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港台文学

  • 哀歌

    作者:钟晓阳

  • 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

    作者:唐諾

    在台北,14位作家,在咖啡館,遇見唐諾,坐下來,喝杯焦糖瑪奇朵、卡布其諾或拿鐵,遇見14位作家 吉拉爾、朱天文、艾可、果戈理、波特萊爾、波赫士、契訶夫、柯斯勒、海明威、納博科夫、康拉德、葛林、路易士、福克納…… 閱讀19至20世紀14位重要作家,14種書寫、14個故事、故事中的故事、故事以外的故事 14種人生風景,14幅心靈圖像,我們看見、聽到、觸著 唐諾在固定的咖啡館、桌子和椅子上寫下了文字書寫的美好時光、閱讀的盛世 一座城市一本書,一位作者多種閱讀方式 讀書不分大眾或小眾,就是要純粹的享受!! 一本書讀不完?沒關係,最重要找到專業的讀書人陪你伴讀 ──迅速和輕易進入一個作家的靈魂深處、書的內容重點 唐諾的導讀讓你比別人先了解整本書! 一種非關評論家,來自讀者自己的聲音 有別於學院派、不同於文學創作者,每篇導讀讓讀者叫好,為大師如林的書海提供細緻的閱讀體驗。 讀這本書的理由和原因: 這是一個陪伴閱讀的年代,我們需要最好、最專業的導讀 書太多,讀不完?書太厚,看不完?沒關係,看完這本就了解作家們說什麼: ‧海明威有寫過爛作品嗎? ‧讀康拉德的小說,一面讚嘆一面咒罵? ‧多買一本契訶夫的小說,多讀一本契訶夫的小說,很重要嗎? ‧波特萊爾和大麻、鴉片有什麼關係? ‧福克納在領諾貝爾獎時說了什麼稀罕、不合時宜的話? ‧從《荒人手記》到《巫言》,朱天文下一本會寫什麼? ……還有還有 結論 在你還沒讀完一本書前 作為最「專業」的全職讀者,唐諾的銳利觀察、犀利精準的筆鋒 從14位作家的文字中先為我們從頭閱讀、導讀至最後一個字! 本書結集自唐諾為一本又一本了不起(但所知者甚少)、及其背後一個一個了不起的書寫者所認真閱讀、思索並寫成的文字。作為一名閱讀獵人,唐諾的書單涵括了吉拉爾、朱天文、艾可、果戈理、波特萊爾、波赫士、契訶夫、柯斯勒、海明威、納博科夫、康拉德、葛林、路易士、福克納等14位名作家。 唐諾導讀這些偉大的說故事者,也解讀了「閱讀」這件事,是讀者經典閱讀前必備的一本書。 這本書最適合: ‧一年只買一本書的人(對了,就是這一本) ‧自己找書來讀(相信自己)的人 ‧有個性、不要讀書時有人在旁邊嘮叨(最好給我閉嘴)的人 ‧要寫讀書報告就到處找資料(讀這本就通了)的學生族群 ‧準時出席讀書會,又擔心找不到對象(就是書單)的人 延伸閱讀 唐諾 《文字的故事》 《讀者時代》 《閱讀的故事》 《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 目次 前言 渡過這條河,到樹林子裡死去 神說,只有我能令日頭停止──有關亞瑟‧柯斯勒的《正午的黑暗》 大海‧作為一個史詩舞台 一本沒讀過的契訶夫小說和小說的無限之夢 大麻‧鴉片‧人造天堂 普寧‧以及納博科夫 《八月之光》,以及約克納帕塔法小說 被思想扭曲的小說靈魂──論果戈里 有關認識波赫士的幾點補充 一個燒毀的麻風病例 我想,也可以這樣讀《波多里諾》 關於《巫言》 走過神蹟之門──有關美國聯邦大法官 集體性暴力迫害的祕密及其終結
  • 我开始轻视语言

    作者:张家瑜

    张家瑜是香港都市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生于台湾,旅美数年后定居香港。专栏文章散见于《晶报》《广州日报》《明报》《印刻》等报纸杂志。 《我开始轻视语言》是张家瑜第一本散文集,全书按主题分为五篇,包括童年回忆、香港漫谈、旅途见闻、阅读感悟、旁观社会……零落的生活片段,在她静谧优美的文字中呈现出独特样貌,营造起一种柔软的阅读气氛,亦串联起一条不曾间断的,始终移动的生命轨迹。著名文化人梁文道赞誉道:“张家瑜能够用文字探索到相当深的一些感观,她笔下的这些记忆,她看到的这些东西,在她写出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很朦胧忧郁的一种的诗意。”作家马家辉更力荐本书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书”。
  • 父后七日

