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信

  • 故人书简

    作者:黄裳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黄裳先生的有关名人书信的散文集,集中收录了作者与我国近现代名人书信往来的原文及相关的回忆和解释的文章。文笔自然流畅,回忆情节娓娓道来,耐人寻味。
  • 火焰的喷泉

    作者:(俄罗斯)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火焰的喷泉:茨维塔耶娃书信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书信选集。茨维塔耶娃不仅以诗歌名世,其散文及书信创作也别有异彩,在俄国散文史上堪称戛戛独造,即使置之于世界文坛,也别具一格。茨维塔耶娃的散文成就仅次于诗歌创作。她的近四十篇随笔,逾千通函件,十来篇充满睿见的文论和作家评论,都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茨维塔耶娃的散文,一如其诗,跳跃性极强,意象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与其说诗人在写散文,不如说是用散文写诗。
  • 塞维尼夫人书信

    作者:(法)塞维尼夫人

    塞维尼夫人(1626~1696年)。这是一位以写书信在文学史上留名的女性。塞维尼夫人爱好文艺,经常出入“萨福的星期六”沙龙,与拉法耶特夫人、拉罗什富科等作家交谊甚笃,并在自己家中接待巴黎的上流文人,受到良好的熏陶。情感丰富的塞维尼夫人的丈夫却生性放荡,为争夺情妇与人决斗而死。塞维尼夫人遂将全部身心扑在子女的教育上。女儿成年后远嫁,汇成《书简集》出版,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遗产。
  • 傅雷文集

    作者:傅雷

    《傅雷文集》(书信卷)作者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特别重要的,是他的立身处世,耿介正直,劲节清操,一丝不苟,兼备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品德与现代精神,堪称典范。文革殉难,举世景仰。《傅雷家书》问世,一时家弦户诵,纸贵洛阳,因为其中不但表达了亲情之温馨,还深刻体现了生活的真谛,社会的尊严,爱国的热情,对艺术家“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严格要求。书简部分,不但有傅雷夫妇与傅聪、傅敏的往来家书,更有傅雷致中外友人的公私信函,极为珍贵。更有傅雷自撰传略,详述其家世出身、学殖经历,文字生涯,社会活动。纵观《傅雷文集》一书,不但能于此理解傅雷全人,更足以知人论世,认识一代知识精英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违合参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容低估。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最全的版本,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 书简三叠

    作者:谷林 止庵 编

    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 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 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 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 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 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作者:张爱玲,庄信正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内容简介:一九五六年,张爱玲移居美国,一九九五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在美近四十年,张爱玲深居简出,极少与人来往。自一九六六年起,凡工作、搬家等重要事宜,都托由庄信正代为处理,写给他的书信多达八十四封,信件内容或长或短,或谈工作变迁及交办事项,或诉说阅读心得与生活近况……“半师半友”的情谊,点点滴滴尽在其中。今由庄信正对张爱玲的八十四封来信与自己的五十封去信详加注解和说明,为我们感受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及研究张爱玲的工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海报:
  • 周作人书信

    作者:周作人 著,止庵 校订

    《周作人书信》除书信体散文外,并收录首次发表的私信七十七通,均为闲适自然之流露,体现了周作人当时的兴趣爱好:写字,搜书,集邮,说梦,聚餐,喝酒,赏月,看花,刻印,制笺,等等。 如制笺,“平伯兄:印了这么一种信纸,奉送一匣,乞查收。此像在会稽妙相寺,为南朝少见的石像之一,又曾手拓其铭,故制此以存纪念,并亦略有乡曲之见焉,可一笑。”通过这些,可以看到作者生活的一面,很是有趣。 《周作人书信》由止庵精心校订,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
  • 狱中书简

    作者:(德)罗莎·卢森堡

    《狱中书简》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集结。这不是偷偷地传送出来的,而是必须经过敌人检查的信,因而,它不能够谈一些可能被敌人认为是违碍的事情和问题,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格的光辉,如同一滴海水也还是会反映阳光一样。 作者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正像许多革命者一样,只有在监狱中,她才有较多的空闲,又被限制着不能谈别的事;而她写信的对象又是她的挚友,她才会这样随便地漫谈。这样,我们就窥见了作为一个战士的她的心灵的另一面。这《狱中书简》对我们是珍贵的,使我们对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读着这些信札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人格和心灵所感动。
  • 卡莱尔、爱默生通信集

