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有趣的书

  • 来自圣经的证明

    作者:M.Aigner,G.M.Ziegler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数学有她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就像文学和艺术一样。一方面,数学家们在努力开拓新领域、解决老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学习、理解和欣赏前辈们的工作。的确,数学中有许多不仅值得反复推敲理解,更值得细心品味和欣赏的杰作。有些定理的证明不仅想法奇特、构思精巧,作为一个整体更是天衣无缝。难怪,西方有些虔诚的数学家将这类杰作比喻为上帝的创造。 本书已被译成8种文字。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一本开阔数学视野和提高数学修养的著作。书中介绍了35个著名数学问题的极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的证明。出于可读性的考虑,本书侧重于研究生水平并且局限于数论,几何,分析,组合与图论五个数学领域。但我们确信,每一个数学工作者都会喜欢这本书,并且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 犯罪现场调查

    作者:理查德・普拉特

    电影中的凶杀、探案的确让人着迷,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娱乐观众,许多情节竟是错误的。刑事侦查是一门严谨而充满活力的科学,由多位权威人士担任顾问的《犯罪现场》出版后,西方刑侦界赞叹其为“刑事侦查学的终极指南”。 本书叙述了正确的调查与高科技工具在揭示真相的过程中怎样得以运用,以及最后在法庭上如何起作用,每个话题都有足够的可靠信息,并配有极具说服力的视觉图片,当然,还有真实的个案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都是正确的!联邦密探杰拉德?B?理查德如此称赞《犯罪现场》一书,“这门令人着迷的学科终于有了最正确的看法!” 头条新闻的案例;激动人心的个案研究记录了O·J·辛普森案、审讯争议案、伪造希特勒日记案,及其他大案背后的刑侦,这些证据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积累并分析关键证物;每一章都详细描述了刑侦方法和非常专业的设备,这些都被当今刑侦探员用来在罪案现场进行筛选证物,在发现物中进行研究。    从犯罪现场到法庭;真实的罪案现场照片配以引人入胜的描述、三维的图示以及科学观察,阐释了法庭证物中怎样包含了爆炸碎片、耳模印、中毒报告、加密数据档案以及其他更多证据……
  • 我的妖怪培养计划

    作者:胡晓江,黄玉洁

  • 不可思议的物理

    作者:[美] 加来道雄

    对不可思议事物——从死光和力场到隐身衣的科学原理的迷人探险,揭露这些科技在未来数十年到数千年间获得实现的可能性。
  • 动物必须刷牙吗?

    作者:亨宁.维斯纳著,君特.马泰插图

    猪肮脏吗? 大象的皮厚吗? 鳄鱼会流眼泪吗? 狼真像动物里描述的那么凶恶吗? 这是一些有趣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得到准确的答案,最好是请教一位动物园园长, 或者,阅读本书
  • 屎的历史