    作者:刘梓洁

    2006年,刘梓洁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后七日〉,惊艳在座评审,夺下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在那时,作家陈芳明早已赞道:它开辟了散文的全新版图!而今,我们终于盼得《父后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编导的同名电影。 长达七个年头的酝酿,刘梓洁将此自比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学、工作与生活的岁月。书中处处可见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乡移民,对乡愁与生存的深刻感触,而她独特的叙述节奏与风格,更在此被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讲离去,能令悲伤轻盈;写思乡,却童趣横溢;独居独行在城市与爱情里时,竟又有如旅行异国般,无处不入地自适!如此寻常却饶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里感性真挚、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着刘梓洁的笔下几度回望,我们不自觉地、俯伏成一名离乡的游子,在那一篇篇回忆絮语中,找到了属于你我乡愁的共同记载。
  • 桥上的孩子

    作者:陈雪

    《桥上的孩子》是作者首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也是她的转型之作和代表之作。作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坎坷困顿的成长岁月和彷徨失措的经验,灌注了作者的自身经历与情感。揭开旧伤疤,直面个体遭遇情感伤痕的过程,既是对过往的回顾与告别,亦是一次对生命的重整,具有疗愈人心的力量,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你的字变成一座桥,一个字一个字穿过我的眼睛。每个字都带着一个秘密,打通了我和你的记忆,在记忆最深的海上,洒下雨一般纷纷的亮光。我在桥的这一端,你在桥的那一头。来回着,往返着,似乎从来没有离开也不曾消失。爱情就在这往返来回之间逐渐成形。你从桥那头走过来,我从桥这边走过去。我们在桥的中央停住。看见了对方。是的就是这里。走过喧闹走过孤寂走过悲伤走过想象。走过午后走过黄昏走过深夜走过清晨。穿梭的步履吟唱成一首绵长的歌谣,那紧紧拥抱着的两个孩子,从相遇的时刻就决心要守护着彼此。就在这桥上。
  •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作者:龙应台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作者是一个到处游历的台湾女人,她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城市之间,用近乎童稚的原始眼光去观察世界的种种。也许她并不是一个美女,却有着最美丽的才华和思想。看过这本书,你应该会对这个特别的女人有些了解了吧!
  • 酒徒

    作者:刘以鬯

    《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的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与醒,醒与醉;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小说从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对现实世界的意识,但醉后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死亡。
  • 缝身

    作者:韩丽珠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42293 ●《缝身》获得梁文道、董启章推荐。 ●《缝身》获2011第四届香港书奖决选作品、2011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入围书籍。 ●《缝身》在台湾面世两个多月就卖了3000多本,畅销台湾。 ● 韩丽珠作品曾多次被收入大陆、台湾及香港等地作品集,短篇小说《烂化》被收入《鲤·谎言》,《坏脑袋》被收入在《鲤·暧昧》,小说《回家》被收入《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等。 ● 作品屡获港台两地文学大奖,成绩不菲。并获大陆、台湾及香港等地文学评者、作家赞赏。 ● 2010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邀请,参加美国爱荷华一年一度的国际写作计划,出任香港作家代表。 生命终究无法摆脱孤独虚无? 个人与群体究竟有没有共通之处? 存在只能疏离的? 或是冲突也有可能迈向平衡的自在快乐? 为了经济考虑,立法机构定立了《缝身法例》,成年者可透过身体配对中心提出缝身申请,根据两人身高、体重、肤色、年龄和新陈代谢的速度,进行缝身配对,并可自行选择连体部位,连生人的工作能获得优先保障。为了顺应连生人的需要,被迫提早退休或失业的人们纷纷被召回原来的工作岗位,制造数以万计专供连生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并重新规划适合连生人生存的环境工程,此法的颁布,大幅促进了经济成长,失业率骤降。 愈年轻的人进行缝身手术,对另一伴身体的排斥便愈少。医生告诫:勿产生任何负面的感觉,一旦成了习惯,没有任何药物可供治疗;接受缝身手术后,再进行分离手术几乎不可能成功,即便勉强分割,也得付上沉重代价……
  • 风中的费洛蒙

    作者:陈升

    《风中的费诺蒙》(全彩图文本)。 陈升首部男女情欲短篇集。尝尽十八种绕于齿间的纠缠味道。你也许听过他的歌,听过《把悲伤留给自己》,听过《北京一夜》,听过《小雪》,但未必看过他写的小说:平实而优美,暗藏睿智和幽默。 《风中的费洛蒙》内容简介:陈升有如此柔软的内心,时而坚固语句透露出内心无穷的感知。对于很多爱,很多的事,他总是从某个侧面用极短促的语句,说得淋漓。好像,他在这个世上活了好几世,看清了好多人好多事。有故事的人写出的故事,他特别,他敏锐,他用嗅觉捕捉。每个存在着某种关联的人物,好像 被命运所安排,沉浮于平静又激越的世界中。就像风中的费洛蒙,虽然嗅到了迷离的气息,但终究还是随风而散了。在盐田的平和与城市的惨烈交错中爱情的躁动与无奈,欲望的焦灼与难耐,缘分的崎岖与未知,人性的软弱与淡然,一一呈现。他与她交错而过,她与他纠结缠绕,她又与她纷纷扰扰……十八个爱情短篇:看似互不相识、却又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似的人们,继续寂寞,继续孤独,继续生活,继续懒得扮演自己。
  • 复眼人

