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
-
小山画谱
《小山画谱》讲述了:邹一桂在绘画过程中还敏锐地察觉到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即中国绘画重神韵而西方绘画重技术。在《小山画谱。西洋画》中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一,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时至今日,邹氏的论断对于中西艺术差异的论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邹一桂的主要绘画理论著作是《小山画谱》。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主要是论述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四知”之后是讲各种花的画法,共一百一十五种,花叶形色俱道。接下为取用颜色,共十一条,各详叙其炼制之法。下卷首摘古人画说,间或参以己意,共四十三条。后附胶矾、纸绢、画碟、画笔、用水诸法。最后是洋菊谱。原来,邹一桂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承诏画内廷洋菊三十六种,并蒙皇上赐题,于是恭记花之名品、形状,撰为此谱,以志其荣遇。当时此画谱已刊成,便附于此书之末。此书为中国古代少有的专讲花卉画法的重要论著。 -
茶经
本书是有“茶圣”之称的陆羽所著《茶经》与有“茶仙”之称的陆廷灿所著《续茶经》的精编,文白对照,图文并茂,是每一位善饮茶者必备之宝典也。 -
花与中国文化
本书从“人花交感”这一题目入手,依次谈论了人格与花格的互相授受以及人花相融的境界、人从花的习染所兴发的感应,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既是珍贵资料,又可悦人眼目。 -
古代风俗百图
《古代风俗百图》内容简介:十年之后,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文化界有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呼声,促使我产生一种想法,即计划在以前插图的基础上,加以『遴选』增删,并子彩绘,各配以竹枝词,出版成书。但因其他工作繁重,作画时断时续,直到今年春末,才得全部完成。虽称百图,也只不过是我国传统风俗的主要部分。如果此书能帮助人们对我国美好的风俗传统引起回忆或加深认识,则是我最大的愿望。 -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内容简介:《大学》与《中庸》原本各是《礼记》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将其收于“四书”之中,与《论语》、《孟子》并列,一跃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其中,《大学》又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明朝以来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而为国人熟知的古代经典,其思想所造成的影响也普遍深入人心。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内容提要:《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并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抽出,与《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明清两朝的科举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遂为中国读书人的必修典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中庸》的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 -
安士全书
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原书全部为古文,不便今人阅读,所以在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看到。 本书由曾琦云先生译注,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会使您消除烦恼、大彻大悟,让您爱不释手! 本书分为四部,即《文昌帝群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万善先资》白话解、《欲海回狂》白话解、《西归直指》白话解。 -
庸盦笔记
《庸盦笔记》作者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副贡生出身。同治四年(1865),因致书曾国藩,建议改革科举、裁减绿营及师法西方科技,遂入曾氏幕府。光绪元件(1875),应诏上改革内政外交万言书,旋被李鸿章延为重要僚员,协理外交事务达十年之久。光绪五年(1879),撰《筹洋刍议》,力主发展工商业,实行关锐自主。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部署防务,协调前线官兵击退法舰进犯。光绪十四年(1888),擢湖南按察使。次年,受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同时历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等职。在出使期间,进一步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机器工业,实行商办,并在政治上赞赏英、德等国的君主立宪制,成为享誉一时的改良主义政论家和思想家。光绪二十年(1894)返国,即病逝于上海。 -
聊斋志异全译
聊斋志异全译(套装全2册),ISBN:9787532562138,作者:(清)蒲松龄 著 丁如明 等 译 -
诗骚一百句
我读诗骚 邵毅平 依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分类法,《诗经》是“经”之一,楚辞位居“集部”之首,都不是普通的文学作品。不过对于我来说,这种分类法,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经典”观念,却没有任何意义。在我的心目中,《诗经》(尤其是国风)不过是早期的流行歌曲,楚辞大半是诗人的不平之鸣,都只是些普通的文学作品而已,与今天的流行歌曲,今天诗人的不平之鸣,并无本质区别。现在大家都说它们是“经典”,我理解只是说它们确实写得好,有文学价值,仅此而已。我自己的还算喜欢它们,也就像喜欢别一些文学作品,大抵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而并非因为它们是“经典”。 当然,我的意见也并非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从前就有许多人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如南宋的朱熹就曾说过:“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朱子语类》)——怪不得他做的《诗集传》能别开生面。