    作者:[英]卡莱尔,[美]爱默生

    卡莱尔和爱默生各自在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都在思想和文学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834年起,这两位远隔大西洋的杰出人物之间开始了一段长久而稳固的友谊,记录并成就他们长达三十余年精神对话的,即本书所收录的这百余封珍贵书信。
  • 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

    作者:鲍耀明

    鲍耀明 知堂老人曾在《日记与尺牍》一文中说:“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信札只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雨天的书》) 时光过得真快,《周作人晚年书信》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上梓后,快将七年,为什么要自编自费出版这本书?当时我已在该书《编者前言》中说得很清楚,目的不外纪念我与知堂老人之间的一场神交,进而提供资料给研究周作人的学者参考而已。出版后在社会上似乎也掀起了小小的波纹,不少朋友来信或发表文字给我批评与鼓励,试举其中一二:“这是一本好书”(刘以鬯);“您确实做了一件大善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保留了很好的文献史料”(裘士雄);“这是中国现代人文的珍贵史料,也是一段难得的情缘,都是不可不读的”(王得后);“鲍先生从一九六O年三月到一九六六年五月跟周作人不断通信,总共收集知堂老人的信四O二封。这部《晚年书信》当然是研究周作人的大好史料”(董桥);“周、鲍二人素无谋面,纯粹依靠文字作为媒介,牵连着相隔两地的忘年情谊……鲍先生花了许多功夫整理校正,不只是原件影印,其工序繁重,可以想像,如果不是个人信念支持,恐怕不易完成”(小思);“鲍耀明虽然始终 没有见过周作人一面,却有着这样频繁的通信,不但在周作人晚年是少有的,就在他一生中,也再没有这样的第二个朋友了”(罗孚);“观人论世,如能以小见大,即于琐碎微末之中,每每可以想像其为人……这是一个极新颖的整理,出版方法,编者是有心人,工作又做得极为仔细,从而令读之者在脉络分明的时与事推移之中,看到一个古稀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在‘物资’与‘精神’两方面,有哪些‘试探’与‘考验”’(戴天);“最近欣承邮友鲍耀明先生以他编著出版的《周作人晚年书信》一巨册见赠,连日挑灯夜读,一口气把它读完之后,还是爱不释手,要再读、三读,细赏细析,深觉余味无穷,认为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奇书,值得推荐给有意于研究近代文艺和历史的读者”(潘安生);“知堂晚年书信,是极珍贵的材料,先生决心自费出书,实是一大功德”(舒芜);“《书信》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昨晚我已通读了一遍,这是我多年想读的一本书,获益匪浅”(李勇);“顷接尊编《周作人晚年书信》,甚感欣慰,先生诚有心人也”(刘绍唐);“《晚年书信》收到了,这是极有价值的文献,得之甚为 高兴,感谢不尽”(钟叔河);“谈周作人,要提一本书,那是的耀明先生所编的《周作人晚年书信》……这部书为知堂老,人最后六年多的思想、心境,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可作研究”(岑逸飞)。…… 朋友们誉多于贬,令我感到惭愧,有些批评则属于政治性的,我就不再录了。不过,姑勿论内容如何,我都愿意认为是出自于善意。如所周知,周作人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虽已“盖棺”却难予“定论”,但从他的书信和日记,可以看到他晚年的生活与心态。其实他亦与平凡的普通人无异,他曾为患狂易的妻子而生苦恼;因经济的拮据而发牢骚;为了生计不得不忍痛出售珍藏多年的书籍与文物;为稿费的减少而亲自上门去要求改善;在处境险恶时他又不得不去求助于“权贵”……另一方面,他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在民俗、歌谣、妇女儿童问题、文学运动等领域,他写出了诸多具见卓识的好文章,更大量翻译东欧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和希腊的古典名著,连鲁迅、胡适等也极口称赞他的文字,郭沫若甚至在《国难声中怀知堂》一文中说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话。知堂老人在乎凡中是否亦有不平凡之处,相信未来历史会有公允的评价的。 《周作人晚年书信》这次重版改题为《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能在内陆重版印行,完全得力于王世家先生的努力斡旋。王先生除了为我物色出版社外,更亲自将原版对照手稿逐一仔细校订,改正了不少原版的错讹,使拙编在文本上更加严谨准确,在此谨向王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谢。 二00四年三月十日
  • 塞尚、凡・高、高更通信录

