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书店
-
北大回忆
《北大回忆》是北大中文系78级学生、著名作家张曼菱(著名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曾经被改编为电影《青春祭》)回忆北大(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的新作。该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涉及北大的同学、老师、领导、文艺界、出版界的前辈等大量人物,以及发生在北大或者与北大有关联的种种事件,描述生动、人物鲜活,传达了作者体验和理解中的独特北大,为了解那空前绝后的一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北大的风格和传统,提供了很有意思的材料,也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氛围。书中有各种著名人物,有同学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有作者自身性格带来的戏剧性,可读性强。 -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者从极峰边缘的不丹,到赤道边缘的委内瑞拉,再到极地边缘的冰岛,漫游考察另类社会发展模式,反省西方主流模式面临的困境;在书中通过全球视野的观察与比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怎样才能使幸福与GDP增长共舞?如何处理“蛋糕”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反对腐败的药方是什么?实现公正的方法是什么? 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之间有没有矛盾,究竟哪个更民主,哪个更有利于民生? 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市场规范和道德规范各自的职能和利弊是什么? 温饱问题解决后,什么样的消费才是更理性的、更有利于人类进步的? 当人沦为消费奴隶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救赎的钥匙? -
电影×音乐
本书把电影和音乐交叉连接,向读者展开一个“听读”电影的新视角。 把音乐和电影交叉谈论的书,当下并不多见。而观影族中,颇多音乐爱好者,因为很多经典的电影都有出色的配乐,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使得音乐与影像相映生辉,甚至流传更广。 作者对电影、音乐、文学有很强的感悟能力,本书是其电影音乐评论文章的结集,分六个部分,从不同的专题角度、不同的电影实践来谈论电影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其对电影音乐的感性、理性之分析,为电影爱好者对电影的细读起了不少解惑的作用。作者引用了不少英文资料,也是从规范的学术立场对电影音乐这一媒体交叉的新文化现象的研究做出了尝试。 -
文明·国家·大学
作者强调: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树立的一个新观念便是: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国“现代国家”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源头活水中。做中国人意味着属于当今世界唯一有可能在西方主导下争取文化独立的文化民族,唯一有可能充分获得自我尊严的民族。一个完全被西方所笼罩的非西方民族是没有尊严的,因此,做中国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你有历史的可能性。中国的软实力在于“儒家社会主义”,深入发掘“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是21世纪的最伟大课题。近百年前胡适留美时曾言:“以数千年之古国,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乃一变而北面受学,称弟子国,天下之大耻。”中国大学之真精神和真生命在于对这一大耻的自我意识中。 -
解码西方名画
乔托、马萨乔、凡·埃克、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鲁本斯、维米尔、德拉克罗瓦……180帧名画,用900余幅彩图分解阐释。 14—19世纪,这段时期的西方绘画叙事性极强,有着浓厚的人文背景。如果我们对希腊和罗马神话、民间故事和基督神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如数家珍,那么,就察觉不出这些经典名画中的象征、隐喻和多种暗示了,于是,我们也就失去了诸多品读绘画的愉悦。 画中的人物是谁? 他(或她)身处何地? 其行为有何意义? …… 有意味的造型、令人费解的构图、表面上不合情理的细节——本书引领读者追寻经典绘画的意义,了解古典绘画的理念,有的放矢,不落俗套,赏心悦目。 -
观音的秘密
《观音的秘密》讲述了:就像释迦佛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孩子,观音菩萨会把你拢向怀里;她会将你脱粒,除去障碍你、缠缚你的外壳;她会将你筛去皮屑,帮助你见到本来面目;她会将你碾磨,让你粉碎掉我执;她会调以清水,然后,将你揉搓,让你变得随顺;她也会将你送上一笔,直到你获得心智的成熟。 -
圣经:一部历史
编辑推荐: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东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不断地印着《圣经》中记载的人物、事迹、城郭乃至历史沿革。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发现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使人们认识到:《圣经》不仅是关于拯救人类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本关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的书。《圣经》被西方人称为“万书之王”,她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那么,《圣经》到底是怎么来的?书中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难道是真实发生过的吗?阅读《圣经 -
