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爱尔兰文学

  • 红丝带

    作者:[爱尔兰] 爱玛·多诺霍

    《红丝带》是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背景为18世纪的伦敦,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孩为了一根红丝带,出卖肉体,沦为妓女,阴差阳错被人追杀,后来又为一件漂亮衣服杀死了自己的恩人。这个故事把人性的冷漠、自私、无情写得淋漓尽致,世界是残酷的,女孩最终面临绝望,但是它并不让人窒息,反而让人读得很痛快,因为年轻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十足的叛逆,她的目标虚无缥缈,她的武器是她的肉体,她的追求注定落空,但她实实在在地用生命和世界进行了一场战争,捍卫了自己“爱的权利”。
  • 诺拉·韦伯斯特

    作者:[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家庭妇女诺拉•韦伯斯特中年丧夫,要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手头拮据。 诺拉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她期待能出现任何机会摆脱困境和烦恼,又害怕自己要回到结婚前的那种单调、压抑的工作生活中。另一方面,小镇居民的生活距离很近,似乎人人都知道彼此的秘密。敏感的诺拉变得自我、固执,有时会失去耐心,她要捍卫自己的家庭隐私,却也忽略了两个年幼的儿子失去父亲后的伤心和变化。 渐渐地,凭借歌唱天赋和友谊的力量,诺拉看见了新生活的一线希望。 托宾历时十年完成的这部最新小说,塑造了诺拉•韦伯斯特这个当代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 历时十年,爱尔兰文学大师托宾创作时间最长的长篇小说 托宾以母亲为原型,塑造了当代文学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入选奥巴马圣诞购书书目引起轰动 2015年英国霍桑顿文学奖获奖作品 荣膺《每日电讯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旁观者》杂志、《金融时报》、《观察者报》年度选书 —————————————————— 主人公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如此之远,使得诺拉•韦伯斯特有时几乎像是幽灵。但正是托宾极度的节制,把原本可能是常见的悲痛与生存的故事,提升到心灵探索的高度。其结果便是这部闪闪发光的、简约的小说,在书中的某些瞬间,日常生活近乎神秘。 ——珍妮弗•伊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部小说理当像诺拉倾听贝多芬音乐一样细读。它让你陷入沉思……我们与韦伯斯特一家的关联使我们想象他们在那里,生活着,渴望着,炉上的火劈啪作响。 ——《卫报》 托宾精确的散文和对情感细微之处的关注,都在这本书中得以最佳呈现。 ——《旁观者》
  • 布鲁克林

    作者:[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爱尔兰文学大师托宾最畅销的小说、奥斯卡奖热门影片原著、献给所有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 ——————————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布鲁克林》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 《情感教育》原班人马制作,约翰·克劳利执导、尼克·霍恩比编剧、西尔莎·罗南主演,同名改编影片2015年11月起全球热映 电影入选圣丹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强势问鼎奥斯卡 20世纪福克斯公司900万美元天价竞标夺得电影发行权 《布鲁克林》中文版封面使用精美电影剧照,获电影片方正式授权 2009年英国科斯塔年度小说奖获奖作品 2009年英国布克奖入围作品 荣膺《卫报》、《观察家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年度选书 献给所有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 名家、媒体推荐: 托宾讲述了一个非常饱满的故事,用节制、简洁而有力度的文笔,令最细小的心理颤动都能感动人心。透过女主人公艾丽丝小心翼翼的眼睛,即便布鲁克林最老套的日常活动都带上一种微妙的陌生感。在这部以漂泊他乡为主题的小说中,托宾摒弃夸耀与感伤的情绪,让我们重新领悟到: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纽约客》 读托宾的书就好像观看一位画家一笔一笔地画,突然间,完成的画面就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布鲁克林》可与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相提并论。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优美呈现了一幅五十年代布鲁克林和爱尔兰乡镇生活的画面……我认为,托宾对于女性的真实刻画在当世男性作家中无人能及。 ——《丑闻笔记》作者卓依·海勒
  • P.S.我爱你

