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剧本

  •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弗兰克•达拉邦特 (Frank Dara

    一场看似无懈可击的谋杀审判,一段跨越二十年的高墙抗争,一曲动人心魄的越狱传奇……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杜弗雷在地狱般的肖申克监狱,凭借理性与希望,二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救赎之路,救人救己,穿越层层苦难,最终逃出生天,并将希望深深印刻在肖申克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一个斯蒂芬?金的故事,经达拉邦特改编并拍摄,成为电影史上最光辉的一笔,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提名,给无数人带来勇气与希望。 翻开这本书,除了重温电影曾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重温安迪惊心动魄又令人拍案叫绝的越狱故事,重温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如果仔细翻看,你还会有很多新的收获:情节逆转——在剧本里,原来竟有那么多情节是与电影不一样的啊;导演解密——导演兼编剧达拉邦特通过对逐个镜头的详细解析,解密了《肖申克的救赎》是如何从剧本变成一部经典大片的;拍摄故事——影片当中的穿帮镜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拍摄花絮也是身为“肖申克迷”不得不知的秘密……
  • 奥尼尔剧作选

    作者:(美)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ELtgene O’Neill,1888—1953)是美国著名悲剧作家,是现代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他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于一九三六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使之跻身世界剧坛,并标志着美国戏剧的成熟。奥尼尔之所以受到世界剧坛的青睐,主要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取得的卓尔不群的成就。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孜孜不倦地笔耕,一共写了五十余部剧作,几乎全是悲剧,其写作题材之新颖、涉及的领域之广阔、揭示的哲理寓意之深邃,以及艺术风格之璀璨多彩,在美国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奥尼尔敢于独辟蹊径,善于博采众长,对戏剧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从多种视角展示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颇有超前意识。他的创作历程和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评论家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是当之无愧的。
  • 萨勒姆的女巫

    作者:(美)阿瑟·米勒

    《萨勒姆的女巫》首演于一九五三年。剧本根据一六九二年到一六九三年之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一起迫害“行巫者”的案件写作而成。 剧本开头,萨勒姆地区的牧师巴里斯的女儿贝蒂和伙伴跳舞时受到惊吓,导致神志恍惚,一病不起。与此同时,镇上普特南夫妇的女儿萝丝也病倒了。乡镇里于是谣传出现了巫术。 巴里斯的侄女阿碧格也是跳舞的姑娘中的一个,她在普洛克托家做女仆,因为勾引男主人,被女主人赶出家门。她对普洛克托大嫂怀恨在心。参与跳舞的姑娘担心被当成女巫,在阿碧格带领下,交代说自己看见很多人和魔鬼在一起。遭到诬陷的人都被关进了监狱,那些跳舞的姑娘摇身变成了圣徒,阿碧格更是趁机想要陷害普洛克托大嫂。 后来,遭到诬陷的人被判处绞刑,普洛克托下定决心说出他和阿碧格的私情,试图以此阻止她的阴谋,却反而因此害了妻子。普洛克托家的女仆玛丽•沃伦良心发现,在法庭上翻供,却在副总督丹佛斯、哈桑法官、巴里斯和阿碧格带领的姑娘们的共同威吓下,又收回供词,反而一口咬定普洛克托给魔鬼干活。 普洛克托被关进监狱,在生命受到威胁之下,他决定招认自己和魔鬼打交道,但副总督却强求他公开忏悔,并且供出其他和魔鬼在一起的人。普洛克托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最后毅然走上绞刑架。
  • 温夫人的扇子

    作者:王尔德

  • 萨特戏剧集(上下)

    作者:[法]让-保罗·萨特

  •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作者:[美]田纳西·威廉斯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尤金·奥尼尔和阿瑟·米勒),也是世界范围内作品流传最广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之一——主要通过舞台剧演出,尤其是电影。《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度为他赢得第二个普利策奖。 剧本表现的是一个南方大家族的家庭关系全靠谎言维系的悲剧。“大爹”身患重病不久于世,他的两个性格相反的儿子布里克和古柏带着媳妇参加他六十五岁的生日聚会。古柏夫妇一心想谋得巨额家产;弟弟布里克却因身陷同性恋的自我怀疑中而酗酒成性。“大爹”与玛吉的形象丰富饱满、呼之欲出。这个剧本也是美国剧坛最著名的保留剧目之一。其电影版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由两位偶像兼演技的伟大演员:保罗·纽曼和伊丽莎白·泰勒出演。
  • 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

