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信

  • Letters To A Young Poet

    作者:Rainer Maria Rilke

  • 十九札

    作者:朱青生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 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

    作者:张挺,江小惠 笺注

  • 家书

    作者:夏楠 编

    本书收录了活跃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三十三位名家的文章,不是通常意义的家信汇编,而是一部关于家的书。他们或记述了曾见证二十世纪大半个世纪历史变迁的父母师友的经历,或追忆了家给童年和青春所刻下的烙印,语言素朴有力,文字安静感人。 家家皆有史,对家之历史、父母亲友之一生经历的书写,对自我成长中家之记忆的追索,是一个人乃至一代人前行的根源和动力。家是一条永远的脐带。
  • 马拉美与莫里索书信集

    作者:马拉美,莫里索

    莫里索,法国印象派唯一一位女画家。出身高贵却以绘画为生。创作赢得一片赞誉,世人记住的却是马奈《阳台》中那位优雅端庄的女模特。经由马奈,她和马拉美相识。从此结下深厚情谊。莫里索临终前甚至殷殷嘱托马拉美做女儿的监护人。两人的书信往来始于1876年,终于1895年。十数年间,不曾断绝。透过书信集,我们可以读到交往的文人近况、画展的评论、出游的心得、晚宴的邀约…… 这里,马拉美卸下一贯晦涩、古奥的文风,平和、淡定,家长里短的小事信笔写来,别有一番风味。俯仰之间,尽是诗意。就连苦痛,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十数年的生活,在他们笔下,恍如一场温情弥漫的散步。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作者:夏志清(編注)

    玫瑰 金鎖 沉香屑 美麗蒼涼的告別 空前絕後的文學典藏 張愛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語」 文學史上最難得的一場相知相惜 坦坦白白, 魚雁往返, 一筆一劃,一字一句, 張愛玲與夏志清以三十餘年的往復書簡, 告訴我們, 如何思辯、如何質疑、如何哀傷、 如何勸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鹽…… 織造出一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獨特景色。 試著辨識那些字裡行間的跡證與緻密的人情紋路,然後, 我們終有一天,總算懂得人間的真實。 夏志清登高一呼,張愛玲神話從此有了精彩的開始…… 不論張愛玲的世界是華麗還是蒼涼, 張夏之間的友誼有他們的通信作見證, 他們的通信也見證了「寒□□」的人間, 畢竟還有互信的可能。 「張愛玲」,不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小說家,更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風尚,一種想像資源。回溯上世紀六十年代,夏志清先生出版《現代中國小說史》,不僅深入介紹張愛玲小姐的成就,並肯定她的位置在多數五四作家之上。張愛玲從此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經典,先在海外,然後在中國大陸,成為炙手可熱的作家。 無庸置疑,夏志清對張愛玲有「知遇之恩」;沒有夏的登高一呼,張愛玲神話不會有如此精彩的開始。由這個觀點來閱讀張、夏兩人的通信,才更讓我們覺得彌足珍貴。張愛玲一九七零年代以後逐漸斷絕外界聯絡,與讀者對她的熱情與好奇形成巨大反差,也因此,她所發表的作品每每帶來文字以外的魅力。。張過世之後,與她曾有來往者紛紛披露所持的信件,仿佛片言隻字都散發出特殊榮寵。但比起夏先生所收到的上百封信件,無疑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夏志清先生極盡努力,把一九六三年以來所有愛玲寄給他的名片年卡和信札,憑其日期先後排出一個次序來。這些信件按時間排列,按發信的地址分成六組:一、華盛頓,一九六三年五月~六六年九月;二、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六七年三月;三、曼哈頓,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四、麻州康橋,一九六七年六月~六九年六月;五、加州柏克萊,一九六九年七月~七二年十月;六、洛杉磯,一九七二年十月~九四年五月。通常在每封信後面夏志清會加上或短或長的按語,對信裡所載之事實及其背景做了些註解和說明,對張迷而言,將更有助於解讀張愛玲。 夏先生的真性情多年來是學界傳奇,他對於張愛玲的關懷溢於言表,也仍然不失赤子之心,如揣想張的體質羸弱來自童年生活的不幸,或建議張多作運動等。他更勇於發表自己生活的意見,從健康到養生,從文學到愛情,信筆寫來,如話家常。我們可以想像張當年讀夏信時或莞爾、或感動的反應。兩人之間的互動讓書信集有了光彩。
  • 给孩子们的信