    作者:(爱尔兰)西西莉亚·艾亨

    爱尔兰版《西雅图夜未眠》 同名电影《P.S.我爱你》囊获众多大奖 -------------------------------------------------------------------------- 编辑推荐: 相爱的一方骤然离去,十封书信舔舐伤口 爱从 来都不会随逝者而逝 如果你被《西雅图夜未眠》深深感动過,如果你看《泰坦尼克号》不止一次 那么,《P.S.我爱你》会是你等待已久的爱情故事。 英国爱尔兰双畅销冠军 德国52周畅销榜纪录 同名电影囊获“爱尔兰电视电影奖”、“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 -------------------------------------------------------------------------- 霍莉与格里深爱彼此,而格里却在他们婚后罹患脑癌并逝世了。自此,霍莉便生活在失去挚爱的痛苦中。 霍莉感觉丈夫并没有就此离开,她还能在家中感受到格里的气息。她把自己困在家中,两位好友丹尼丝、莎拉及霍莉的母亲还有母亲酒吧里的酒保丹尼尔都十分担心她。就在她三十岁生日的那天开始,她便不断收到由盖里格里给她寄来的信,每封信的最后都加上一句“我爱你”的附注。格里的信为霍莉的生活注入了力量,她一步步的向前走,终究自己独自面对重新开始的生活。 这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重新找到生活支撑和生活信心的故事,充满温馨和励志,具有感人的力量。同名电影在2008年问世,也获得了很高的口碑和好评。
  • 镜湖

    作者:梅芙·宾奇

    基特·麦克马洪从小生活在爱尔兰镜湖边的小镇上,镜湖镇是她的家乡,但对她迷人的妈妈海伦来说却不是——海伦原是都柏林人,像电影明星般漂亮,嫁给和蔼可亲的药店店主马丁·麦克马洪为妻,但两人“注定”无法白头偕老。在一个可怕的夜晚,基特的妈妈突然失踪了,有人说她在湖中淹死了,流言传遍了镇子……那一夜,基特在马丁的枕头上发现了一封她妈妈的信,但她没有拆开就将这信投入火炉烧毁了。那一夜,一切都永远发生了改变。而小说从这里才真正获得了开始。 这封信的烧毁,毁掉了另一种可能的生活,同时使基特陷于不可言说、不可磨灭的罪疚感。只有生活在湖边的独居修道士玛德琳修女,才能使基特从这种罪疚感中解脱出来。在《镜湖》这部小说中,梅芙·宾奇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母亲的秘密、女儿的勇气,以及无论欺骗和死亡都无法摧毁的、潜藏在母女之间的纽带。混乱,支配着梅芙。宾奇牧歌世界的平静之水;但天堂、地狱和希望,却根植在人们心中。
  • 乔伊斯(企鹅人生)

    作者:〔爱尔兰〕 埃德娜·奥布赖恩

    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跻身爱尔兰杰出作家行列的埃德娜•奥布赖恩在这本小传中刻画了一个富有激情、依赖感观的乔伊斯。阅读这本小传,读者将跟随作者一起回到被称作“圣人与学者之岛”的爱尔兰,了解促生20世纪小说经典《尤利西斯》的政治与历史环境。 媒体推荐 “奥布赖恩的成功之处在于,在赞美乔伊斯及其对出类拔萃的狂热追求的同时……她刻画了这个名字意为‘欢乐’的人的绝望和哀伤。” ——《纽约时报书评》 “实在太动人了。奥布赖恩极其生动地描绘了这位艺术家的形象,他简直要从纸上跳下来了。” ——《纽约每日新闻》 “活灵活现……精彩地捕捉到了一个追求文学之美的人一生中的辉煌和悲伤。” ——《读物精选》 “灵感之作。” ——《她》周刊
  • 作者:(爱尔兰)约翰·班维尔

    艺术史学家马克斯•默顿回到了他儿时的海滨小村。如今的他,既要逃避人生新的离愁,又同时要面对往昔记忆的折磨。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格雷斯一家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马克斯被格雷斯家的双胞胎姐弟克洛伊和迈尔斯深深吸引,很快卷入了他们的生活——既充满诱惑,却又狂躁不安。接下来的故事却困扰了马克斯的余生…… “《海》运用了约翰•班维尔精准而优美的散文体语言,既包含着对人生确实的妥协,也有对记忆和认知的非同寻常的反思。它完全令人信服,又有着深刻的感动与阐述,毫无疑问,是伟大的语言大师最好的作品之一。《海》对悲痛、记忆和冷静的爱进行了精妙的探讨。在班维尔的作品中,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乔伊斯、贝克特和纳博科夫的影子。” ——英国布克奖评委会
  • 聚会

