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格非

  • 塞壬的歌声

    作者:格非

    《塞壬的歌声》是格非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收集了他有关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写作的散文随笔文章近三十篇。在这些文章中,他对卡夫卡、托尔斯泰、福楼拜等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品的精彩解读令人耳目一新。他所写下的关于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精美散文,则显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先锋小说家丰富而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对顶尖艺术的非凡颖悟。 收在书中的《废名的意义》一文是格非的博士学位论文。文章除了见解新颖独到之外,写作方式和角度也都体现了作者作为先锋小说名家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特点。
  • 卡夫卡的钟摆

    作者:格非

    格非与经典作家的对话,构成了钟摆的运动。托尔斯泰、福楼拜、卡夫卡、马尔克斯是钟摆起步的那一端,而格非则是钟摆的开始回旋的这一端,而格非则是钟摆开始回旋的这一端。钟摆在黑暗中的运行昭示了小说家存在的尘世背景、写作的困难以及在各种可能性之间的艰辛探索。 目录: 点击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罪与罚》叙事分析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麦尔维尔:《白鲸》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昂贝托·埃柯:《玫瑰之名》 卡夫卡的钟摆 《城堡》的诗学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归种子的道路 博尔赫斯的面孔 英玛·伯格曼的微笑 布努艾尔与超现实主义运动 废名小说的时间与空间 非常看点 经验、真实和想象力——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 相关链接 耕耘榜 格非国内发表的主要著作 格非国外发表的主要作品 荐书屋 格非喜爱的书籍
  • 戒指花

    作者:格非

    时至今日,小说家仍然被人看做是说故事的人,问题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尽管讲故事的方式各式各样,但按照我的分类,基本上可以概括以下两种:其一是依照故事时间的顺序将故事和盘托出。这是一种线性叙事,故事的各个环节,如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一应俱全。这种方式最为古老,但至今仍的很多作家的沿袭运用。第二种方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拆卸,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重新将他们拼合组装起来,这里说的“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是由作家本人叙事的意图决定的。如果单单就方法而论,它出现的年代也很久远了,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为的,是现代主义作家别出心载的发明。
  • 青黄

    作者:格非

    格非的小说面对具体现实和历史情景,持续地思考人的生存等一系列令人困惑而难解的问题。
  • 边缘

    作者:格非

    《格非作品系列:边缘》以一个老者弥留之际的灵魂袒露为线索,用追忆的形式平行展开了“我”、仲月楼、徐复观、宋癞子、杜鹃、小扣、胡蝶、花儿等人的故事。他们终其一生,都挣扎在人生与历史的边缘。边缘,正在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格非用自己的叙事复活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时空飘忽,片段跳荡,全书弥漫着一种伤感的宿命和宗教般的宁静。
  • 边缘

