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俗

  • 孺子歌图

    作者:

    The poems in this book are all traditional. Some have been translacted especially foe this collection.Others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one or the other of these two books : Pekinese Rhymes,collected and edited with notes and translactions by Baron Guido Vitale . 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 translated by Issac Taylor Headland.
  • 大过虎年

    作者:汉声编辑室

    十二生肖中,“虎”可说是最受民间喜爱、使用度最高的形象了,远从石器时期以虎为部落图腾;近至今日中国乡间随处可见的虎样孩服:虎头帽、虎头鞋、虎围兜、虎手套……都见证了“虎”,已成为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在这本《大过虎年》中,我们将为您进一步探讨虎文化之美。 本书承袭大过新年一惯的海报型式,可剪可贴,让一幅幅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可以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恢复民间艺术最初的意义。每张大海报长98cm、宽60cm,并特别采用“骨纹纸”印制。骨纹纸有种类似宣纸的特殊质感,与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的图像、色彩搭配起来,特别对衬,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美感效果。 本书的海报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通用年画及吉祥剪纸,其二为虎文化的民艺欣赏。年画剪纸部分包括湖南木刻版画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杨柳青年画《摇钱树》《九子登科闹学图》,以及结合动物图形的吉祥文字《鹿鹤同春》《福禄寿》等。至于虎文化的民艺部分更为精采!有陕西剪纸《威风虎头》、山东潍县版画《镇宅神虎》;还有表现虎儿阖家欢乐的《和乐虎》和《虎抱子》…… 这本海报书,可以收藏欣赏,也可以将书中的海报加以剪裁张贴或装框吊挂,成为个人居家或公司行号的最佳装饰。为了方便利用,我们特地做成“本装”形式,加上了封面封底,方便收藏保存,但也可以沿着海报的装订虚线把海报轻松的撕下来张贴;封底里并有剪纸技法供读者参考。十二张精采的民间美术大海报,伴你过个威风凛凛的虎年! 内容简介 十二张吉祥年画 壹、门神秦琼 贰、门神尉迟敬德 参、五福图 肆、蹲虎 伍、当朝一品 陆、布老虎 柒、十团花 捌、虎文化图录 玖、剪虎百图 拾、八团花 拾壹、景阳岗武松打虎 拾贰、缸鱼图
  • 中国民间崇拜

    作者:禄是遒

    中译本《中国民间崇拜》十卷,基本按照英文版的编排顺序。英文版十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五卷,总为“民间习俗”,介绍了在中国民间盛行流传的婚丧习俗、岁时习俗和符咒、占卜等迷信习俗;第二部分亦五卷,总为中国众神,介绍了佛道两界的神祗和仙话传说。《中国民间崇拜:咒术概观》为《中国民间崇拜》第二卷,讨论符、咒语以及通常可以称为“宗教魔法”的事物。
  • 民国卷-中国风俗通史

    作者:

    《中国凤俗通史(民国卷)》,本书介绍民国时期的各种风俗,如饮食、居住、交通、丧葬、服装、礼仪等。
  • 中国辟邪文化

    作者:郑小江

    《中国辟邪文化》将引导读者在吸纳古老中华生存智慧的基础上,学会怎样抛弃愚昧和迷信,勇敢地直面人生境况,用科学的精神、现代的技术来战胜邪祟劫祸,从而极大地改善自我的生存状况,获得顺畅幸福的生活。 辟邪现象广泛而深刻地渗透进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积淀成中国人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中国的辟邪文化。所以,探讨中华民族的辟邪文化,有助于科学地掌握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有益于认识现代中国人行为的趋避模式,这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是有重要意义的。
  • 中华吉祥物图典

    作者:刘秋霖

    中国的吉祥物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简约、内涵丰富,能够表达复杂的社会心理,并能反映各个层次的道德理想与追求。 这部“图典”收录吉祥物图样共六百余种,包括图画、剪纸、篆刻、器物(如铜镜)的印纹等内容;每幅图前有文字说明,点明其象征意义,说明其来源。其编著是我的老友刘秋霖先生及其女公子刘健小姐。秋霖本是从事电影工作的,而对收藏有兴趣,走进他的新居可以看到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藏品。我不知道这些吉祥物图样是否都来自他的收藏。不过有一点是确切不移的。刘健小姐是国内知名的年轻的书法家,现在荷兰留学,学习现代艺术。
  • 老北京的风俗

    作者:常人春

    本书的侧重点为,除了为溯本追源而叙述一些远古的或全国其它地区民俗外,其主要是反映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民俗。同时,鉴于民俗的群众性,故侧重于民间风谷的撰写,对于历代皇室习俗则予从略。
  • 占测趣谈

