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唯识

  •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这部论著集,凝收入熊先生的已刊和未刊的主要学术论著。卷首选刊熊先生的遗像、手迹等照片数帧,末卷附录熊先生年谱及论著总目索引。
  • 玄奘评传

    作者:傅新毅

    《玄奘评传》内容简介:玄奘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对玄奘的评价从来就陷于这样的怪圈之中:人们赞叹其“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的惊人业绩及由此所带来的客观效应,却讳言甚而贬抑其“截伪续真,开兹后学”而对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所可能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在今天,走出反智主义的自我陶醉,重建知性的空间,已成为东亚传统回应现代性挑战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激活的恰恰正是玄奘寓求道于求真的精神! 《玄奘评传》充分利用藏经文献,并参考了大量海内外研究成果,力图从思想史发展的动态进程、特别是唯识古今学的演进脉络中来对玄奘思想作出系统的清理与准确的定位。在对玄奘生平的若干疑难之点重新予以考辨的基础上,《玄奘评传》特别就“八识”、“种习”、“识变”等唯识学基本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海德格尔说:“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这是《玄奘评传》致力的方向。
  • 法相唯识学(上)

    作者:太虚

    《法相唯识学(上)》是佛家人士太虚先生在厦门大学文哲学会讲授“法相唯识学概论”时,由其门人学生的笔记为基础写成的。 《法相唯识学》共分上下两册,是佛学大师太虚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厦门大学讲演稿的汇编。太虚先生学贯中西,精研于此二十余载。 《法相唯识学》作者太虚法师,法相唯识是佛门中最为精辟的学问,太虚法师的这本著作被认为是融贯了西方哲学思想与佛教思想、对佛家经典的通俗性的、也是全面的阐释性作品。 对东西方主要哲学流派一一予以论列评判,认为各种 理论均未臻完善,只有唯识论才是最高的真理。作者对 世界的基本看法是“诸法众缘生唯识现”,断定一切事 物现象皆依各种关系、条件而产生而存在,同是“识” 所变现,否认有独立于“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宇宙万 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以心理为中心点、出发点和归宿点。 但各个人和动物都有 8个识体,故他的新唯识学“亦可 谓之多元的唯识论”。作者从“无我”、“唯心”的宇 宙观引申出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其哲学理论具有为资 产阶级政治观念作论证的倾向。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作者:韩清净(1884-1949)居士

    华藏图书馆组织人力校对翻印,非常精美细致,深得各寺院书僧的喜爱。
  • 佛家名相通释

    作者:熊十力

    《 佛 家 名 相 通 释 》 是 一 部 解 释 法 相 唯 识 类 佛 教 术 语 ( “ 名 相 ” ) 的 著 作 。 书 首 有 作 者 的 “ 序 ” 和 “ 撰 述 大 意 ” 。 “ 序 ” 简 略 地 介 绍 了 本 书 的 撰 作 缘 起 ( 主 要 是 为 “ 有 志 于 研 究 佛 学 , 而 苦 名 词 难 解 ” 的 学 子 而 作 ) 。 “ 撰 述 大 意 ” 叙 述 了 本 书 的 结 构 体 例 为 何 这 般 设 定 的 原 因 , 以 及 作 者 对 如 何 研 究 佛 学 的 看 法 。 作 者 认 为 , “ 唯 识 法 相 , 渊 源 广 远 , 资 藉 博 厚 , 而 其 为 书 也 , 又 条 件 分 明 ( 如 法 相 书 — — 原 注 ) , 统 系 严 整 ( 如 唯 识 书 — — 原 注 ) , 佛 家 哲 学 方 面 名 词 术 语 , 盖 亦 大 备 于 唯 识 法 相 诸 要 典 , 撮 要 而 释 之 , 则 可 以 读 其 书 而 通 其 学 。 大 有 ( 大 乘 有 宗 ) 之 学 既 通 , 而 诸 小 有 ( 小 乘 有 宗 ) 、 小 空 ( 小 乘 空 宗 ) , 爰 及 大 空 ( 大 乘 空 宗 ) , 一 切 经 论 , 无 不 可 读 。 ” 印 度 佛 学 , 在 本 土 亡 绝 已 久 , “ 今 欲 求 佛 学 之 真 , 必 于 中 国 ” 。 读 佛 书 , 有 “ 四 要 ” : 分 析 、 综 会 、 踏 实 、 凌 空 。 读 佛 书 , 必 先 读 “ 论 ” , 而 读 “ 论 ” , 必 先 唯 识 法 相 , 而 次 空 宗 。 正 文 分 为 上 下 二 卷 , 共 解 释 佛 教 名 词 四 十 六 条 。 卷 上 : 依 世 亲 《 大 乘 五 蕴 论 》 , 诠 释 法 相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法 、 有 宗 、 空 宗 、 法 性 宗 、 法 相 宗 、 唯 识 宗 、 诸 行 、 《 五 蕴 论 》 、 五 蕴 、 色 蕴 、 性 、 善 等 三 性 、 业 、 三 业 、 假 实 、 假 法 、 相 、 心 心 所 、 种 子 、 受 蕴 、 想 蕴 、 行 蕴 、 识 蕴 、 十 八 界 、 无 为 法 、 止 观 、 十 二 缘 生 、 三 苦 、 四 谛 、 二 谛 、 外 道 十 六 异 论 、 数 论 、 胜 论 。 总 计 三 十 三 条 。 卷 下 : 依 世 亲 《 大 乘 百 法 明 门 论 》 , 并 参 酌 《 成 唯 识 论 》 等 , 诠 释 唯 识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 百 法 论 》 、 《 识 论 》 ( 指 《 成 唯 识 论 》 ) 、 诸 识 、 能 变 、 四 分 、 功 能 、 四 缘 、 三 境 、 识 性 、 修 行 位 次 、 四 智 心 品 、 法 身 、 情 识 。 总 计 十 三 条 。 熊十力先生“十力丛书”之一。 序:读熊十力札记(王元化) 佛家名相通释 题记 序 撰述大意 卷上 卷下 读者论抄 题记 读智论抄
  • 成唯识论校释

    作者:玄奘

    《成唯识论校释》内容简介:佛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並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间,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多的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是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继承印度瑜珈派学说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成唯识论》是其依据的重要论著之一。“校释”对此书的名词、概念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加有本段大意。
  • 瑜伽师地论

    作者:[印度]弥勒论师 著,李安利 主编 杨

    《瑜伽师地论》100卷。弥勒讲,无著记,略称《瑜伽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系印度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瑜伽派的基础性论书,也是中国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为佛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称为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其丰富深刻又别具一格的智慧凝聚,为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写了非常灿烂的一页,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 成唯识论直解

    作者:林国良

    《成唯识论直解》还在附录中收录了《大乘百法明门论》和《唯识三十颂》的直解。前者有助于初学者了解唯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后者有助于掌握《成唯识论》的纲要。
  •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此书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