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阿根廷文学
-
七座空屋
诺奖作家巴尔加斯—略萨、J. M. 库切盛赞的小说家,科塔萨尔的接力者,《格兰塔》最佳西语青年作家,胡安·鲁尔福小说奖得主
幻想小说大师萨曼塔·施维伯林最新短篇集
七段被遮蔽的梦境:当事物找不到它的位置时,故事就会发生
*
【内容简介】
女孩跟随母亲踏上了侵占陌生人空间的旅程;男人向警察隐瞒了父母和孩子赤身裸体藏在花园中的事实;女人帮助邻居不断收集他死去的独子的衣物;逐渐失忆的老妇人通过制订清单召唤死亡;婆婆给儿媳讲述了一桩旧事,或许只是为了让它再次发生;小姑娘生日当天在医院邂逅了神秘的陌生男子;女子穿着浴袍走出家门,坐上了一个管道工的车……
《七座空屋》中的七个故事来自卡夫卡、科塔萨尔和卡佛的文学传统,从幻想的奇异暗面抵达真实的世界。充满戏谑精神的荒诞情节,悬疑不决的气氛,游离徘徊的人物和越轨行为,孤独者迷失其中的疏离空间……施维伯林总是从日光下最熟悉的地方开始,然后魔术般将我们送至梦魇的深处。在她笔下不存在平庸乏味的日常:人生总在那些不可预见的瞬间亮出底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
【评论推荐】
★ 萨曼塔·施维伯林的黑色幽默故事仿佛格林兄弟和弗朗茨·卡夫卡造访了阿根廷,人们从裂缝中滑落,跌入洞中,进入了不同的现实。——J. M. 库切
★ 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巴尔加斯—略萨
★ 施维伯林在明显对立的文学立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边是“肮脏现实主义”之父,另一边是与奇幻、恐怖和神秘文学有关的作家……她采用卡夫卡那种叙事者的声音,以完全自然的方式讲述肮脏、可怕,或者纯然悲伤的事情;她钦佩布拉德伯里的想象力和不可抑制的乐观主义;与科塔萨尔一样,她在不断寻找新的叙事方式。——《今日拉美文学》
★ 施维伯林的感染力是基于她对事件和情境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核心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即以一种既写实又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来分析司空见惯的事物,对环境进行透视……故事氛围如梦似幻,真实呈现于荒诞的那一面;有时会刺痛人,有时则会给人以慰藉。——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
-
侦图机
科塔萨尔的接力者,诺奖作家巴尔加斯—略萨、J. M. 库切盛赞的小说家,首部长篇力作。
“这是我们的现实,只是我们尚不自知。”
社交网络时代的寓言:在一个孤立分离的世界,人们终于看到自己。
入围2020年国际布克奖,《纽约时报》《卫报》《观察家报》《卫报》《Vulture》“NPR” 2020年度最佳小说。
*
【内容简介】
“侦图机”本无生命——直到有人把它们带回家。从香港、温哥华、特拉维夫到埃尔福特……它们逐渐填满整个世界。孤独的秘鲁老妇人同时也是一名德国年轻女性的小兔子,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越过亲密关系的峡谷。失去母亲的安提瓜男孩操纵着一只挪威的小龙,梦想看到真正的雪,“用指尖触摸世界的另一端”。高价贩售侦图机“定制”连接的克罗地亚男子被卷入大型犯罪集团的活动,操控熊猫侦图机救出了远在巴西的女孩。在墨西哥陪伴艺术家男友的年轻女子买下了一只乌鸦侦图机,却逐渐失去对它的掌控……
《侦图机》是怪诞幻想小说大师施维伯林的一次思想实验:在一个依赖虚拟连接的世界,在线体验能否让人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科技在赋予人类力量的同时,是否会让我们在情感上退行,为难以想象的恐怖铺平道路?当物理隔离和监视成为常态,当在真实世界中面对面几乎是种威胁,人类依然会去探索真实人生与超现实的边界。
*
【评论推荐】
★ 萨曼塔·施维伯林的黑色幽默故事仿佛格林兄弟和弗朗茨·卡夫卡造访了阿根廷,人们从裂缝中滑落,跌入洞中,进入了不同的现实。——J. M. 库切
★ 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巴尔加斯—略萨
★ 施维伯林创造的“玩具”是萌宠与社交网络的完美结合,让她能够剖析那些触及我们所有人生活的问题:互联网的阴暗面;全球蔓延的孤独;让我们追随最新潮流的愚蠢惯性……在她创造的世界忠,真正的怪物并不存在于外部世界,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纽约时报》
