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俗
-
中华名物考
《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未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锦灰三堆
文博大家王世襄自选集《锦灰三堆》为《锦灰堆》、《锦灰二堆》之续编,收入文章二十七篇,编为音乐、文物、忆往、序跋四类。除包括有关汉代画像和琴书的两篇长文在内的六篇音乐类文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旧作外,余皆写成于近两年,忆及管平湖、张伯驹、郑振铎、张光宇、王季迁等多位文化界故友,涉及绘画、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研究,还收有个人总结性质的访谈录。书末为新近所作的诗词二十首,对联则有早有晚,由作者手书影印,笔墨精彩,情思动人。 除延续前两集的设计,在书末加印彩版外,本集还附有图文并茂的作者“著述一览”,具有资料价值。爱好文物与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容错过。 -
北京话旧
阅读片段: 烟壶 随着京剧在北京的形成,京剧演员也或多或少地养成了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三百年前,北京人普遍地喜闻鼻烟,既简且洁,故京剧演员嗜之者众。 鼻烟的成分,是把烟叶晒干,用磨碾成细粉,再用茉莉、木樨、欧朴等熏窨而呈香味。轻拈微抹,其味芳洌,闻之神怡。不宜重嗅,切忌狂吸。鼻烟最名贵者为“大多花”、“小金花”。据说,欧洲某国的商轮,满载烟叶,沉于海港,若干年后,打捞上来,烟叶已糜为齑粉,但是经过自然界的化学融滤,挥发出“酸”、“甜”、“糊”、“豆”、“膻”五种异味,味淡而水,闻者珍之,况相购求。…… -
什锦拼盘
《什锦拼盘》内容包罗万象,谈尚方宝剑与王命旗牌、谈吃、谈名片、谈风筝、谈黄历、谈人参……文中作者还对数度造访的泰京“曼谷”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 讲吃食掌故,宇内鲜有人能堪与唐鲁孙媲美者,本书所涉广泛驳杂,恰如其名“什锦拼盘”,充分展现了作者见闻广博的特色。 -
传家宝
政事之暇,最喜读天基《传家宝》,因其言言通俗,事事得情,不啻警世之木铎,利人之舟楫。(杨州知府左必蓄语)。 悉皆教人以善,绳人以正,举凡极切极要之事,复以极浅极显之语出之,俾读者赏心快目,如梦方醒,如雾忽散。所谓看得世情透,便是好文章也。 本书分为四集,书中涉及人生的各种问题,诸如读书做人、治家处世、节令时尚、风俗礼仪以至民用建筑、食品加工、卫生保健、生育后代,无所不包,是“人情世事须知,修身齐家要法”,是传家之宝。 -
盗墓史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丧葬礼俗 第二章 自古盗墓为哪般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盗墓者 第四章 五花八门的防盗术 第五章 历代被盗名墓 第六章 历代陵墓的修缮与保护 第七章 盗墓传说种种 附录 一 古代墓葬的合理发掘 二 打击盗墓与文物保护 -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草木虫鱼》内容简介:北京的四合院天下闻名,那恬静、朴实、古老的建筑足以代表北京的风情。他的身影流连于建筑学著作、地方史著作、风俗史著作,但都未有全面的论述,邓云乡先生用他舒展、韵雅的笔调将历经风雨的四合院展现于读者眼前,内容包括四合院的标准、变化、花木、细部解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等种种方面。先生笔下的四合院冬情素淡而和暖、春梦混沌而明丽,夏景爽洁而幽远,秋心绚烂而雅韵。读之不仅可了解四合院的悠久历史,且可领略北京的独特风韵。 草木虫鱼看似生物却非异类,其学问不只在于生物学、动物学等,亦涵寄着中国传统人文科学对于的认知,是混合着中国文化情趣的载体。他们富有生机、顺自然、守信义,体现着生命中更高超的感情。邓先生以草木虫鱼衍述中国文化,一点世情,在对个体的叙说中带引读者进入人性人情的世界。 -
文化古城旧事
《邓云乡集:文化古城旧事》是邓云乡先生对抗战爆发前十年之北平的回忆,先生在回忆中重游北平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他的学习、生活环境、书画、戏剧、宴饮、公园、茶座等等生活跃然纸上,仿佛重回青春时代。北平聚集着数之不尽的闻名海内外的学者,或久居或暂住或故地重游,先生的回忆平和亲切,可让读者充分领略融汇中西学术于一体的文化气氛,或可成一部独特简洁的文化古城学术史。 -
河南人惹谁了
今天,在中国10个人里有1个是河南人,地球上60个人中有1个是河南人。然而,如今的河南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一句口号正在广为流传——“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这里的“河南人”与另一句流行语“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中的“河南人”一样,已不再是对生活在黄河中游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简单称谓,它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贬义词,充满着复杂而蔑视的意味,几乎与当年的“美国佬”、“日本鬼子”一样遭人憎恨。丑化河南人已成为当今世俗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极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从表面上看,近万万活生生的河南人成了被歧视、被伤害、被侮辱的对象;从深层次上看,被歧视、被伤害、被侮辱的是古老的中原文化。如果嵩山能发声,黄河会呼喊,那么,今日的“天问”一定是:河南人,你咋了?河南人,你招惹谁了?!! -
大杂烩
大杂烩,ISBN:9787563349982,作者:唐鲁孙著 -
老乡亲
《唐鲁孙系列:老乡亲》作者著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 -
云乡话食
《云乡话食》:孔老夫子说过:食色性也。这句话当然是至理名言。但凡在这世上活过的人,无不为此二样事情忙忙碌碌一辈子。这不是说此二件事是人的唯一应该的事,而是基础之基础。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并不感觉到它,但没有是万万不行的。 好色和好吃一样,除却感官之欲的快意外,还有另外的舒爽感受。 这也和能力有关,与秉赋有关。一个人不一定一直具有享受美食的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一来人的器官会钝化,会有缺憾,二来经济不允许你能享受。 但这不妨碍有另一种享受的方式,就是阅读,人生而有涯,而世界实在太过浩大,世界上的美妙也太过庞鹜。穷尽有生之涯也未见能得其一二。虽然有些意淫之嫌,却也聊胜于无了。 -
纵谈十二生肖
