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版
-
普魯斯特的盛宴
一杯茶和一塊瑪德蓮蛋糕的滋味,勾起了普魯斯特一連串狂熱的記憶,將他從寫作的瓶頸中釋放出來,從此明白了他的文學與人生,和味覺記憶是密不可分的。 .超過60道普魯斯特鍾情的傳家食譜,由Lucas Carton主廚Alain Senderens操刀重現令大文豪難忘的人生況味。 .追隨普魯斯特的味覺記憶,從貢布雷到巴爾貝克,這一次,可以一口氣同時看完《追憶似水年華》和普魯斯特的真實人生。 在歐特伊的舊宅中,與家人在一鍋獵人燉雞前漫夜長聊的美好記憶,到伊斯特度假時住在開百貨公司的叔叔家,組成了「貢布雷」的原型。情竇初開時遇上的瑪莉,就是斯萬在美麗的山楂花蘺後看見的「奧黛特」──她粉紅色的絲裙就像伊斯特商店裡的草莓乳酪一般誘人。當兵時的一杯雞尾酒,揭開了在「蓋爾芒特家那邊」充滿男人味的篇章,「維爾居罕夫婦」的上流派對,用一道諾曼地牛舌魚為普魯斯特展現了藝術家的場域……。每一道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出現的料理,都隱藏著大文豪記憶深處啟蒙了他感官與人生初體驗的味道。本書將開啟你的文學味蕾,和普魯斯特一起探索飲食文化與人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沿著生命的軌跡與歲月爬梳了普魯斯特關於美食的書寫,對他而言,真正的生命,充滿發現與澄澈的生命,唯一因此而生機洋溢的生命,即是文學。穿越那些被作家的身影所縈繞的真實場所──伊利耶、雷維翁、卡布爾──或是那些因文本而觸發的情境,在一道道尋回的美味裡,那些人們以為永遠逝去的時光、生活的藝術、滋味與香氣都再度重現。」──安.伯瑞爾Anne Borrel 「在《追憶似水年華》裡,我們穿過感官的狂熱觸及話語的狂熱,穿過感性、甚至是情慾之境抵達飲食之境。這趟追尋,奢華的盛宴,字字精心調味,句句回甘,閃爍飄忽的景緻轉化了回憶。在此,味覺不再受到壓迫:它讓我們明白,食物裡藏匿著我們每個人的祕密,乘載著屬於我們世界的神話,蘊含著我們所有的想像。」──阿朗.桑德杭Alain Senderens -
謊言的年代
千萬不要卸下你這把思考的匕首 - 薩拉馬戈 . 本書為薩拉馬戈個人部落格的文章集結,從二○○八年九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開始,記錄作者生命當中整整一年的時光。在書頁中,薩拉馬戈召喚出他所深愛的城市--里斯本的靈魂,作為部落格寫作計畫的開場,行文動人心弦而又情感豐富。他也重新回顧與朋友的對談,並且對他摯愛的作家們進行深度的思索。 . 身為一名無神論者、共產黨員,薩拉馬戈以其激烈的革命靈魂對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議題,提出敏銳的觀察、立體的思考與尖銳而不肯妥協的批判。這些思索化為他筆下繽紛的細節,遠看成嶺側成峰,同時又一起向讀者證明,作者對於我們身處時代的洞察與理解,並向世人提出對這個世界的深刻哲學反思,也彰顯了他認為人類生命最基本、最該堅持的普世價值。 . 薩拉馬戈語錄: . *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若你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 *千萬不要卸下你這把思考的匕首。 . *美麗並不只限於我們所稱美學的範疇裡面,它同樣能夠在道德擔當裡面被找到。 . *我們能夠挽救經濟,卻不去拯救人,而人是理應擺在最優先順位的,無論他或她是誰、身在何地。 . *如果一個作家屬於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倘若他沒有受到過去的鎖鏈綑綁,他就必須知道他生而為人的這個時代當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那麼,當今之世的問題是什麼呢?……最根本、最要緊的是,當世界需要批判觀點的時候,文學就不應該遺世而孤立。 . *我們應當自問:「黑暗到哪去啦?」這樣問並不奇怪。而這個問題只能有一個回答:「黑暗哪也沒去,它就是光亮的另一面,那神祕的另外一面。」 -
絕對信號
作者認為,戲劇是劇場裡的藝術,本劇正是在強調這種劇場性。劇情從一列即將開啟的貨車開始,準備搶劫的車匪,通風報信的青年黑子,刻板盡責的車長,實習生小號,養蜂姑娘蜜蜂,因緣際會下在這班貨車中遭逢了。它們各自站在自身的位置上,扮演各自的角色,當角色間發生衝突對立,它們也不得不有所行動……。作者著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將人面對緊急危難與衝突時的內心風景,栩栩開展,更將人與人之間複雜錯綜的關係細膩呈現,充分具現其小說家的敏銳與劇作家的精準。作者簡介: 高行健,一九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畢業於北京外語學院,專修法國文學。一九七九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母親》(精選注音版)、《高行健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劇本《高行健戲劇集》十餘種,文論集《沒有主義》,畫集《另一種美學》。一九八一年成為專業作家。一九八七年居留巴黎。二○○○年甫獲諾貝爾文學獎,為華文世界第一位獲獎者。 -
奇石
