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爱尔兰文学
-
黑河钓事
从《姐妹》到《丢失的小孩》,从《装满墙纸的篮子》到《一个硬币有几面》,科伦•麦凯恩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里都是关于远远放逐和流离失所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可能的方式,试图回归故里或者逃离家园。无论是一路遵循修女姐姐足迹的妹妹,还是从儿童之家短暂逃离的帕德里克。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情感的精准把握令淘气、自信又多变的麦凯恩成为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 麦凯恩建立了一种关于悲伤、成功、欢笑与致命悲剧的叙事,在精准的语言与叙述技巧中展现了他令人钦佩的写作能力,其高雅的形式如同散文。他的文字充满天赋又历经锻造,只有极少数的爱尔兰作家能像麦凯恩这样准确又灵巧地掌握这种写法。他是一种珍稀动物,一个真正的作家。 -
明日魔法书
● 一部诡秘的当代哥特式成长小说 ●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PS我爱你》作者最新力作! ● 氧气歌后范玮琪温暖推荐! ● 爱尔兰国家图书奖入选书目 英美畅销50万册! ● 台湾诚品外文版第1名 【图书简介】 什么人挑什么书。书立在架上仿佛早知道它们会进入谁的人生…… 女孩塔玛拉出身富庶,性格叛逆。17岁生日前,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句气话“再也不想看见你了”竟然一语成谶——父亲破产后自杀了。塔玛拉的生活发生了剧变,她和母亲从都柏林搬到乡下,寄居在亲戚家。少言寡语的舅舅,举止诡 异的舅妈,神秘的古堡和废墟都让塔玛拉不适又不安…… 一天,塔玛拉从流动图书馆得到了一本带锁的旧书,书中的文字分明是以她的口吻记述的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 从此,在日记的指引下,塔玛拉揭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
露西·高特的故事
一九二〇年代爱尔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昔日移民爱尔兰的英国贵族和镇守爱尔兰的英国军官的深宅大院,被爱尔兰平民视为英国压迫的象征而焚毁泄愤。在保卫自己家园的过程中,英国军官高特上尉开火误伤了一个年轻人,深恐遭到报复,决定举家搬回英格兰。他们八岁大的女儿露西不解父母为何要离开美丽的海滨家园,便在搬家当天离家出走,想让父母回心转意,不料竟在森林中受伤,动弹不得。而找到了露西遗落在海边的衣服后,家人都以为露西不慎在海中溺亡,随即伤心回乡。不幸从此开始…… -
德拉库拉
1875年春,乔纳森·哈克因公出差去特兰西瓦尼亚,拜访德拉库伯爵。乔纳森其实并不想去,因为再有几个月他就要和他美丽的明娜结婚了,他现在不想离开她。 在德拉库拉城堡逗留期间,他坚持写日记,每天他都有越来越多可怕的事要写。为什么他只有在夜晚才能见到德拉库伯爵?为什么他在镜子里看不到伯爵?那三个有着血红的嘴唇的锋利的长牙,夜晚来到他屋里的美丽女人又是谁? 在英国的家里,明娜和她的朋友露西待在一个海边的小镇上。她期盼着乔纳森的来信,而他却音信全无,明娜有些害怕了。也许乔纳森病了,或是身处险境…… 当然明娜并不担心自己或者她的朋友露西。住在一个安静的英国海边小镇上,什么样的危险能发生在这两个年轻姑娘的身上呢? -
玫瑰的秘密
什么时候繁星在天空四落而散,如同铁匠铺中的火星,然后消逝?毫无疑问,你的时光已经到来,你的狂风在劲吹,遥远,最为神秘而不可亵渎的玫瑰啊! 跟随叶芝的步履,寻找远逝的天真,感悟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窥视生命有限的窄缝出生无限的冥想。我们将远离这阴部的尘世,跟随精灵的脚步起舞…… 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将带你领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爱尔兰,骑士、精灵、吟游诗人的精神家园,一个浪漫、爱情、幻想、理智、自然秩序、民间传统相交融的世界…… 本书是叶芝散文性作品合集,展现了爱尔兰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秘密的玫瑰》中的故事围绕着“超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这一主题展开,同时也展现了精神与自然秩序之间的斗争;《凯尔特的曙光》是叶芝所搜集整理出的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红发汉拉翰的故事》则是以主人公汉拉汉为线索的民间故事。 -