    作者:C.S.路易斯

    本书在西方是少年儿童的必读书籍,是路易斯与很多热爱纳西亚传奇的儿童读者的通信集,它循循善诱地帮助儿童成长,使他们树立一些基本的人生原则,得到更多心灵的营养。
  • 一个中国远征军翻译官的爱情书简

    作者:钱林保,高芳仪,《世纪》杂志社编

    这是一个普通人鸿雁传书、终盟白首的爱情故事,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显得意义非凡、格外动人。1944年春,来自香港的远征军翻译官钱林保与来自上海的女孩高芳仪经友人王照介绍,相识于桂林。时林保由香港来桂一年,芳仪则方自上海与十数同学经浙赣湘一路抵桂,均为避日本侵略之祸。经数次约会后,形迹渐疏,终至不再往来。是年六月,日军陷长沙后沿湘桂线南下,桂林慌乱。芳仪随友人乘黔桂线火车逃难,林保随军亦由此线西散。天意在六甲小站相遇,遂同车由六甲至独山。难中重逢,倾情较深。独山别后,芳仪去重庆投亲。林保抵昆明,试投一信(七月十四日),竟获复音,由此红线一系。伺候鸿书雁足,往来无间。直至次年六月,林保自印度返抵昆明,芳仪亦已于年初来昆,既亲朝夕,通信乃告一段落。抗战胜利,1945年冬,在香港沙田道风山举行婚礼,终成眷属。万里归来,烽火余生,回首前尘,甘辛参半。他们的后代将其通信旧稿整理抄录,汇订成帙——《一位远征军翻译官的爱情书简》,作为离乱姻缘一段纪念。
  • 约翰·列侬书信集

    作者:(英)亨特·戴维斯 编著

    披头士主创约翰•列侬一生书信首度面世 近三百件书信、明信片勾勒天才音乐人不为人知、最私密的侧面 《约翰•列侬书信集》是披头士主创约翰•列侬一生书信的首度结集。列侬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音乐人,本书首度将这位传奇人物一生写给朋友、爱人以及陌生人的所有书信以书籍的形式集结出版——这些信件有的妙趣横生、增广见闻、聪明睿智、诗意盎然,有的又令人黯然神伤、心碎肠断。全书共收录约翰•列侬不同时期的照片、书信及明信片的手迹近三百件,其中不乏列侬的亲笔插画、涂鸦和玩笑之语,极具收藏价值。 亨特•戴维斯,披头士唯一授权的传记作者,追踪了列侬近三百封信件和明信片——对象几乎囊括了列侬的亲戚、朋友、粉丝、陌生人和爱人。戴维斯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约翰的亲朋好友和全世界私人收藏家的帮助。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也给予了协助。每一封信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列侬写信时所处的人生阶段。
  • 84 Charing Cross Road

    作者:Helene Hanff

    'This book is the very simple story of the love affair between Miss Helene Hanff of New York and Messrs Marks and Co, sellers of rare and secondhand books, at 84 Charing Cross Road, London'. DAILY TELEGRAPH Told in a series of letters in 84 CHARING CROSS ROAD and then in diary form in the second part 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 this true story has touched the hearts of thousands.
  • 海外寄霓君

    作者:朱湘

  • 狱中书简

    作者:(意)葛兰西

    《狱中书简》(全译本)收集葛兰西自1926年11月到1937年1月,从流放地和法西斯监狱写给亲友的456封书信。《狱中书简》是葛兰西思想及活动的“档案”,是《狱中札记》的“导言”及“指南”。《狱中书简》是一幅葛兰西真实、生动的“自画像”,是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交响乐”,是一部不朽的意大利现代文学杰作,克罗齐盛赞属于整个意大利民族。它是首次从意大利文译出的葛兰西重要著作。
  • 远书

    作者:止庵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本书收录作者致友人书信二百余通。内容涉及阅读、写作、编书、治学,偶亦臧否人物,议论世事。这些文字或通情愫,或叙事实,或谈学理,有真性情,具真见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張愛玲來信箋註