如果你不認識何偉,就從這本《奇石》開始; 如果你已讀過《甲骨文》、《尋路中國》, 這本「番外篇」不容錯過! 何偉最新力作《奇石》, 精選改寫自十多年來發表在《紐約客》的深度報導, 是當今非虛構類寫作的最佳範本, 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奇形怪狀的中國。 「中國就像是顆奇形怪狀的石頭,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樣子。」------何偉 一個作家的筆,要如何趕上中國這個瞬息萬變的國家?在經濟的開放與城市的快速成長下,書寫中國本身乃至於這個國家對世界的意義,變成了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何偉的《奇石》被《時代雜誌》主編評價為「最好的長篇報導」,就在於他在中國崛起的這十幾年間,一次又一次地用幽默生動的真實故事,寫出中國處於變化中的奇特面貌。 熟悉何偉從《消失中的江城》以降「中國紀實三部曲」的讀者,《奇石》可以被視為「番外篇」之作:是三部曲的前傳、書寫背後的心路歷程,也是書中人事地物後續發展的追蹤。何偉是如何開始學會觀察人群?他的第一篇中國紀實之作寫了什麼?那些出現在《尋路中國》、《甲骨文》書中的有趣旁線人物,他們完整的生命故事為何?《消失中的江城》的三峽大壩之水淹沒城市時,呈現出何種景象?何偉隨和平工作團到達中國時獨自一人,後來舉家搬遷回到美國中西部寫作,這過程中有多少同伴?發生了什麼趣事?在本書中皆有生動呈現。 何偉的書寫,總是帶有本地居民又是外國觀察者的雙重眼光,這也讓他除了能生動地描寫人物面貌與地方的特殊環境外,還增添了許多發生在作者自己身上的奇聞趣事。閱讀本書,將是認識何偉這個人和他如何進行「非虛構類寫作」的最好途徑。無論中國或世界,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跟奇石一樣題材另類、視角多維的故事。 -
神經喚術士
吉布森在《神經喚術士》中,創出Cyberspace / 符控流域一詞,描繪出近未來一個絢爛無垠的虛擬空間。想像的未來在有生之年到來,吉布森先見之明的光環,讓他接下來的小說都備受觀注,成為公認當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 如今,網路虛擬已變成生活中真實的一部份,《神經喚術士》才以新書之姿進入我們的中文世界。小說裡的世界:符控流域、東京、伊士坦堡、紐約、外太空;小說裡的人物:駭客凱斯、女殺手莫莉、全象幻術家里維耶、神秘雇主亞米帝吉;仍然在今日現實的近未來,一個想像的陌生地,在一個超乎形式、詭譎、濃氛、變態﹣﹣非常好看的故事裡。 這本書榮獲1985年科幻文學星雲、雨果、菲力浦、狄克三大獎最佳小說,不僅是科幻小說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類想像的一次精彩突破,也是今日 述及網際網路的出現與流變時,一定要回歸的源頭。 -
大唐李白
盛唐在文學史上早已被定位為一個詩的盛世。詩仙李白則是唐詩時代最閃亮的明星。然而讀唐詩更寫唐詩的張大春卻認為「名滿天下的李白,並不是真正的李白。」為此,他開始踏上追尋李白創作啟源的長路,並大膽用非制式的小說筆法叩問「李白為什麼詩無敵」。他認為答案並不在《唐詩三百首》創作裡,而在天寶年間盛唐社會的名利遊戲中。鳳凰臺,就是要為讀者揭開文采不凡的一代詩人,為甚麼會寫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西元701年始之後的半個世紀,是大唐帝國立國後變動最劇烈之時,也是社會各階層攀附求名最激烈的時間,這段期間,一直到西元762年,正是李白的一生。飄然不群的李白,一身詩才,胸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遠大抱負。但天下賢才雖為鳳凰,但用或不用於朝廷,最後常常還是悵然。不懂迎合格律的他,當然不懂逢迎拍馬的仕途之道。滿腔的熱情理想,在鳳凰臺中將透過各種行旅交往展現出來究竟,李白要如何打入權力核心?而廟堂明君,要怎麼看見他? -
鱷魚街
「他有時寫得像卡夫卡,有時像普魯斯特,而且時常成功達到他們沒有達到的深度。」-以撒.辛格(Issac Singer) 「他的敘述有著舊桌布般的柔軟,他善於捕捉不斷延伸的甚至是捉摸不定的意象。」-余華 「這格利西亞猶太人(…)為我們開創了整個世界,真實新穎而獨特的次元,而 他還直到每個今天,持續不斷餵養我們糖,好讓我們度過這殘酷且永無止盡的冬天。」-大衛.葛羅斯曼(David Grossman) 波蘭文學國寶布魯諾.舒茲 身處世界上最悲哀之地 孕育20世紀最動人的小說 有時像卡夫卡,有時像普魯斯特, 且時常成功達到他們沒有達到的深度…… 舒茲五十歲那年因為猶太人身分,無法逃過當時那場種族大滅絕,倒楣地被射殺在街頭。這本來是六百萬分之一的個人悲劇,一個鄉村教師之死 。可是一切因為兩本薄薄的小說集《鱷魚街》(Ulica krokodyli)和《沙漏下的療養院》(Sanatorium pod klepsydra)而徹底翻轉了--布魯諾.舒茲這個名字被留下來,宛如巨大的謎,不斷誘引出種種圍繞他的故事。這個來自陌生國度的陌生作家就像是遙遠的星光,微弱又持久地發亮,等待被我們發現。 七十年的光陰匆匆過去,今天,布魯諾.舒茲的瑰麗作品終於在台灣靠岸。聯合文學將在2012年十一月推出他的《鱷魚街》, 為配合波蘭作家布魯諾.舒茲(Bruno Schulz)一百二十年誕辰及逝世七十周年,聯合文學出版社將在2012年十一月(波蘭國會頒定的「舒茲月」)推出由長居波蘭的台灣詩人∕譯者林蔚昀從波蘭文原文翻譯的舒茲著作《鱷魚街》(Ulica krokodyli),收錄短篇集《肉桂店》(Sklepy cynamonowe)中所有小說,而《沙漏下的療養院》則預計在明年出版。 -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堂小說課