    作者:[法]多米尼克·拉波特

    这本《屎的历史》(Histoire de la merde)的法文本标题中有“序言”的字样,确实,这本小册子只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人期待更多的细节分析。只是拉波特没有时间了,他在1984年死去,年仅35岁。以学术代来划分,拉波特属于1968年五月风暴那一代人,与福柯等人比,他是小字辈,主业是心理分析。作为1970年代成熟起来的知识人,对权力的批判是他一直关注的,同样贯彻于他与人合著的《民族法语: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语言的政策和实践》之中。在屎尿与权力之间,弗洛伊德是中介。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人的主体性的形成与他和身体、和粪便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主体同样是权力话语中的主体,法文“sujet”兼有“主体”和“臣属”的意思,那么国家话语中的主体也是国家的臣民。与福柯一样,拉波特批判的着力处也在于权力话语。 人生于粪尿之间,是拉波特书中一再出现的句子。下体集中了人的生殖和排泄器官,两者关系复杂。婴儿性欲最初三个阶段口唇期(口欲期),肛门期(肛欲期)和性器期(性蕾期),属于自体性欲满足的阶段,此后进入俄底浦斯情结阶段,性欲的满足转向外界对象。在肛门期,粪便从身体脱离,但仍然被当作身体的一部分,婴儿把玩粪便,不觉其臭。觉得粪便污秽,对之产生厌恶,是主体意识形成的标志。如果停留在肛门期的自恋,就会出现所谓“肛门人格”,迷恋粪便。拉波特多次提到性变态者萨德侯爵,此人的名字是“虐待狂”(Sadisme)的词根,他的小说中表现出恋粪、恋尿、恋屁的倾向。同样是吃屎,真福圣女玛丽·阿拉科克尝病人的粪便,她却受到尊崇。拉波特将这两人并列,是足够辛辣的做法。他就是要绕开所谓伟大的文明,去搅一搅文明的下水道。 围绕着权力与话语,拉波特在1539年的法国找到一个切入点。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维莱尔—科特莱敕令,规定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家行政和文书的语言。在同年秋天,国王规定了要将巴黎城内牲畜迁出,并且要求各户人家修建粪坑,并且按规定处理垃圾、污水和粪便。民族语言政策与民族卫生政策是同时确立的,拉波特所关注的是两者之后的国家话语。法国这项最早的卫生政策要求各家清扫门前,把垃圾堆在墙根,并且各家都要有自己的粪坑。一个进程启动,公权力逐渐将粪便打入私领域。在语言上,一个纯洁语言的运动也开始了。国家,作为公权力,成为纯洁的化身。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对尿征税,他的儿子提图斯有异议,皇帝将税金拿了让他闻,问可有臭味,提图斯答曰没有,但却说其来处无可否认。金钱进了国家的金库,便洗去铜臭。将权力与大粪重新建立联系,是这本书的主旨。拉波特戏谑地说辉煌的罗马文明的精髓就是下水道,引用《尤利西斯》中布卢姆的见解,即文明到哪里便是厕所到哪里。被打入私领域的粪便进一步被个体化,归属其主人,这一进程对应的正是现代社会的个体意识。与之类似,殡葬的方式,也从乱葬过渡到个人坟墓。对于拉波特而言,粪便与尸体同是死亡的肉体,两者的个体化其实同属一个过程。而像萨德那样的变态者,迷恋粪便的另一面正是迷恋死亡,他可以将排泄物当宝物馈赠于人,也可以将喜欢的人视作粪便、死人,加以蹂躏。拉波特书中提到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坐在马桶上接见臣属是他的恩宠,如同太阳的光辉,他的大便味道也铺盖四方。 拉波特的嘲讽是毫不留情的。他举的另一个例子是中世纪神学争论中的“圣体消化成粪论”。基督教中领圣体仪式,以面包和红酒代表基督的血肉。于是,圣体经过消化变成什么便成为大问题。那些圣体消化成粪论者以《马太福音》所说的“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为依据,认为如果基督的肉身和血液在面包和红酒中成为实体,那么如果这实体被领圣体者原样吃下,基督血肉应当经历实体所承受的相同的变化。拉波特的幽默往往是通过暗示,有时过多借助言语的双关。比如他批评国家借助“按需分配”的许诺来剥夺个体,利用法文“besoin”的“需要”与“解手、方便”的双重含义轻易地转入粪便。其实,本书的题目中的“merde”,翻译成英文是“shit”,除了是“屎”的意思,还是骂人话,相当于“他妈的”、“狗屎”之类。照拉波特对罗马文明的说法,文明就是臭狗屎。这么说起来,这本书谈论着文明和权力话语的历史,其题目暗含的意思便是“狗屁文明的历史”吧。《屎的历史》一书中,涉及大量文化背景,实在是幽默得有些让人吃力。 东郭子问庄周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在东郭子一再追问下,庄子答道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二》)。对于多米尼科·拉波特(Dominique Laporte)来说,无所不在的是权力,而屎溺正是剖解权力之道的利器。或许我们能够模仿庄子说“权在屎溺”。
  • 植物的欲望

    作者:[美] 迈克尔·波伦

    中讲述了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钤薯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迈克尔·波伦把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四种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这四种植物因为人类欲望,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我认为这四种植物象征着人类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压制罪恶的欲望。人们从植物身上达成了欲望,而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
  • 昆虫记

    作者:让-亨利·法布尔(Fabre.J.H.)

    《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以数计的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本译本选取的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昆虫,如蚂蚁、蝴蝶、蟋蟀、蜘蛛等,特别集中了原著中文学性、可读性较强的片段,保存了其中的风格与趣味。
  • 刑侦高科技犯罪百科全书

    作者:米歇尔·纽顿

    《刑侦高科技犯罪百科全书》原版在美国是专门论述高科技犯罪与刑侦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聚焦于高科技犯罪与打击犯罪的最新领域,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和变化中涌现出来的诸多标志性人物和事件。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便利,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手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高科技犯罪自从诞生那一刻起,执法机构运用高科技手段打击犯罪也越来越高明。《刑侦高科技犯罪百科全书》涵盖面甚广,包括了从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最新进展,对美国国内司法制度也涉及甚多。
  • 谢你不娶之恩

    作者:[英]克莱尔•加柏

    ①练习离开一个人,放下心中的忿恨和伤痛,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渴望相爱相聚,也不惧怕离别。 相爱在一起,是美好的;从离别之痛中破碎重生,也是美好的。 我们不能只是痛诉离别,更要从离别中得到成长,不能让自己白白受伤。 每一次离别都是破碎重生,每一次孤单都是对自己更好的完善。 这本书,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才能不让离别之痛毁了自己,在感情的失败中破碎重生,燃起生命力,拿回被爱偷走了的自己。 ●●● ②如果你的感情出现以下困扰,请阅读本书: 感情成为一根鸡肋,却该放不放,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想要的生活被感情扰得一团糟,想去做的事情被无限耽搁; 在感情中迷失自己,活成恋人的附属物; 莫名其妙被人分了手; 失恋后长时间失去精气神; 总也走不出前任的阴影; 无法确定该爱还是该恨; 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恋人。 ●●● ③离别心理5步练习: 失恋的人,一般会经过5个心理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顺利通过每个阶段,才能使自己走出失恋的阴影。本书将告诉你顺利通过这五个阶段的有效练习方法。 ●●● ④本书故事生动好读,英国《真爱》杂志评价本书: 抚慰千万欧美女孩的心灵,比《一天》 更令人上瘾,比《BJ单身日记》更有趣,比《上帝是只小兔子》 更感人至深,触动心弦。 ●●● 本书讲的是女生在爱情的世界里自我成长的故事。 女主人公凯特是个遭遇情伤的女生。她为了治愈自己的伤痛,利用在杂志社工作之便,在杂志上刊登了一条别出心裁的情感广告。她呼吁所有女生一起从爱的迷梦中醒来,看清双脚踏上的是怎样的爱情征途。 凭借和众多女生的故事分享交流,加之心理学 的知识,她摸索出独特的方法使自己从失败的感情中破碎重生。她认为人们要学会渴望相爱相聚,但也要学会不惧怕离别。相爱在一起,是美好的。从离别之痛中破碎重生,也是美好的。
  • 銀座紅牌馭男術

