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弗吉尼亚·伍尔夫

  • 达洛维夫人

    作者:[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为了一个上流社会派对所做的筹备,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穿梭时空和进出人物内心世界,由此铺开了她的爱恨纠葛,她的处境,她的青春,衰老给她带来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客人的到来引起她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小说充满了意识流的描写,想象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编辑推荐:

    1.10部传世力作,首次结集《伍尔夫作品集》丛书。

    2.20多个角色的自由切换,用一天时间写尽女人的一生。

    3.依据多个版本互相参校。

    4.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也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知名文学组织“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之一。

    专业书评:

    英国传记作家福斯特:“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她希望给小说找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能够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成熟时期的伍尔芙既不像萨特那样判断,也不像劳伦斯那样说教。她所关心的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生活视域,以开阔他的眼界,使她能从表面事件之下发现那些难以觉察到的思想感情活动。”

    精彩文摘:

    大厅里很凉快,像在地窖,达洛维夫人抬手挡住眼睛。女仆露西关门时,她的裙子沙沙作响。达洛维夫人感觉自己像一个修女,远离尘世的修女,感觉那熟悉的面纱就在她周围,感觉到过去的虔诚得到了回应。厨师在厨房里吹口哨,打字机咔嚓咔嚓地响,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在大厅的桌子前低下头,受到感化后鞠躬,感觉自己受到了保佑,得到了净化。达洛维夫人从桌子上拿起记录电话号码的本子,自言自语,这一刻多么像是生命之树上的花蕾,它们是暗夜之花(就好像一些可爱的玫瑰只为她一人绽放)。她一刻也没有信仰过上帝,正因为如此,她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仆人、狗、鸟儿有所报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丈夫理查德有所报答,他是这一切的基础,有他才有欢乐,有他才有这些绿色的灯,甚至有他,厨师才可以放心地吹口哨。因为沃克夫人是爱尔兰人,她们有成天吹口哨的习惯。——人啊,一定要有所回报,不然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时刻藏在心底。正好露西在跟前,她就想解释给露西听,手里仍旧拿着电话本。

    “太太,达洛维先生……”

    克拉丽莎仔细看了看电话本上的留言 :“布鲁顿夫人想知道达洛维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和她共进午餐。”

    “太太,达洛维先生让我告诉你他不回来吃午饭了。”

    “天啊!”克拉丽莎说。她想让露西和她一样感到失望,露西也的确失望了(但还没到痛苦的程度)。露西感受到了她和达洛维夫人的默契,她对这种暗示也是理解的,她思考着上流社会人们之间的爱情,心态平和地规划着美好的未来。露西接过达洛维夫人手中的阳伞,就像接过一件女神从战场凯旋后卸下的神圣武器,然后把它放置在伞架上。

    “无须再怕。”克拉丽莎说。无惧骄阳酷暑,因为布鲁顿夫人请理查德而不请她,这件事让她感到颤抖。正如船桨划过,河床上的植物会抖动一样,她也摇晃、颤抖。

    米莉森特·布鲁顿中午的聚餐据说别有一番风味,可布鲁顿居然没有请她。庸俗的嫉妒是不会把她和理查德拆散的,只怕日久生变。你看布鲁顿夫人的脸,简直就是刻在毫无知觉的石头上的日冕,从她的脸上不难看出,她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她的生命一年年地减少,余下的时光是那么少,不能再像青春时期那样延伸,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吸收人生的色彩、养分和声音。这样,她一进屋,室内就充满了她的气息,当她站在自家客厅门口犹豫不定的那一刻,她常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焦虑,就像潜水员入水的那一刻。此时,脚下的海水忽明忽暗,波浪大有把海面分开之势,但只是轻轻划破了表层。海藻被带着水珠的细浪裹挟,时而翻滚,时而被遮盖。

    达洛维夫人把电话本放在大厅的桌子上,然后就上楼去了。她把手搭在楼梯扶手上,似乎刚参加完一个宴会。宴会上,这个朋友或那个朋友回想起她当年的音容笑貌。似乎她关上门,走到外边去,独站良久,独自面对这可怕的夜,准确地说是面对这个实实在在的六月早晨的凝视。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玫瑰花瓣闪闪发光,她能感受得到。达洛维夫人在楼梯间敞开的窗户前停了下来,窗帘的啪啪声、犬吠声破窗而入,想着想着,她突然感觉自己萎缩了,变老了,胸部也变平了,磨面声、风声、花开声也都进来了,她感觉自己突然出了门,出了窗户,远离了自己的身体与大脑。现在她的大脑也不好使了,就因为布鲁顿夫人,她的午餐宴会别有一番风味,却没有请她去。