黑水灯塔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爱尔兰,由于同性恋弟弟德克兰身染艾滋病,海伦不得不跟疏远已久的母亲莉莉重新在外婆多拉的房子里聚首,共同照顾病入膏肓的德克兰。与她们同住的还有德克兰的朋友保罗和拉里。 海伦与莉莉隔阂已久,而莉莉也与多拉矛盾重重,在面对德克兰病情的过程中,怀揣不同信仰和感情的三代人,被迫在这片历史的浅滩里探索自己的过去,在互相碰撞与冲突中倾听彼此的内心,通过对过去的回溯逐渐达成了谅解。 托宾将爱的本质与复杂的情绪融入了一个家庭,塑造了一段闪闪发光的故事。 -------------------------------------------------------------------------------------------- 这是一本关于“归宁”的小说,揭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是一种接近母亲的方式。 ——特里·伊格尔顿 托宾在情感编排上显示出了作为杰出小说说家的才华,他完美地帮助书中的人物找到了平衡。 ——《星期日电讯报》 -
叶芝诗选(上下册)
叶芝诗选(全二册),ISBN:9787540456627,作者:(爱尔兰)叶芝 著,袁可嘉 译 -
牛虻
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叠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亚瑟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亚瑟觉得作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遇见了少年时的女友琼玛,悄悄地爱上了她。 蒙太尼里调到罗马当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尔狄成了新的神父。在他的诱骗下,亚瑟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致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他们的被捕,连琼玛都以为是亚瑟告的密,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亚瑟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同时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来是他的生身父亲,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骗了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于玛志尼党揭露教会的骗局。他用辛辣的笔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为首的自由派实际上乃是教廷的忠实走狗。牛虻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 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牛虻! -
叶芝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叶芝诗选,ISBN:9787538721799,作者:叶芝 -
叶芝诗选
叶芝是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他那永远富有灵感的诗歌,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叶芝诗选》英文部分精选叶芝各时期代表作品,配以国内著名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经典中文译本,以双语对照形式呈现,极具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特别的他
我的快乐和愁闷,难以启齿,无法启齿,不能启齿。 可是,没有人会因为你太真实而不原谅你。 露西是个站在二字头尾巴的普通女子。 她一个人,离开父母家园,住在租来的狭小公寓里;她一个人,坐火车上下班,每天都要迟到一点点;她一个人,对工作不是很喜爱,但还算尽责;她一个人,没有多少真友情,总是从一次又一次相聚中提前离开,逃开,躲开。 她捡了一只流浪猫,和她一样自在而落寞;她曾经有过男朋友,现在没有了,但她还是想着他;她用小小的谎言骗别人,以为这样生活就会显得更幸福;她很少想将来,偶尔会有一点害怕,但总是甩甩头就过去了。对于那些被忽视的,疏远的,忘记的,露西不是不知道,她只是不敢太在乎。 终于有一天,有人走到了她的跟前,露西不认得他,而他却熟知露西的一切,甚至强行要与露西一起生活。朝夕相伴,不离不弃,他像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魅影,让露西的人生变得前所未有的动荡而奇特…… -
房間
內容介紹 一個年輕媽媽的牢籠,是她五歲兒子的全世界。 我四歲的時候,對這世界一無所知,以為它只是一些故事。我五歲的時候,媽對我吐露真相,說真實的世界大到你無法相信,而房間只是它一個又小又臭的碎片。 對五歲的傑克而言,房間就是全世界。這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他跟媽住在這裡,學習、閱讀、吃飯、睡覺、遊戲。晚上,當老尼克來訪時,媽把他安全地關在衣櫃裡。 對傑克來說,房間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但對媽而言,卻是老尼克囚禁她七年的監獄。靠著決心、機智和強大的母愛,媽為傑克創造了人生。但她知道這樣是不夠的……對她不夠,對傑克也不夠。她想出一個大膽的脫逃計畫,需要仰賴她兒子的勇氣,以及大量的運氣。她沒想到的是,對這計畫一旦成功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自己竟然沒有充分的準備。 《房間》全書透過精力充沛、童言童語的五歲傑克的口吻來敘述,它不是一個恐怖故事,也沒有催淚的企圖,而是謳歌親子之間的活潑互動與愛的真諦。五歲的傑克打動了每個人的心,他的聲音、他的遭遇、他的天真、他的幽默、他對媽的愛,使得故事雖然設定在這麼一個令人不安的前提上,仍能處處感受到希望與力量。 -
