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董启章
-
博物誌
向《山海經》、《博物志》、《搜神記》、《聊齋誌異》致敬! V城系列四部曲之《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之後 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聯合香港插畫家梁偉恩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以文字和插圖呈現21世紀博物學大全 董啟章的新作《博物誌》,其構思來自於中國傳統志怪小說如《山海經》、《博物志》、《搜神記》、《聊齋誌異》等,但它的創意和想像力之豐富巨大比起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全書以極短篇或筆記小說方式,通過人和物的關係來寫香港V城,人和自然物(也有少量人為物)的交感並生,開展出變化無數的「人—物」關係,敘述了香港V城內77個不可思議、離奇詭譎、但又極富人性和人情的故事。 《博物誌》既是董啟章V城系列的完結篇,在書寫上更像是一本《怪物大全》。 何謂怪物?在董啟章心目中的「怪物」,永遠是異質事物的混合體。人其實也不是單一的,而是異質的,所以人本身便已經是作者想像中的典型「怪物」了。在《博物誌》裡,77個故事中的「人物」,是人和物的結合,又或者物在人中、人在物裡,人和物互為表裡,把人和物的關係推到更想像性和寓言性的層次。怪物通常被認為是異常的,但怪物之怪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怪物有怪物的邏輯和美學。而怪物又往往和鬼魂靈異之事相提並論。鬼者,人之死後形態也,其實也是人之另一面。鬼怪世界和人的世界互為鏡像,同樣有其可解和不可解之處。 香港插畫家梁偉恩特別為本書繪製77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黑白插畫 小說家VS.畫家,除了對中國傳統志怪小說致敬 也是緬懷昔日香港的人與物,或揣想未來香港的人與物,更是小說諧仿怪物的有趣實驗。 從《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到《博物誌》,董啟章這位V城書寫者,採用了「未來的考古學」,把香港V城的未來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把香港V城的過去變成未發生的可能,在書寫上已被肯定是香港文學的奇觀。 -
夢華錄
潮流來又去,繁華夢未醒; 入時的造作,成就過時的美學。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99個短篇,說盡物事人情 獨立漫畫家李智海33幅插圖,繪出浮世風景 時間是1997年以後 1998至1999年,晚期資本主義或資本主義後的香港 香港已回歸中國大陸 50年不變的諾言 在世紀末的華麗前變色 成為升斗小民的茶餘飯後話題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繼V城系列1《地圖集》後,為香港城市寫下V城系列2《夢華錄》 《夢華錄》體例近似於筆記小說或極短篇,寓言的寫法,風格近似帶點黑色的瘋言誑語, 收入了99個1999年香港的流行事物, 香港知名獨立漫畫家李智海特別為《夢華錄》繪製33幅具有重要意義的漫畫插圖 人的故事,物的故事,異人異物,日常生活與奇想 繁華的物質世界,孤寂的難以捉摸的感情,通過人和物的關係來看香港 《夢華錄》寫盡了物欲洪流中,一切事物不一定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作者董啟章反而逆道而行,通過小說書寫把香港社會中大量生產的、無個性的、非人的商品化為己用,成為獨特的生命體驗印記。新與舊,流行與退潮,先進與落後,當時的可嘆與可美,今天可能如小丑之可笑可憐,故事主角全都是年輕男女,性格乖僻怪誕,或平凡無奈,對於在香港的生存都是懷有一種痴狂。 《夢華錄》每篇小說文字不及千字,幾乎交代整個人的成長,但又寄託於幾個代表性的生活切片,環繞著一件「物品」開展其存在意義。 -
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
