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多丽丝·莱辛

  •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的口碑之作 被《纽约时报》誉为《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伦敦郊区的一个普通夏日,中年主妇凯特多年的平静生活出了状况。家人纷纷忙着计划暑期的行程,房子即将出租,凯特第一次发现自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恍然若失的凯特接受了一份工作邀约,走出家门,开始一次漫长的夏日之旅。三段被浓缩的时光,三种不同寻常的际遇,随时隐现的梦境相伴交织,凯特迷失在自由的气息中,又在回忆、徘徊、思索中倏然苏醒。
  • 简·萨默斯的日记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简・萨默斯的日记》围绕女主人公简在人生道路上的沉浮起落展开。简是一位漂亮的追求时尚的中年妇女。事业上很成功。但在感情生活上,她几乎是一位麻木的人,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直到她偶然结识了一个80岁的老人……两位女人之间从而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改变彼此人生态度的关系。
  •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作者:多丽丝.莱辛

    本书收录的14篇短篇小说,大部分都是讲述女人和男人的故事,这中间有女人的辛酸与泪水,女人的迷惘和挣扎,也有男人的粗暴和不忠以及在婚姻、家庭和事业中女性与男性各自所面临的困惑和压力。
  • 野草在歌唱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该书《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成名作,被誉为二战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玛丽是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白人,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农场经营惨淡,家中一贫如洗,精神无所寄托。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种族歧视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个人的身上,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悲剧。
  • 好邻居日记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莱辛以笔名“简•萨默斯”创作的作品,国内首次译介 莱辛创作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简•萨默斯是一位精神独立的中年女性,拥有令人艳羡的时尚杂志工作以及上流社会的社交圈。简在失去丈夫和母亲之后,对原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产生了质疑与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简结识了老人莫迪, 两位女性之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改变彼此人生态度的关系。 本书探讨了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女性气质的回归、老年人生存空间等问题。这一篇篇看似是主人公简内心独白的日记不仅仅是简自我发现的旅程,也可以看作是莱辛自我发现的新探索。
  • 风暴的余波

    作者:多丽丝•莱辛

    玛莎•奎斯特,“暴力的孩子”系列中被重重围困的女主人公,已经被广泛赞誉为英语小说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在《风暴的余波》中,多丽丝•莱辛在被种族隔裂的英属非洲版图中,详细记述了玛莎奎斯特的个人与政治冒险:玛莎先是经历了二战,然后是怪诞的第二次婚姻,接着是共产主义之旅。这部睿智的令人称奇的小说敏锐地揭示了20世纪生活在非洲的英国人生活中的悖论、激情与讽刺意味。
  • 玛莎·奎斯特

    作者:多丽丝莱辛

    “暴力的孩子”系列描绘了女主人公玛莎•奎斯特一生的生命轨迹,从在非洲度过的童年直到公元2000年在英国,这一小说五部曲首次使多丽丝•莱辛成为一名伟大的激进作家。《玛莎•奎斯特》是第一部,发生在非洲。生于英国家庭、年少叛逆的女孩玛莎,到了要为自由和赞赏而奋力斗争的年龄。机智而富有同情心的她,尤其清楚地意识到了周围令人不满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公正恰当的社会的幻想,使玛莎越过贫困呆板的农场生活来到了城市——一桩不相配的婚姻对她而言意味着逃离…… 固执、复原力强、对自己不满,玛莎是多丽丝•莱辛塑造的最令人满意、最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是她那个时代暴力的孩子,“她无法和自身的暴力分离,就像蝌蚪不能没有水而活着”。 ——The Times 带着具有欺骗性的朴素, 多丽丝•莱辛所揭露的一个人头脑和心灵深处的东西,也许比我们应该知道的更多。 ——Daily Telegraph 《玛莎•奎斯特》深刻而强有力地描写了一名现代女性的人生进程。 ——Sunday Times
  • 金色笔记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 命运五部曲