    作者:(爱尔兰)恩莱特

    海格迪家族是一个生养了十二个子女的大家庭,故事由其中一个素来不羁的儿子黎安的自杀而揭幕。尚存的九个子女为给黎安守灵而聚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酗酒并没有直接导致黎安的死亡——尽管是一个诱因——但真正的根源还要追溯到1968年的冬天,在他尚且年幼之时发生在外婆家的可怕经历。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是黎安最亲近的妹妹,她短暂地陪伴着逝去的哥哥走完这最后一程,正如当初的不幸遭遇发生的时候她也在场一样。
  • 尤利西斯自述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本书为爱尔兰作家、现代文学巨匠乔伊斯的书信选集,共收录近三百封书信。以乔伊斯漂泊一生所停留的几座城市为标志,结合他在文学上创作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为五部分。 这些书信的主要内容有:给家人尤其是弟弟斯坦尼斯劳斯倾吐心中苦闷、生活拮据的家书,给赞助人解释说明《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等作品创作缘由的信函,给叶芝、艾略特等同时代伟大作家的信件等等。悲愤主义者乔伊斯以几乎没有人读得懂的作品来抗衡黑暗,他洞烛幽微又倾情投入的生活、他高洁理想又污秽肉欲的爱情、他视若珍宝又心怀芥蒂的友谊、他只有面对家人才能完全放松的爱、他流着眼泪也要给儿女家人以庇护的执著,一封封信中都有详尽的倾诉。
  • 舞者

    作者:(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鲁道夫出生贫穷,热爱舞蹈,天赋异禀的他刻苦努力,进入了基洛夫芭蕾舞团,一路扶摇直上。在舞蹈生涯鼎盛之时,他在巴黎脱逃,宣布奔向了自由。之后,他更加星光璀璨,以无比性感的能量和无与伦比的高超技巧,重新赋予传统芭蕾角色生命力,振作了芭蕾的当代地位,成为了一代芭蕾巨星。而与此同时,他的私生活却混乱无度,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其特立独行的自大性格也不断受到舆论的热议。 从乌法贫穷的农家少年,到炙手可热的芭蕾明星,蜕变了的不仅是他的外表,更是他历经坎坷的心灵。他的一生快速、精彩,且令人炫目。在惊人的舞蹈专业成就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麦凯恩用细腻精妙的笔触,刻画出一个舞蹈家多姿多彩又充满争议的人生。
  • 德库拉

    作者:(爱尔兰)布拉姆·斯托克

    这部恐怖小说以15世纪神秘的瓦拉几亚公国的领主弗拉德三世为原型创作出集高贵、智慧、邪恶与柔情于一身的暗夜之王。布拉姆·斯托克由此成为吸血鬼小说鼻祖,他影响了后世几代作家,其作品被不断翻拍,成为经典电影。以其姓名命名的布拉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界的最高奖。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等都曾获该奖。
  • Room

    作者:Emma Donoghue

    It's Jack's birthday, and he's excited about turning five. Jack lives with his Ma in Room, which has a locked door and a skylight, and measures 11 feet by 11 feet. He loves watching TV, and the cartoon characters he calls friends, but he knows that nothing he sees on screen is truly real only him, Ma and the things in Room. Until the day Ma admits that there's a world outside ...Told in Jack's voice, Room is the story of a mother and son whose love lets them survive the impossible. Unsentimental and sometimes funny, devastating yet uplifting, Room is a novel like no other. 'Emma Donoghue's writing is superb alchemy, changing innocence into horror and horror into tenderness. Room is a book to read in one sitting. When it's over you look up: the world looks the same but you are somehow different and that feeling lingers for days' Audrey Niffenegger 'Room i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affecting books I've read in a long time. Jack moved me greatly. His voice, his story, his innocence, his love for Ma combine to create something very unusual and, I think,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Room deserves to reach the widest possible audience' John Boyne 'I loved Room. Such incredible imagination, and dazzling use of language. And with all this, an entirely credible, endearing little boy. It's unlike anything I've ever read before' Anita Shreve
  • 莫菲

