常困难,不困难的方法就是廉价的浪漫主义,巨量的民俗风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什么的,我们多年以来已看到过无数这样的“作品”。 骆丹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全球化浪潮中还有没有自洽和生存的可能性?古老的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革无所不及的巨大力量搅动着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政治经济网络、基层生活的共同体、文化表达与交往形式,等等,在所有细节上都烙下了印迹。因此我能体会到这个问题对骆丹而言显得非常紧要,当摄影师面对我们的种种现状时,其实他并没有多少可依托的有效的精神资源,“在路上”就成了他用来探索与找寻的立足点。 骆丹的探索与找寻,更多的是对着他自己,这样的情形显然有着艰险,很可能镜头和现实是隔着的。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拍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