    作者:(英)王尔德

  • 推销员之死

    作者:(美)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首演于一九四九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阿瑟•米勒赢得国际声誉。 剧本讲述一名推销员威利•洛曼悲惨的遭遇。六十多岁的威利年老体衰,不再受到主顾欢迎,只能经常向邻居借钱。他因此时常自言自语,陷入与现实交错的梦幻和回忆中去。他懊悔年轻时没有像哥哥本那样去阿拉斯加闯荡,发财致富,又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 威利的长子比夫是他最大的心病。比夫已经三十五岁却依然生活没有着落,他向往农场的田园生活,却下不了决心付诸实践。比夫年幼时,一次撞见威利与情人幽会,使他大受刺激,从此越发自暴自弃。比夫成年后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却没有一件事情成功。在比夫的少年时代,威利就对他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如今依然盼望他出人头地。在生活道路的选择上,父子两人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威利的妻子林达发现他有打算自杀的迹象,比夫为了安慰老父亲,不得已决心去向从前的上司借钱做生意,却碰了一鼻子灰。威利也鼓足勇气向老板要求留在纽约工作,不再到新英格兰跑业务,却被老板辞退。威利懊丧之下,精神恍惚,儿子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东跑西颠的推销员罢了。 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最后他为了使儿子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临死前,他依然幻想着儿子有了这笔本钱就能出人头地。
  • 洛丽塔:电影剧本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文体大师纳博科夫最受争议的作品《洛丽塔》曾激发了两位导演的灵感,两度将其搬上大屏幕,也促使纳博科夫尝试创作了自己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却逾越道德范畴的欧洲移民,迷恋上一个可爱却又危险无情的青春期女孩,开始了一段疯狂的恋情。纳博科夫在书中打破了性、道德和美感等方面的固定表达模式,将电影的结构性和叙述性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恶作剧式的幻想曲。剧本保留了小说中智慧而诗意的语言,但考虑到大屏幕呈现的限制,故事和小说有相当大的不同,对读者来说将是一次充满兴奋感和满足感的阅读体验。
  • 十诫

    作者:基耶斯洛夫斯基

    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伴随彻底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是无比悲们的情怀和博大的心胸。
  • 广岛之恋

    作者:(法)杜拉斯 著,谭立德 译

    《广岛之恋》内容简介:一个法国女演员在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后的广岛邂逅了一名日本男子,两人产生一段短暂的爱情,引起了法国女人对往日恋情的回忆。 女人是来自法国的女演员,在她到日本广岛拍摄影片时,与一位日本建筑工程师邂逅相爱。然而此时两人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女人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了,她就要离开广岛……这注定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暂而永恒。
  • 推销员之死

    作者:(美)阿瑟·米勒

    本书为《推销员之死》、《撒勒姆的女巫》和《都是我的儿子》的合集,是阿瑟·米勒的代表剧作集。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幻灭了,最后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 《撒勒姆的女巫》荣获安东纳特·佩瑞奖,是米勒的一部最能持久上演的剧本。描写的是一六九二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迫害“行巫者”的案件。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诬陷,遭宗教法庭处以重罪,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最后毅然走上绞刑架。 《都是我的儿子》是米勒的成名作,获纽约剧评界奖。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社会道德剧,写一家工厂老板在二战期间向军方交付不合格的飞机引擎汽缸,致使二十一名飞行员坠机身亡。他嫁祸于人,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但最后他认识到那些丧命的飞行员“都是我的儿子”,遂饮弹自尽。
  • 送菜升降机

    作者:[英] 哈罗德·品特

    《送菜升降机(品特戏剧)》内容简介:我进入一个房间,看见一个人站着,一个人坐着,几周之后,我写了《房间》。我进入了另一个房间,看见两个人坐着,几年之后,我写了《生日晚会》。我从一扇门里看见了第三个房间,看见两个人站着,然后我写了《看门人》。 ——哈罗德·品特
  • 老妇还乡