    作者:蝴蝶

    蝴蝶(CHOCHO) 銀座粉領族兼高級酒店小姐,她日常生活的點滴都公開在網路上,並出版成戀愛日記《銀座小魔女日記》。由於蝴蝶善於利用她天生的小魔女魅力,擄獲無數男人的芳心,過著戲劇般的人生,因此從自己的工作與經驗寫來的建議,充滿了實用性與真實性,引起日本女人爭相模仿的風潮,至今不墜,是日本書市中最特別的一種現象!為活用她在高級酒店裡的經驗,目前正以女性雜誌為主,執筆連載小品文與小說,在日本是非常活躍的暢銷作家。
  • 数学游戏(上下)

    作者:郭凯声

    本书是从《科学》杂志发表的数学游戏和计算机游戏专栏文章中精选近100例汇编而成。内容广涉数学游戏与计算机游戏的各种问题和各个领域,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 本书的特点:通过深入浅出地把一些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机问题以常见的例子介绍给广大读者,行文浅显易懂,叙述生动活泼,没有深奥的公式和抽象的论证。分上、下册出版。 适合广大中学生,大学生和数学爱好者阅读。
  • 帝王之死

    作者:柏杨

    按柏杨的计算,从黄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这五百五十九个称帝称王的头目中,约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而帝王之死,无论是幸运地因与“宫廷里如山如海的美女们昼夜上床,旦旦而伐”以致死在龙榻之上,还是不幸地以帝王之尊而被绞死、饿死、囚死,其内因皆是自作孽的制度结构。在男性争权夺势的世界,政治因素高于一切。
  • 皇后之死

    作者:柏杨

    柏杨认为“冤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而尊贵的皇后们往往更是与之直接相连。生活在深宫中的女人们,其生活的核心内容就是永无休止地“夺床斗争”,“夺床”的本质又不外一个权字。她们不是漂亮和不漂亮的差别,而是漂亮和更漂亮的差别,每一个如花似玉的对手都是另一位如花似玉。这些美女被投入到蛇蝎宫廷,她自己也就变成了蛇蝎,而最终的命运还难免被另外的蛇蝎咬死。这些看似高贵美丽的女性,不管是被杀死、绞死、气死、跳河投井,都不过是时代悲剧加时代丑剧。
  • 原來如此的對話

    作者:河合隼雄,吉本芭娜娜

    擁有獨特感性文字的芭娜娜與知名臨床心理學家河合先生的溫暖對話。拋開「現在的年輕人真是難以理解!」的成見,以芭娜娜自我的的青春歲月,對照理解草莓族的真相。
  • 妹尾河童:边走边啃腌萝卜

    作者:妹尾河童

    窺看高手妹尾河童,專找匪夷所思的目標下手!繼廁所、印度、歐洲、各行各業、自己的旅行收藏、認識的特別人物之後,你絕對想不到他這次要看什麼──醃蘿蔔! 沒錯,就是醬菜,黃黃的,甘甜鹹的醃蘿蔔。白飯的良友,清酒的好伴。怪怪的河童當然不只研究蘿蔔本身,還將之當做發端,展開對飲食文化、日本民族與古今社會的觀察。 表面上像是追著醃蘿蔔到處跑,但河童關注的是公害問題、醫療問題、食品添加物、年輕人回歸復興鄉里的內幕。他也討論到海外日本人的心情、遠洋船員的伙食、監獄與自由的關係、洗腎病患的心理,甚至拜訪鹽的研究所……日本社會的點滴側寫盡收於一。 河童看起來一派隨性,其實每次探訪之前,他都先做好功課及事前調查,回來再以輕鬆的筆調與大家分享。河童的旅行就是如此獨特,跟著他的眼光走,我們又會看到不同的景色與人物! 準備好了嗎?河童的醃蘿蔔之旅即將展開!
  • 机场里的小旅行

    作者:阿兰·德波顿

    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 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德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熟悉又神秘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之处,以及旅客与员工的互动。一周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他融合了风趣和智慧的一贯笔触,写出了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创意之作,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让我们知道,待在机场里,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启发性。
  • 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长篇小说《红拂夜奔》原为《青铜时代》第二篇。书中插画由插画家胡晓江创作。 假如本书有怪诞的地方,则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 ——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