    作者:胡真 张葵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们一直在追求一个理想.那就是超越时空。为了了解过去,人们创造了历史;为了把握将来,人们付出了更多。一代又一代,观察、思考、决策、归纳,循环往复。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是隐隐觉得:尚未发生的一切必定有章可循。于是,有了占测。   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上至“第一经典”的《周易》,下至贩夫走卒的街谈巷议,关于占测的内容可谓俯拾皆是;上至天上的星宿,下至草木器物,都可能成为占测活动乞灵的工具。亢龙有悔、物极必反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算命相面、拆字扶乩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占测,人们往往将信将疑,又觉得神秘无比。   本书选取了我国古代民俗风间中占测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在章节安排上,主要以占测手段、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占测的产生、基本原理、演变以及其社会影响。为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特地选择了一些史书和前人笔记中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也插入了一些相关实物的图片。至于占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内容渐渐与哲学结合而具有理性思辨的价值,有些则纯粹是巫觋迷信的子遗而沦为某些术士的谋生手段,也有些或许包含了尚不为人知的科学道理,其中的深入分析则不是这本普及性的读物所能够胜任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应属于占测范畴的“风水”(即堪舆),因本丛书有一本《风水趣谈》作专门的介绍,所以本书略过此节。   由于作者学识疏浅,故书中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及方家指正批评。同时本书也引用了许多研究者的学术资料和图片,因本丛书体例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胡真张葵
  • 巫系文学论

    作者:[日]藤野岩友

    《巫系文学论》是一部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楚辞》的专著。自问世以来,在日本汉学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南方的文学起源史,为《楚辞》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奠定了新的鉴别方法,创立了中国上古时代巫系文学的宗教起源说,在日本汉学界有很大影响。本书亦受到我国楚辞学界的关注。当代屈学专家曾撰文推崇此书道:中国楚辞学界很有了解它的必要!本书著者藤野博士熟悉甲骨卜辞及先秦典籍,既大量吸收了中国《楚辞》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深入世界各地从事实地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民族民俗学资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论证严谨,因而很具说服力,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中国民间剪纸(下卷)

    作者:吕胜中

    民间剪纸这一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传统文化的遗产,已经从老百姓的窗户上和土壁上飞入了当今文化的大雅之堂,飞入了文人学者的收藏簿里。人们逐渐发现:它在今天一点儿也不俗。这是一份祖宗赠给新时期人们的高级礼物,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谁也无法估量,倘若有幸看到它,并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感到如同周身贯穿了父辈的血脉和母亲的乳汁――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枝繁花,将永远滋补着我们精神的肌体。本书是有关我国民间剪纸图书中最有影响的一个选本,(下卷)内容请参考目录。
  • 中国民间剪纸(上卷)

    作者:吕胜中

    民间剪纸这一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传统文化的遗产,已经从老百姓的窗户上和土壁上飞入了当今文化的大雅之堂,飞入了文人学者的收藏簿里。人们逐渐发现:它在今天一点儿也不俗。这是一份祖宗赠给新时期人们的高级礼物,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谁也无法估量,倘若有幸看到它,并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感到如同周身贯穿了父辈的血脉和母亲的乳汁――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枝繁花,将永远滋补着我们精神的肌体。本书是有关我国民间剪纸图书中最有影响的一个选本。
  • 锦屏

    作者:张应强,胡腾,李玉祥

    锦屏境内群山叠翠,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古变众多、民风淳朴。由清水江苗侗风情风景名胜区和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组合而成的旅游区,分五 大板块,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景点160个,尢以隆里古城、飞山阁、龙大道烈士故居、八河电 站库区风光、亮江风景、清水江风光、青山界(五万亩天然草场、九十九天池)、九寨北侗风 情最为著名,以三板溪水电站库区为中心的三板溪水上民族生态旅游正在规划和建设中。县境 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侯区,冬可避寒、夏可避暑,年平均气温16.4℃。旅游区资源共自然、 人文两大类,是一个以绿色为特征,良好多样生态环境系统为优势的由民族风情、美丽山水、 历史文化方位一体组成的不可多得旅游之地。
  • 神秘与迷惘

    作者:卫绍生

    《神秘与迷惘:中国古代方术阐释》主要对方术,这一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形态,作了客观、静态的阐述,揭秘一些奇特、怪异的文化形象。
  • 风水趣谈