    作者:(法)萨缪尔·贝克特

    《莫菲》是贝克特满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莫菲》这部小说中,贝克特发现了自己第一个也是最紧迫的主题,说得更准确些,就是发现了处理自己深陷其中的困境的最初方法。该小说取材于贝克特在伦敦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早期在阅读中留意的或起草过的材料。然而,此时他是带着特定的意图,为新的任务而阅读的——如伊丽莎白时代和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菲尔丁的小说、斯宾诺莎和海林克斯的哲学——阅读的方法强化了他的设想,而没有使之混淆。 该书是出于困境意识写成的,那种困境既是个人的,也是群体的:他半推半就地自诩为困境的主宰,这既是笑话,同时严肃地说来,也是这一首要困境的一个形象。 ——J.C.C. 梅斯
  •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作者:[爱尔兰] W.B.叶芝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精)》是凯尔特乡野神话传说合集。爱尔兰民间传说的搜集者们有一个巨大的优点,他们的作品更多地是文学而不是科学的,向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爱尔兰农夫们的故事,而不是什麽人类的原始宗教,或者民俗学者们一心追究的那类东西。他们记下了人民的声音、生命的脉 动,每个故事都表明了当时的人最关注的东西。克罗克和洛佛尔,出于对爱尔兰仙人浮皮潦草的理解,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一切。克罗克的作品中,处处美轮美奂——娇柔的世外桃源之美。而卡尔顿,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在他的许多故事——我只能收录最简单的几则——尤其是鬼故事里,虽然也不乏幽默,却有着一种严肃得多的态度。肯尼迪,一位都柏林的老书贩子,他对仙人似乎有着真正的信仰。论文学才能,他远不如前者,但他的记录非常精确,经常直接採用说故事人的辞彙。最出色的还要数怀尔德夫人的《古代传说集》。 在W.B.叶芝的《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精)》这本书里,幽默被痛苦和温柔全盘取代。这裡我们可以听到凯尔特人的真正心声:忍受多年迫害之后,他朝着爱成长,用梦想充盈周身,在微光中倾听仙人的歌谣,思考灵魂和死亡。这就是凯尔特,只不过是做着梦的凯尔特。
  • 纸牌老千

    作者:(爱尔兰)威廉·特雷弗

    威廉·特雷弗编著的《纸牌老千》构建得几近完美,堪比契诃夫——两者间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总是给读者留有沉思的空间。 如同伦勃朗,特雷弗总是热切而仁慈地凝望着他笔下的人物……他对人性的理解是精确的……他的故事无不体现着一种平静的睿智。一起来翻阅《纸牌老千》吧!
  • 致诺拉

    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本书一共收录乔伊斯写给诺拉的四十余封书信,字里行间,呈现出了现代文学的巨匠詹姆斯•乔伊斯感情丰富、感受敏锐、内心赤诚的一面。从这些细腻、痴缠、狂热的文字,人们或许能够找到他与诺拉何以情深如许的原因,或许能够明了乔伊斯在动荡不已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是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 巴黎,巴黎

    作者:乔治·摩尔

    本书是乔治•摩尔的一部逼视内心和社会的自传性作品,主要是以他本人在巴黎和爱尔兰的学艺经历为线索,回忆了其本人与巴黎各类性格迥异、艺术观千姿百态的艺术家的交往,并涉及巴黎艺术界的风风雨雨,逸事典故,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冲突;其个人化的评述,也使本书堪称19、20世纪世界艺术的一部个人断代史。人们就是通过这部作品发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于斯曼、马拉美、魏尔伦、马奈、德加、瓦格纳等。
  • Waiting for Godot

    作者:Samuel Beckett

    'Nothing happens, nobody comes, nobody goes, it's awful.' This line from the play was adopted by Jean Anouilh to characterize the first production of Waiting for Godot at the Theatre de Babylone in 1953. He went on to predict that the play would, in time, re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premiere to be staged in Paris for forty years. Nobody acquainted with Beckett's masterly black comedy would now question this prescient recognition of a classic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ture.
  • 奥康纳短篇小说选

    作者:[爱尔兰]弗兰克·奥康纳

    《奥康纳短篇小说选》是“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之一,2003年初,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精选出60种深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新组成了“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该丛书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优美流畅的译文和典雅精致的插图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他们纷纷来信来电,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增补一些新的品种。为此,我们沿续“名著名译插图本”前60种的基本风格,继续推出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 失物之书

    作者:康诺利

    《失物之书》讲述的是二战时,男孩戴维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强迫自己执行一套规定。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跟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单数糟,双数好,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双数……尽管他小心翼翼,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不能自已。父亲再婚所带来的惊愕和冲击,对继母及新生儿弟弟的嫉妒与憎恶……深深的幽怨在戴维的身边织就一个幻灵的诡境,他听见了书在说话。白雪公主、小红帽、骑士罗兰……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呼唤他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实的人生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重重难关。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谅,惟有找到神奇国度里那本被遗忘的书,戴维才能得到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