    作者:(瑞士)迪伦马特

    《老妇还乡(插图本)》是以情节的双线节的双线对比发展为其基本结构的:一条是居伦人在贫穷中经不起金钱势力的引诱而良心被收买的过程,一条是男主人公伊尔在恐怖气氛的包围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过而终于以生命来赎罪的过程;前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不断下降,后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逐渐上升;前者导致的是喜剧的结局,后者导致的是悲剧的收场。这是一出典型的悲喜剧。剧中真实的细节描写杂以漫画式的夸张,滑稽的场面透露着庄严的气氛,轻松的言笑包含着尖刻的讽刺。
  • 蝴蝶君

    作者:(美) 黄哲伦,David Henry

    《蝴蝶君》于1986年10月完成,1988年2月在华盛顿国立剧院首演,3月移师百老汇公演,大受欢迎,获当年托尼奖最佳戏剧奖,之后又获奖无数。1993年,由他亲自改编剧本、大卫·柯南伯格执导、杰瑞米·艾恩斯和尊龙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更使《蝴蝶君》的影响遍及全球。 《蝴蝶君》以冷战背景下一位法国外交官与一位中国京剧旦角演员之间敷演的一出间谍迷案为“本事”,以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作为颠覆的原型创作而成,着力探索的是民族与种族、东方与西方、性别与政治、身份与认同,乃至殖民与后殖民等等重大文化命题。可以说兼具了学院与民间、精英与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关注热点。 “黄哲伦有可能成为自阿瑟·米勒后在美国的公众生活中第一个重要的剧作家,而且,很有可能,他还是最好的剧作家。” ——《时代》周刊 “《蝴蝶君》有时会被认为是一部反美国的戏剧,是对西方支配东方,男人支配女人的模式化观念的一种谴责和反对。恰恰相反,我把它看成是对各方的一个请求,希望它能穿透我们各自的层层累积的文化的和性的误识,为了我们相互的利益,从我们作为人的共同的和平等的立场出发,来相互真诚地面对对方。” ——黄哲伦 “希望这个剧本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我们是谁,同时也认识到把我们变成我们的‘他们’是谁。” ——张生
  •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作者:[意] 皮兰德娄

    意大利伟大的戏剧家皮兰德娄因“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剧作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刺激性。他不以人物的遭遇来说明人物性格的形成,而是截取人物生活中某一时刻的特殊处境,表现人物特有的感受和独特的思想,勾画出人物的灵魂。 怪诞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使剧作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作品运用“戏中戏”的形式,平行地展开了两个主题:“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陈旧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而是为了对造成“角色”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个主题即对于戏剧本质的探讨,一举澄清了舞台与真实、形式与本质的关系。 悲剧《亨利四世》是皮兰德娄的另一部杰作,它并非一部记述那位伟大的罗马皇帝丰功伟绩的雄伟历史剧,而是描写一位只能隐身于一个历史假面之后的现代青年的灵魂悲剧,深刻地揭示出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个人为寻求自我价值所作的痛苦挣扎。 “皮兰德娄对戏剧的贡献可以同乔伊斯对小说或毕加索对绘画的贡献相媲美。”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 “皮兰德娄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思考的一代,不仅是他本国的,而且是整个西方世界思考的一代。这一代是受弗洛伊德影响的第一代人,是开始重新估价现代环境中的个性之谜的一代人。” ——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诺里斯·霍顿
  • 易卜生戏剧集(三卷)