    作者:完颜绍元

    《风水趣谈》内容简介: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不过,有几个问题,宜把招呼打在前面。 首先是“风水”性质的争议性。1980年出版的《辞海》给风水所下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二十年后的《辞海》修订版,基本表述照旧,只是将“旧中国”的“旧”字省掉了,认可了新中国创立五十年以后的今天,风水现象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主流认识。但同时也另有一批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羽佳、方人也:《科学看风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是迷信就该破除批判,是科学自当提倡推广。然而现在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科学”,在此针锋相对之间来展开这个话题,“两姑之间难为炊”的尴尬,可想而知。笔者触及风水有年,至今不认同风水足以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划等号,但风水中的确存在不少可以分析可以探讨的内容,特别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审视,还是有其“趣谈”价值的——权当是对事物都要作科学分析吧。 其次是风水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它是“学”,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建筑、生态、天文、历法、地理、水文、气象、土壤,养生、审美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成就,这就是前面引述过的所谓综合性、系统性了:也有人说它是“术”,当真是天星地卦、望气式占、符箓祈禳、八字择日、厌胜镇邪、灵物法宝、命理流年、建除六壬……径可称作是一个巫觋方术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显然,无论从哪一种取向出发,要想对之进行哪怕是稍具完备性的梳理,绝非笔者绵薄之力所能及,也不是《风水趣谈》区区篇幅所能承担的。有鉴于此,笔者只能避繁就简,主要从民俗文化这一层面着眼,为读者提供一个略知风水的基本线索。 再次是风水表述的晦涩性。风水建立于《周易》思想体系之上,其后又和各种泛神秘文化贯通,由此演绎出一大套术语体系。过去的“风水先生” 借此意义隐晦、造词僻拗的“行话”诱蒙主顾,甚至今人写的一些号称研究风水的读物,也有意无意地承袭遗风,似乎非此便显不出风水的神秘莫测,或者显不出本人的高深博学——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食盐称为“氯化钠”,把石灰称为“氧化钙”,或者把煤球叫作“黑色固体球形可燃矿物”。为方便读者,笔者在行文遣词中,尽可能做到浅显明白,石灰就是石灰,煤球就是煤球,对那些看似玄奥深邃,讲起来牵丝攀藤、夹缠不清的概念术语,也不再展开。当然,通俗浅近的文字,往往有不能传达微妙会意的缺陷。好在《风水趣谈》宗旨不是在“风水”同行中作切磋交流,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能谅解的。 此外,《风水趣谈》虽然回避艰深的学术论证和探讨,但还是依笔者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力和阅读趣味,还结合文字表达,插配了不少图片。需要说明的是,除署名引述的观点成说和图文资料外,囿于体例及图片摄制者失考等其他原因,未能—— 具名,在此,特向金良年、张锡昌、王全亨、唐载清、肖勇俊、张家伟、吴荣芳等及众多未具名的同仁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 西南采风录

    作者:刘兆吉

    《西南采风录》收录了民间歌谣七百七十一首,其中情歌六百四十首、童谣三十五首、抗战歌谣二十首、民怨十三首、采茶歌四首、杂类五十九首。
  • 摆贝

    作者:彭兆荣,潘年英

    摆贝是苗族的花衣苗主要聚住区。该服饰苗族主要居住点为林深叶茂的月亮山区,男女衣着华丽,色彩鲜艳。服装制作工艺有挑织、蜡染、平绣壮等技术。男女盛装均为传统“连衣裙”式样。摆贝村,居住着百来户人家,服装以绚丽多彩的刺绣和鸟的羽毛作装饰,头顶银冠,颈套银圈。村寨依山而建,房屋为全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自家圈养的牲畜,上层则是人的居室,依据功能分为不同的隔间。村寨位于海拔高约580米的山上,坡间分布大大小小的田地,绿绿丛丛,气候怡人。在村寨的前下方,有一座晚清时的苗王坟,墓碑上记载了老苗王抵抗清兵和外敌入侵的历史。
  • 福音谷

    作者:林茨

    怒江的大峡谷,有一种特别的音响:完全由未加训练的农民之声形成的和声,演绎的却是作者耳熟能详的欧洲古典名乐。在《福音谷》中,林茨细致地描绘了傈僳人的清贫与充实,在这个经济、文化日益一体化的世界,高唱赞美诗的竟然是一支以贫困著称的族群,在他们惊人的质朴以及“神贫”之美面前,林茨立刻打消了所有玩世不恭的意念而只剩下崇敬的情感。
  • 巫傩之祭

    作者:孙文辉

    :“傩”,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文化,是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而“发明”的一种巫术形式。它以祭祀仪式为载体,涵盖了人类学原始宗教、原始科学、乡村政治经济学和艺术、文学等诸方面的内容,是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之源头。它已延绵了数千年,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书就是依据这些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抢救、挖掘与研究工作。
  • 蛊毒

    作者:梁波,李苑

    太阳梦,ISBN:9787506333894,作者:
  • 金瓶梅风俗谭

    作者:白维国

    有谁曾将上古先民呼喝逐猎同雍容华贵的投壶仪规、以及奥运会第一项标枪世界纪录联系在一起? 乡镇土豪是怎样过中秋的?为什么民间三大节也是讨债节? 十支曲子为何要拆成二十支半截曲子来唱?湮没已久的《四节记》和笑乐院本的演出实况尽在《金瓶梅》里存现。 “䯼髻”的实际功用是什么? 为什么“叫呀酒”三万万省不得? 阅过此书,尽得其详。 读了“打瓜子”“抓子儿”“斗百草”…… 自会勾起对童年时代温馨的回忆。 为您充分展现明代晚期中国北方城镇丰富的生活画卷,帮您领略一个可能以前轻轻掠过的《金瓶梅》。 《金瓶梅风俗谭》,一本堪称与文化大家邓云乡先生的《红楼风俗谭》前后辉映的好书。 白维国先生是研究明清白话小说的专家,尤其以对《金瓶梅》的研究见长。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讲述了《金瓶梅》中涉及的各种风俗,包括当时的节俗、游娱、曲艺、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除引述《金瓶梅》中的原文之外,每一种风俗均引经据典,详细讲述风俗的成因、源流等,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代末期的风俗画卷。全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