    作者:格非

    《边缘》作为格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对他本人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似乎至今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为我们评论界对这部作品保持如此绵长的沉默而惊讶不已。从90年度的《敌人》到92年度的《边缘》,格非几乎不着痕迹地完成了对既往艺术范式的全面突围,他不仅以清晰的时空结构和透明的情节线索消解了以往神秘晦涩的艺术倾向,而且还在对文本游戏色彩的抛弃过程中实现了风格由混沌向澄明的升华,并由此表现出了对“迷宫”式写作姿态的真正遗弃!格非无疑以其卓有成效的艺术努力和出人意料、判若霄壤的“艺术蜕变”,显示了作家超越自我的可能及其限度,并在此意义上对整个新潮小说界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提醒。“超越与澄明”既是小说艺术姿态的绝好总结,同时也更是小说主题和人生内涵的精妙概括,据此,格非为新潮小说指明了某种方向。     一 如果说格非的迷宫小说曾一度因其朦胧晦涩和危机四伏的神秘而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那么一旦格非跨出迷宫的门槛其不期而至的清晰给予读者的欣喜也是不言自明的。尽管《边缘》以一个老者弥留之际的灵魂坦露为线索叙述故事,小说时空依然变幻、飘忽不定,但众多跳荡的故事片断和人生画面不仅具有可重组性,而且各自也具有逻辑联系,这就使《边缘》的故事形态具有了整体上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小说主人公是“我”,因此“我”的人生经历也正成了这部小说的故事主体,而从“我”的视角出发,小说又平行地展开了仲月楼、徐复观、宋癫子、杜鹃、小扣、胡蝶、花儿等人物的故事,彼此互为交织又互为对比共同构筑了整部小说的故事框架和主题结构。具体地说,“我”的人生故事又呈现为三个阶段: 其一,少年麦村阶段。“我”的记忆开始于“那条通往麦村的道路”,而这条光秃秃的实际上“包含了我漫长而短促的一生中所有的秘密”的道路也正是“我”人生和故事的开端。通过那次母亲眼中的“错误”迁徙,“我”在麦村的童年生涯揭开了帷幕。而母亲对麦村阴雨连绵的天气和弥漫的空气中的稻草气息的抱怨以及对往昔时日的刻骨留恋也感染了“我”,“我”日益被一种颓伤和忧郁的情绪所包围。父母之间的隔膜和隐隐的仇恨也时时加剧着“我”的孤独和寂寞。父亲的病死和母亲与徐复观私通的场景更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伤害。“我”眼中的麦村到处充满了灾难和死亡的气息,尤其当我目睹了宋癫子姐姐的驱鬼仪式、花儿莫名其妙的吊死和母亲的临终叫喊之后,不但一种对于生命经久不散的忧伤无法排解,而且“我”的身体也开始向生命的边缘滑行。“我”患上了越来越重的失眠症和梦游症,最后,虽然徐复观以“大粪”治好了“我”的病,但“我”对于麦村的恐惧和逃离已是无可避免。无论是母亲的死亡,还是和杜鹃的结婚、和小扣的私通都无法阻挡“我”突围而出的决心。在“我”的印象中,麦村正是借助于仇恨和恐惧完成了对“我”人生的最初洗礼和放逐。一方面,“我”无法摆脱弥漫于麦村各个角落的仇恨和敌意。如果说徐复观对“我”的仇恨源于对母亲欲望受挫后的报复心理、母亲对小扣的仇恨源于女人之间近乎天生的嫉妒的话,那么宋癫子对“我”的仇恨以及父母亲到麦村后的相互仇恨则似乎莫名其妙。另一方面,“我”的童年稚拙而脆弱的想象中又充满了对于麦村世界的深深恐惧。“我”的幻觉中“窗外的世界浩瀚而不可理喻,它奥妙无穷,令人战栗”,并最终凝聚为一种恐惧的征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麦村的逃离,正是一次对灾难和痛苦的抛弃与告别,是一次精神涅盘般的自我拯救。只不过,此时,“我”忽视了自己与麦村似乎命定般的联系,因而没有意识到正在踏上的只是一条虚妄的救赎之途。 其二,军旅生涯。对于“我”来说,信阳的军校生活无疑揭开了人生的崭新一页,但这一页尚未完全打开却又急遽地合拢了。“在充满火药味的战争气息”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与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灾难和罪恶狭路相逢。虽然,对于军校大兵奸淫乡村女子丑剧身不由己的目睹与参与使“我”度过了三个月的禁闭生活,那几个大兵也终于被处决,但惩罚并不能真正消泯那笼罩和折磨“我”灵魂的罪恶恐怖,这种恐怖几乎一直伴在“我”此后的人生路途上。军校毕业后,“我”上前线投入了战争,并把战争视为“我的身体对于沉睡而无所适从的心灵的一次小小的拯救”。然而,战争却以其残酷和荒诞对人与生命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戏弄,并彻底摧毁了“拯救”的妄想。一方面,战争以接二连三的死亡作为成果表现出对生命最大程度的轻蔑和不屑一顾。如果说霍乱伤员被活活烧死,仲月楼关于这件小事的解释多少还能使“我”信服的话,那么当“我”所在的三团“也许只是为了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或者仅仅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的火力”而在进攻中“象被收割的庄稼一样一排一排地倒在河边”,大规模的潜伏部队竟无动于衷时,战争的残酷本性和狰狞面目则无疑
  • 小说叙事研究