董啟章的第一本旅行札記,看似漫不經心,卻用心紀錄他的觀察、批判、聯想與思考,既有文學的況味,也充滿了視覺場景的震撼;這不僅是董啟章的個人經驗與深沉的擴延想像,更是情感的時空移位......。 成英姝:「在這部刻意任性放縱自己筆隨意走的遊記當中,董啟章最吸引人的身分仍然是一個創作者,我並不是指這個身份之於遊記本身,我指的是一個創作者所擁有的尖銳敏感,在這裡仍然超過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後者也許從分析社會體系的結構運作,對體制抱以挑戰和質疑的態度,可是一個創作者的出發點卻是根源於他所理解、感受和堅持的美好而重要的事物。」 駱以軍:「董啟章像從音控室的各種音效按鈕,從母體胎膜的各處絨毛,從時光隧道的各液態月台入口,從上面、下面、裡面、外面......將不同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地獄變掛幅、城市的記憶構成術,或是世紀初無政府主義者預言式否定我們正錮禁其中之資本主義世界的緩慢時刻,全開閘灌引至他和妻子的這趟旅程...」 -
雙身
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女人,那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林山原在日本失去了記憶,焦慮地想明白自己變成女身的原委。一路尋來,曲折細膩的情節,神秘而引人...... -
名字的玫瑰
「你說《名字的玫瑰》命名來自Umberto Eco,我郤情願相信它來自一種普通的迷惘,因而也是十種普遍的領悟--從名相錯混和「語言的轉向」中進出迷宮,迷中有悟,才有如此這般的種種書寫。」------明報 「《名字的玫瑰》是漸成大名的董啟章的「少作集」,十篇短篇收成一本書,由他再「命名」,再完成背後更豐富的意義。」------快報 -
衣魚簡史
本書為作者最新短篇小說集結,共收錄七篇小說。因為女友的裸身像衣魚而無法射精的男子;明明愛著女孩卻只敢以暴虐的語言表達的男孩;在塵封的文件資料中追索過往最終迷失在虛幻與虛構之中的男子;試圖想像與青春期妻子相逢的可能而虛構出一場相遇的作家;反省自己作品而創作出與上一篇女主角相戀的故事的作者;百無聊賴的中產專業男士與堅持理想的游泳池女救生員若有似無的瞬間交錯;溜冰場上暗自上演的人生百態……。作者以創作反省創作,透過虛構與真實的辯證臻致形上思考的層次,演示生命中神秘幽微的交錯瞬間與不可逆料,值得深思細品。 -
雙身(作品集珍藏經典版)
如果他和你,妳和她,但是妳,所以我 故事就從這一天說起…… 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女人,那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香港男子林山原,某天在日本起床後發現自己擁有女性的身體,卻失去記憶,他焦慮地想明白自己變成女身的真正原因。一路尋來,曲折細膩的情節,神祕而吸引人……於是「他」追尋到關鍵所在地,即貓眼咖啡店與一名神祕女子池淵真知子,回溯自身關於性別與愛欲的往事。 於是,一場關於性別、身分、認同、血緣的故事,開始說起…… -
致同代人
中文繁体 -
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
對董啟章而言: 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 這是他到現時為止,所能抱有的最大的寫下去的理由。 「我不想說寫作是一條孤單的道路。它是,也不是。 它是,因為就寫作的本質而言, 過程中只得作者自己一人面對,結果也只得一人負責。 它不是,因為無論環境條件如何惡劣, 我們身邊還存在一個寫作共同體,一群理念和實踐的同路人。 再者,寫作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 寫作必然在世界中發生,在世界中進行,在世界中結果,在世界中重生。 寫作為世界所塑造,但寫作也反過來塑造世界。」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得主 董啟章 從 安卓珍尼 到 雙身 到 天工開物 到 學習年代 20年有成,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在平凡中寫出最不平凡的故事。 這是當代世界華文文學重要的發聲 在學習年代,與同代人對談,論寫作、論行動 致同代人,致後新人,我們是為世界而寫作的 寫出我們這一代! 出道近20年創作思考之集大成 看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董啟章如何談文學、論創作、說藝文、品大師 甚至通過文字的力量為弱勢者發聲,同時思考言說和行動、文學與世界的關係 打造華文世界「如何文學,怎樣寫作」的典範 在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董啟章的召集下,當代世界文學、文藝、文化創作等各路人馬齊聚一堂。