好小說,不會只說故事而已! 「純屬虛構」的故事,如何讓人越陷越深、欲罷不能? 美國文學評論大師 湯瑪斯.佛斯特教授最新力作 國內英美文學權威 陳超明教授專文導讀 各界名人 肆一、譚光磊、郝譽翔、許榮哲、王聰威、陳珊妮、張靜之好評推薦 小說愛讀者與未來新銳作家必備的「小說教戰手冊」! 給自認很愛小說你:請先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如果答不出來,恭喜!你就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 1、小說的前幾頁到底有什麼用處? 世界上小說何其多,而讀者也不是呆瓜,想讓他們心甘情願買帳,作家當然得在小說開頭的前幾頁就下足功夫。打開小說第一頁的那一刻,誘惑就開始了, 不信你看看以下這兩個例子: 「戴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吳爾芙《戴洛維夫人》 「我沒聽過比這更慘的故事。」--福特《好軍人》 小說的第一頁,會使盡渾身解數、張牙舞爪的吸引你的目光。戴洛維夫人為什麼非得自己去買花?他買什麼花?那個「很慘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到底有多 悲慘?小說成功的「開場白」,讓我們心甘情願地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那麼小說的前幾頁呢?它們負責給讀者工具,告訴讀者「該怎麼讀」。作者把祕密全藏在小說的前幾頁裡,但只有一小部分的聰明讀者,才有機會去發現、 進而享受它。如果你想一窺小說真貌,徹底讀懂它,而不只是欣賞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就來上這門「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小說課」吧! 2、誰在主導全局?作者、主角還是敘事者? 猜猜對作家而言,提筆寫小說最大的難題是什麼?答案是決定這本小說將由「誰」來說故事。是主角自己、主角的親密友人?還是另一個置身事外的聲音? 小說的「敘事觀點」究竟有多重要?曾有人說:「改變敘事觀點就想改變信仰。」好的敘事觀點,就像一個好的說書人,可以讓故事變得更精彩,高潮迭起 ,絕無冷場。畢竟這個「聲音」將陪你走完一本短則三萬字、長則二十萬字的路途,你能不去了解它嗎? 為什麼這部小說的旁白置身事外?那部小說卻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其實這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原來!全知全能的「神的觀點」適合用來講述 長篇故事;英式偵探小說得透過華生醫生的眼睛,福爾摩斯才顯得如此神祕迷人;美式偵探小說則要主角親上火線才夠刺激,讓讀者也跟著熱血沸騰。這本書中 ,佛斯特教授將分別從7大常見的敘事觀點,分析各類型的小說。 3、故事的主角究竟長什麼樣子? 請在腦海中想個你最愛小說的其中一個角色。好了嗎?接著,拿紙筆把他畫下來。告訴我,他的眼睛是大是小?體重多少?身高多高?頭髮的顏色呢?臉上 有沒有雀斑? 就算你仔細讀過,也肯定畫不出這幅鉅細靡遺的人物肖像,因為作家根本沒告訴我們這麼多細節。福樓拜在寫《包法利夫人》時,連她眼睛的顏色都搞不定 了,你還期望他告訴你包法利夫人長的是圓是扁?關於角色的形貌,好的作者絕不會提示太多,剩下的得由讀者自行建構、腦補。如果每個讀《傲慢與偏見》的 女人都愛過達西先生,我的達西肯定與你認識的不同,也絕非電影的樣子。 真正讓角色生動的元素,不在於鉅細靡遺地描述,而是「欲望」。你大可不必知道角色的長相,但必須了解他內心的渴望。在《燈塔行》中,蘭姆西太太的 欲望是關乎家庭的;蘭姆西先生則一天到晚沉浸在他的哲學遊戲裡;至於另一個角色莉莉,她始終在找尋認同感,而那也是屬於她的欲望。佛斯特教授認為,只 要順著角色間的「欲望衝突」按圖索驥,一定能讀懂小說。 ◎你一定知道狄更斯、珍•奧斯汀、海明威,但透過這本書,你可以真正讀懂他們 還記得第一次讀小說的經驗嗎?不論你讀的是武俠、歷史、推理,還是愛情小說,我們常會深陷其中,就算犧牲睡眠也在所不惜;讀罷後,更往往久久不能 抽離。小說究竟有何魅力?即使是同一本小說,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閱讀感受,也都各不相同。 我們都明白,小說家想說的不只是「故事」而已,他們表達的可能是對社會價值觀或現象的反動,也可能是透過書寫來傳達理想──然而,無論小說家想表 達的究竟是什麼,故事都不只是故事,它們背後的意義,才是小說真正的精神。 小說很簡單,但其實也很不簡單。進入這座寶山,你豈能空手而返?為了讀出更多樂趣、享受作家精心擘劃、隱藏在小說中的那些祕密,我們需要領路人-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教授「湯瑪斯•佛斯特」。 佛斯特教授繼《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之後,這回要帶領讀者更進一步地探究「小說」這個史上最受歡迎的文類。本書中,佛斯特教授引用超過兩百本 經典文學名著,傳授23個「讀懂」小說的技巧,揭開作者為小說蓋上的神祕面紗,讓我們這些「芸芸讀者」,得以一窺小說的真貌。 