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伍尔夫

  • 达洛维夫人

    作者:[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为了一个上流社会派对所做的筹备,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穿梭时空和进出人物内心世界,由此铺开了她的爱恨纠葛,她的处境,她的青春,衰老给她带来的死亡的恐惧以及客人的到来引起她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小说充满了意识流的描写,想象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编辑推荐:

    1.10部传世力作,首次结集《伍尔夫作品集》丛书。

    2.20多个角色的自由切换,用一天时间写尽女人的一生。

    3.依据多个版本互相参校。

    4.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也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知名文学组织“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之一。

    专业书评:

    英国传记作家福斯特:“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部部小说”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她希望给小说找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能够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成熟时期的伍尔芙既不像萨特那样判断,也不像劳伦斯那样说教。她所关心的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生活视域,以开阔他的眼界,使她能从表面事件之下发现那些难以觉察到的思想感情活动。”

    精彩文摘:

    大厅里很凉快,像在地窖,达洛维夫人抬手挡住眼睛。女仆露西关门时,她的裙子沙沙作响。达洛维夫人感觉自己像一个修女,远离尘世的修女,感觉那熟悉的面纱就在她周围,感觉到过去的虔诚得到了回应。厨师在厨房里吹口哨,打字机咔嚓咔嚓地响,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在大厅的桌子前低下头,受到感化后鞠躬,感觉自己受到了保佑,得到了净化。达洛维夫人从桌子上拿起记录电话号码的本子,自言自语,这一刻多么像是生命之树上的花蕾,它们是暗夜之花(就好像一些可爱的玫瑰只为她一人绽放)。她一刻也没有信仰过上帝,正因为如此,她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仆人、狗、鸟儿有所报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丈夫理查德有所报答,他是这一切的基础,有他才有欢乐,有他才有这些绿色的灯,甚至有他,厨师才可以放心地吹口哨。因为沃克夫人是爱尔兰人,她们有成天吹口哨的习惯。——人啊,一定要有所回报,不然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时刻藏在心底。正好露西在跟前,她就想解释给露西听,手里仍旧拿着电话本。

    “太太,达洛维先生……”

    克拉丽莎仔细看了看电话本上的留言 :“布鲁顿夫人想知道达洛维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和她共进午餐。”

    “太太,达洛维先生让我告诉你他不回来吃午饭了。”

    “天啊!”克拉丽莎说。她想让露西和她一样感到失望,露西也的确失望了(但还没到痛苦的程度)。露西感受到了她和达洛维夫人的默契,她对这种暗示也是理解的,她思考着上流社会人们之间的爱情,心态平和地规划着美好的未来。露西接过达洛维夫人手中的阳伞,就像接过一件女神从战场凯旋后卸下的神圣武器,然后把它放置在伞架上。

    “无须再怕。”克拉丽莎说。无惧骄阳酷暑,因为布鲁顿夫人请理查德而不请她,这件事让她感到颤抖。正如船桨划过,河床上的植物会抖动一样,她也摇晃、颤抖。

    米莉森特·布鲁顿中午的聚餐据说别有一番风味,可布鲁顿居然没有请她。庸俗的嫉妒是不会把她和理查德拆散的,只怕日久生变。你看布鲁顿夫人的脸,简直就是刻在毫无知觉的石头上的日冕,从她的脸上不难看出,她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她的生命一年年地减少,余下的时光是那么少,不能再像青春时期那样延伸,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吸收人生的色彩、养分和声音。这样,她一进屋,室内就充满了她的气息,当她站在自家客厅门口犹豫不定的那一刻,她常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焦虑,就像潜水员入水的那一刻。此时,脚下的海水忽明忽暗,波浪大有把海面分开之势,但只是轻轻划破了表层。海藻被带着水珠的细浪裹挟,时而翻滚,时而被遮盖。

    达洛维夫人把电话本放在大厅的桌子上,然后就上楼去了。她把手搭在楼梯扶手上,似乎刚参加完一个宴会。宴会上,这个朋友或那个朋友回想起她当年的音容笑貌。似乎她关上门,走到外边去,独站良久,独自面对这可怕的夜,准确地说是面对这个实实在在的六月早晨的凝视。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玫瑰花瓣闪闪发光,她能感受得到。达洛维夫人在楼梯间敞开的窗户前停了下来,窗帘的啪啪声、犬吠声破窗而入,想着想着,她突然感觉自己萎缩了,变老了,胸部也变平了,磨面声、风声、花开声也都进来了,她感觉自己突然出了门,出了窗户,远离了自己的身体与大脑。现在她的大脑也不好使了,就因为布鲁顿夫人,她的午餐宴会别有一番风味,却没有请她去。

