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信
-
长镜头下的张爱玲
《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影像 书信 出版》内容简介:有天我走进办公室,痖弦先生手里拿着封信踱到我桌边:“张爱玲来信了。”我没反应过来,只淡淡地“哦”了一声。他诧笑道:“张爱玲啊!”他们通过信,信封上有张爱玲英文落款,所以认出来了,但在我是头一遭,我被点醒般脑门“轰”地一声,那个使命之秘密通道被打开。我接过信急于拆封,痖弦提醒道:“仔细点,连信封都得保持完整,这值得收藏的。” 《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影像 书信 出版》中十年通信,我总共收到她十余封信,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能与她对话,也在对话的历程里,不仅亲身参与某些她“出土旧作”正名工作,还有像她生日求证之类的经历,但我们仍处在并时又不并时的状态。 -
雅纳切克私信集
1917年,63岁的雅纳切克遇到了自己的音乐缪斯,卡米拉•斯托斯洛娃,来自波希米亚的一位年轻犹太女人,自此开启了一段延续至生命终点的非凡爱情故事。这段爱情促生了雅纳切克晚期创作的累累硕果,也促生了数百封动人的情书。这些私信所承载的,不仅是他对自己最亲密的灵魂伴侣的私语,也是独属于这位音乐家诗性心灵的文学作品,更是他那些神秘音符背后的无限意义。 本书收录了雅纳切克私信的精华,还原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呈现出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真实面貌,诠释了他那些重要音乐作品的缘起与内涵,特别是那首举世闻名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 这些书信所揭示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它们读起来扣人心弦,为理解雅纳切克的晚期创作投下一道宝贵的亮光。 ——《今日歌剧》 一本美好而重要的书,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都会喜欢其中的故事。 ——《星期天快报》 这些信件所展现的,是一位作曲家最贴切、最坦诚的自画像。 ——《时代周刊》 -
致陆小曼
本书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顶住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真心相爱、相许所写下的一组日记和书信。这些书信表现了徐志摩作为恋人、作为诗人的热烈情感,也透露了种种难以摆脱的痛苦,同时也记述了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们之间那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完完整整地公之于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因此而增添了一部唯真唯美的散文佳作。 -
亲爱的阿尔玛
《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简单书信整理,译者在文本中穿插了阿尔玛的回忆以及日记引文、译者本人的笔记摘录等。以这种帮助读者将信件依照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并填补了书信集常有的空隙感。如果不十分了解马勒和阿尔玛之间的故事的人,也能饶有兴致地继续读下去。这种做法让整个书信集立体生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背景阅读,呈现关于马勒与阿尔玛更完整的形象。 明年是马勒逝世100周年,古典音乐界会有一个马勒热。而在研究马勒的读物里,恰恰缺少马勒写给妻子阿尔玛的信。《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英文版为首个关于马勒写给其妻的书信全集。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就展现马勒的个性而言它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 -
我亲爱的总统
美国总统书信集 -
張愛玲私語錄
一般讀者只知道張愛玲和姑姑、炎櫻關係親密,卻多半忽略了她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宋淇和鄺文美夫婦。他們三人交往數十年,宋淇夫婦也記錄下張愛玲聊天時所講的「名言」,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傳奇才女不為人知的一面。譬如說她家徒四壁,最妙的是連作家必備的書桌也沒有!還有,她不喜歡買書、覺得美人不需要學問、最羨慕佈置櫥窗這項職業、只要喜歡一個人就永遠覺得他是好的…… 而翻開三人往返的信件,更驚訝地發現冷眼看世情的張愛玲原來內心火熱澎湃,只是目送宋淇夫婦上船,一回身眼淚就流個不停!事實上,她以友情為生活的核心,不只文學創作上的切磋、作品版權的處理會和宋淇夫婦討論;還畫出旗袍草圖,請宋淇夫婦幫她做新衣;甚至連看到選新教宗放黑煙白煙,都會想到宋淇夫婦相處的傳統美德。到暮年時,三人更是在不斷的大小「病史」中互相慰問,諸般體貼、扶持對方的心意讓人讀來深受感動! 張愛玲曾說:真正互相瞭解的朋友,就好像一面鏡子,把對方天性中最優美的部份反映出來!而無疑地,宋淇夫婦正是張愛玲的明鏡。因此,想要了解張愛玲最真實的個性以及心靈深處的點點滴滴,這本「私語錄」絕對是最珍貴的起點。 -
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