累積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和舞台戲劇表演的董啟章,以不同於一般文評家的跨領域角度自剖寫作心得,點評各種文學概念和形式術語,與同代的知識分子、文藝創作者、愛好者、讀者、出版人隔空對話,追溯文學創作的本質、文學內蘊的歷史進程,一路談到當代的薩拉馬戈、村上春樹、黎紫書……董啟章精闢的個人見解,反映了新一代創作人的文藝觀念。全書文采飛揚、思路通達,展卷之間,有如親臨其身,親聽其聲,令讀者嘆服。 董啟章的小說素以結構巧妙著稱,每一出手都是重量級巨作,看董啟章如何親述自己的創作過程以及概念形成的每個關鍵,無論是董啟章迷、文學愛好者、研究者,還是有意投入寫作的人,都絕對不能錯過! 本書第一部分「同代人」中的短文,寫於1997年3月至12月,刊於《明報》世紀版專欄「七日心情」的雜論。第二部分「致同代人」是於《自由時報》發表的隔週專欄,時間是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第三部分「學習年代」是在寫作長篇小說《學習年代》期間的片段反思,從2009年5月至2010年3 月,分6期刊載於文學雜誌《字花》。第四部分「論寫作」,大體上總結了董啟章到目前為止對文學和寫作的看法。第五部分「論行動」是環繞著「行動」的觀念、因為時勢的需要而寫成的文章,幫助欠缺公共渠道的弱勢者發聲,同時思考言說和行動、文學與世界的關係。第六部分「對談」,除了是指狹義的對談形式,也指向文學的對話特質。第七部分「序言」,是董啟章近年給幾位年輕香港作家的作品集所寫的評介文章。最後一部分「自序」,收入的是幾篇較能代表董啟章不同時期的寫作觀念的自序。 -
講話文章
也斯 >這是無情卻有情——也斯談文化、學術以外的種種感情 >物件座談會 黃碧雲 >鑽飾、皮褸、古龍水以外的黃碧雲 >「失城」檔案錄 劉以鬯 >前衛與傳統之間——劉以鬯半世紀的文學生涯 >對倒《對倒》 辛其氏 >密密交織的文學、藝術與生命——與辛其氏談文說藝 >時空錯置的紅格子酒舖 金庸 >筆床茶灶、小作生涯——與金庸閒話武術、小說與人生 >命運交叉的無量出石洞 小思 >幸福愜意的小思——漫談教學、寫作與感情 >彤雲箋竊賊 何福仁 >清水白石真性情——何福仁笑談朋友、詩人與少年生活 >何福仁書面旅行團 王良和 >胸懷坦蕩、溫厚悠然的王良和——漫談新詩、生命與童年 >中心的回歸——致王良和的物語 顏純鈎 >一位摯誠的文學工作者——顏純鉤談文革、寫作與香港文學 >關於一場與午飯同時進行的閱讀討論,以及這場討論引起的一場不可笑的爭吵,以名這爭吵的可笑結局 西西 >在空調咖啡廳內訪問熱愛陽光的西西 >像你/我這樣的一個作者/讀者/女子/男子 -
地圖集
這不是一本地圖 它是90年代以來重要的城市論述 在空間與權力中 它讓我們認識一座城市的身世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畫家楊智恆 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地圖模仿世界,還是世界模仿地圖? 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 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 在1841年之前,在1997年之後, 故事已經開始,故事還未結束。 考古學家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 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 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 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 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 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面貌, 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文化和權力暗示, 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一種虛構、一種偽嚴肅,偽學術風格,看似正經,實則荒誕。 