    作者:多利丝·莱辛,曼斯菲尔德等

    本书按人一生的时空顺序,编选了五个有代表性的主题:阅世、发现、冲突、障碍、回顾。每个主题下的一组小说,都由感知方式、思维观点、情绪流向和风格手法完全不同的两篇组成。读者不仅能在尺幅之内做一次人生的旅行,而且通过这五组逆向互补的小说,看到心理视觉,性格构成,多种命运结局,乃至社会阶层、伦理、观念、写作技巧和不同文学流派特色的多方面对比,从而获得对人生更完善的认识。
  • 抟日记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这部备受赞誉的小说集生动地描绘了非洲的壮丽景色,炎炎的烈日、广袤的大地,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无法解决的巨大矛盾。贫穷的白人农夫和他们孤独的妻子、遮天的蝗暴、蚂蚁和石榴树、黑人佣仆,还有土著村庄里的饥荒……共同构筑了一个极有力度的意象——非洲大陆:数不胜数的人都曾为了生计,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开采、劫掠,而它始终傲然屹立。 非洲会使你明白,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是大自然里一个渺小的生灵而已。 ——多丽丝·莱辛,摘自本书序 有些故事写的是二十年代,有些写的是战争,有些写战后,皆取自作者的童年印象,这些印象非但没有因为时间和记忆褪色,反而显得分外鲜活丰润。 ——《每日电讯报》 多丽丝·莱辛能够把看似家常、偶然的琐事敏捷地翻个个儿,把它们内在的光华展现出来:仿佛她写作的时候一直凝神打量着这些故事,直至获得那一特别的视角,它虽精灵古怪,但却直抵核心。——《泰晤士报》
  • 又来了,爱情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又来了,爱情》写于1995年,是她步入晚年以后的代表,无论是主题的开掘、技法的运用,都日臻纯熟,标志着莱辛的写作已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小说的主人公,青岛剧团的团长兼编剧萨拉·德拉姆是个年逾六旬,守寡多年而风韵犹存的知识女性。她把19世纪的传奇人物朱莉·韦龙的故事改成剧本,准备上演,在排练过程中,她与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导演以及男主角在感情上掀起了难以名状的微妙波澜,被突然袭来的爱情风暴冲击得失去了方向……小说把萨拉的情感纠葛与她笔下的女主人朱莉的独特经历演化成两条相互渗透、相互烘托的叙事线索,丝丝入扣地展示出当代女性深层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

