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俄罗斯文学

  • 苦难的历程(1-3)

    作者:(苏联)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一八八三――一九四五)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这个三部曲,阿・托尔斯泰前后写了二十年。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西斯德国侵袭苏联的那一天。在这个三部曲一起付印之前,作者又把前两部作了仔细的修改。 整个三部曲是描写苏联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不仅广泛地描绘了革命前夕、革命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生活,为那一阶段的伟大历史事件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而且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受考验、取得伟大胜利的史实,特别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受到革命锻炼、与人民相结合、逐渐领悟社会主义伟大真理所经历的迂回曲折的过程。一九四三年,阿・托尔斯泰曾把这部史诗的写作经过告诉读者:“《苦难的历程》就是作者的良心所经受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丧和振奋的历程,是对于整整一个巨大时代的感受。这个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才告结束。”因此,这个三部曲的主题,作者在“自传”中明确地指出,是“回家,到祖国之路”。
  • 叶甫盖尼·奥涅金

    作者:普希金

    厌倦了上流社会生活的奥涅金来到外省的乡下,和热情单纯的年轻诗人连斯基成了好友,并在他介绍下与拉林娜老太太一家结识。拉林娜的次女、活泼的奥丽加和连斯基相爱,而她的长女、文静的塔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但奥涅金对家庭生活已经抱有成见,不愿受家庭的束缚,因而拒绝了塔吉雅娜。由于连斯基拉他参加了喧闹的社交活动,而他的出现又使塔吉雅娜受窘,奥涅金就故意和奥丽加接近,来使连斯基气恼。年轻诗人一怒之下提出决斗。奥涅金出于上流社会畸形的荣誉感接受了挑战,并弄假成真打死了自己的朋友。以后,奥涅金受到良心的谴责,浪迹天涯。等他在社交活动中再次见到塔吉雅娜,她已经出于无奈嫁给一位将军了。这时奥涅金突然萌动旧情,但遭拒绝。最后,故事在奥涅金尴尬的场面中结束。 这个普通的爱情故事,被作者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了出来,赋予了它以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作者:[俄] 契诃夫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 叶甫盖尼·奥涅金

    作者:亚历山大·普希金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在这部独特的小说中,你可以读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见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欣赏到各种各样当时俄国生活的真实画面,而且所有这些都是用格律严谨、语言流畅的诗句写出的。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作家以高度简洁凝练的笔法故事,描写风景,刻画人物,展示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表现出他全部的思想高度和才华。
  • 初恋

    作者:[俄] 屠格涅夫

    本书系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小说集,选收了五个各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小说虽然已经出版过,但是像这样将经典篇目收藏起来还是第一次,而且版本完整,译文堪称一流。今天重温这些名作,从中肯定有新的感受。
  • 安娜·卡列宁娜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做主,嫁给了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弗龙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陷入了窘迫不堪的境地。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 牛犊顶橡树

    作者:[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牛犊顶橡树(文学生活随笔)》内容简介: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74年10月,他联合一些流亡西方的苏联作家,在西柏林创办了《大陆》文学季刊,作为发表苏联流亡作家作品的阵地,他亲自写了发刊词。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因批评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引起一场争论。《牛犊顶橡树》是他在此期间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是一部关于苏联国内“文学生活的特写”,其中讲到自己作品的遭遇。
  • 童年

    作者:高尔基

  • 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

    作者:[俄] 梅列日科夫斯基

    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地、深入理解俄国文化的机会,也间接地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西方文化。读起来引人入胜,给人深刻启发。
  • 阿赫玛托娃传

    作者:汪剑钊

    本书记述了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在苏联时期几经磨难,见证了“大清洗”运动和成为受害者、婚姻几离几散、前夫被枪决、儿子两度入狱的状况下,依然保持了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诗歌和生活的困惑,做出了正确选择。。
  • 缅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作者:(俄)阿里阿德娜·艾伏隆

    本书从童年日记写起,借助于丰富而深刻的印象,逐渐写到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个性和她的文学创作。阿里阿德娜观察敏锐,天生才华毋庸置疑,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细节再现了她母亲的形象——既是诗人,又是个普通的人,描写了革命时期她的生存状况以及迁居国外最初几年的生活经历。本书当中对茨 维塔耶娃许多诗歌所作的解释,对许多诗行是如何诞生的描述,都是历史的见证,资料格外珍贵。 阿里阿德娜的写作重心虽然放在母亲身上,但她本人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在严酷时代下与文学相关的抗争。本书还包括了阿里阿德娜跟帕斯捷尔纳克的来往书信(增补了2003年《旗》杂志刊登的二十九封)以及其他回忆文字。这批书信延续了此前茨娃和帕氏之间“抒情诗的呼吸”般的精神交流。书中另附有与母女俩相关插图百余幅。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俄罗斯)多利宁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回忆录的作者们引用自己的观察和回忆,引用“事实”;然而,一些个别的“事实”还构不成全部真实。真实是从分析和对比所有的事实中,从考虑所有的矛盾中,从概括全部资料中形成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是这样,他的活动始终处于社会矛盾的中心,他的作品常常引起他那一代人的剧烈冲突和互相抵触的评价。 回忆录就是回忆录;不能要求回忆录写得详尽无遗:回忆录作者只提供面貌的特征。认识一个人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人的看法。一部分现象似乎不大重要,被人忘掉;另外一些现象被人主观地加以解释,好些事实在时间上往往颠倒。回忆录总是需要考订,注释。常有这样的情况: 回忆录作者所回忆的那个人太伟大了,作者难于理解他。尽管如此,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还是他的生平经历的重要史料,有助于我们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个性和性格,有时候还能阐明他的创作。这些回忆录能比较具体地提供他一生活动中的要点——他同祖国的联系,和俄国生活的联系,与同时代人的联系,——不了解这个要点就无从了解作家。 ——俄文版序者 留利科夫
  • 我爱这片天空

