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收藏

  • 中国葫芦

    作者:王世襄

    《中国葫芦》分上下卷:上卷七章,讲葫芦各种装饰方法、历代艺人和标准器物。下卷五章,介绍鸣虫畜养、欣赏乐趣及旧京习俗。图版全部彩色精印,共267幅。另有黑白图78幅,随文刊出。入选葫芦器,多宫廷珍秘,即使民间所藏,亦属精品。每件器物,撰有说明,或详细,或简要,均生动隽永,自具风格。作者对自己玩了一辈子的葫芦,作出独特的总结。本书原名《说葫芦》,1993年在香港出版中英文合刊本,今为飨国人,以中文简体字印行,除文字、图片略有修订外,并后附有新著三篇。名品汇萃,佳纸精装,足以怡人,足以传世。
  • 新芭比博览会

    作者:鲁迪,吴东兴

    ★从希腊雅典娜的造型,到六十年代不羁的嬉皮式装扮,在每个流行世纪里,芭比从不缺席。自1959年芭比诞生以来,世界顶尖设计师就一直为她量身设计不同的造型,连梵高、莫奈的画布色彩都延伸到了芭比的身上,使她成为各个流行世纪美学的典范。 ★本书为系统性介绍芭比娃娃收藏的专书,详尽提供了芭比的历史、收藏方式及收藏建议,图鉴式解说了三百余个芭比的年份、价格以及专业的鉴赏角度。 自从1984年收藏型芭比上市以来,这个美泰儿旗下最重要的品牌,除了带给全球数以千万计小女孩数十年不变的梦想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崇尚它极致的美以及艺术价值而收藏它。本书为系统性介绍芭比娃娃收藏的专书,详尽提供了芭比的历史、收藏方式及收藏建议,并将芭比依收藏等级分为收藏型芭比与限量版芭比,图鉴式解说了三百余个芭比的精致造型,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收藏品的年份、价格以及专业的鉴赏角度。
  •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5DVD)

    作者:百家讲坛,马未都

    那些端庄肃穆、让人情不自禁要正襟危坐的檀座椅,那些散发着古木清香、仿佛让人如沐清风的床榻,那些古朴凝重、让人拍案惊奇的桌案,还有那一句“床前明月光”所引发出的谜团重重,都将把我们带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收藏世界。 马未都是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主人。作为著名收藏家和鉴定家,圈里人谈起他来都是津津乐道。这不仅因为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私立博物馆,而且也因为他敏锐洞察真伪的眼力和颇具传奇色彩的收藏经历。
  • 片面之瓷

    作者:白明

    《片面之瓷: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是作者继《打眼》之后的又一部把玩艺术的著作。三年前,白明曾经把他的瓷片博物馆借给我拍《鲁豫有约》。不知是酷还是害羞,那次他只是远远谈然地忙自己的事,我们连个招呼都没有打,于是,对他的印象不深。那博物馆我倒是挺喜欢。不久前,白明自己做了我的嘉宾。节目中的他好像还是当年的样子,平头、布鞋、中式小褂,一副成功低调的标准派头,和他聊天,不累!
  • 翡翠全集(上下)

    作者:歐陽秋眉

  • 玉器时代

    作者:艾丹

    充满灵性的玉,既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本书作者是长期从事古物研究的专家。在本书中,他将多年收藏的商代之前的玉器,辅以翔实的文字,编纂成集。这是古玩者一本不可错过的宝贝!
  • 明清笔筒

    作者:马未都

    《明清笔筒》以图文的方式展示了各时期的笔筒。中国古代文具中的绝大部分品种都随着时代的进步消亡了,它们忆完成自己漫长的历史使命走进了博物馆。而笔筒却以神奇的生命力至今不衰。遗憾的是,当今的笔筒注重功能而忽略了情趣,没有了先人们对生活色彩执著的追求。
  • 熊熊嘉年华

    作者:李若菱

    熊熊嘉年华 衣冠楚楚的毛衣熊,纯洁无瑕的天使熊,长手长脚的丑丑熊,憨憨的熊熊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都市男女的新宠。 泰迪熊,从一则美国老罗斯福总统的猎熊轶事中诞生。 2000年是泰边熊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中,泰迪熊有了自己“沧桑”的历史、外貌的演变,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品牌创立.组成了一个世纪的熊熊家族。 本书循序渐进地帮助读者了解泰迪熊的历史、材质演变以及收藏分类方法。 传递最实用的泰边熊收藏秘诀。 分享作者十几年收藏历程的乐趣与内心世界。
  • 西洋古董鉴赏

    作者:(英)朱迪丝・米勒

    《西洋古董鉴赏》:西洋古董,是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见证,是各个时期艺术创造力、想像力、制造力凝聚的精华。本书图片精美,文字生动,极具欣赏性和实用性。全书分五部分:1、不同历史时期古董的总体风格,如巴洛克、洛可可、新古曲主义时期的古董特点;2、家具;3、瓷器;4、银器;5、玻璃器。书中对每一类古董的历史沿革、类别作用、细部特征、市场估价、著名工匠及制造商等知识,都有介绍,回答了古董收藏爱好者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 明清瓷器鉴定