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解讀地圖的方式 把一座實實在在的香港城拆成數十節神祕而虛幻的片段 香港新生代重要畫家楊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四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跨頁插畫, 小說家VS.畫家,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香港未來的推想; 更是小說諧仿理論論述的有趣實驗。 《地圖集》分為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和符號篇,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 ‧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帶出閱讀城市的理論; ‧城市篇與街道篇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 ‧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在史實的基礎上鋪排虛構的情節,虛實之間,令讀者著迷。 從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 從消失到重建, 香港,這個名字, 從文字到畫面躍然紙上。 -
說書人:閱讀與評論合集
序--從讀書人到說書人 / 董啓章 9 遊戲閱讀(自序) 15 蘇菲的哲學世界 17 美味有益的"心靈鷄湯" 22 在島與島之間漫步--"台灣紀行" 27 小說,人生--"我的姊姊張愛玲" 33 漂過歲月--從杜杜的"住家風景"到"瓶子集" 38 文本專家--西西肩上的蜥蝪 42 大江健三郎本土印象記 46 寫小說與讀小說(自序) 53 "美麗大廈"(第一章)的時空處理 54 "美麗大廈"的語言文字 63 讀"石磬"札記--詩與小說之間的感想 69 我看日本文學(自序) 81 從日本的村上到我們的春樹 83 "舞,舞,舞"的自我嘲諷 87 關於限界及其以外的可能及不可能性--關於"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91 告別村上春樹 96 昔日遊園與終極現實--村上作品對社會回應的全面解讀 102 發條鳥的易容術 110 虛假的藍--村上龍的"近乎透明的藍" 114 作家之死--悼念龍膽寺雄 118 從大江健三郎的論述到大田洋子的"屍之街" 122 政治和文學的糾纏--佐多稻子 128 從女性主義談到津島佑子 134 尋找不熟悉的作家--津島佑子的"透明犬" 140 新日本女性的掙扎與求存--山本道子 146 讀者的時代(自序) 153 "對照記"--(誰/如何)看老照相簿? 156 差別與界定--"香港情與愛"的架空語言系統 164 怎樣的'香港'產生出怎樣的'情與愛'? 172 是不是要有這樣的聖戰你才會這樣的遊戲 176 世俗自爲的空間還存在嗎?--"閑話閑說"外的另一'可能' 184 怎樣的文章講怎樣的話--重讀夏丏尊和葉紹鈞的"文章講話" 190 筆記黃碧雲 196 城市的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閱讀"酒徒","我城"和"剪紙" 202 做一個對書陌生的讀書人(自序) 223 書也得用紙造成--"書的秩序" 236 把世界拓印在書本上--由"發現之旅"引起的聯想 241 舌頭是人發明的器官--"又係未能食素" 246 地理的想像與翻譯--旅次筆記 251 如何述說作者的一生--"傅柯的生死愛慾" 254 超時空啓蒙讀物--"新三字經" 265 研究大衆'文化'的當然還是文化人--看洛楓"世紀末城市" 270 自爲的世俗只是一個烏托邦--與阿城及董啓章商榷 276 附錄:回應梁文道關於閱讀'場域'的問題 / 董啓章 283 -
安卓珍尼