    作者:格非

    本书是关于小说叙事的研究著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小说叙事的基本理论,如小说与现实、作者与读者、结构、语言等,第二部分以卡夫卡、福楼拜、废名等人的作品为例,对小说叙事方式等做了具体的分析,作者本人擅长小说写作,对小说创作有较深的体会,书中有很多独到的感悟。本书是中文专业学生及文学爱好者了解小说叙事的绝佳读物。
  • 不过是垃圾

    作者:格非

    收入本集的作品,除了《不过是垃圾》之外,其他的小说都是十多年前的旧作。趁着春风文艺出版社重新刊印的机会,我又将这些旧作通读一遍。坦率地说,有的我已不很喜欢,有的竟也觉得尚可一读。我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仿佛是在面对另一个自已,凭吊某个早已不复存在的时代遗迹,回忆那些已经咀嚼过的记忆,触探它的余温,嗅闻它的气味,有点类似于煤屑对炉火的回望。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加深,一个写作者的观念和趣味也必然会出现某种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黑夜切入白昼那样泾渭分明,倒有点像往黑墙上刷白漆--刷上一层,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原先的底子还能辨认;但刷上次数一多,原先的底色就完全看不见。问题是,那最先的黑色还在里面,并未消失。毕加索固然可以多蓝色时代跃入立体主义时代,但他是怎么也不可能变成马蒂斯的。
  • 格非-中国当代作家选集

    作者:格非

    格非的短篇小说富于情趣,如《初恋》、《解决》、《凉州词》、《沉默》、《紫竹院的约会》均是一些精粹之作。 格非的中篇小说则拥有更为复杂的含义,如《褐色鸟群》、《锦瑟》、《唿哨》、《镶嵌》。这些小说共同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人物将拥有多少种可能的命运?事实上,这些小说都在反复地重写一些人物的可能遭遇,不断地试探哪些遭遇真正属于他们的情节。像《褐色鸟群》影影绰绰地包含了四个“我”的故事:一,“我”在水边的一幢白色公寓里向“棋”描述跟踪一个穿栗树色靴子女人的曲折经历;二,多年以后,“我”与穿栗树色靴于女人相遇在村庄里,但她并不承认当时曾经到过城里;三,穿栗树色靴子女人的丈夫去世了,“我”与这个女人结为夫妻――然而她在结婚的当日就死了;四,数年之后“我”又在水边的公寓遇到“棋”,但“棋”表示并不认识“我”。显而易见,这四个故事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人们依据什么信任其中某一个故事而拒绝另外的故事呢?
  • 敌人

    作者:格非

    若干年前,子午镇显赫一时的赵氏家族在一场神秘的大火之后渐渐败落,大火预示着仇恨和敌手的存在,当香火传到赵少忠这一代手中时,扑朔迷离的灾难接踵而至:孙子水缸活溺,次子亡命暗杀,次女死于强暴,长女蹊跷失踪……眼看这个家庭摇摇欲坠,赵少忠却并不知道灾难源于何处。
  • 格非作品精选

    作者:格非

    《格非作品精选》主要内容:褐色的鸟群扑闪着羽翅,掠过“水过”银白钢蓝色的天空,在看不到边际的棕红沙滩上布下如歌的哨音。这些褐色 的候鸟天天飞来“水边”的公寓,但它们从不停留。
  • 欲望的旗帜

    作者:格非

    小说围绕1990年代初期上海即将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展开。会议执行主席贾兰坡教授突然神秘自杀,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宋子衿疯狂、会议赞助商被捕……而曾山与张末的爱情更是让人费解:他们一方面深陷于欲望编织的囚笼之中,另一方面则试图冲破它的束缚,复活古老的爱情诗意,寻找自身生命残剩的一点点真实感。正是这一点“真实感”。使他们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同时也因为这种,“真实感”的脆弱和“奢侈”,他们又一次次地远离。“犹疑”是他们生存的最基本的轮廓,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没有安慰,没有援手,没有归宿,没有和解,剩下的只是一个迷惘的信念:活在真实之中……小说描述了社会整体性价值伦理崩坍之后,困扰着人们的种种欲望以及这欲望的变体……
  • 一个人的电影