    作者:张爱玲,笺注:庄信正

    近代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一個作家比張愛玲更傳奇,更神祕,更堅持自己。 對對近代中國文學研究著力最深的夏志清教授,早在一九六一年即撰文肯定「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一九九五年秋天張愛玲去世後,更以〈超人才華,絕世淒涼〉為題撰文悼念她。而張愛玲自一九六七年丈夫賴雅去世後離群索居近三十年,其毅力之堅忍,也和她的作品一樣,已在讀者心目中成為一種經典。 張愛玲隱居美國四十年間,最看重的晚輩,即是曾任教於堪薩斯、南加大等大學,並曾於柏克萊大學中國問題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的莊信正教授。一九六九年張愛玲遷居加州之後至去世之前近三十年間,舉凡工作、搬家等等重要事宜,都託由莊信正代為處理,寫給他的書信高達八十四封,內容包括工作變遷、作品發表、譯文出版、閱讀心得及生活狀況,是她隱居歲月的對外發聲,亦可視為她的一幅幅自我素描。莊信正與張愛玲近三十年情誼「半師半友」,今由他提供這批書信並詳加註解,對每一封信的年代、內容背景做更明晰的描摹,為「張愛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 际遇

    作者:杜垒

    本书功能除一般文学欣赏及学术参考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激励育人,启迪明智,根据这一编辑宗旨,编者对全部书信进行了编辑结构上的重大调整,以“求学”“勇气”“坚持”等十大主题将书信内容分门别类辑成十章。 推荐: 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那时我崇拜…...梁启超——毛泽东 自己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胡适 目录: 求学 勇气 坚持 处世 责任 情感 健康 心态 理财 政事
  • 沧海往事

    作者:赵清阁

    写信的朋友们强半作古,这本集子提到的许多逸事,都是第一手资料,已成为历史,弥足珍贵。因此,这本集子有永恒的纪念意义。书信不致散失,我也算为写信的朋友们,为读者们做了一件好事。 ——赵清阁
  • 药窗杂谈

    作者:吴藕汀

    《药窗杂谈》为吴藕汀先生致沈侗廔先生书信的结集。由吴藕汀长子吴小汀整理而成。吴藕汀先生(1913-2005),号药窗,嘉兴人,是中国文人画的著名画家。沈侗廔先生(1919-1989),原名沈茹菘,吴藕汀同乡兼契友,曾任安徽阜阳师院美术系副教授。在1973年至1989年间,两人过从甚密,书信往来频繁。本书共收信函208封。 书名“杂谈”,内容确实庞杂。谈艺谈戏,评书论画,论经论史,几包罗万象。作者对近现代,尤其是当代作家作品、画家画作、影视名星、戏剧名角,等等,都有些大胆的、与众不同的、别处心裁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评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奇谈怪论。难得的是他坚持说出自己的想法,口无遮拦,诚恳认真,绝无戏言。是耶非耶,读者幸鉴之。
  • 涸辙旧简

    作者:叶至善

  • 凡·高自传

    作者:文森特·凡高,欧文·斯通,吉恩·斯通

    被誉为“疯狂的天才”的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潦倒,死后殊荣。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提奥,给凡·高物质和精神上极大的支持和慰藉。在凡·高日杀六个月后,他也哀痛地相随九泉。 关于凡·高的传记虽然有好几种,但凡·高本人一生没有留下任何别的文字材料,他的人生观、艺术观、个人血泪交织的辛酸史,集中反映在他致胞弟提奥的大量文学性很强的记实性书信中,即《凡·高书信选》,这是世界著名的传记大师欧文·斯通编辑的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不凡·高自传。它真实地汇录了凡·高一生穷愁潦倒而有顽强拼搏的艺本历程;生动地描写了他几次缠绵悱恻、哀婉凄清的爱情经历。同时真实记载了他和胞弟提奥生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手足深情并详细描写了凡·高和另一位艺术巨匠高更具有戏剧性的怪诞友谊。其中情节曲折,波浪起伏、传奇色彩浓郁,闪耀着深刻的哲理光辉和独到的人生见解、艺木见解。此书出版是我国读者的福音,购买收藏必定增光添彩,受益非浅。
  • 殷海光书信集

    作者:殷海光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二十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 殷海光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外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思想的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本《殷海光书信集》中辑录了殷海光致中国友人、致外国友人、致家人、致学生及后辈的许多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