《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百年孤寂》……,你也許讀過這些經典小說,但透過這本書,你可以真正讀懂它們;如果你一本也不認識,那也沒關係 ,因為讀過這本書後,你保證會迫不及待想閱讀它們! ◎現在就重讀一本你愛的小說,完完全全占有它,一次又一次地 這是你永遠應該保持的態度──去擁有你閱讀的小說。不是去買一本,而是在心智上徹底地占領那些作品,把它們變成「你的」。閱讀是一場作者與讀者之 間心靈及想像力的撞擊,而你的心靈和想像力與作者的同等重要。在這場閱讀交易裡,你可以運用本書提供的線索,掌握小說家寫在作品裡,卻不親口告訴你的 那些祕密,讓它變得比「好看」更好;甚至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反覆閱讀,讓小說進一步染上你的顏色,成為獨一無二的超棒小說。 這輩子,你可能沒辦法成為第二個狄更斯、珍・奧斯丁或馬奎斯,但卻可以透過閱讀他們,建構出只屬於你的「私小說」,這就是閱讀的歧異性,也是小說 最迷人的地方。現在就重讀一本你愛的小說吧!重新占有它,一次又一次地。讀它千次也不嫌多,因為小說正如它的名字novel,永遠都是新的。 -
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
一個不可能成功的絕望計畫,而勝利,將是最糟的代價…… 他說:「任何人都會背叛你,任何人。」 如果背叛無所不在,如果一切非你以為那樣, 你有勇氣知道真相嗎? 這是個英雄殞落,邪惡籠罩的世界,再不見光明與顏色。 入夜後,迷霧四起,誰也不曉得,藏身在白茫霧色之後的,會是什麼…… 千年前,善惡雙方決戰,良善一方的英雄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傳說中的聖地「昇華之井」,準備和黑暗勢力一決生死。 可是,命運女神沒有站在良善這方。 最後,邪惡擊潰英雄,一統天下,並自稱「統御主」,同時建立「最後帝國」,號稱千秋萬代、永不崩塌。至此,世界隨之變遷,從此綠色不再,所有植物都轉為褐黃,天空永遠陰霾,不間斷地下著灰燼,彷彿是浩劫過後的殘破荒地。入夜之後,濃霧四起,籠罩大地。 統御主如神一般無敵,以絕對的權力和極端的高壓恐怖統治著最後帝國。他更以凶殘的手段鎮壓平民百姓,不分國籍種族通通打為奴隸階級,通稱「司卡」。司卡人活在無止盡的悲慘和恐懼之中,千年來的奴役讓他們早已沒有希望,沒有任何過去的記憶。 如今,一線生機浮現。二名貴族與司卡混血卻天賦異稟、身負使命的街頭小人物,即將編織一場前所未有的騙局,進行一項絕不可能成功的計畫,只為了獲得最糟糕的代價──勝利…… -
背叛指南
「他是中共間諜--蓋瑞.尚,他是個背叛者。」 《等待》、《戰廢品》十年之後,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哈金最新長篇小說 與北美同步上市,特別收錄台灣版作者自序 《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推薦秋季十大重點新書 2015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哈金訪台與讀者見面 扣人心弦,關於一名潛伏在美國中情局內最高層級的中國間諜; 如何拉扯在兩個國家和兩段家庭之間;在難分難解的歷史糾葛中, 一步步走向悲劇性的宿命。 哈金融合史實與寫實小說技巧,呈現出歷史時空下的道德難題 審視絕對忠誠背後盲目的愛國主義,及其所造就的寂寞與瘋狂。 自小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裔女子莉蓮,在母親過世一個月後,她意外收到父親生前情婦趙蘇西寄來一本日記,記載的內容令她震驚。莉蓮所知道的父親,是數十年前美國所逮捕到中情局內層級最高的中國間諜。這本日記不僅鉅細靡遺地紀錄「蓋瑞.尚」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年復一年的情報工作,也揭露父親長期臥底在美國所承受的痛苦與思念──連莉蓮的愛爾蘭裔母親奈麗都不知道,原來父親一直有個中國妻子,名叫劉玉鳯。為了找到素未謀面的家人,莉蓮依循日記上的線索走入中國內陸,往返間她逐漸體會父親當年在夾縫中的悲慘處境:效忠祖國的同時,也漸漸在生根落地的新國度裡感受到真實的愛和依戀。莉蓮更發覺到,一步步淪為背叛者的父親,也是個被別人背叛了的人,如今她將採取必要的手段,才能終止這場悲劇帶來更大的傷害… 名人推薦語 「《背叛指南》有自己獨特的主題。這個故事比較集中地表現了個人與國家的矛盾。這個話題是當代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主題。實際上,國家比普通人更容易犯錯誤,更可能橫行霸道,更會無視它的公民的利益和福祉。任何一個國家隨時都可能成為惡棍,都必須由它的公民精心地來管理和約束。二十幾年來,這個故事一直沈沈壓在我心底。由於本書備這樣一個重要的主題,它也許就有了硬朗的脊樑。」---- 哈金,作者自序 -
愛了就會活過來
77則襲捲網路的經典愛情語錄 77篇衝破藩籬的神奇愛情故事 蔡康永說: 「別再羨慕吸血鬼啦!」 吸血鬼也好、巫師也罷,他們雖然力量強大, 但他們根本嚐不出生命的滋味! 除非他們模仿我們人類~ 好好愛一場!!! 苦戀變甜,需要的是鬥志! 「不戀愛,會死嗎?」 「不會死……但,如果戀愛,會活過來喔。」 我寫下了77篇有關愛情的句子。 這些句子雖短,但卻是我們凡人在愛情裡奮勇向前的領悟和證言。 這裡面,有我們戀愛者的光澤、灰燼、恥辱、和尊嚴。 我也寫下了77篇那些異族因為戀愛而嚐到活之滋味的故事。 這些故事,也許可以提醒一些覺得人生無味的人~ 各式各樣的愛,有各式各樣的滋味, 在要死不活的時候, 有可能、很有可能、非常有可能,愛了就會活過來喔! -蔡康永 -