晚明的冯梦龙也曾说: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虽然,桑间、濮上,国风刺之,尼父录焉,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之遗欤?……抑今人想见上古之陈于太史者如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间者如此,倘亦论世之林云尔。(《序山歌》) 大意是《诗经》的国风就是歌谣,也就是后世的山歌,在当时风雅并称,历史久远,地位很高。里面有许多桑间、濮上之音(爱情诗歌),孔子认为它们表达了真情实感,所以把它们采录、保存了下来。现在的山歌虽然非常俚俗,但正是《诗经》郑风、卫风(爱情诗歌)的遗响,它们原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应该像尊重《诗经》一样尊重山歌(反之,也应该像看待山歌一样看待《诗经》)。接着他还说,山歌有“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功用。其实,如果表现“男女之真情”的国风传统能够一路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则“名教之伪药”原本是申请不到“批准文号”,从而根本投不了产,入不了市的。 到了现代,鲁迅的意见也差不多,他在《门外文谈》中说: 就是周朝的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罢,它是《诗经》里的头一篇,所以吓得我们只好磕头佩服,假如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一篇诗,现在的新诗人用这意思做一首白话诗,到无论什么副刊上去投稿试试罢,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什么话呢? 鲁迅是用了调侃的口气,来把《诗经》“去神圣化”的,而且把它与白话诗作了比较,认为它甚至还不如白话诗(当然也是开玩笑)。的确,“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什么话呢?哪能跟前者比呢? 正因为抱了这样一种“不恭敬”的态度,所以要我承乏来解读诗骚,我自然“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乱说一气。 我的理解之一是,文学就是文学,只有高低优劣之分,没有古今中外之别。正如“爱利恶德”(T.S. Eliot)所说:“所有的时间都是同时存在的,因而人类所有的行为、痛苦、斗争都是同时存在的。”他还补充说:“所有的女人因此只是一个女人。”如果可以继续补充的话,那么我还想说,所有的空间也都是“同地”存在的。我之看待文学,一如食客看待料理,只问是否好吃,不管来自何处。所以我用来解读诗骚的材料,也就五花八门,随物赋形,“东搭黄浦西搭海”,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加之现在市面上流行掉书袋,古书袋,洋书袋,大家掉得不亦乐乎,也有掉得昏天黑地的,我自不妨也来凑个热闹。 西汉的董仲舒就已经说过“诗无达诂”,更何况又过了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不要说“达诂”,就连“涩诂”也是奢望。拿过一首诗来,这个说是写美女的,那个说是写俊男的;这个说写的是死人,那个说写的是活人;这个说是男人写的,那个说是女人写的;这个说是讲政治的,那个说是玩爱情的……南辕北辙,劳燕分飞,谁都有“话语权”,谁都没有“最终解释权”。这既让我生杨朱歧路之叹,也给了我“取巧”的空间。我的诠释未必合于众口,但保证至少都有“借口”。有些乍看上去不大正经的,希望先不忙着鄙视,熟悉熟悉,见怪不怪了,也许就会觉得正经起来。 我的有些今译可能就更不正经了。其实“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就很不正经,但以之今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形神俱似,不愧是鲁迅的手笔,一出手即不凡。又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倪海曙的《苏州话诗经》,也是很不正经的,年少时一读倾心,从此成了它的“粉”(fan),以它为“偶像”。这次,凡我力有所不逮,或干脆想偷懒,就拉它过来救急。唯一的遗憾是,我懂苏州话,读者却不一定懂,所以为方便读者起见,凡引用之处,若有必要,我又为它们加了一些简注。 既说“诗骚一百句”,那么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诗骚各占一半,或至少篇幅差不多罢;可结果却是诗多骚少,二者简直不成比例。原因也并非就是扬诗抑骚,重“经”轻“集”,而是《诗经》说得高兴了,把篇幅都说完了,于是楚辞自然就只能少说几句了。想起来怪对不住屈宋的——但也许这样反而对他们更好,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可能耐不住我的胡言乱语。 总之,本书的写法,本人的看法,有时可能匪夷所思,奇形怪状,用沪语来说,可能有点“十三”,不那么正点,会让正经学者看了不舒服的。好在本书本来就不是为他们写的,对他们的不舒服我用不着负责任。又好在虽然会有些不正经,却自认并无什么假正经。 而且,谁管得了那么多呢,书也罢,人也罢,大家都不过是“指间流沙”(A Handful of Dust),纷纷“行走在消逝中”罢了。 2007年7月30日识于沪上西北偏北胡言作坊 -
开元天宝遗事
本书收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杂录》、《松窗杂录》、《开天传信记》、《本事诗》、《杜阳杂编》、《剧谈录》、《桂苑丛谈》共八种。 -
传习录全译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 -
酒经译注
酒经译注,ISBN:9787532557264,作者:(宋)朱肱 撰,宋一明、李艳 译注 -
东京梦华录全译
以前的艺术家是这样一种人,他以自己美术家的眼或音乐家的耳加上天才的技 艺,创作出美妙的作品,给我们提供视听的娱悦,震撼我们的心灵。到了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出现,有许多艺术家不再用画笔和画纸画布进行创作,而是用自己的身体、生活甚至生命进行创作。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生活、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界限变得模糊,灵与肉的界限被折除,一系列的艺术哲学问题摆 -
唐诗三百首详注
《唐诗三百首详注》详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每首诗有诗人简介、诗作详析、诗句浅释,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还有唐诗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常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与时俱进;既古典又新颖。 -
我是人间惆怅客
《我是人间惆怅客•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简介:纳兰容若,他自九天之上垂云而下,持一卷书,或行于黄叶青苔路,或坐在清粉衣香处。他繁华到极致,凄凉到极致的一生,在你掀开扉页的那一刻,化作一道流光,注定萦绕千年……与纳兰容若相逢,该是在草色烟霞里,在山水氤氲处。着一袭白纱,抚一枝红梅,淡然一笑,便会心相知。但又有谁知道,在容若一声惆怅的背后,掩埋了多少热血冰消,波澜了多少寂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