爱情与夏天
拉思莫伊的夏天总是很平静,所以当那个深色头发的陌生人和他的自行车出现在科奈尔蒂夫人的葬礼上时,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弗洛里安•基尔德里不知道科奈尔蒂夫人拥有半个拉思莫伊镇,他只是想来拍点被焚毁的电影院的照片,可是科奈尔蒂夫人的女儿却将视线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几英里外的村庄里,德拉汉,一个失手撞死自己妻儿的男子,在迎娶了修道院的弃婴埃莉后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埃莉偶遇弗洛里安,两人双双坠入爱河,而弗洛里安打算离开爱尔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去,永远不再回来。一段危险而又诱人的关系打破了这个夏天的平静,也唤起了镇上人们压抑已久的激情与记忆……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乔伊斯通过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故事,实际上提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斯蒂芬·迪达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图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无形中报复了反叛的青年艺术家。 -
都柏林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都柏林人》是他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在同样的底色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集中描绘了一个忧郁敏感、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成长起来、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青年形象。通过青年之 -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整个欧洲陷入风雨飘摇的战争苦海之中。这一年的夏天,出身于德国军人世家的9岁男孩布鲁诺,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全家从柏林迁往了波兰的纳粹集中营。集中营关押了大量犹太人和其他各色人种,也是各种惨无人道的屠杀和人体实验的罪恶发生之地。但天真可爱的布鲁诺并不懂得这些,他经常从卧室窗口望向父亲工作的地方,所看到的则是一群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而那个地方,则被高高耸立的围墙和铁丝网所围困。这一切使布鲁诺想起了在家乡时伙伴间的游戏,但似乎又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这都勾起了布鲁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布鲁诺偷偷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犹太男孩希姆尔,并时常带给他食物吃。在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变化中,希姆尔是布鲁诺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以便见到希姆尔的父亲。但是他们不幸被赶入了通往毒气室的人群中,两个男孩再也没有出来…… -
地之国
二〇〇六年初,特立尼达人恰克•拉姆克森的尸体在纽约一条运河中被人发现。 在伦敦,在银行工作的荷兰人汉斯•范•登•布鲁克得知这一消息,回想起他和恰克在“九•一一”后的纽约意外结下的友谊。那是汉斯人生中的艰难时期:英国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仿佛是“九•一一”事件暴露了他们婚姻中的裂缝和无言以对。他独自客居纽约切尔西饭店,度过了迷惘、苦闷的两年。 因为对板球的共同爱好,汉斯与一群来自亚洲、西印度群岛的纽约底层移民打成一片。在这个不为人知的边缘世界,汉斯与恰克成为好友。恰克怀有一个梦想:建造纽约第一个正式的板球场。然而在了解恰克梦想与憧憬的同时,汉斯也渐渐发现恰克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背后的另一面。 “这是一部关于绝望、迷失和漂泊的美丽小说。也是对纽约城的精彩献礼。”(《今日美国报》) 一部精致的小说,虚构作品中的一大成就,也是最令我难忘的后殖民作品。