    作者:童道明

    《插图本百年契诃夫: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分“少年时代”、“初登文坛”、“渐入佳境”、“草原歌手”、“乡居生活”、“创作高潮”、“结婚前后”等篇章,描述了契诃夫的一生。
  • 诗歌 战争 死亡

    作者:[美] 利莉·费勒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终于被公认为这个世纪俄罗斯的大诗人之一。她被誉为像帕斯捷尔纳克和里尔克那样的大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视之为竞争对手。她的作品历经波折才能刊出,她的一些重要作品仅在死后才能出版。最近二十年,茨维塔耶娃生活和著作的趣味,已日益受到她自己国家的重视。她越来越多的作品被出版和翻译。她的赞赏者包括了约瑟夫·布罗茨基和苏珊·桑塔格。在巴黎,茨维塔耶娃的著作放满了书店的书架。在纽约和波士顿,克莱尔·布鲁姆向挤得密密簇簇的听众朗诵她的诗。在俄罗斯,茨维塔耶娃专家一茬接一茬,她的传记、书信和同时代人的回忆被广泛地阅读,她业已成为崇拜的对象。年老和年轻的游客前往她在莫斯科的故居,在墙上写下她的诗句,一如她从前做过的。这个复活是怎样发生的?无疑是出自她的诗歌力量。茨维塔耶娃强调她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诗人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时代,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所有国家。她歌唱爱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远方的渴望,歌唱疏远和孤独。死亡永远与她在一起。
  • 我的自传

    作者:(俄罗斯)克鲁泡特金

    这是一部极富文学情趣的回忆录,有多种文字译本,多年流传不衰。 克鲁泡特金缕述他作为一个贵族子弟,怎样倾向进步,终于参加反沙皇的运动,出生入死。他又是一个地理学家,多年在西伯利亚进行探险活动,对地理科学很有贡献,甚至在监狱中也研究不辍。从政治观点说,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当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但是他反对反动政权的决心并不因此有所改变,毕生保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对于这样的革命家,纵然他走的道路有其错误之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应该视如敝履,把他们从历史上抹掉。事实上,克鲁泡特金晚年也是拥护十月革命的。
  • 大师和玛加丽塔

    作者:(俄罗斯)布尔加科夫

    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这是一部费时两年写了十五章、却将手稿焚毁,结果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纸、一气呵成的杰作。《大师和玛加丽塔》是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瑰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 十二把椅子

    作者:[苏] 伊·伊里夫,叶·彼得罗夫

    《十二把椅子(插图本)》内容简介:在革命风暴到来之际,贵族夫人别图霍娃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珍宝秘藏在十二把一套的椅子中的一把,直至弥留之际,才将此事吐露给为其作临终忏悔的神父费多尔及其女婿沃洛比亚尼诺夫。于是,以神父为一方,以女婿为另一方,便展开了一场寻觅与夺取财富的争斗。寻宝的历程遍及俄罗斯大地的各个角落,涉及各式各样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读来荒唐可笑,但又真实可信。然而小说的主旨并不在于向读者提供一个滑稽幽默,妙趣横生的冒险故事,而是借助这一故事的巧妙结构,以辛辣讽刺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市侩、庸人和形形色色的社会蛀虫的“小世界”,(其中既包括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沉滓泛起,蠢蠢而动的没落贵族、旧官吏、旧商人、旧神职员,也包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见机而动的新生资产阶级分子,以及无视百信冷暖的官僚主义者,损公肥私者和以艺术创新为名粗制滥造,甚至诲淫海盗的所谓作家与诗人),将戟刺的锋芒直指他们的共同特质——贪婪、自私、惟利是图与拜金主义。
  • 赌徒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该作品集收有: 一件糟心的事 冬天记的夏天印象 地下室手记 鳄鱼 赌徒 永久的丈夫
  •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系19世纪俄国打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对“小人物”尤其是两个弱女子的迫害和一手造成的两个家庭悲剧。没落贵族伊赫涅夫是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管家,他尽心尽力地为公爵管理家务和田产,却得不到公爵的赏识和信任,两人经常发生口角,最终闹翻,打起了官司,为了置伊赫涅夫一家于死地,瓦尔科夫斯基侵吞了他仅有的一座田庄,又千方百计迫使儿子阿辽沙娶百万家产的继承者做儿媳,使钟情于阿辽沙的管家的女儿娜达莎遭到抛弃。另一个受害的是斯米特老人一家,他女儿曾经受公爵引诱而离家私奔,结果被掠夺一空,家破人亡,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私生女涅丽,最后涅丽也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小说对弱者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贪婪、卑鄙的本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
  • 生存与命运(上下)

    作者:[苏] 瓦·格罗斯曼

    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是一部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经典之作。作品的基本情节框架是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从前方到后方,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卢布扬卡监狱,从乌克兰农舍到喀山,凡是有人的地方,作者都演绎了一段段动人心扉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宏大而又自然的史诗般的艺术结构,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