    作者:赫谢尔·B.奇普 编

    他们孤独而又自负,他们信马驰骋,朵朵鞭影弹跳出愤世嫉俗的火花。他们放歌而去,抖下一片蔑视,淌出满世界的喝彩。要了解塞尚的艺术观点,我们几乎只有从他给朋友的少量信件中着手。他是一位令人吃惊的书信作家。他的许多书信已被保存下来,但是他在信中谈及艺术通常少于谈及家庭琐事、朋友和一般问题。爱弥尔・左拉是塞尚童年时代的朋友,这位作家在巴黎文化艺术界是很活跃的。
  • 嚼着玫瑰花瓣的夜晚

    作者:[法]瓦莱里

    《嚼着玫瑰花瓣的夜晚: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所涉及的主题内容十分丰富:除友情的倾诉外,有对伦理道德的争论、对文学的见解、对时政的评述、对自我细腻的心理分析,等等。书信集还讲述了当时文坛上一些轶闻趣事,刻画了众多文人作家的精神、性格,更叙述了两位作家对于当时法国文学主流思潮的认识,再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在投身于文学事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热忱、希望、犹豫、失落、彷徨、执著的心路历程。
  • 见信如晤

    作者:[英]肖恩·亚瑟

    ◎ 这是一本你会想坐下来,一遍遍仔细品读的书。在这里,也许你能读到一生中最棒的信。你能感受到悲伤、愤怒、喜悦与震惊。你将被带回历史的某一瞬间。你将通过往昔人们所写的信件了解往昔。 ◎ 《纽约客》《GQ》《Time Out》、BBC等全球20多家媒体盛赞;《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好书 ◎ 读这些信让我们停下脚步,幻想那些曾活跃在信件背后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人生境遇……一封封信像是一扇扇窗,通过它们可以窥见人与人之间流动的爱、美好、疼痛,以及巧妙的诙谐。——“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感动推荐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克里斯•派恩(《星际迷航》主演)、史蒂芬•弗莱(英国演员)私人珍爱之书 ◎ 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怀旧&藏书类排行第一名。 ◎ 上百张珍贵信件原稿影印件,全书448页,怀旧双色印刷。 这是一本名人书信集,全书收录了124封各国名人书信,其中时间跨度从公元前至今,涵盖了历史上许多大事件和政要、明星、文艺工作者、科学家的逸闻趣事。 124封信风格不一,有米克•贾格尔写给安迪•沃霍尔的信,随性地提到了滚石乐队唱片封面设计的概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寄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字条,同时附上女王陛下的私人烤饼配方;伍尔夫在自杀前夜写给她丈夫的绝笔信,读来令人心碎;朋克教父伊基•波普写给一个年轻乐迷的建议,优美、细腻,能温暖最冰冷的心灵;自称是恶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寄给警戒委员会主席的血淋淋的自白书,随信附送了半个人类肾脏;“阿波罗11号”登月前夕,美国白宫提前准备好、以防登月失败而用以安抚民众的总统演讲稿…… 涉及到的名人有美国总统尼克松、罗斯福、奥森豪威尔、肯尼迪、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B怀特、安迪•沃霍尔、弗吉尼亚•伍尔夫、查尔斯•狄更斯、希特勒、丘吉尔、甘地、马丁•路德•金、伽利略、达•芬奇、马克•吐温、伊基•波普、海明威、贝多芬、达尔文、爱因斯坦、王尔德、沃尔特•惠特曼等。
  •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作者:(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卷轶浩繁、具有世界影响的长篇小说、政论和文学评论以外,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信。这些书信提供了作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思想、社会活动,甚至作家个性的宝贵材料,无疑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选译了他的二百多封书信,内容主要涉及作家的创作、文艺观、政治思想和个人经历中的重大事件。
  • 乔伊斯书信集