《安卓珍尼》是董启章第一部探讨性别处境的小说,该作品曾1994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 《安卓珍尼》描写一位女学者,到偏僻的山上独居,寻找叫作安卓珍尼的动物,这动物实际上是一种蜥蜴,单性,全雌性品种,雌性间进行假性交配而繁殖(安卓珍尼androgyny,即英文:雌雄同体)。这个女人和丈夫的关系有问题,她不能安于做一个给男人传宗接代的容器。在山上,她于孤独中隐然感到,仍需求助于男人。这时正好有—个看房子的园丁,他帮助了她。女人处于防范心理,刻意用话语挫伤男人来保持距离。就在她落入男人欲望的压服下时,他们遇到了安卓珍尼。 后来,男人为她捕来了安卓珍尼,这东西目睹了两个异性人物之间一场场挑战与征服。“他一边蹂躏我的身体,我一边絮絮不休地折磨他的精神。只要我说话,他便害怕,他害怕超越他能力范围的东西。很奇妙地,我变成了话语和声音,近乎忘却了肉体的感觉;当他把精液灌进我的体内,我便把说话灌进他的耳朵。” 怀孕了的女人完成了《安卓珍尼》论文的写作,且和丈夫面临分手。她需得独立地生养女儿。 贯穿在这部小说中有大段关于“安卓珍尼”的仿生物学叙述片段,这类叙述显然是要说出有关性别定义的一些问题。如各家评委们也感觉到了的—“作者用温婉细腻的文笔,讨论内容却咄咄逼人。甚至于触及了性别问题的核心,直指繁衍这件事的本质。譬如说问道雄性动物可以依靠她自己寻得兼具性行为和性实质的满足吗?单性物种在生存方面会不会逊于异性生殖的物种?究竟是什么理由,进化的结果,多数生物都以雌性与雄性交配的方式繁衍后代。 单性的安卓珍尼仿佛是存在于女主角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不假异性,无涉它求,独立地繁衍生命。这样岂不是一劳水逸地摆脱了“在阴道内进行的“真正的战争”?包括在整个社会上,由于女人承担的生育的角色、由于她们体质上的弱势而被另一性置于的被压制的地位? 穿插在寻找安卓珍尼的荒山之旅中关于安卓珍尼进化过程的讨论,是这个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女性境遇故事之处。它是作品里具有隐喻性和争辩性的层面,它其实充满了质疑的声音—和寻找它的女学者的独立自我构成分窝、演变出情节张力的一种声音。这个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存在的物种的进化史“,也就是说,在寻找安卓珍尼的现实行程和象征行程中,都是充满矛盾的。这个女人和两种类型的男人打交道,都不是理想的交流,因为这里缺乏了解。丈夫发言,而不倾听。但在山野之中,这个关系颠倒过来,变成男人沉默,女人行使语言的暴力—同样没有精神的沟通。安卓珍尼象征了另一极—纯粹排斥异性,至于这种排斥的根源已经无从稽考。作品中游戏化地处理为“天生次等”一派和“雌性自足”一派的生物学争论,近乎于影射有关女性本质的男性论述和女性论述之争。 雌性生物是不是可能有自足的存在,这是作品中十分有魅力的思路,但作品并非给出了答案,不如说作者是沿着这个思路开放了一个更增歧异的问题罢了。在小说的论述中,这也许是女学者的论文,也许是作者自己的声音,总之表面上混为一体。在其中,安卓珍尼就是水中倒影,是自恋自足的水仙子,她无所谓分别,也就无所谓进化,她的语言和故事你无法理解,也无法叙述,因为“她永远逸遁于声音和言辞之外。”小说结束于这样的沉思:“她知道,要理解她,到了最终,便是没有什么可以理解;要跟她说话,便是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到了最终,这是唯一的理解,唯一的说话。她,和她。” 这个歧异是在于它能导出阅读的问题。一种读法以为:这是对某种知识霸权提出另类思考模式,这个斑尾毛蜥是存在的。什么是不存在的呢?“作者指涉的恐怕是可能摆脱男人而继续进化的女人。”我们可以解释说:在女主角遭遇的两种男人的处境中,她以对斑尾毛蜥的追逐表达了自我的另类性质。假如繁衍不能摆脱异性模式,女性的身体一定要为另一性所用。如何才能不被定死在这场阴道中进行的战争?换言之,如何才能被看作另类的精神的存在?就此而言,斑尾毛蜥是她的一个倒影。犹如女主角的想法:“若不是我,那么我的女儿,或是我的女儿的女儿,也许有一天能够摆脱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但我还要说,作为男性的作者对安卓珍尼还保留了疑问,它在他的笔下其实也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他描述它停顿在时间里而失去时间,永无别样的经验,这样它既是母亲也是女儿。它于女主角,既是独立的示范也是暴力的示范,因为它的起源来自一种这样的想象,即雌性富有自生和自保的欲望,而雄性在设法自行转生的情况下灭绝。无怪乎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等到读完之后才吓一跳,想到万一有一天女性真的进化到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办?” 摘自-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中山大学学报.1998.艾晓明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