在上个世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就是“天才”的同义词。爱因斯坦在世时,对此颇感滑稽。因为他认为,他只是比别人更有好奇心,对童年时代提出的问题,更乐于去寻找答案,而许多人成年之后早将这些问题忘了。那么当来自世界各地、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写信给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时,他们会问些什么呢?爱因斯坦又会怎样回答? 在本书里,爱丽斯.卡拉普丽斯收集了六十多封孩子们写给爱因斯坦的信,文字纯真可爱,其中大部分的信件和照片,此前都不曾公开发表过。书中许多珍贵的照片,例如:爱因斯坦与孩子的合影、他戴着印地安的头饰、手拿着爱因斯坦玩偶、或脚穿毛茸茸的拖鞋,更为信件的文字增色许多。爱因斯坦有自己的一套纯净的教育理念,希望能以此指引孩子们在不太纯净的现实世界里健康成长,他赞赏这样的教育机制:能激励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奖励优秀教师;对那些阻碍老师和同学交流思想的权威式教育,则要坚决去除。这些观点相信一定会深受教师、家长、和所有未来想当科学家的孩子们的喜爱。 爱因斯坦的信件显示,科学家不仅可以将新的思想带给世界,也可以用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影响世界。让爱因斯坦影响你的孩子,乃至影响你本人,那么你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成长的力量。 -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
以赛亚•伯林之所以享有崇高国际声望,不仅因为他身为哲学家、知识分子、教授、作家和公众人物所作出的赫赫成就,还因为他跻身众多不同领域,与众多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交往,同时还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与文化活动。对许多人而言,他是一位受人敬爱的朋友和导师。 伯林交游甚广,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无可比拟的多产书信作家,他存世的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八十年。这些书信既展示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风貌:杰出的自由思想家、牛津大学的一流学者、洞悉政治风云的外交官、知交遍天下的人情练达者,也呈现出他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庞大的社交圈子、对政治事件的精辟见解,以及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情有独钟。 本书为三卷本伯林书信集的第一卷,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涉及伯林求学、学术生涯早期及政治外交活动,全面展现伯林的早年生活,以及其杰出心灵的成长历程,并为了解二战时期西方政治外交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史料。 -
梵·高艺术书简
对于梵·高这个人以及他的艺术,我们需要从太多的角度进行解读,而从艺术的角度,从其艺术观去解读是最简便的途径。本书即是通过艺术观解读其作品的最佳读物。梵·高的一生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之外,亦撰写了大量的文字(书信)。这些书信洋洋洒洒内中有他的生活、他的艺术、他的爱情、友情等。本书在梵·高数百封书信的基础之上筛选而成,使读者可以在更深层面了解这位划时代的艺术伟人。 -
汉娜・阿伦特/海茵利希・布鲁希尔书信集
汉娜・阿伦特与丈夫海茵利希・布鲁希尔的书信同她过去几十年中所出版的众多通信文集[与卡尔・雅斯佩尔斯、马丁・海德格尔等]相比,具有其特殊的地位。没有任何一封信能表现出该书信作者之间这种真诚的信任和理解;所涉猎的话题及人物之广泛,是以往任何书信都难以比拟的。无论是私人话题,还是说艺论道;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感慨,抑或是对国际政治事件的阐述,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种挚友般的至诚真情。 正是由于作者间的亲密关系,使得本通信集成为其他出版物的最好补充,是阿伦特遗作中唯一能表现女性的敏感、温柔、依恋的文字记载。这些书信记录了他们三十年间充实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看到,夫妇间的爱情是他们在阴霾、险恶中最安全的港湾。 在这本通信集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阿伦特的思想渊源,把握她的思想脉络,认识一个作为学者的她,而且我们还可以生动地认识一个作为人、特别是作为女人的她。作为学者,阿伦特的成就动摇了男性以往在知识界自视的优越地位;作为人,阿伦特是一个诚实、真挚的人;作为女人,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刻渴求着爱、理解,珍视友谊的人。 -
凡·高家书
《凡·高家书》记录了凡·高不平凡的一生,不被人理解,贫穷困苦中不改其志,疾病中痛苦挣扎,从一个绘画初学者慢慢成长为一代世界绘画大师的过程。作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凡·高与人们的误解恰恰相反,他既不“古怪”,也不“疯狂”,而是和“普通”“真正的人”一样充满真情挚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正直热情,追求幸福和光明。 -
