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信
-
沙漠中的一口井
《沙漠中的一口井》是圣艾克絮佩里的书信集,由《与家人书》和《与友人书》两部分组成。《与家人书》是作者在1910年至1944年间写给家人的信函,共153封,其中多数是写给母亲和姨妈伊万娜的。在这些信件中,圣艾克絮佩里主要向她们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其工作情况,偶尔与姨妈谈及文学。《与友人书》收录了作者二十几年间同二十多位朋友的通信。在信中,圣艾克絮佩里敞开心扉,用细腻的笔触向友人倾诉他的爱恋、深情,也抱怨他的痛苦、失意。既有一时冲动的激烈言辞,也不乏冷静、理性的哲学思考。一个真实的圣艾克絮佩里就这样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于是我们——城市森林中的寂寞读者,在人群的沙漠中喝到了水。 -
寄语海狸
恰如萨特本人所说,书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实录”,是他“生活的一种见证”。这些写给其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及几个好友的信,真实且不加掩饰地记述了作者当时的日常生活和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展示了他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婚恋观和哲学世界观。 虽说书信不是小说,萨特的书信却常常和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他周围的诸色人等在其笔下亦如文学典型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而这所有的人物中,形象最饱满,色彩最丰富,思想最充实的,无疑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萨特本人。读者从这些秉笔直书的书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萨特如何度过他的每一天,乃至每一个小时,了解到他如何积累生活,如何读书、写作,如何面对世界的动荡和巨变。对那些有兴趣探究特其人、其思想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且无法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
傅雷经典作品选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傅雷,字怒安、怒庵,上海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专。后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1949年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译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另有《傅朗台》、《幻灭》等,文艺理论著作《艺术哲学》,另有《傅雷家书》等。 -
狱中家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作"残酷的天才",高尔基认为他的创作体现了"关于人的一切痛苦的记忆",就其才华和艺术表现力来说,堪与莎士比亚等艺术大师媲美。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命运坎坷,但始终贯穿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美好前途的热烈追求。本书所选的各篇,不管涉及什么具体事件,或者表达什么样的具体见解,全都渗透着作者对当时丑恶现实的痛心疾首和对祖国、对人民以及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不安,证明了高尔基所阐明的陀氏著作体现了"关于人的一切痛苦的记忆"这一特点。 -
傅雷书简
本书辑录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致友朋辈三十余家的书信,凡二三九通,上起三十年代,下迄去世之日(1966),历时三十余年。在这些书简中,作者或畅谈文学,或探讨艺术,或评论翻译,间及国事、家事、天下事,备见堪作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代表的傅雷先生耿介性格和人间情怀。如与《傅雷家书》参照阅读,当可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生活和精神世界。 -
宝贝,你们好吗?