    作者:[挪]易卜生

    所谓重要的作品,首先是指一系列著名的为作者贏得世界声誉的社会问题剧,即讽刺冒牌的自由党政客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五幕剧《青年同盟》(186 9),揭露为了财富和社会声望而背叛爱情和人格的巨商的四幕剧《社会支柱》(1877),歌颂坚持个人权利的女性、反对“夫为妻纲”的传统观念、暴露买卖婚姻之虚伪性的三幕剧《玩偶之家》(1879),借先天的花柳病隐喻堕落社会的道德污染而受到卫道士们攻击的三幕剧《群鬼》(1881),以主角为代言人反击《群鬼》风波中对作者的攻击的五幕剧《人民公敌》(1882),从过去宣扬缺乏“理想”的危险性、转为强调强迫别人接受不切实际的“理想” 的危险性、从而改变作风、使本剧充满令人悲伤的诗意的五幕悲喜剧《野鸭》(1884),为挪威呼吁真正的民主与自由、颂扬“品质、意志和灵魂上的高尚”的四幕悲剧《罗斯莫庄》(1886)。此外,还有六部具有象征主义风格的晚年作品,即开始趋向内心描写的五幕剧《海上夫人》(1888),作者自认为 “刻画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四幕剧《海达·高布乐》,把笔下人物“作为现实的人加以强调”的三幕悲剧《建筑师》(1892),为了贪恋男欢女爱而使婴儿夭折、在忏悔中愿意把母爱献给无家可归的孩子的三幕剧《小艾友夫》 (1894),一个野心勃勃的矿工之子由于挪用银行巨款、投资失败而入狱、以致一蹶不振的四幕剧《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以及昔日分手的一对情侣重逢、为自己过去奉行“艺术第一、人生第二”的信条、轻易放弃幸福生活而惋惜、希望重温旧梦、携手登高而被大雪埋葬的三幕悲剧《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戏剧收场白,1899)。 此外,研究易卜生,还须提到两部不能不提到的奇特的作品:一部是其中主人公坚持“全有或全无”的生活原则、为一种绝对的理想目标而战斗、以致死于雪崩中的《布朗德》(1866,成时译);这部火山般暴烈的作品,据说满足了斯堪的纳维亚世界的先验的伦理要求,使作者由此成为它的精神上的先知。另一部则与《布朗德》相对照、描写一个无原则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机会主义者想做一个回头浪子的故事的《培尔·金特》(1867,萧乾译);这部作品由于以自己的同胞为典型,在国内一直招致爱憎交织的读者反应。这两部早于以上社会问题剧的名剧,虽都不是潘先生所译,但以其在易卜生研究中的重要性,仍然有必要收入本书中,以便理解易卜生对于戏剧创作的一个执拗的信念:戏剧形式正是他的内心斗争的自然表现。
  • Before Sunrise & Before Sunset

    作者:Richard Linklater,Ki

    In one volume, the screenplays to two contemporary classics, directed by Richard Linklater, and starring Ethan Hawke and Julie Delpy, about the immediate and life-altering attraction between two strangers. On a train from Budapest to Vienna, Jesse, a young American student, at the end of a romance and his European trip, meets Celine, a young French woman. They are immediately attracted. Despite knowing this may be the only time they will see each other, in the next few hours in the city of Vienna, they share everything and promise to meet again. Nearly a decade later, Jesse, now a novelist on a publicity tour, sees Celine in a bnookstore in Paris. Again their time is short, and they spend it reestablishing the connection they experienced on their first meeting. Romantic, poignant, understated, and often profound, these two screenplays are sure to become classics in their own right.
  • 萨拉·凯恩戏剧集

    作者:[英] 萨拉·凯恩(Sarah Kane

    萨拉·凯恩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她的影响力来源于她对西方社会的极为尖锐的批判,她自言她的戏剧是“描写地狱”;此外,她还言行一致地完成了她对这个“地狱”的“逃避”,在她29岁的时候,在整个世界进入千禧年的前夕,萨拉·凯恩自杀在医院的卫生间里。 本戏剧集收录萨拉·凯恩一生创作的所有作品。萨拉·凯恩为将对“地狱”的描写达到极致,在作品中常有极端的情景和言词,对于这样一部后现代经典作品,出版时未予删改,相信读者能够理解。
  • 老妇还乡

    作者:[瑞士] 迪伦马特

    《老妇还乡》是作者的成名作,描写亿万富婆莱尔四十五年后返回故乡居伦小城,要用十亿捐款取她当年恋人伊尔的人头,因为伊尔抛弃了她,曾使她沦为妓女。她的要求起初遭到居伦人的拒绝,但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居伦人最后不得不在金钱前屈服。他们集体扼死伊尔,以“主持正义”换得了本城的繁荣。 这本书还收有作者的其他四部代表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