    像是修女退场,又像是小孩探索塔的奥秘,她上了楼,在窗户前停了一会儿,又来到了浴室。浴室的地垫是绿色的,一个水龙头在滴水。生活的中心是空虚的。还有阁楼。女人们必须脱下华贵的服装,中午她们必须脱去衣服。她把别针插在针垫上,把羽毛装饰的黄帽子放在床上。床单很干净,用一条白色的宽带子紧紧绑在床上,她的床窄得不能再窄了。蜡烛已燃掉半截,马尔博男爵的回忆录,她读得很投入,她在深夜读了从莫斯科撤退那部分。因为下议院总是开会到很晚,而她又身体抱恙,所以理查德坚持让她独自安睡,以免受到打扰。说实在的,她就喜欢读莫斯科撤退那部分,他是知道的,于是就把她的房间安排在了阁楼上,床是窄床,便于她躺在那里看书,因为她常睡不好觉。生完孩子后保留下来的那种处女感,像床单一样裹着她。少女时期的她就很可爱,忽然某个瞬间——比如在克利夫登树林的河边—由于她生性冷漠,她让他失望了。后来在君士坦丁堡也是如此,再后来几次也都是如此。差在哪里,她自己明白,不在长相,也不在头脑。而是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东西,一种有温度的东西,它可以冲破表层,使男女和女人之间冷漠的接触泛起涟漪。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隐隐约约可以察觉到。对于这样一种东西,她很憎恨,心里存在顾忌,这顾忌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老天才知道,她觉得是大自然恩赐的(因为大自然总是明智的)。然而她有时却不由自主地被女人而不是少女的魅力所倾倒,是女人们在争吵后或做了傻事后敢于承认错误的魅力,这种事她们经常做。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因为她们的美貌,还是因为她的年龄偏大,或是出于某种机缘巧合——比如一股淡淡的清香,或是隔壁的小提琴声(在某些时候声音的威力还是相当大的),无疑她和男人们有同样的感受。只有一小会儿,但已经足够了。那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像一丝脸红,想要把它控制住,却又不能,只好任其发展,这时你就会躲得远远的,浑身发抖,整个世界都向你靠拢,惊人的力量和抑制不住的狂喜不断膨胀,终于冲破一层薄薄的表皮,喷涌而出,带着无穷无尽的慰藉,在裂缝和伤痛上倾注。那一刻,她看到了光明,像番红花中燃烧的火柴,内在的意义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正在靠近的事物开始远离,坚硬的物体开始软化。那一刻——结束了。在这样的瞬间(和女人们在一起时也有这样的瞬间),床、马尔博男爵和燃烧掉一半的蜡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放下帽子时)。她躺在床上睡不着,地板吱吱响,灯火通明的房子突然暗了,如果她抬起头,就能听到门把手轻轻的响声,那是理查德穿着袜子悄悄爬上楼来的声音,多半他还会因为失手把热水袋掉在地上而骂自己。那时,她笑得多么开心!

  • 伍尔夫

    作者:(英)奈杰尔•尼科尔森(Nigel Ni

    20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女权运动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曾令无数人着迷。本书作者是伍尔夫曾经的恋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他通过自己的回忆讲述了传主的一生。在日记和信件还原事实外,作者更敏锐地探究了伍尔夫对于女性问题和战争本质的态度,他以对这位无以伦比的作家的仰慕和热爱,为这位历史上最卓越不凡的女性描绘了一幅惊人的肖像。
  • The Hours

    作者:Michael Cunningham

    A daring, deeply affecting third novel by the author of 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and Flesh and Blood. In The Hours, Michael Cunningham, widely praised as one of the most gifted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draws inventively on the life and work of Virginia Woolf to tell the story of a group of contemporary characters struggling with the conflicting claims of love and inheritance, hope and despair. The narrative of Woolf's last days before her suicide early in World War II counterpoints the fictional stories of Samuel, a famous poet whose life has been shadowed by his talented and troubled mother, and his lifelong friend Clarissa, who strives to forge a balanced and rewarding life in spite of the demands of friends, lovers, and family. Passionate, profound, and deeply moving, this is Cunningham's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to date.
  • 書與畫像