異鄉人(上)
妳的生命線斷得比我常見的更細碎,全都斷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而多數人岔開的婚姻線都是斷裂、不連續的,妳的卻是分岔。 算命師預言她將有兩段情愛,卻不知道她的未來的祕密…… 一段是現代人的平實婚姻, 一段是與蘇格蘭高地武士的激情。 她究竟該捨下優雅博學的丈夫,還是放棄狂野熾熱的戰士? 在時隔兩百年的時空之中,一名擁有奇異命運的女子,展開永恆的愛情追尋。 「打開本書之後,妳就不會想要回到21世紀。」 她,是教授之妻,偕丈夫來到蘇格蘭高地, 不經意觸碰古老的巨石遺跡之後,穿越到兩百年前── 冷酷的龍騎士隊長懷疑她是間諜,剽悍的林中土匪把她當成法國妓女, 在她命懸一線之際,一名蘇格蘭武士挺身而出! 為了生存下去,無助的她與謎樣的高地武士立下血誓成婚。 一對被監視的新郎和新娘,在鄉野旅店、在山巔石塊、在野地營區中,一吋吋摸索著對方,揭開彼此隱晦莫深的祕密。 二十世紀的丈夫,埋首在斷紙殘頁中追尋的精采祕史。 正是她與高地武士,在波濤洶湧的十八世紀中親身寫下的經歷。 身體、欲望、短劍、戰鬥、陰謀,時空交錯出奇偉又令人心碎的命運。 他讓我坐在他腿上,輕輕搖著我,用蓋爾語在我耳邊溫柔說著話。我隨即臣服在恐懼和心碎的困惑下悲苦地哭著……我漸漸停止了啜泣……感受到他的手指在我耳後輕柔摩娑,耳裡聽著我不懂的話語,我迷迷糊糊地想著:「難怪他對馬很有一套。」如果我是匹馬,我也願意讓他駕著我到任何地方…… -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濟安與志清,雖個性不同,但興趣相投,他們都喜好文學,愛看電影,聽京戲。濟安交遊廣,童芷苓,張君秋,都是他的朋友。兄弟二人在信裡,除了談論時政家事外,就講文學,評電影,品京劇,也月旦人物,更多的時候是談女人與婚姻。──王洞 從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志清先生與長兄夏濟安先生之間魚雁往返,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相當豐富。精心保存下來的六百多封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 ──季進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欲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 ──王德威 夏志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更將視野擴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絕不亞於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調教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創辦《文學雜誌》,為日後臺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享有大名,生長在充滿戰亂的193、40年代,日後遷徙海外。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即夏濟安、夏志清兄弟於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一批,從1947年至1950年共一百二十一封,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豐富。這些精心保存下來的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深具意義。 *添加者註:書目資料來自台灣三民網路書店 -
伍迪艾倫脫口秀
喜劇聖手伍迪艾倫以獨特觀察力,洞察人生的瘋狂詭譎,將眾生百態解讀為『一篇篇詼諧、諷刺的人生寓言、極富哲思的玄妙箴言、生動幽默的短篇劇本以及精彩絕倫的脫口秀』。是激發思考、犒性靈的最佳饗宴。 -
用鋼筆戰鬥的<<電影筆記>>
告別平庸的電影、謹慎的批評、與呆滯的大眾! 一群為現代電影戰鬥的先鋒,與一本開創電影史的影癡雜誌之故事 《電影筆記》——史上最具前瞻性的電影書寫與行動,更是孕育與啟發歷代電影大師的搖籃。 《四百擊》裡,年輕的尚—皮耶˙李奧桀驁不馴地凝視攝影機;《斷了氣》中,楊—波‧貝蒙與珍˙茜寶走在巴黎香榭大道的跳接剪接;《死刑台與電梯》中,邁爾士.戴維斯的爵士樂敘說電梯裡的戲劇……這些經典畫面的出現,都要追溯至《電影筆記》這本電影雜誌的誕生與美學主張! 一九五一年創刊的《電影筆記》,是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全球影癡奉為聖經的電影雜誌。《電影筆記》打造電影「第七藝術」的美學基礎,率先提出「攝影機鋼筆論」、「作者論」、「場面調度」等今日朗朗上口的批評概念;首批編輯團隊更一手寫影評一手拍電影,孕育出電影大師楚浮、高達、侯麥、夏布洛等,寫下二十世紀電影史最輝煌的「新浪潮」。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歷史細節,鮮明的觀點,清晰地呈現《電影筆記》六十多年來走過的破壞與重生。以黃色封面登場的《電影筆記》,曾是真正的「戰鬥刊物」,編輯團隊高舉推翻舊品味霸權、攻擊主流的好戰精神,交出有想像力且犀利的電影書寫,改變了全世界製作電影的方向與觀看電影的方法。 在不同階段裡,《電影筆記》深入思考電影產製的本質,並以獨特的觀點與品味拓展電影的全球地景,一度還投身政治活動。