    作者:格非,贾樟柯 等

    这本书是著名导演、著名作家对电影的情感和感觉记录。 张艺谋、贾樟柯、田壮壮等内地导演,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作家格非、王朔、李陀,毛尖,在书中讲述他们各自的影像生活、那些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痕迹的电影以及由此唤醒的已然流逝的青春流年。读者可从中窥见一个时代隐约的背影。这是十年来《收获》杂志的经典专栏《一个人的电影》首次结集出版。
  • 蒙娜丽莎的微笑

    作者:格非

    《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两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故事,波及的人物都是“我”的大学同学,性格迥异,人生道路也相去甚远。格非意图通过这些人这些年的人生经历折射出知识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的变化。
  • 山河入梦

    作者:格非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山河入梦(江南三部曲)》是“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主要人物则与《人面桃花》相衔接。陆秀米之子谭功达在新中国成为梅城县县长,在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混杂了“桃花源”的梦想,而从上海流落到梅城的少女姚佩佩偶遇谭功达,成为他的秘书。在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中,谭功达的雄心屡遭挫败;憧憬着纯美情感的姚佩佩,则被命运捉弄,沦为逃亡的嫌犯。谭功达被下放到“花家舍”后,发现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在此实现;他与姚佩佩的爱情虽历经磨难,却劫数难逃,以心跳加速般的节奏展开…… 《山河入梦(江南三部曲)》以充实的细节、饱满的笔墨和沉静深入的思索,勾勒出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现实图景,寓言般地呈现了个体在时代剧变中的曲折命运与精神求索。
  • 欲望的旗帜

    作者:格非

    小说中会议执行主席贾兰坡教授突然神秘自杀,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宋子衿疯狂、会议赞助商被捕……而曾山与张末的爱情更是让人费解:他们一方面深陷于欲望编织的囚笼之中,另一方面则试图冲破它的束缚,复活古老的爱情诗意,寻找自身生命残剩的一点点真实感。正是这一点“真实感”。使他们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同时也因为这种,“真实感”的脆弱和“奢侈”,他们又一次次地远离。“犹疑”是他们生存的最基本的轮廓,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没有安慰,没有援手,没有归宿,没有和解,剩下的只是一个迷惘的信念:活在真实之中……小说描述了社会整体性价值伦理崩坍之后,困扰着人们的种种欲望以及这欲望的变体……
  • 山河入梦

    作者:格非

    《山河入梦》共四章包括了第一章 县长的婚事、第二章 桃天李也秾、第三章 菊残霜枝、第四章 阳光下的紫云英。
  • 春尽江南

    作者:格非

    《江南三部曲3:春尽江南》是“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虽然衔接前两部《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聚焦点却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现实。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却长达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功达之子、诗人谭端午自我放逐到鹤浦,面对群体参与变动的时代,试图从《新五代史》找到解释;最初崇拜诗人的李秀蓉在社会剧变的潮流中成为律师,她改名换姓,以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现身,最后却在虚浮而折磨人的现实中走向了绝望……围绕谭端午和庞家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衍变,小说广泛透视了个体人生在社会剧变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江南三部曲3:春尽江南》作者以令人感佩的诚挚和勇气,用逼近时代粗粝的犀利文笔,深度切中了这个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 褐色鸟群

    作者:格非

    80年代文学新潮丛书之一,选编了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王蒙的《来劲》、格非的《褐色鸟群》等小说
  • 人面桃花

    作者:格非

    《江南三部曲1:人面桃花》是“江南三部曲”的开卷之作。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因《桃源图》而发疯的父亲突然离家出走;所谓的“表哥”、抱着“大同世界”梦想的革命党人张季元来家寄居……对秀米来说,世界的神秘在猝不及防中突然打开。随着革命党被剿灭,张季元莫名惨死,他与秀米从未在现实中展开的情缘,却通过他留下的一本日记让秀米荡气回肠,也让秀米隐约领悟了革命党人创立大同世界的动机。辗转流离之后,秀米以革命党人的面目重新出现在江南普济。在她的革命蓝图中,混杂了父亲陆侃对桃花源的迷恋、张季元对大同世界的梦想……小说悬念迭生,余韵悠长。《江南三部曲1:人面桃花》中格非以他一贯的优雅和从容,将一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通过清晰描述了混乱,通过写实达到了寓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