1948年4月1日,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揭晓,81人当选,其中人文组的28人中,有兄弟两人同列榜上。四十五年后的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他们的一位弟弟又名列其中,当选院士。 一门三院士,何等风光,何等令人羡慕。这在当时的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 三院士为谁?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 对不熟悉科学史的人来说,三人也许多少有点陌生,但他们的父亲却是谁也都知道的,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任公。 任公育有子女十四,成人者九,除此三子〔梁思成(二子)、梁思永(三子)、梁思礼(八子)〕因列名院士而爆得大名外,其余六子也各有成就。 长女梁思顺,自幼聪慧,还在很小的时候,课暇之余,曾编有词选《艺蘅馆词选》,颇受时界好评。 四子梁思忠,先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后参加十九路抗战,可惜因病早逝。 三女梁思庄,一生致力于图书馆事业,是公认全国首屈一指的图书馆专家。 五子梁思达,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曾参与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 五女梁思懿,即任公信中的司马懿,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系,曾任职于中国红十字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六女梁思宁,任公常称其为六六,早年投奔新四军,是陈毅手下的“特殊的兵”。 古人言:苟不教,父之过。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任公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任公虽然忙于政治,却丝毫没有疏于对孩子们的教育。任公对自己的卓越智能信心满满,一心想把儿女导向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轨道上,给与适当的教育,为他们将来铺路,使他们都有好的职业、婚姻,乃至前程。正如任公自己所言:“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保留至今的400余封家书中,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学者梁容若曾说,“(任公)有一部分白话信件,自然真挚,充满情趣,可以说是绝代妙文。有些寄给子女的信,看出似乎是模仿谢婉莹女士《寄小读者》的笔调。文坛名宿梁任公,追随后进的胡适之,从风而靡,这是有人指出过、惋惜过的,却绝料不到暗暗的他正在向小儿女行辈的少女作风看齐。任公的进取、虚心、无我,真够令人惊叹了。” -
意有未盡
全球首度完整公開,繁體中文讀者第一手私藏 一段離亂年代的情誼,記錄了一個時代煽動家的身影 一生波瀾壯闊的民國才子胡蘭成 十八年來寫給傾心吐露、視為己出的文人黎華標的書信輯錄 他諄諄告誡:「學聖賢之學亦要有本領,能白手不持寸……」 他念茲在茲收黎為徒:「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 他讚黎像張愛玲一樣:「這種無條件的從善,不執自己,至於無我,這是真的謙卑,如海洋的謙卑……」 《今生今世》後七○年代最直白的寫作 七十二封朱天文讀了直呼煽動的唯一級胡式文字 終於登台 「七十二封信,我遲遲停停,分了五天才讀完,怕一下子讀完就沒有了。當然也是,回回不能盡讀,投袂起身,我得出門走走,因為這些信,太煽動了……」 ─朱天文專序〈願未央〉 ◎胡蘭成與黎華標素未謀面的師徒關係: 本書信集收錄由胡蘭成寫給香港儒家文士黎華標的私藏書信、詩作創作,長短繁簡共有七十二件,最後由黎華標整理彙集成冊、朱天文主編。字字句句透露出胡蘭成60年代赴日後的生活情狀及感情世界。 黎華標師事香港儒學思想家唐君毅,並在其師引介下,與當時寓居日本的胡蘭成通信問學。儘管素未謀面,黎仍以「蘭成先生老師」尊之,兩人書信來往十八載,始終無一面之緣,僅見過彼此照片。胡蘭成更數度希望黎能赴日留學,甚至得了「每羨曾國藩與其徒學孔孟之學,相與平太平天國之亂。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一句,讓胡蘭成甘願意有未盡地通信下去。 有感於兩岸三地興起的「胡蘭成研究」,黎華標整理四十年多年前胡蘭成來的信件與詩作。這些珍貴的文字更是首度在華人世界完整公開。 ◎真跡史料收藏難,經典獨厚繁體讀者: 本書信集編整工作難度極高,極具研究珍藏價值。黎華標坦言,光是第一道工夫編年排序,即花費不少心神。胡蘭成的書信習慣常並未明註年份,幾封保存良好者,也許能從郵戳判斷或末期的幾封,記上干支或民國紀元,但大部分信件皆已不可考:「只好憑信的內容,配合腦袋裡零碎稀薄的記憶,排比當年各項大小事件的起迄,一件件破爛舊衣很不容易的勉強補綴起來……。」 接下來的抄寫工作,更因為黎華標年邁眼矇手拙只得放棄,改以現代科技收錄於磁碟中。他卻忍不住一嘆,如此一來卻失去了讓世人欣賞胡蘭成真跡的彌足珍貴:「胡先生寫的字,不論用毛筆或是鋼筆,都是可堪欣賞的,他在日本時,經常有人請他寫字或贈字……特別是詩作,他用的雖然不是毛筆,但依然燁燁生輝,法度井然,可以即時拿出來張貼或作框藏的,它的摹本當然是不可以的了。」 -
寻找精神家园
本书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作品。1848年,当梭罗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哈里森·布莱克就深深地感觉到梭罗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导师”,并向他寻求精神上的帮助。此后的13年里,梭罗一直不间断地给布莱克写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感悟,而本书就是所有这些信件的汇编。 -
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最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
与撒旦的约定