    作者:Virginia Woolf

    維吉妮亞.吳爾夫以創作經驗豐富的小說家筆觸,隨筆的形式,沒有教條,不帶成見,無拘無束地談自己對某一作家、某一作品這樣那樣的印象,構成了讀者展讀時的自在與欣然。 《書與畫像》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入的文章較多,討論的是文學方面的問題或作品。第二部分是人物評論,它們向讀者展現了某個男人或女人栩栩如生的肖像,但這個人不一定是文壇上的人物。 本書最開始的幾篇文章主要是非正式的隨筆或文學素描,其中有些是從書評演化而來的。非正式隨筆,或曰個人隨筆,是她極欣賞的一種文學體裁,主要因?它允許作者展示個性或「自我」。這幾篇文章對她創作非正式隨筆的技巧有所展現。接下來先是討論幾位男作家的隨筆,而後是對以女作家及其作品?題材的書的評論。這種依據性別的分類看來或許有些隨意,但其實是因她對身為一名女性--而且是女性作家--的含義有鮮明的意識。她往往把女性置於其自身的傳統,而不是更廣義的人類的傳統中去看,這是她在討論女性時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一部分的最後幾篇文章是她對書信集的評論以及另外一些讓我們體會到維吉妮亞.吳爾夫對「文學地理」的重視的隨筆:她意識到地域感在許多英國作家的作品中佔據重要地位。任何人在讀過她的小說之後,都能覺察到對她個人而言某些背景具有重大意義:倫敦、康橋、康沃爾郡。因此,她也深切意識到環境對其他作家的影響:約克郡沼澤之於勃朗特姐妹,湖區之於華茲華斯,倫敦的街道之於狄更斯。事實上,她對英語文學的愛在很大程度上與她對英國本身、對英國歷史和地理的愛息息相關,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中的人物肖像也和前面對作家的評論一樣按性別分開,原因也是如前所述。維吉妮亞.吳爾夫在描寫女性時,幾乎總會表現出她對女性受到的限制和約束的意識。在回顧女性的一生時,她以卓越的技巧揭示出社會認為女性應該扮演的角色,這些角色因時代不同而各異,但在某種意義上總是受壓迫的。毫無疑問,我們對 19世紀女性所受壓迫的認識總是比對伊麗莎白時代女性所受壓迫的認識更清楚,而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啟示,把這些隨筆依照主人翁的性別以及年代的先後排列使讀者得以領會這個啟示。
  • 伍尔夫是怎样读书写作的

    作者:

    本书是以读书为线索,来给弗吉尼娅·伍尔夫的生平和作品写一部评传。作者有意把伍尔夫从曾经幽闭过她文学形象的象牙塔中请出来,还给读者一个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的弗吉尼娅·伍尔夫。... 【目录信息】 卷首语. 第一章 读书与人生 1.渊源家学 2.布卢姆斯伯里 3.焦虑、经济、出版社 4.阅读战争 第二章 作为女人来阅读 1.自己的房间 2.重读《摩尔·弗兰德斯》 3.谁害怕弗吉尼娅·伍尔夫? 第三章 英国作家 1.读伊大林日记 2.读阿狄生 3.四位女小说家 第四章 意识流说 1.意识流由来考 2.阅读两种作家 3.读勃朗太太 第五章 小说与形式 1.读解传统..
  • 幕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幕间》是吴尔夫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小说。届时作者的艺术技巧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小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村庄里的故事。作者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构成错综复杂的图景,借此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吴尔夫的幽默和讽刺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象征十分奇特,寓意深刻。
  • 吴尔夫散文

    作者:吴尔夫

    《吴尔夫散文》内容简介:吴尔夫成名成家始于一个文学女青年。她父亲是一个著名文人,家里书很多,在那样的读书时代,天资聪颖的吴尔夫读书上瘾就在情理之中了。英国人读书一向不是为了博取功名,到了吴尔夫的时代科学和文学空前繁荣,仅从求知的角度看,读书几乎成了一个文化人的必要修养了。但是读书多了有一种副作用(或说一种结果),那就是尝试写作;文学的情况尤其如此。吴尔夫没有按部就班地上学,家教是主要的教育渠道。可以想见,在吴尔夫读了很多书时,吴尔夫偷着明着进行写作,是情理之中的。
  • 普通读者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

    普通读者(英文全本),ISBN:9787510021312,作者:(英)伍尔夫 著
  • 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

    作者:(英)伍尔夫

  • 海浪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 普通读者

    作者:[英] 维吉尼亚·吴尔夫

    《普通读者:吴尔夫随笔》向我们介绍了英国一批著名作家和一些我们还不怎么熟悉的作家的生平、作品、写作生涯、遗闻轶事等,我们读来饶有兴味,有助于我们对这些作家的进一步了解。在我们面前摆着的这本小书,包括从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的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吴尔夫随笔》及其续编当中选译出的文章。
  • 吴尔芙

    作者:(英)约翰.雷门

    吴尔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也是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者。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她短暂丰富的一生;她如何成为布卢姆斯伯里的主要成员,如何与丈夫一起建立英国霍加斯出版社,如何在饱受精神疾病之苦下完成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奠定她成为二十世纪最卓越且具创新能力的意识流小说家。在她于一九一二年与雷纳德结婚至一九四一年投河自尽为止的三十年里,一共完成十五部著作,代表作如长篇小说《到灯塔去》(1927)、《达罗卫夫人》(1925)、《海浪》(1931),以及一部长篇日记、六本书信集等。 目录 推荐导读 人文荟萃的时代风貌 童年生活 成长的艰辛 新生活的开始 外貌与才情兼美原姊妹花 婚姻大事 严重的精神疾病 夫妻自创出版社 早期的小说 维吉妮亚的小说宣言 意识流 《达罗卫夫人》 《到灯塔去》 薇塔与《欧兰尔》 《一间自己的屋子》 写作出版换来宽裕的生活 经营的难题 《海浪》 频繁的社交与写作生活 《岁月》 评论文章 《罗杰·佛莱传记》 《幕间》 投河自尽 感谢 参考书目 吴尔芙年表 图片说明 索引
  • 伍尔夫散文