    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中译本共378000字,成书后516页,含爱尔兰文豪詹姆斯·乔伊斯书信近千封,所据乃乔学家理查德·艾尔曼1975年编选的《詹姆斯·乔伊斯书信选集》,此书主要内容则选自他本人编辑、1957年到1966年出版的三卷本《乔伊斯书信集》。 选本中“补充了后来新公开的书信,尤其是乔伊斯写给妻子诺拉·巴纳克尔和他的赞助人哈丽雅特·肖·韦弗小姐的大量信件。这些书信按时间顺序排列,贯穿了乔伊斯的一生,并按他先后居住过的城市分为五个阶段,从他19岁时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写给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生日祝贺信,到他临终前九天给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乔伊斯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写于1941年1月4日。13日凌晨二时许,乔伊斯死于瑞士苏黎世。 《乔伊斯书信集》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八卷九种乔伊斯文集中的第五种。
  • 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

    作者:[法]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

    100封思念母亲的情书,100封喜悦与童年回忆的记录。 极富诗意和寓言色彩的童话《小王子》,长久以来一直深深地震撼着千万读者的心灵。故事里的小王子,其实就是作者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本人的化身。 安东从小便由端庄贤淑、思想开通的母亲一手带大。母亲一直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助他排难解忧,因此,他与母亲有着相当亲密的感情。 一九一○年,安东年方十岁,是勒芒地方圣十字圣母中学的寄宿生,周末才能回家。从那时至此后的三十余年,安东便养成经常给母亲写信的习惯。每当在生活中遭遇挑战和挫折时,他最先想到的总是母亲温暖的臂弯。母亲永远是能令心神安宁的人。 《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收入了安东从十岁开始陆续写给母亲的一百封家书,这些信件可以让读者有机会走入他的生活,了解他从少年、成年,直到后来飞机失事之后,从未停止过的对母亲的无限依恋。
  • 傅雷书信选

    作者:傅雷著,傅敏编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本书收录了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和亲朋好友间的书信。
  • 通信集,1951~1990

    作者:(法)阿兰·罗伯-格里耶,卡特琳娜·罗伯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好奇的读者,对这两位长期对话的主人公的一切全无所知。他很偶然地发现了这部作品。或许就会是他,这个事先一无所知的读者,来最津津有味地品尝他的首次阅读,因为他也将一步步地经历这一切,经历一个爱情故事的进展,这逐渐逐渐的铺展。 它表现出了其平庸,也显现出其非凡,带着这样一个附带的机会,即它是由一个出类拔萃的文体学家和一个跟他旗鼓相当的对话者写的。因此我们的读者将追随他们任性心灵的骚动(他爱她,她则不那么爱他。他说服她,她被他说服。她有一些情人,他很痛苦。他虐待她,她逆反)。他将看到关系变得稳固:他教导她,她学习。他们结婚了。他们买了一个公寓。她送给他一根鞭子,她向他讲述她的奇遇。他在家里修修补补,她则干着装饰活。他旅行。她写作。等等。 一种造就的爱的这段历史可以这样来读,脱离语境,脱离种种指涉和著名人物(人们在这里将遇到很多名人,一些著名的精英人士,从勇敢的年轻出版商热罗姆·兰东和慷慨大方的主人巴尔内·罗塞特算起,有罗兰·巴特、克洛德·西蒙、阿兰·雷乃、皮埃尔·阿莱辛斯基,以及其他很多人)。它还没有结束,它在延续,延续到卡特琳娜·罗伯-格里耶与这本《通信集》同时出版的那本书中的文字,那本书叫《阿兰》。
  •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作者:夏志清

    张爱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语」,探寻张爱玲最私密的心灵角落。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告诉我们,如何思辩、如何质疑、如何哀伤、如何劝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试着辨识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纹路,然后,我们终有一天,总算懂得人间的真实。 一九六三年始,张爱玲在美国开始跟夏志清往复书简,直至一九九四年,这三十年期间的信件,张爱玲写了一百一十多封,在这些信里,张爱玲谈创作、谈翻译、谈出版、谈读书、谈生活、谈友情,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广。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会加上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通过夏志清老师的眼光,真正而长久地注视张爱玲谜样的人生,让痛苦与喜悦所包覆的真相,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信件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