安卓珍尼
百科全書式風格的開端,辭典小說的原型! 【新增】董啟章╱經典版序 楊照╱評述 安卓珍尼,一隻雌雄同體的斑尾毛蜥,是一個不存在的物種進化史;也是一次在文學長河的演化史中,極其珍貴的基因突變。逾越小說該有的本分,牠是一則偽裝成小說體的生物筆記。超出小說原來的界線,「安卓珍尼」教會我們,小說不止是小說,小說是神啟的創世紀,萬古渾沌後的一次大爆炸,開天闢地,日月流轉,億萬顆星辰熠熠發亮,塵埃落定,各安其位。小說是女媧塑人,倉頡造字,天工開物。小說是宇宙論、神話學、知識論。 安卓珍尼,董啟章百科全書式風格的開端,辭典小說的原型,一位秀異小說家的物種源始,最初的誕生。 目次 (經典版序)作家路的起步點╱董啟章(序)模擬自己╱董啟章安卓珍尼——一個不存在的物種的進化史(附錄一)令人眼睛一亮的豐富文本╱平路(附錄二)各家匯評摘要少年神農聰明世界(評述)感官與知識的複雜糾纏╱楊照 -
答同代人
《答同代人》由三部分组成:出版于1998年7月的《同代人》、出版于2009年的《致同代人》第三部分以及董其他涉及创作体会、文学思考、香港生活的随笔文字。重点介绍一下第二部分《致同代人》,这是董启章发表在香港《明报》副刊上的文字,作者以书信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向文坛前辈、同辈、晚辈写信,在闲言絮语中,谈及文学种种,可谓一个作家的心灵道白。 -
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上)
從《天工開物》到新作《學習年代》 作為長篇小說計畫「自然史三部曲《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上篇)」, 董啟章,半世紀以來的香港文學奇才, 以文字創造多重聲部樂章,變奏出豐富的小說宇宙, 像正在演出的一齣戲,角色輪流上場, 小說家冷眼觀看,以敏銳深情之眼,試圖透視人類生命的全景。 ※ ※ ※ 那年七月,我是從「後門」進入西貢的。 我認識了中,一個有著男性生理特徵的女性,開始了所有故事。 香港東部的海邊小鎮西貢,在區內發生一場規模不大的反重建抗爭。最後抗爭者面對失敗,看來就像一場無中生有的風波,當中卻牽涉到廣泛而重大的議題,例如發展和保育、物質與精神、學習與實踐、說話與行動等。 這是一部關於知識的小說 以小說作為一種開發或者探討知識的敘述 從劇場到大江健三郎,從談書會到薩拉馬戈 在形形色色的男性女性、變性人、雙性人,同性戀、雙性戀的小說對話中, 董啟章創造了21世紀華文小說書寫境界新風貌。 -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上)
◆繼榮獲華文世界三大重要好書獎肯定之《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後,第二部曲磅礡上市! 香港重要小說家董啟章震動全球華人世界之作,重量級長篇小說《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展現說故事力量的驚人奇蹟! 因為這本書,時間彷彿停頓,我們留下來,不斷尋找答案。原來我們都是時間的浪人。 香港三部曲之二‧自然史三部曲第二部:三聲部小說 ◎聲部一:「恩恩與嬰兒宇宙」 時間:二○○五年 連鎖藥品店售貨員恩恩接連收到作家獨裁者的書信,邀請她協助探索嬰兒宇宙的可能。恩恩對這提議感到莫名其妙,對這個陌生中年男子的意圖也存有戒心。獨裁者在信中反覆解釋嬰兒宇宙的多重含義,又以恩恩為主角創作了關於嬰兒宇宙的小說。奇怪的是,小說中恩恩的遭遇,竟然漸漸地和她在現實中的經歷發生對應。小說中的青年作家嘍囉和友人不是蘋果,相繼介入恩恩的真實生活,並且衝擊她既有的人生態度。在尋常的現實世界和不尋常的想像世界之間,恩恩隱約地感覺到嬰兒宇宙的誕生。 ◎聲部二:「啞瓷之光」 時間:二○二二年 自從失去了孿生兒子之一的花,啞瓷跟丈夫獨裁者已經十七年沒有說過一句話,但她一直沒有放棄照顧停止寫作而且癱瘓在床的丈夫。十七年後的春天,來自英國的混血女孩維真尼亞來到偏僻的海邊房子採訪獨裁者夫婦,並且住下來一同生活。維真尼亞的出現以及獨裁者寫作歷程的重整,促使啞瓷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體認和丈夫的情感關係。另一方面,以青年正為首的大學研究生群體推舉獨裁者為精神領袖,重組獨裁者當年成立而又解散的文學小宇宙,並以這個組織為基礎,參與反對聯和舊墟重建計畫的行動。