罗曼·罗兰文钞
本书为原《罗曼·罗兰文钞》与《罗曼罗兰文钞续编》合本,精心辑译了罗曼·罗兰的书简、音乐述评、晚年的自传以及在一战期间呼吁尊重真理和人性的论文、日记等。全书既体现了罗曼·罗兰的主要思想,又展现了他的生活图景以及与歌德后裔七十多岁的梅琛葆那一段传奇的爱情历程,尤其对研究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学理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译文优美流畅,读来趣味盎然。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一1944),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传记《巨人传》等,另有许多音乐评论、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1915年,因“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传薪有斯人
李济、凌纯声、高去寻、夏鼐、张光直这五位先生,是中国考古人类学界的代表人物,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名。本书收入前四人与张光直之间的通信近二百件。通信时间自20世纪50至80年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书中的内容涉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学界史事,可以说是这一重要阶段的写照。 通信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祖国大陆和海外的第一、第二代考古人类学家的思想情感、研究取向和生存状态,而张光直从负笈美国留学到成为最优秀的华裔学者活跃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成长之路,也可以从与这些师长的通信中显现出来。夏鼐与张光直自文革后期开始通信,两人从生疏、隔阂到熟悉、友好的交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学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世界逐步深入地认识中国文明的过程。书信集见证了这一段至今仍在进行中的历史。 -
吴宓书信集
本书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约从1916年开始至“文革”中的1971年写给师长、家人、朋友和学生的信集,其中不乏当时或后世的知名人物或学者。共收入信件217通,其中英文信30封、中文信187封。作者本着他清澈坦诚的性格,直抒胸臆,不文不饰,毫无顾虑地袒露心曲、畅述己见。书信的内容涉及生活、工作、志业、学术、时势及心情、感情、遭遇、交往等等。这些信件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境遇、经历和思考,以及他所坚持的把文化作为信仰的由来。与作者的日记、诗歌、文论一样,本书对研究吴宓的学术和人品,对了解那个时代的学界情况、学人思想等极具史料价值。 -
塞尚书信集
《塞尚书信集》内容简介:塞尚,法国现代绘画之父。从他的绘画土壤里滋长、盛开的现代绘画大师不可胜数,马蒂斯、毕加索即名列其中。然而,塞尚有生之年都在顽强地坚守并不为人理解的绘画理念,顽强到决绝,甚至不惜与年少时的好友左拉断交。 《书信集》收录塞尚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通信,以零落的篇章连缀起塞尚的一生,呈现出一个鲜活、真实的塞尚:踌躇但不甘于平庸,焦虑但对艺术满怀热望,狂躁但执着地表达自我。《书信集》里挣扎的塞尚远比完美的塞尚可爱。 也许,最令我们惊讶的是,他对文字的热情。他一度痴迷于作诗。他的文字比画炽烈,字里行间,闪现的不只是画家的内心,还有他在不断作画中耗尽的生命和生命燃烧时留下的光芒。 -
纯爱
两位老人以纯粹的情感,书写了堪称范本的情书,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通过情书这一近乎绝迹的文本阅读,重温纯爱的美好。 冯亦代黄宗英的晚年恋曲和文化情思却在他们的书信往来中传递。这是一部两位文化老人间黄昏恋情的真实记录。在300余封往来情笺、40万字的书信中,感情和知识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冯亦代和黄宗英在情书中诉说对彼此的思念,文字间的激情和浪漫,甚至比年轻人还要热烈。同时,他们交流学问,谈文学,谈英语,谈最近学到的新知识,谈对人生的看法,虽然是情书,但内容十分丰富,次数也很频繁,有时一天内会写三封信。 -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胡适书信选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领袖之一,交游广泛,富有人格魅力。无论是名师大儒,还是贩夫走卒,皆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本书精选了胡适致亲朋好友的三百余通书信,所涉多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建、对家国天下事的深邃观察以及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胡适形象以及风云激荡的时代旧影…… -
傅雷家书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