全书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通篇围绕其进行阐述,典故传说信手拈来,穿插其中,涉及到诸如古代汉籍、佛经、希腊罗马神话、欧洲民间故事、动物学、植物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行文幽默,联想奇异,富于深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本人(包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迁徒到列岛的人们及其后裔),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而伴随中国文化进入日本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写经抄书、创造假名、宫中讲经、发明训读、朗咏流行、设明经文章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学界真正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中国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
笔记《清明上河图》
也许没有一幅作品比《清明上河图》更能直观详尽地展示北宋都城汴梁风光了。图中景物繁复,自城郊一直延伸到商业中心地带,人物也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一应俱全。“若非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家决计不可能将房屋、舟车、桥梁以及各式人物交代得这样清晰。”在摄影术尚未诞生的、图像相对苍白的年代,这幅作品更是弥足珍贵,堪称“一部宋代民生的百科全书”。并且,除去绘画作品独特的“写实又写意”的生动性,它的创作比摄影富有更深的人文内涵。 《笔记<清明上河图>》是一本深入细致地介绍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图文书,书中所列举的、图中所绘的详细的种类与数目,让人不得不信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有着常人难及的熟悉与情感。它如同一本资料齐备、制作精良的文化导游册,引领我们一起穿街过巷,走进画家身处的年月与世界。 图说以北宋时期整个汴梁的地图开篇,从地偏人稀的阡陌城郊到逐渐热闹的汴河沿岸,再到人潮拥挤的虹桥,最后延展到繁华的市井商区,仿佛真的置身于汴河一带。其间还穿插了关于艺术、历史、经济、建筑、文学的具体独到的解说,如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差异及其带给画面的不同、画面弧线构图的结构及其宽阔感、云集的脚店与分店蕴含的无限商机、往来船舶的贸易运输、关于城墙年代与考证的探讨、宋代各种家具的集合介绍、大户人家的日常景状以及生活习性等等。 作者对画中无论是密可穿针或是疏可走马的描绘,都给予十分的关注,其文字如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丰盈了《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历史轮廓,其图文并茂的结合,勾勒出北宋时期综合立体的时代面貌。 也许是因为作者赵广超的艺术设计师的身份,书籍的装帧十分精致。古色古香的淡褐色泽配上简洁含蓄的封面,给人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书由上下两册合成,上部分是以文字为主,以图案补足,白描或彩画穿插其中,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它也许可以理解为对《清明上河图》的解构———将整体拆成细微的片断,配以局部插图,一一剖析;下部分则是以《清明上河图》全卷为主干,以文字行注,相得益彰,它保留了图画的原生态,让读者不至于望梅止渴,这也许是作者执着的追求。正如作者所说,卷轴画变成书一般的册页后,也就无甚趣味了。 既可以在书中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全貌,也能随着作者的足迹,在字里行间与其一起感受沿岸风光与时代沧桑,在这“当年汴京的一天”的长街里徜徉。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看,此书的上下两册都可谓泾渭分明又琴瑟合鸣。惟一遗憾的是,书的设计有点不太方便阅读。从版式来看,其读者群应该是大众而不是专家,为了让书显得古朴,采用了立式排版,但开本有点过大,一些字体显得又比较小,令我在手捧它细细阅读之际,虽然心生敬意,却也感到了它与普通读者之间的一点距离。( -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
本书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伎艺;二、中外文化交流;三、商业;四、民俗;五、科学技术;六、北方少数民族;七、饮食;八、官僚政治;九、刑法;十、文学艺术。 表面看来,这些方面的问题似多与古典文学研究无大关系,然而它们均是在研究古典文学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作者认为:古典文学是过往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应该容纳十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换言之,倘不能够从多视角对古典文学研究进行比照分析,也是很难揭示古典文学的本质的。所以,走出古典文学研究的领域。面向其他学科,并与之交融、渗透、交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的文章,目的就在于此。如《李开先与笑话》,实则探讨相声起源,而相声则是城市文学重要的样式。《迎神赛会》是为研究宋、明两代通俗文学何以兴旺而作的线索追寻。《辽金食俗》则是从另一方面证实辽金少数民族是如何模仿、吸取汉民族先进文化,以此而转于辽金文学与宋文学,其理一致。俨叶子戏”的演变》是为水浒文学的流传找一有力的支持与旁证,而《宋元玩具》则又是宋以来文学中不断出现的社会场景,将有助于对市民文学的认识。《烟火略谈》出于李约瑟先生提示而考据,以此文而证《金瓶梅》中描写烟火之盛不虚…… -
梦梁录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叙述整个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情况,而尤详于淳 至咸淳之间(1241—1274),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 -
红楼风俗名物谭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绍良、周策纵、刘世德、蔡义江、林冠夫、胡文彬、邓云乡、吕启祥、周思源、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 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书,是融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于一炉的书。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可以讲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超越的。在红楼梦的探讨上,我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社会生活,一是艺术成就方面。 -
故园情
《故园情》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