獨裁者在訪談裡樂此不疲地自我鞭撻;維真尼亞鍥而不捨地追尋自身的血肉和精神根源;正主導的文學與社會行動催生了激進的構想;兒子果經歷了情感的挫折而自我封閉起來。啞瓷旁觀一切事態發展,予以理解和同情,但也察覺到當中隱含的危機,無可迴避地被推進毀滅和重生的省思。在生命接近終結時,獨裁者在維真尼亞的協助下,寫出了最後的作品,然後在妻子的陪伴下,走上了最後的旅程。 ◎聲部三:「維真尼亞的心跳」 時間:二○九七年 永遠十七歲的少女維真尼亞,五十年來一直獨自守護著山上的荒棄圖書館。維真尼亞每天清晨也要為胸口裡的機械鐘上彈簧,服從周而復始的時間循環。她熟讀圖書館裡的每一本書,但她對生活的記憶卻只有一年的期限。在春季的某一天,少年花穿越時空來到山上的圖書館,找到五十年前溜冰場上的伴侶維真尼亞。在刻、時、日、月、年、代、世紀、永恆的多重時間狀態底下,花與維真尼亞在圖書館經驗了互相重疊和抵觸的歷史。一年將盡,在維真尼亞忘記花之前,他們決定離開圖書館,前往被洪水淹沒的南方城市,尋找那失落在記憶的黑洞裡的溜冰場。 ◎核心:「溜冰場壁畫」 時間:繁多歷史 年輕看護卉茵受到獨裁者的啟發,在海邊房子的偏廳牆壁上,繪畫了溜冰場壁畫。壁畫借鑑波殊(Hieronymus Bosch)和波提采尼(Sandro Botticelli)的畫風,結合了中世紀的地獄風景和文藝復興的神話象徵,描繪了溜冰場上的眾生相,當中包含了獨裁者整個的創作人生,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繁多歷史。作為宇宙模型的超時空溜冰場,見證了中心的毀滅和崩塌,也暗示了新生的可能。 從自我的確立和沉溺,到自我的質疑和崩解,在推翻意識的獨裁之後,究竟有沒有無我的大情感的可能? 你不能不知道: 香港三部曲之一.自然史三部曲第一部:二聲部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榮獲: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 打開這本書: 香港三部曲之二‧自然史三部曲第二部:三聲部小說──《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在刻、時、日、月、年、代、世紀、永恆的多重時間狀態底下,我們經驗了互相重疊和抵觸的歷史,不斷往返循環,在忘記你之前,我決定離開,前往那失落在記憶的黑洞裡的溜冰場。凝止在鐘錶的每分每秒.....。 -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華人世界難得一見之百萬字三部曲長篇小說──「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二聲部小說。這也是香港新生代著名小說家董啟章以數年時間完成的「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是「自我」探尋、確立之書。 日常的物件,構造出不尋常的人生。從物件的發展史——收音機、電報、電話、車床、衣車、電視機、汽車、遊戲機、錶、打字機、相機、卡式錄音機和書——,展現出人與物共生的歷程和圖景。 三代人的書,構造出V城三代人的歷史。從阿爺董富收藏的《天工開物》,和爸爸董銑鑽研的《萬物原理圖鑑》,到「我」利用文字工場的想像模式創造出來的《栩栩如真》——關於少女栩栩的「人物世界」——;通過小說,尋找通往所有可能世界的路徑。 -
体育时期
华语文坛卓越作家董启章代表作。一部由日本摇滚女皇椎名林檎的音乐得来灵感的小说。 《体育时期》是关于两个年轻女孩——女大学生贝贝、女摇滚歌手不是苹果——和人生局限搏击的故事,但作者极力避免它落入理想的追寻和幻灭的俗套,或者变成对青春的滥情颂赞和怀缅。作者想写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于具体环境条件局限和个人心理缺憾的成长后期生存状态。那是在放弃个人坚持的社会化门槛上最后的停步省思。作者也拒绝用友谊或其他既有的笼统观念,去形容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反而以更繁复的手法和反覆的辩解,去说明一种可以跨越人际障碍的共同感。这种共同感甚至可能——或者必须——建基于耻辱的体验,也即是尊严受到生存状况剥夺的体验。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坚实,最可信赖的共同立足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