刀下留人
在舊小說及粵語殘片中,一句「刀下留人」,救回無數忠臣烈士、義夫節婦的性命。現實中的鍾尚志,在手術室中手執解剖刀,冀求從病魔手中搶回病人的生命。 手術室外的鍾尚志,更希望以赤子之心,啟迪年青一輩的後起之秀。 在這30則小故事裡,鍾醫生以風趣輕鬆的筆觸,把他三十多年習醫、行醫、教學的甜酸苦辣娓娓道來。從這些故事,讀者可以窺探到作者極富傳奇的經歷的一鱗半爪,分享他成為一代名醫的心路歷程。有些故事讀來使人會心微笑,有些卻令人喟然長歎,不忍卒讀。 從黃毛小子到大國手,鍾尚志巡迴香港、外地和國內,為你演出一幕幕刀下人生戲。 -
提前怀旧
怀旧通常让人感到温馨,若想一味的温情起来得有个前提,即是让过去与现在彻底隔绝,不生关系,取消了现实感,“怀旧”才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乌托邦”。 本书之怀旧稍有不同,在作者看来过去和现在无法分离,从现在也分明可以张见种种“过去”的影子。故尔,其怀旧中故不乏温馨的记忆,更多的则是以当年视角与今日眼光重叠交错,给那个已经过去了的年代留一印记。其所追忆者,都是身边琐事,纵或关涉伟人辞世、林彪坠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所及也都是细枝末节,只是回过头来想想,日常琐细,居然也满是“革命”的印记。而作为大多数文章背景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今视昨,读来固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荒诞的喜剧性。 -
人生五大问题(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将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 -
上半截与下半截
“生活圆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个栏目,每期刊发4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出了100期,圆桌上就有了几百篇文章,从中选出107篇编成这个集子。当初编写这个栏目时,没想着要出书,就当它是个消耗品,赶紧弄出来赶紧让人家看,结果有些人看了挺高兴,就凑趣编这么一本书。可以负责地说,这本书比市面上大多数随笔集之类的东西好看、言之有物,文章也 -
《读书》现场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想为已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 《读书》见证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不断参与到各种问题——文化、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讨论之中。通过本书收集的各种专题讨论,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在变革年代的思考和论争。 -
山水 思想 人物
本书命名受到鹤见祜辅散文集《思想 山水 人物》的启发,所收皆为 “近十年间比较得心应手的文字”。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文地理随笔。不同于洋洋洒洒的《万里行记》和《万里行二记》。曹聚仁先生在本辑中仅将笔墨着力于自己最为熟悉、文化底蕴最为绵延深厚的江南地区,浙东、皖南、赣东、西湖、上海……一步一景,娓娓道来,这里既有文人眼中的风景,亦有风景转而为文化风景的哲思与掌故。第二部分讲述文学作品与历史中的人物,他们或为文人雅士,或为市井颠人,然而每有所及,总可声容并茂,使人领略到那种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均能传达的真实的生活经验。第三部分辑录颇具曹先生个人色彩的杂文,小到对“理发 ”等日常琐事的感悟,大至对“命运”以及“人生所为何来”的追问,此情此理,足堪细读。以上三部分虽独立咸篇,然而行文中却是你中有我,融合为一,山水、思想、人物三者杂糅一体。 -
中国哲学史(上下)
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问世之时起,便成为学习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引文多而且精,比较忠实于各家思想,观点平正;关于先秦名家和宋明理学辨析尤精,并多有新义。陈寅恪先生评此书为:“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
与傅聪谈音乐
本书内容:学钢琴的人为了学习,有心注意你手的动作,他们总不能算是“观众”吧?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对于所弹的乐曲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单纯研究手的姿势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倘若我对乐曲的表达并不引起另一位钢琴学者的共鸣,…… -
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本书以访谈录的方式,记录了李欧梵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心得和看法,分为七个大论题,其内容为狐狸和机运、从台湾到美国、从芝加哥到哈佛等。 本书坦陈了李欧梵先生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怀抱“世界主义”的理想者,中西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始终流露出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孜孜追索自己身份的认同,质询自己在当下流程的定位这样的形象,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