    像是修女退场,又像是小孩探索塔的奥秘,她上了楼,在窗户前停了一会儿,又来到了浴室。浴室的地垫是绿色的,一个水龙头在滴水。生活的中心是空虚的。还有阁楼。女人们必须脱下华贵的服装,中午她们必须脱去衣服。她把别针插在针垫上,把羽毛装饰的黄帽子放在床上。床单很干净,用一条白色的宽带子紧紧绑在床上,她的床窄得不能再窄了。蜡烛已燃掉半截,马尔博男爵的回忆录,她读得很投入,她在深夜读了从莫斯科撤退那部分。因为下议院总是开会到很晚,而她又身体抱恙,所以理查德坚持让她独自安睡,以免受到打扰。说实在的,她就喜欢读莫斯科撤退那部分,他是知道的,于是就把她的房间安排在了阁楼上,床是窄床,便于她躺在那里看书,因为她常睡不好觉。生完孩子后保留下来的那种处女感,像床单一样裹着她。少女时期的她就很可爱,忽然某个瞬间——比如在克利夫登树林的河边—由于她生性冷漠,她让他失望了。后来在君士坦丁堡也是如此,再后来几次也都是如此。差在哪里,她自己明白,不在长相,也不在头脑。而是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东西,一种有温度的东西,它可以冲破表层,使男女和女人之间冷漠的接触泛起涟漪。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隐隐约约可以察觉到。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很憎恨,心里存在顾忌,这顾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老天才知道,她觉得是大自然恩赐的(因为大自然总是明智的)。然而她有时却不由自主地被女人而不是少女的魅力所倾倒,是女人们在争吵后或做了傻事后敢于承认错误的魅力,这种事她们经常做。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因为她们的美貌,还是因为她的年龄偏大,或是出于某种机缘巧合——比如一股淡淡的清香,或是隔壁的小提琴声(在某些时候声音的威力还是相当大的),无疑她和男人们有同样的感受。只有一小会儿,但已经足够了。那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像一丝脸红,想要把它控制住,却又不能,只好任其发展,这时你就会躲得远远的,浑身发抖,整个世界都向你靠拢,惊人的力量和抑制不住的狂喜不断膨胀,终于冲破一层薄薄的表皮,喷涌而出,带着无穷无尽的慰藉,在裂缝和伤痛上倾注。那一刻,她看到了光明,像番红花中燃烧的火柴,内在的意义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正在靠近的事物开始远离,坚硬的物体开始软化。那一刻——结束了。在这样的瞬间(和女人们在一起时也有这样的瞬间),床、马尔博男爵和燃烧掉一半的蜡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放下帽子时)。她躺在床上睡不着,地板吱吱响,灯火通明的房子突然暗了,如果她抬起头,就能听到门把手轻轻的响声,那是理查德穿着袜子悄悄爬上楼来的声音,多半他还会因为失手把热水袋掉在地上而骂自己。那时,她笑得多么开心!

  • 伍尔夫

    作者:(英)奈杰尔•尼科尔森(Nigel Ni

    20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女权运动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曾令无数人着迷。本书作者是伍尔夫曾经的恋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他通过自己的回忆讲述了传主的一生。在日记和信件还原事实外,作者更敏锐地探究了伍尔夫对于女性问题和战争本质的态度,他以对这位无以伦比的作家的仰慕和热爱,为这位历史上最卓越不凡的女性描绘了一幅惊人的肖像。
  • 幕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幕间》是吴尔夫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小说。届时作者的艺术技巧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小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村庄里的故事。作者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构成错综复杂的图景,借此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吴尔夫的幽默和讽刺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象征十分奇特,寓意深刻。
  • 达洛维太太 到灯塔去 海浪

    作者:(英) 吴尔夫

  • 海浪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 海浪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海浪》是吴尔夫最具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品。小说通过对六个人物成长经历的刻画,和对富有蕴意的海浪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深刻矛盾。它就像“一部清唱剧”:“六个独唱者轮流地念出词藻华丽的独白,唱出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观念。”
  •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者:林德尔.戈登

  • 到灯塔去

    作者:[英] 弗吉尼亚·吴尔夫

    《到灯塔去》是吴尔夫最具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通过简单的情节和对瞬间印象的描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追忆童年的欢乐与憧憬和记忆中逝去的幸福,并深刻再现成人关系的复杂莫测。吴尔夫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 伍尔夫读书随笔

    作者:

    伍尔夫读书随笔(精装版),ISBN:9787549605217,作者:(英)伍尔夫 著,刘文荣 译
  • 伍尔夫研究

    作者:瞿世镜

  • 普通读者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普通读者》是吴尔夫的随笔精选,共两辑。吴尔夫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对一些文人及其作品做了评论,文笔犀利深刻,透着浓郁的情趣和幽默,给人以强烈的多样化的启迪。本书精选《普通读者I》和《普通读者II》中的精彩美文以飨读者。吴尔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理性、深邃、博大、犀利、机智、细腻、幽默,这些特色在这些散文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 论小说与小说家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小说与小说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达洛维太太