《電影筆記》全力追尋新電影,探索美國文化的影響,大眾喜好與菁英主義之間的平衡,影評人與電影工作者的關係等議題。《電影筆記》所採取的批評工具,都構成了我們認識電影文化與理論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 如果有電影值得熱愛與推崇,如果有電影讓你相信,並教你認識人生,或教你如何拍攝人生,你就該拿起你的攝影機鋼筆寫這些電影的事——這就是《電影筆記》的先鋒大師,用滿腔熱血為我們做的見證。 本書特色 ※首度完整呈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雜誌,六十年來的大破大立 一本30頁的月刊能有如何的爆炸力?在歷史上,《電影筆記》既代表了其時代,也是時代中的麻煩製造者…… ※認識新浪潮大師創作面的新角度,探究現代電影美學內涵的絕佳參考書 楚浮、高達、侯麥、夏布洛等人一手寫影評,一手拍電影;巴贊、希維特等人引入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等理論賦與電影美學;新寫實主義、民族誌電影如何成為新經典…… ※搭配十八張經典黑白劇照,包括: 高達《斷了氣》《賴活》、比利懷德《日落大道》、約翰˙卡薩維蒂《面孔》、法斯賓達《瘟疫之神》、侯麥《春天的故事》、約翰˙休士頓,《亂點鴛鴦譜》等…… 名人推薦 除了專家之外,我們誰都不尊敬、不跟隨、不閱讀、不感興趣、不喜歡。——楚浮 我們已經勝利,因為以下原則已經被大眾接受:希區考克的電影就跟阿拉貢的書一樣重要。因為我們,電影的作者已經確定進入了藝術史。——高達。 我們都是黑格爾派。我們相信我們對電影的評斷具有歷史性——侯麥 黃建業(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孫松榮(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專文導讀 焦雄屏(電影監製)、鴻鴻(導演)、譚家明(導演) 聯合推薦 媒體評論 • 電影在書頁間誕生與死亡,這本充滿智慧、聚焦清晰的小書,在這麼短的篇幅內帶我們認識《電影筆記》這本雜誌的地位和困境,十分出色。——麥克.伍德(Michael Wood) • 一部極具價值,資料精彩豐富的作品。 ——Philip French,《觀察家報》 • 法國新浪潮導演都出自《電影筆記》編輯團隊。這本電影雜誌在一九五○年代翻轉了電影評論的面貌。這本書細膩地描繪《電影筆記》眾多睿智的主張,也感嘆近年這本雜誌內容趨於平庸的發展。——Nigel Andrews,《金融時報》年度之書 • 畢克頓書寫時的肯定與大膽令人激賞……畢克頓做了徹底研究、並交出這部優秀的作品。——Nick James,《視與聽》 • 令人注目之作……這本書提醒我們,當代電影評論應當能如此肆意地聰慧,而且可以更獨創、論辯、更法國精神一點。——Jonathan Romney,《倫敦書評》 • 這本書有不少驚悚小說會出現的元素……畢克頓充滿警示的書寫,企圖傳達《電影筆記》的戲劇性發展,充滿熱情的內部理念衝突。畢克頓在文字之間,敏銳地以各種細節來傳達。——《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
正如身體駕馭意識
她對偉大文學作品是個理想讀者,對偉大藝術是個理想鑑賞者,對偉大戲劇、電影和音樂是個理想觀眾。也正因為她忠於自我,忠於自己的一生,這部日記會從情感失落的記事跳到博學見識的記聞,並一再反覆。我個人當然希望她的生活不是如此,但這已是無關緊要了。 ------大衛.瑞夫 這是三卷本蘇珊.桑塔格日記的第二部,時間上接續第一部《重生》的結束: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勾勒記錄桑塔格初次進入紐約藝文知識圈子,一直到1966年出版開創性的《反詮釋》成為世界知名的評論家,也成為支配全球思想界的力量。 《正如身體駕御意識》追隨桑塔格走過騷亂狂暴的1960年代末期------從她在越戰方酣之際走訪河內,到她去瑞典拍攝電影的時期------一路走向1980年,雷根時代開展之前。對於這麼一位好學不倦、充滿思辨分析的二十世紀重量級思想家而言,這份正當其呼風喚雨時期的紀錄尤其彌足珍貴。同時也是一份關於個人在政治與道德上覺醒的非凡著作。 本書特色 ★被喻為「美國最聰明的女人」;與西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蘇珊.桑塔格最黃金巔峰時期的生命紀錄 ★若說《重生:日記第一卷》是部成長小說、教育小說,《正如身體駕御意識:日記第二卷》則是部活力充沛而成功的成年生活小說、政治成長小說。 ★她的學習清單,她的寫作計畫,她的情感失落,她的巨大成功,她對多人的推崇,他的政治立場等等,構築出這部深具文學性的思想筆記。 -
後事實追尋