· 与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比肩的世界大师再次圣显 · 珍贵书信+生平图片首度中文面世 · 揭开《鳄鱼街》背后的暗黑心灵世界 · 厄普代克、库切、菲利普•罗斯&余华、蒋方舟热爱布鲁诺•舒尔茨 布鲁诺·舒尔茨被视为与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比肩的波兰文学大师。他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和电影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自《鳄鱼街》在中国出版以来,舒尔茨及其作品在中国有了众多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如余华、止庵、蒋方舟等名家。本书是布鲁诺·舒尔茨生前与自己的朋友、情人以及众多艺术家的书信集,涉及贡布罗维奇、维特凯维奇等众多欧洲艺术大家,是研究舒尔茨艺术生涯及生平活动的珍贵资料。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
沈从文家书(上下)
沈从文是个奇迹般的存在,就像他那些不朽的作品。在他仿佛田园牧歌的背景中,他笔下的人物充满原始的激情,却也包含包容、互信的暖意和纯真的理想。在沈从文与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家书中,将看到他极为私密,但也同样动人的一面。那是我们本应无权参与的部分,却因种种不可思议因缘而得以被完整地保存,且成为书籍的形态呈现世人面前。家书从他们初识的一场恋爱风暴开始,辑收到“文革”前夕为止,横亘三十余年、饱经沧桑与离乱,甚至包括不为人所知的,沈从文在四九年的精神崩溃和自杀前后所有文字。 -
奈保尔家书
奈保尔——21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小说成名,这跟他的老爸很有关系。虽然儿子的写作才能绝非做父亲的所调教,但他在每封信里都流露着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本书以时间顺序写成,既是一部奈保尔的成长史,又是一本不同寻常、感人肺腑的通信集。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感人肺腑的通信集。在这些父子之间的往来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壮志未了、为家庭所累而心力交瘁的老人;以及立志在广袤的文学沃土上耕耘的年轻人形象。 -
可爱的契诃夫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本书作者甄选出契诃夫最有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每封信后附有作者的赏读文字。书信内容既有契诃夫与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交往的重要事件,也有罕见的他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滚烫情书,还有他旅行途中对自然万物热爱、对底层人民无私帮助的记录。契诃夫的书信画面感极强,随处流露出真性情,鲜活、真实地还原了这位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伟岸身影后鲜为人知的可爱一面,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
穆佐书简
《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内容简介:里尔克的三个创作阶段大概可以用几个地方来命名:俄罗斯(早期),巴黎(中期),杜伊诺—穆佐(晚期)。《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是里尔克在穆佐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收集了129封书信,时间从发现穆佐的1921年直到诗人逝世前不久的1926年底。在书信中,里尔克常常谈论自己的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动机,种种经验、思考和感悟,涉及苦难、爱和死亡这三大主题。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支写诗,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写信的笔记录事实,主要为朋友讲述自己的生存境况,它是非抒情的。这也正是《书简》的语言特点,质朴无华,平实却不平淡。有人说,要是把里尔克的文字比作一件华丽的衣袍,那么书信就是衬里,这衬里实在精致,叫人有时忍不住翻过来穿。 -
親愛的安德烈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
自深深处
尽管我不完满,不完美,从我这儿你仍然还可以得到许多。当初你投向我,要学习生活的欢娱,艺术的欢愉。也许冥冥中安排了我来教你某种奇妙得多的东西,悲怆的意义,以及它的美好。——王尔德 1895年,王尔德与同性情人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对簿公堂,被判入狱,身败名裂。 在狱中,王尔德给波西写下这封文学史上的著名长信《自深深处》,历数波西给他带来的痛苦,也探讨了耶稣、爱情和文学,又似对两人的未来有所期待。 《自深深处》前后矛盾,爱恨交织,沉痛却又轻灵,是王尔德一部美妙而难以言说的作品。 新版为精装中英双语本,香港城市大学朱纯深教授精心修订译作,新增译序、译后记和注释。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