    作者:[英] 弗吉尼亚·吴尔夫

    《达洛维太太》是吴尔夫的成名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之一。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书中人物那些似无联系但令人感悟的瞬间印象。吴尔夫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达洛维太太》在题材、风格和写作方法上都有许多创新,体现了现代主义作品的反传统倾向和“极端化”、“片断化”、“非连续性”的特点。
  •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房间》出版于一九二九年,系根据作者一九二八年在英国两所大学所作的“妇女与小说”(Women and Fiction)主题演讲而写成,文中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思想和对女性的整体思索,文笔细腻风趣,充满睿智,是女性文学的传世名篇。
  • 伍尔芙日记选

    作者:(英)伍尔芙

    这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芙1918一1941年间的生活记录,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日记选。读书,写书,出版图书是她生活的主要部分。而另一部分是作家的情感和和身体感受的记录。书中文字细腻,情致优雅,为我们了解伍尔芙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一幅非同寻常的心理学图景。
  •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 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着力于女权主义运动,本书从现实的生活环境谈到女人应当怎样才能独立、怎样才能平静而独立地思考,文笔细腻、机智风趣,是女性文学的传世名篇。
  • 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

    作者:(英)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描写这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与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身的史密斯。同时对中、上层阶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的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品的写作技巧尤其值得注意,如视解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 远航

    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

    《吴尔夫文集:远航》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出版,前后经历了近九年的时间,并且几经易稿,终于一九一五年三月的英国首次发表,当时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当年四月的《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对吴尔夫表示祝贺,并对这部小说作了如下评价:“……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幽默、讽刺,以及间或辛辣的笔触,其中的创作天赋,令人刮目相看……”《吴尔夫文集:远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的一部以“较传统的风格”写成的小说,也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故事开始于伦敦街头。步入中年的安布罗斯夫妇前往搭乘一艘开往南美洲的航船“欧佛洛绪涅”号。船主是这对夫妇的亲戚。进而作者开始了对船上情况的描写。船主的女儿雷切尔•温雷克早年丧母,是一个单纯、不谙世故的姑娘,她自我封闭,已经成年后(小说开始时她已二十四岁)还对社会、政治、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等一无所知。对于雷切尔的无知,刚上船来的她的舅母海伦•安布罗斯开始很看不惯。作者在把雷切尔这个人物形象推进社会做了种种铺垫之后,插入了达洛维夫妇上船一段小插曲。达洛维夫人是一个上流社会保守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人生的惟一目的似乎就是不停地忙碌于为家庭中的男性服务。从书中提到的一些对社会、政治等问题(例如妇女选举权的问题)的争论上,也可以看出她所持的满足现状和顺从的态度。相比之下,海伦•安布罗斯就显得更有个性和自己的主张。海伦希望雷切尔的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于是,在征得船主同意后,他们夫妇带着雷切尔来到南美一个有不少英国人聚集的度假区。
  • 海浪

    作者:[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海浪的升起和沉落就好像是人们的一生,人们从生到死的过程也都是像海浪一样在不断的沉浮。本书取名海浪正是此意,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像一部配合完美的乐章,本书是一本体味人生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 达洛卫夫人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强调了女权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情节非常简单,就是写了一天的事情。从达洛卫夫人早上买花、筹备晚会写起,一直写到子夜晚会结束、宾客离去为止。 就是这一天里,达洛卫夫人时时刻刻在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怀疑。表面上的上层社会华丽舒适的生活方式,与内心的空虚交织在一起,使达洛卫夫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绝望。 请看下面这一段。早上,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突然百感交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 她将胸针放在桌上,心中突然一征,仿佛在她沉思的时候,一只冰冷的魔爪趁机抓住了她。她还不老,刚刚跨进了人生第52个年头。还有许多的岁月等着她去过。六月,七月,八月!每一个还几乎都是完整的。就好像想抓住天上落下的雨滴一样,达洛卫夫人(走到梳妆台旁)一下子纵身进入了这个时刻的核心,将它刺穿。这个时刻,这个六月的清晨,所有其他清晨的压力都涌来了。她再一次看着镜子,看着梳妆桌,看着那些小瓶子。(当她凝视镜子的时候,)在这一瞬间,她看到了整个的她自己,她看到了一个女人精致的粉红色的面孔,这个女人今天晚上就要举办一场晚会。这张面孔就是克莱丽莎·达洛卫夫人的面孔,也就是她自己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