智者面前有一頭真的大象,智者在大象面前蹲了下來。智者說:「這不是一隻大象。」過了一會兒,當大象轉身並開始笨重的移開,智者心中升起一股懷疑:是否有可能大象根本就沒有出現過?最後,當大象完全從智者的視線中消失,他往下看著大象遺留下來的足跡,很肯定的宣稱:「的確有一隻大象曾經在這裡出現過。」至少對我而言,人類學就是這樣:從大象留在我心裡的足跡,試圖去重構難以捉摸、相當虛無飄渺,而且至今已消失無影無蹤的大象。 …… 在如此不確定的追求下,在這樣不同的人群裡,在這麼分歧多樣的時代中,並沒有太多的確定或是封閉的感受,甚至連到底在追求什麼也不是很清楚。但這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時而引發興趣、時而令人沮喪,既有益處又充滿樂趣。 ——克利弗德.紀爾茲 紀爾茲的異想世界 紀爾茲,人類學一代宗師,如何回味自己精彩而豐富的學術人生?對於自己學門的徒子徒孫留下哪些忠告與建言?對於想一窺人類學奧秘的讀者又給予何種想像?《後事實追尋》這部迷人的作品,提供了回答上述問題的種種線索。 紀爾茲一生寫下數部學術經典(如《文化的詮釋》、《地方知識》、《工作與生活:作為作家的人類學家》),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族誌作品(如《爪哇的宗教》、《峇里島的親屬關係》、《摩洛哥社會的意義與秩序》)。但他學術巨人的身影及浩瀚淵博的學識,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免讓人望而生畏,所幸紀爾茲留下一張進入他異想世界的知識地圖——《後事實追尋》。後人按圖索驥將能發現經典民族誌的許多空白間隙,而地圖所載軼事、典故、趣聞更是賦予理論生命的重要血肉。 紀爾茲在回顧自己的學思歷程時,一方面不停追問什麼是人類學?什麼是田野工作?什麼是民族誌書寫?另一方面又深刻反省始終牽動著人類學事業的西方霸權,以及當代糾纏難解的現代性問題。在這本深具反思性的回憶錄中,紀爾茲以兩個國家為經、四個十年為緯,交織建構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並娓娓道出慧黠而深邃的體悟洞見。追隨大師的足跡踏上旅程,我們終將發現:事實,在行路的終點。 -
胡蘭成.天地之始
◎聯合推薦:王德威、朱天文、林谷芳 「我於文學有自信,然而惟以文學驚動當世,流傳千年,於心終有未甘。我若願意,我可以書法超出生老病死,但是我不肯只作得善書者。」 --胡蘭成 一個極受爭議的人,一個才華與器識極高的人,一個在生死成敗的邊緣、善惡是非的邊緣上安身的人……。 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胡「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成的人生道路﹐在重新理解胡蘭成的思想脈絡下﹐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而讓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七十年之後更加明朗。 胡蘭成是個集大志、天真、嚴厲於一身的求道者。而這是第一本以正面角度,全面性評述胡蘭成思想與行誼的著作。 向來提起胡蘭成,多是張愛玲的緣故。因兩人的戀情充滿戲劇性,又未得圓滿,加上當時胡蘭成的「漢奸」身份,處於亂世的生死成敗邊緣,更讓過程充滿爭議,引人好奇。但是,在這段往事已過六十幾年後,現在該是直接來認識胡蘭成的時候了。 本書從胡蘭成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的人生道路,並在重新理解其思想脈絡下,提出較符實情的詮釋。 胡蘭成書法常寫「天地之始」四字。天地方始,萬物萌興,取其「生」意,亦是元氣飽滿。胡常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所做的都有著天地之始的創造性」,這話其實也是在說他自己。小至一人一生的志業,大至人類文明之初創,永遠都少不得這份「天地之始」的新鮮與喜氣。 新觀點詮釋胡蘭成顛覆學界 文/張殿文 薛仁明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其人、其道、其藝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胡蘭成人生,重新理解胡蘭成思想脈絡,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令胡蘭成和張愛玲「傾城之戀」於七十年後更加明朗。 青年歷史學者、現於台東教書的薛仁明,早在自己唸台灣大學歷史系二年級時,就對中國傳統儒家無法提供安身立命之道百思不解,於是決定休學半年,自己去尋找答案。現在,薛仁明在只有人口不到一萬的台灣小鄉鎮教書,卻以一部《胡蘭成.天地之始》,引起了全球華人文化學者的關注。 本書出版之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就已看過全文。王儘管半年前以英文發表對胡蘭成研究的總結,但他看了四十一歲薛仁明所寫的生平第一本書就坦率指出,本書「見解獨到,非常佩服。我們的詮釋立場也許不同,但是因?有了批評上的對話,可以豐富這樁歷史公案的複雜處」,外界公認是「胡蘭成傳人」的作家朱天文更放下手中忙碌的電影劇本,慨允寫序。 薛仁明筆下的胡蘭成何以一鳴驚人?原因之一正是他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胡「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成的人生道路,在重新理解胡蘭成的思想脈絡下,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而讓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七十年之後更加明朗。 「如果要以中國歷史人物比喻,我覺得是像張良這樣的人物」,薛仁明認為,胡蘭成是個集「大志」、「天真」、「嚴厲」於一身的求道者,近代史的歷史舞台讓他在生死成敗的邊緣、善惡是非的邊緣上試圖安身,他則自稱是「幹政治的人」,他自己向唐君毅自嘲是「縱橫家」,阿城評論胡蘭成為「兵家」,日本人則稱他為「亡命的革命者」,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常人所沒有的才華與器識,這也讓他極受爭議。 