……它经常被误读为一部“九•一一”小说,但这遮蔽了它最非凡的特点:它是后殖民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詹姆斯•伍德,《纽约客》 《地之国》悬念迭起,巧妙、精确地把握人物心理,给人难忘的阅读体验。约瑟夫•奥尼尔成功描绘了纽约这座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了“爱”这种世人最熟悉的概念。 ——乔纳森•萨弗兰•弗尔 许多人试图写出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约瑟夫•奥尼尔做到了。 ——约瑟夫•奥康纳 几乎不知不觉间,读者被这部小说灼人的光芒烤焦。 ——塞巴斯蒂安•巴里 精彩异常……如菲茨杰拉德一样,奥尼尔是一个内省的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成了小说家的绿光——很多人追逐,却很少有人能得到的目标。奥尼尔在却通过《地之国》一书,跑得更远,臂膀伸得更广,迎向那伟大的光辉。 —— 莫里恩•科里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完成于1905年,先后遭20多家出版商退稿。后在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帮助与推荐下,于1914年正式出版发表。这本《都柏林人》包括15部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下层市层平庸琐屑的生活图景。 瘫痪和死亡是贯穿小说集的主题。全书依据“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四个阶段来安排故事顺序。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象征主义的倾向。在最后的《死者》一篇中,面对死亡,人们获得了“精神感悟”,生与死的交融象征了都柏林社会与人类的虽死犹生。作品的主旨由此获得了升华。 -
芬尼根的守灵夜 - 珍藏本(第一卷)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乔伊斯对当时文学的一次超越,标志着西方后现代文学的新时代。它对当代文学和思想的深远影响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该书字谜一样的词语经过以德里达为主的解构理论家的阐发,改变了当代文学的阐释方式;该书有如迷狂的叙述,一方面在贝克特那里得到哲学性的发展,一方面在罗伯—格里耶的《观察者》、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巴塞尔姆的《城市生活》等作品中得到了相似的表现。该书迷宫一样的结构早已成为当代众多作品使用的手法,“迷宫”、“百科全书”、“万花筒”这些乔伊斯用以描述《守灵》的词汇常常出现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罗伯—格里耶等人的作品之中。 在20世纪初期,在几乎没有前人参照的条件下,《芬尼根的守灵夜》却已全面地发展出了60、70年代才开始兴盛的艺术手法。后现代文学理论奠基人伊哈布•哈山更是把《芬尼根的守灵夜》作为建立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他如此说道:“倘若没有它那神秘的、幻觉式的闪光在每一页中的每一个地方滑过……,后现代作家们就完全可能和他们的前人毫无差别,而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
空荡荡的家
《空荡荡的家》是托宾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托宾以其温柔而独特的敏感,刻画了一系列人物未被言说、潜意识中的渴望。他用爱、孤独和欲望将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从当代爱尔兰,到一九七零年代的西班牙,到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从一个在陌生的小镇寻求安定的年轻巴基斯坦移民,到那个不情不愿地回到都柏林的爱尔兰女人,托宾笔下的每一个故事包含着整个世界:那是逃离过去、回到家庭的故事,是亲情失而复得的故事。 托宾擅长刻画沉默中的情感,未被承认、难以启齿的亲密关系。《空荡荡的家》再次证明,托宾是“他这一代表现‘爱的复杂与矛盾’最有才华的作家”(《洛杉矶时报》) 。 —————————————————————————————————— 这些短篇小说都充满着孤独、渴望和遗憾,但作者对叙事有一种钢铁一般的节制,避免人物的悲伤滑向伤感或自怨自艾。托宾的语言看似简单——简单并不是容易,而是相反——而又惊人地准确。他用这种罕见的精确,刻画复杂而挣扎的心灵。 ——《观察家报》 这是托宾写得最美、几乎令人心跳停止的一部分创作。其中的短篇小说《街头》,无论是否涉及同性恋题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故事之一。 ——爱德蒙•怀特 如同乔伊斯笔下那些都柏林人,我们在《空荡荡的家》中遇到的许多人,也无法逃避从家乡呼啸而来的、凛冽的风。他们重访出生地,体会回归的愉悦,发现记忆与残酷现实之间巨大差异的震惊,但又心知自己远走他乡的所有原因。 ——弗朗辛•普罗斯,《纽约时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