    作者:吴明益

    透过复眼,我们看见世界的温度。 ★台湾最红华语小说家吴明益长篇小说代表作 ★王德威、杨照、刘克襄、韩松 感动推荐 ★自然环保主题,浪漫幻想故事 ★充满诗意和忧伤 我们曾经以为已然弃绝的记忆与物事,终将在海的某处默默聚成岛,重新随着坚定的浪,搁浅在忧伤的海滩上。 ★荣获 2012 年台北书展大奖 蝉联 2011、2012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忧伤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岛的过去和现在,也预示了人类的未来。 故事的开头,在广大无边的海上,有一个岛,叫瓦忧瓦忧岛,瓦忧瓦忧人相信世界就是海,而卡邦(瓦忧瓦忧语“神”的意思)创造了这个岛给他们。岛上的次子在出生后第一百八十次月圆时,出海远航,不准回头。少年阿特烈的命运就是因为他是次子…… 《复眼人》集合了好几个因为不同原因,逃离了日常庸俗态度的人。他们是难得看出了一般人的庸俗日常中,带着最恐怖的不正常的“复眼人”。 ——杨照 我不知如何表达对环保议题的悲哀,以及一种无法抗拒的人生的悲伤,写到后来,我被笔下人物深深感动。 ——吴明益 《复眼人》是一部描写人类心灵中的孤寂、挣扎的作品,写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晶报》 当年那个因迷恋蝴蝶而写“蝴蝶的散文”的大男生,已“演化”成一位用双脚踏查台湾土地,在自然写作领域越走越深,并常常站到环境议题第一线的自然写作者。 ——《书香两岸》杂志
  • 传说

    作者:朱天文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其自1972到1981年间所写的20篇小说,分为“乔太守新记”“传说”上下两辑,每辑附两篇序。上辑内容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收有朱天文的成名作《乔太守新记》,笔触敏感而清新,对人物的心理刻划有极为细腻的表现力,文字的古典气息浓郁;下辑则将视野扩展到青年人所接触的家庭与社会,表现了七八十年代台湾青年在社会变革的初期既兴奋又迷惘的思想和状态。有好几篇作品书写了对乡土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值得注意。作为作者早年的作品集,本书再现了一代人的青春经验,既有心态饱满,情怀百转的当事人语,又有冷静中不乏伤感的追忆和反思。从作品中也似可看到作者本人及圈中友人切身经历的影子。对于体会台湾青年心灵动态、追溯了解作者成长及创作背景,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文笔清新活泼,选取视角贴近生活,极具可读性。
  •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 荷包里的单人床

    作者:张小娴

    有人说:创作的过程好像女人生孩子。 我不会这样形容我的小说,我还没有试过生孩子,我怎知道呢? 我觉得它像一次恋爱。 我全情投入,狂热地爱,沉溺、沦落、不能自拔,“他”是最好的, 然后,我们要分手了。 在某些地方,我流过眼泪,情节纵使是假的,感情却是真的,遗憾也是真的。 我轰轰烈烈地谈了一次恋爱,“他”是一个好男人。 我希望读者也能够跟“他”谈一次恋爱,带着遗憾离场。 当下一个月满星稀的夜晚来临,而你觉得寂寞,我希望你会想起“他”。 然后发现,我想写的,是一个关于距离的爱情故事。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个心之间的距离。
  • 饺子

    作者:李碧华

    过气女星艾菁菁,千辛万苦找到了老妖一般的媚姨,吞下她神秘的婴胎饺子,为的不止是自己的容貌,而是要挽回一生最大的筹码——留住富豪丈夫的爱。历练世情的媚姨亲手炮制粉红饺子,有口皆碑:了解你的需要,满足你的欲望,快看看艾菁菁的“成功例子”,你要尝一口吗?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三更2》,由杨千桦、梁家辉、白灵等主演,曾创下惊悚年度最高票房。
  • 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吴念真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作者:董启章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X栩栩如真:香港近百年市井生活的纪传体通史 张爱玲的倾城,西西的我城,黄碧云的失城,董启章的V城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中国时报十大好书 自然史三部曲两夺“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 本书是香港最优秀最活跃的小说家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采用二声部的写法,一写“我”受挫于苦恋如真的失败,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藉着一封封书信创造出少女“栩栩”,期望“栩栩=如真”;一以发报机、收音机等过去年代的寻常物事为线索,写香港平凡人家的三代生活,是糅合了个人成长史、家族变迁史和香港百年发展史的一部大书。
  • 停车暂借问

    作者:钟晓阳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九八二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钟晓阳是“今之古人”,能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相较于决定台湾文学史发展的张爱玲的精警叙事观点,钟晓阳的叙事手法明白突显感伤的情愫。 ——文学评论家 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