事實上,胡蘭成為一個思想家、文學家是毫無疑問,偏偏他又不想只是做「傳統上的知識分子」,誠如他自言:「惟以文學驚動當世,流傳千年,於心終有未甘。我若願意,我可以書法超出生老病死,但是我不肯只作得善書者!」 先從文學上來看胡蘭成,就是「刀光血影」。薛仁明還原了胡蘭成做為文人的「真實面貌」:胡蘭成平日虛虛實實,似假似真;但是,一旦較真起來「完全是兩刃相交」:像早在他流離溫州時,頭封給梁漱溟的信就是「寒光氣凌人」。更不要說胡蘭成在日本直接批評好友川端康成耽溺於美,《雪國》之後,諸作品已墮入藝術的幽闇之谷。 與唐君毅隔海論學 薛仁明也詳讀了他亡命東瀛,與摯友唐君毅隔海論學的十九封書信,其嚴厲與直接,也儼若一場「對決」;即便友誼可能破裂,仍是半點不容模糊。「我對於有可期待的朋友,每每進言至於被憎怒為止,但是終亦不悔」。胡蘭成自言,他做學問的方式沒有退路,「往時的劍客遇到高手,即與較量,一面暗暗喝采,一面試要打出對方的破綻來,為此至於不辭喪失性命,並非是為勝負,而是為要確實明白劍道的究竟」。 對於感情,又何嘗不是殘忍的面對真實?薛仁明指出,胡蘭成和張愛玲之間的愛恨情仇,首先自曝的是胡蘭成自己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一章,否則世人也不會開始把負心漢這一名詞套在胡蘭成身上,但既是負心漢,明明胡蘭成對不起張愛玲,為什麼要他自己先自曝其短?其實他不但是挑戰自己,也是挑戰整個社會。 只是這樣的「真實」不一定為社會所接受。特別是「有眼裏揉不得砂子的氣質」的張愛玲,而這一點中國大陸畫家兼評論家陳丹青也指出,胡蘭成以「民國女子」來描述他和張愛玲之間的關係,很深入很誠懇,是「中國所有談男女關係的文學中,所沒有達到的境界」! 誠懇的部分,主要是指胡蘭成揭露自己情慾背後的思考,陳丹青以一名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角度來看,包括許多思想進步的共產黨領袖也都經歷了三次以上的婚姻、外遇不斷,但是沒有人講出來,而胡蘭成被當成過街老鼠,主要是他對於「追女仔」的描寫,造成「所有女人都厭惡胡蘭成,因為她們都把自己假想成那些被胡蘭成欺騙的人!」 所以當胡蘭成還原和張愛玲及其他女子的關係時,其實讀者也被「挑戰」了。不但挑戰了宋明以來的社會禮教、也挑戰了保守的情感價值體系。 而胡蘭成之所以被討厭,也來自於他另一個「漢奸身份」,他擔任汪精衛政府法制局長、政治排名高居第五,涉入政治可謂很深。 「我不要個人的修行,我是要一個民族的修行。」胡蘭成說,他念念不能稍忘政治,因為事涉民族之集體修行;但他同時不敢或怠學問,因為那是修行之根本自覺,但是隨著日本勢力的垮台,他展開流亡生涯,胡蘭成逃亡五年,在學問上仍「一路斬殺」,其實一面反省是什麼吞噬掉民族集體修行之正果?從最早全面觀照文明的作品《山河歲月》,到至晚逼視著世界劫毀的《今日何日兮》,胡蘭成反覆求索三十餘載,遂斷言禍源乃在理論學問之「抽象化」。 這個「理論學問之抽象化」其實就是直接批評中國近千年來的思想體系被宋代大儒朱熹以降的心性之學所禁錮,也對近代牟宗三、唐君毅的「新儒家」學說提出批判,當歸隱山林的中學教師薛仁明因研究所導師林谷芳的引介再次讀到胡蘭成晚年著作的《今日何日兮》時便豁然開朗,胡蘭成在人世間的謀略布局、在思想上的自由練達,才能擁有「殺盡始安」後的自在安然、達到安身立命之境。 也是因為如此,薛仁明對於余光中批評胡蘭成「遊戲人生」、「名士習氣」云云也提出辯護:「一則是台灣在一九七零年代過度的儒家本位,且有宋儒式的閉鎖,而在宋明理學之氛圍籠罩下,凡與傳統沾上邊者,每每會帶些陳腐的道學味;也因此,習慣性地會對道家式的生命型態,多有貶抑……再者余光中本人多少是有些英國紳士味,自然也帶著紳士的正經與嚴肅,與胡蘭成的跌宕自喜,恰好直接犯沖。」 薛仁明認為余光中就很難如實地看待胡蘭成,將「遊戲三昧」與「遊戲人生」混為一談,他認為以余之中文造詣,當然不可能不曉得這其中之分別,問題仍是在於胡蘭成的生命實感(不管是感情上或是政治上的),余光中可能無法如實地體會。余光中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學者,包括大陸學者、《胡蘭成傳》作者張桂華口中「胡的所有著作,都只是一個落伍文人的隨便談談」。而要理解胡蘭成生命中最後三十年的行止與著述,薛仁明認為唯有真實面對自己的人生,也必須扣緊了這個基點,才能重建人世之「大信」,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 -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是哪一個國家能夠在崛起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連續打敗歐洲兩個古老強權?又是哪一個國家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就發動兩次世界大戰?以《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解構希特勒》等暢銷書,成為二十世紀史最重要見證者之一的哈夫納,這次要帶我們回顧「德意志國」短短七十四年的興衰起落史,細數從普魯士王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如何創建德意志帝國,一直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將日耳曼民族的國家帶往毀滅之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