    作者:耿宝昌

  • 中国古代门窗

    作者:马未都

    《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 明式家具萃珍

    作者:王世襄

  • 醉文明 伍:收藏马未都

    作者:马未都

    醉文明系列丛书第五册涉及的收藏知识和文化常识更加丰富和深入。皇帝大婚都用什么瓷器?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叫什么?衣冠禽兽一词的来源,竟然是古代官员朝服上的补子? 本书展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以及其他主要朝代官窑瓷器的特色,介绍了相关的鉴别知识、古人日常的生活乐趣和各种体育运动,同时对相关常见汉字词汇的来源做了通俗生动的阐释,读来妙趣横生,独具特色。正如马先生所说,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文化物证随处可取,生在这样一块文化土壤,不知不觉中受到滋养,何其幸也。
  • 紫砂入门十讲

    作者:徐秀棠、山谷

    中国的紫砂文化渊源流长,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陶艺家辛勤的汗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收藏。 本书提示了一个由基本进阶到入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收藏紫砂壶应当从哪方面开始,紫砂壶应该怎么养,鉴别紫砂壶的要领是什么,如何去分辨紫砂壶的胎土与做工,收藏紫砂壶要具有什么样心态观念,都有哪些紫砂名人名作等等。 本书共分十讲内容,分别从紫砂壶的选购与使用、紫砂壶的收藏意识和定位、紫砂的门类和工艺特征、紫砂装饰、紫砂老店号、明清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印记款识、紫砂近当代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壶的鉴别与收藏这十面来阐释了紫砂的入门知识,图文并茂,文字活泼,值得一读。 该书的出版,旨在:一是与人为善,指示紫砂爱好者提高品位,辨识真赝之初阶;二是正本清源,彰明紫砂壶艺“大雅也大俗,大俗也大雅”(山谷先生语)之艺术精神。
  •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集)

    作者:王世襄

    本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其重要贡献有三:一为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二为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三是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作者对其所收藏及其所见的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明式家具,全面、深入地进行了学术性的研究,并结集出版。
  • 西方藏书票

    作者:子安

    藏书票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是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社会史意义的物品。如此厚重的承载,使藏书票收藏活动的本身价值凸现。又因为收藏藏书票不完全是基于藏品的投资升值,而更多的是玩味其清高雅逸,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青睐赏玩。 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本书是一本关于“爱”的解读书。 子安的新著主要是解读藏书票微观上的神秘,这多半属于收藏家的个人行为,就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神秘色彩。书中选择收录了他以往收藏过程中对藏书票个体所做的笔记、随笔等解读,而散落书中的二百余幅的精美藏书票图片更是一道视觉盛宴。 为了它,我简直着了魔…… ——叶灵凤 画家在制作藏书票时,应该时刻牢记藏书票是一种标示、一个签名,它甚至应比书名更撩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拜劳斯奥地利版画大师 一本没有贴上藏书票的书就好似被人丢弃的婴儿。所有爱书之人都应拉近与藏书的距离,视书为宝,尊重它,珍惜它。毕竟,贴有自己藏书票的藏书和其他那些副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塞维林比利时版画家 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肯特美国版画家
  • 醉文明

    作者:马未都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延续第叁册的文化主题系列,以藏品为载体,以主题为线,讲述了传统“五福”系列、“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历代龙纹系列、君子六艺系列、瓷之纹系列等等,全面展示了几千年文明的恒常与流变、古人今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在这里宝物与文化交相辉映,尽显我们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海上收藏世家

    作者:郑重

    《海上收藏世家》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
  • 刻竹小言

    作者:王世襄

    本书由金西厓《刻竹小言》原文、名家题跋和刻竹目录三部分组成,由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整理、并首次将手写本和彩色插图合为一体,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刻竹的理论技法与明清以来的名家之作,融会贯通到一起,堪称“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相信对于刻竹和书画艺术爱好者来说,本书是难得的佳作,有很高的研读和收藏价值。
  • 坐具的文明

    作者:马未都

    《坐具的文明》内容简介:我们今天坐在椅子上不过是个偶然。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我们的先民在早期文明活动中席地而坐,随遇而安。坐的姿态在中华文明中一直要求甚严,成语中有“正襟危坐”,俗语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对坐姿提出了超越舒适的要求,上升为社会礼仪。 人类的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两千多年前,人类文明昌盛的两大板块——亚欧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起居方式,即亚洲的席地坐与欧洲的垂足坐。究其成因,应与气候相关。亚洲大陆的气候相对干燥多风,欧洲大陆相对潮湿阴冷,独特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制约人类坐姿的首要条件。坐卧立行这四个人类的基本形态,前两者为休息,后两者为劳动:在坐卧休息中,坐为有意识,卧为无意识,这就是起居方式为什么以坐姿为标准的原因。 起居习俗是一种基础文化,许多文化由此派生。在亚洲席地坐的国家(民族)中,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变成垂足坐,而且这一学习来的习俗已完全彻底地延续千年以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孟加拉、缅甸、蒙古、伊朗、伊拉克等都还习惯于回家坐在地上,享受着古老的起居习俗。 而我们,只在文化中残存着席地坐的痕迹,不经意地保留了席地坐时养成的意识,尤其在语言文字里对席地坐保留了情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文明史的证据,这些证据,小处证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襟怀,大处证明了中华古老文明为何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存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