    作者: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在其著名的“太空小说”系列《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神秘的宇宙,在那里,地球的命运由三个强大的银河帝国之间的相互斗争和作用所主宰。《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其中的一部,故事发生在一个围绕地球的奇怪领域,那里的土地面积广袤无垠,一共有三个区:三区,一个平静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堂,是一个由温和文雅的Al女王统治的女权社会;它的邻区,四区, 却是一个战争不断,混乱动荡的地狱,由残暴好战的国王Ben-Ata统治。他们两区的联姻,极端男权和女权的融合,预示着整个银河帝国的动摇、瓦解…… 多丽丝•莱辛在一个特别的领域中,全神贯注于展现两性之间彼此支配的平衡性和相互需要。这是一部幻想的神话,充满强有力的、浪漫的思想。 ——Gay Firth, The Times 多丽丝•莱辛选择用神话故事的语言,来记录人间俗世的记忆——两性之间的爱情,他们的对抗,以及他们狂喜的瞬间。她的笔法是间接的,令人愉快的,始终如猫一般柔软诡异。 ——Marina Warner, Sunday Times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展现两性关系的女权主义的寓言,书中出乎意外和富有想象力的事物,使此书沉溺于自身独特的叙述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从而充满了持续不断的吸引力。 ——Robert Towers, New York Times
  • 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所有的故事与短篇小说都收在四个集子里。这第一卷包含了其名为《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的非洲故事集,以及其他三篇来自《五》的短篇小说,《五》在1954年曾获萨默塞特·毛姆奖。 在序言中,多丽丝·莱辛写道:“我觉得,非洲赠予作家们——无论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最大的礼物,就是这块大陆本身。它的存在对于某些人来说,就像发过的烧热,永远隐伏在血液里;或像一处旧伤,天气一变便疼从骨起。这可不是一个适于访问的地方,除非你下定了决心从此自我放逐,远离那游移在记忆或思想的边缘、难以解释、庄严肃穆的沉默。非洲让你知道,人不过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起,居于这无垠的大地。” 短时间内,阅读大量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仿佛感觉到天堂的那头猎犬霸占了你的阁楼。 ——《纽约时报书评》 莱辛夫人作为这一段历史的最优秀的编年史家之一,是卓尔不群的。 ——《星期日评论》 她对环境具有强烈的直感,笔下的大陆充满浓厚的感触和兴味,让人感觉非洲似乎就是她心中的整个世界。。 ——《新闻周刊》
  • 好人恐怖分子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好人恐怖分子》讲述了在伦敦的一栋非法居住屋里,聚集了一群幻想改变社会的中产阶级青年。这群“反抗者”绝望地反抗着一切,却势若散沙。似乎只有爱丽丝有能力聚沙成塔……终于,“反抗者”幼稚而激进的幻想演变成一场真正的灾难,而他们并未感到激动和满足。“沙塔”颓然四散,而爱丽丝兀自困守,懵懂地咀嚼无法回头的人生…… 在怨毒的咒骂之后,爱丽丝带着她的雅斯培离开了寄居四年的母亲的家。现在,他们站在一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前。闻着从楼上传来的气味,想来她可以大显一番身手了。 爱丽丝出身于她所鄙夷的“虚伪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的生意收入稳定,母亲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那个被称为“家”的大房子里永远人流如织,高朋满座;而小爱丽丝常常被忽视,像是一只随时会被客人的大脚不小心踩到的可怜小动物。成年后的爱丽丝成为了激进组织的成员。她自认是一个坚定而尽责的革命者,而她的生活,除了贴标语、游行这些令人激动的“大事”之外,更多的仍然是处理日常琐事、与查封非法居住屋的官员们周旋、通水布电、除脏去污、以及烧一锅美味的汤。母亲痛恨爱丽丝没有成为体面的职业女性,而是像自己一样围着家庭——爱丽丝的集体“大家庭”——打转。激进组织的其他成员对爱丽丝“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以为然,认为她关心“正事”程度不及她关注窗帘样式的一半。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拒绝她精打细算购回食材、烹制出来的美味浓汤——其中就有她的雅斯培。他们一边鄙夷着,一边享受着她的奉献。 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好女儿”,爱丽丝知道如何装出乖女孩的样子与政府机构的官僚们打交道。她整理家务,井井有条。她像一位母亲,一位大姐,照顾激进组织的所有成员。爱丽丝善良、勤劳、热心。但是,组织的内讧最终使她身不由己卷入了一场炸弹袭击的恐怖事件中。令人惊恐的计划正在她所守护的这栋房子里酝酿着,再也无法回头…… 《好人恐怖分子》出版于一九八五年,评论界认为它是莱辛在创作了一系列科幻题材的小说后重新回归早期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亦是其女性主题小说的延续和升华。莱辛的笔触涉及到个人理想主义与团体行为的抗衡,以及对革命的冲动遭遇业余行为的风险,但她更多关注的并不是对恐怖主义行为的溯源和剖析,而是对女性自身的认识:她们的心理状态,她们的工作与政治生活,她们与男性及孩子的关系,还有她们随着年龄增长对社会认识的改变。 在这本书创作的酝酿过程中,伦敦哈罗兹百货的爆炸案激发了多丽丝•莱辛的灵感,同时也成为这个故事的起点。“我知道一些和爱丽丝类似的人。她们有母亲般的爱心,为鲸鱼、海豹和环境问题而担心,但是同时又说着这样的话,‘你不可能不打破鸡蛋而得到煎蛋。’她们还可能毫不犹豫地杀死一大群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莱辛曾经透露过《好人恐怖分子》的构思创作经历。“我想得越多,故事就越有意思。我熟悉像她男朋友一样的那类人物,而我想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于是又产生了同性恋姊妹花。我脑子里有一个我所要创作的人物表。而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一两个古怪的家伙突然冒出来。” 多丽丝•莱辛于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伊朗,父母均为英国人。年幼的莱辛是一个“神经质”的女孩,14岁时,她由于眼疾而辍学,在孤独之中与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经历了职业变动和两次婚变后,她于1949年携幼子和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一作《野草在歌唱》)的手稿移居伦敦,进入全面创作时期。莱辛善于刻画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和矛盾冲突。《青草在歌唱》通过讲述一个白人农场主妻子及其黑人佣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种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处女作在一九五〇年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此后,莱辛历经十七载,陆续创作出“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从一九五二年的《玛莎•奎斯特》到一九六九年的《四门之城》。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金色笔记》达到她创作生涯的巅峰,这部作品也成为当年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奠基石,被全球数百万女性奉为女性独立的教科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莱辛陆续推出一系列 “太空小说”,如《什卡斯塔》、《天狼星试验》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表达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忧思。 二〇〇七年,八十八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因“激情饱满、想象力丰富、力量型预言与史诗般的女性视角及深刻的怀疑精神”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第十一个获得诺奖的女作家。作为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文坛又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然而她的光芒不仅在于那一长串的奖项,更在于她那博大敏感的心灵。 感悟莱辛,从作品开始。 译者 王睿