    作者:(英国)维吉尼亚・伍尔夫

    本书所选的维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作品共分四辑:第一辑选入《普通读者初集》的文章十五篇,第二辑选入《普通读者二集》的文章十四篇,第三辑选入作者其他文集的随笔和评论十四篇,第四辑选入作者的女权主义名作《自己的一间屋》。伍尔夫既继承了传统英国随笔娓娓而谈的优点,又以女性的细腻蕴籍,巧妙地揉合了英吉利民族所固有的含蓄、幽默的风趣,把散文写得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清新活泼、自成一家,从独创性上胜过本世纪初的那些随笔作者,不愧为20世纪有代表性的一位英国散文名家。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

    作者:吴庆宏

    女权主义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潮,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本书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一,她不仅继承了早期的旧女权主义(women’s rights)的核心思想,坚持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法律权利,还特别强调女性必须彻底摆脱父权制思想观念的束缚,丰富和发展其特性,发出不同于男性的声音,从而实现了由强调男女法律上平权的旧女权主义向解构男性政治思想文化霸权、确立女性视角的新女权主义(feminism或译女性主义)的转变,为20世纪60年代末新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想理论基础。其二,她在对妇女解放的思考中,主张最终消除男女的二元对立,摆脱形而上学的性别划分,并且把目光投注到女性内部的阶级差异上,由此预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发展方向。
  • 海浪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海浪》是吴尔夫最具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品。小说通过对六个人物成长经历的刻画,和对富有蕴意的海浪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深刻矛盾。它就像“一部清唱剧”:“六个独唱者轮流地念出词藻华丽的独白,唱出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观念。”
  •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者:Jane Goldman 著,李维屏 导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文学导读系列丛书之一。全书由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作品和接受情况四个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作经历、美学思想、艺术特征和文学成就。伍尔夫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学本科与研究生文学课程的必读教材,同时也为我国学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术资源。 目录 Preface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Life 1882-1909 The 1910s The 1920s 1930-1941 Chapter 2 Contexts Biographies Bloomsbury Wider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texts Chapter 3 Works Woolf's fiction Woolf's nonfiction Other essays Chapter 4 Critical reception Introductory reading Critical reception Contemporary reviews and the 1940s:innovation, experimentalism, impressionism The 1950s and 1960s: philosophy,psychology, myth The 1970s and 1980s: feminism, androgyny,modernism, aesthetics The 1980s: feminism, postmodernism,sexual/textual politics The 1990s to the present: feminism,historicism, postcolonialism, ethics Notes Guide to further reading Index
  • 伍尔夫作品精粹

    作者:李乃坤选编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其中心在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两个代表作家之一,她在探索20世纪人的精神世界、实验和完善意识流方法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因人瞩目。本书精选她的小说六篇,包括她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墙上的斑点》,标志着她小说最高成就的《到灯塔去》。此外还选入了她的小说理论七篇,对笛福、艾略特、劳伦斯、《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家作品的评论九篇。
  •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者:林德尔.戈登

  • 自己的房间

    作者:Virginia Woolf

    作者簡介:維金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 ~ 1941)---英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以其作品風格細緻微妙見長,並奠定女性主義文學及現代文學之雛形。為入選二十世紀十大小說家中唯一的女性,並榮獲〈TIME〉雜誌名人榜。 ◎由於天性敏感,十三歲喪母之慟所帶來的精神創傷延續了她的一生,影響創作甚巨:在寫完長篇小說時,她總會寫一些文章來釋放強大而窒息的焦慮,本書即是其中之一。但終因長期為憂鬱症所苦,於41歲投水而死。作品有:《波浪》The Waves、《日與夜》Day and N 內容簡介:若莎士比亞有個才華洋溢的妹妹,她會一樣成名立萬……?在維多利亞時期,女子是不能受教育的。而吳爾芙卻在封閉古老的社會裡帶你進入另一個想像的空間。 ◎本書是由吳爾芙在英國紐南母(Newnham)和格登(Girton)兩間女子學院的演講〈婦女與小說〉兩篇講詞合併而成。其中對女性書寫的空間與意義作精闢的闡述,並做了一個結論:『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這篇精彩獎稿發出了女性的聲音,視為女性主義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