  •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晚年转向幻想小说题材,本书是其中一部最新力作。玛拉和丹恩是非洲某国的公主和王子,在一场战争中成为孤儿,得到族人的救助,隐姓埋名,在干旱地带的村落中长大。随着旱情和沙化的不断加剧,姐弟俩被迫踏上逃亡之旅,演出了一场冰川纪《出埃及记》。他们历尽磨难,终于来到沿海的某块绿地,开始安居并重建文明。作者以大家手笔糅合奇幻想象,是幻想小说的文艺性和科幻性完美结合的新典范。
  • 时光噬痕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内容简介:多丽丝•莱辛或许是英国女作家中最受人爱戴和崇拜的人。半个多世纪绚烂的生活阅历教会她以一种不同的目光,解读文学与世界。融汇其智慧与洞见的文学随笔、评论虽俯拾皆是,而将之甄选、汇集成书并出版——《时光噬痕》乃力拔头筹之作。 时光轻噬,处处留痕:从托尔斯泰秘密性生活到苏菲派禁欲神秘主义,从评论经典作品到指点世界政治……《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涵盖简•奥斯汀、穆丽尔•斯帕克、弗吉尼亚•伍尔夫、D•H•劳伦斯等众多对象,涉及文化、时代等诸多主题。 犀利的观察,清晰优美的文字体现莱辛之大智慧、真性情,任何喜欢莱辛极具直率热烈之顽童性格的人都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媒体推荐 多丽丝•莱辛的语言轻快但不失幽默,逻辑紧密且热情洋溢,有理有据地评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列夫•托尔斯泰和简•奥斯汀的作品,观点新颖,思想深邃。 ——《出版人周刊》 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一本不可多得的集子。 ——《洛杉矶时报书评》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这些文章雄辩且具真知灼见。 ——《西雅图时报》
  • 祖母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祖母》一书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较新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多方的好评与关注。本书由四个精致的短篇构成,在风格上依然沿袭了莱辛之前富有怀疑主义的女性经验的叙述风格,而在写作技巧上却更加的娴熟且深刻入微。本书结集的四篇小说可谓莱辛后期小说的精华会众,不仅题材标新立异,而且风格异常鲜明,并示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这四部短篇中,莱辛借其冷眼旁观的叙述,鲜明而残酷地展现了她笔下的生活。该四篇小说的主题各自迥然而微妙成趣:小说一中,两个女人彼此勾引着对方年仅十几岁的儿子,可她们之间却仍旧保持着不灭的友谊;小说二中,一位年长的律师叙述了一个外表光鲜却昏庸无度的君主是如何将一种神秘的古文化腐朽衰败的;小说三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黑人姑娘怀了一个中产阶级白种男人的孩子,而最终被男人的家庭所接受的故事。莱辛的小说处处涌现着其尖刻而锋芒毕露的智慧,而这一特色在本集的最后一篇小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本故事讲述的是一名二战期间的英国士兵与一名高官的妻子有了私情,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陷入了自己要做爸爸的一种幻念之中,而这个可能性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巨大转变。
  • 非洲的笑声

    作者:多丽丝•莱辛

    《非洲的笑声》中的故事高度个人化,记述了一位著名英国女作家的非洲寻根之旅,那是一段深入多丽丝•莱辛的故乡的令人难忘的旅途。因为反抗白人少数统治,莱辛曾被九日的南罗德西亚政府禁止入境长达二十五年。本书中,莱辛追忆了她对津巴布韦的四次访问:1982年、1988年、1989年、1992年。她丰富多彩而言辞犀利的叙述涵盖了津巴布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丛林中野生动物的锐减到政治腐败,从艾滋病的扩散到贫困黑人农民集体合作项目的成功,从今日津巴布韦的多种族混居到社会变化中女性崭新的作用……美景目不暇接,笔调辛辣老到,莱辛以锐利的目光洞察不同种族人类的普遍状况,她的天赋之一就是把政治斗争描写成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成我们的个人生活,并使我们从中看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与冲突。
  • 影中漫步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本书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自传,记述了作者1949年从非洲来到伦敦至1962年写作其重要作品《金色笔记》这段时间的经历。全书细致地刻画了作者本人的生活与奋斗历程以及上世纪50年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变迁。
  • 野草在歌唱

    作者:[英国] 多丽丝·莱辛

    玛丽是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白人,自幼家境贫困使她本能地渴望摆脱这种与土著黑人相似的生存状况。工作后,她的生活一度有所改善,但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种族歧视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一个人的身上,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野草在歌唱》中,故事是以一桩神秘谋杀案件开始的,作者以非聚焦型视角来进行叙述,描述了看到此报道的白人们,他们“气愤之中又夹杂着一种几乎是得意的心情,好像某种想法得到了证实”。为何得知如此噩耗的人连最起码的阶级同情都没有呢?他们甚至还有得意的心情?这不能不让我带着极大的好奇跟着叙事者走入故事的深处。 《野草在歌唱》一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小说向西方读者第一次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描述了贫穷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而在此之前,非洲大陆在西方人的眼中只是一片蒙昧的黑色大陆,难得有旅游观光者涉足那块土地,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抱有种族偏见的白人作家的片面诠释。 《野草在歌唱》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社会地位、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殖民统治制度下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剖析了造成玛丽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