★ 《侦图机》是一部简短有力、令人不安的小说。故事探究了构成隐私侵犯的灰色地带,以及亲密关系和暴露癖之间的界限。萨曼塔·施维伯林[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以娴熟的手法引导叙事,让人想起她那些最优秀的短篇。她是一位天才的讲故事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位真正的作家。——《理性报》(La Razón)
★ 《侦图机》让人想起《黑镜》的世界。其效果是窒息感与令人欲罢不能的成瘾性;以一种看似自然却又隐藏张力、令人不安的风格,将家庭生活的细微琐事与科技的阴暗面结合起来。——《世界报》(El Mundo)
★ 对孤独和隐私的深刻反思。——美国广播公司(ABC)
★ 施维伯林是探索21世纪人类恐惧的文学探索者。——《先锋报》(La Vanguardia)
★ 施维伯林再次将自己投入到我们所以为的“正常”那令人不安的边界地带。——《自由信报》(Letras Libres)
★ 《侦图机》……让萨曼塔•施维伯林登上了新一代惊悚小说大师的榜首。——《Book Riot》
-
毁灭者亚巴顿
❈ 20世纪拉美文学巨擘萨瓦托“小说三部曲”收官之作,《隧道》《英雄与坟墓》续篇
❈ 动乱宇宙困境、恐惧、孤独的目击证人,人类世界宗教、哲学、历史之永恒忧思
❈ 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
阿根廷经典作家萨瓦托长篇小说,是其“心理小说三部曲”(《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之终章。“三部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焦虑与死亡,表达对人的存在与命运这一命题经年的探究和思考”。
《毁灭者亚巴顿》的主线是发生在1973年同一时间的三件事情:其一,“疯子”巴拉甘目睹的异象——一只长着七个头的巨龙盘踞在夜空中;其二,十七岁的纳乔看见挚爱的姐姐与房地产公司总裁有染;其三,二十三岁的马塞洛因与游击队员“小棍子”之间的友谊,在警察局地下室被酷刑折磨致死。
在主线之外,相当混乱地穿插了不同人物的对话、回忆、信函、会谈、新闻报道等。曾经在《隧道》和《英雄与坟墓》中出现过的角色,再次作为客体或主体出场,连作者本人也成为了书中的一个角色。最重要的已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其间的争论、思绪,涉及诸多话题的探讨:现实、宗教、哲学、历史、战争、革命、暴力、现实和超现实……作品具有典型的拉美文学魅力,又有独创之处。虽则阅读门槛较高,其文学价值、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
——————————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二人是对手,但不是在狭小的曲径上,而是在无限的宇宙中。博尔赫斯永远也写不出《毁灭者亚巴顿》;同样,萨瓦托永远也写不出《阿莱夫》。我观察到一个普通的细节;将来会有人译出它的象征意义。就是这两个杯子:在博尔赫斯的杯子里是水;在萨瓦托的杯子里是威士忌。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
愤怒的玩偶
“我一个人在这里,被九颗螺丝钉在悲惨世界”
“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七个疯子》《喷火器》作者罗伯特·阿尔特 小说处女作
本书初名《猪一样的人生》,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众生
——————————
《愤怒的玩偶》是“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拉美“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罗伯特·阿尔特自传式小说,亦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主人公阿斯铁尔是一位被学校开除的少年,他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摆脱贫穷,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小说以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加上荒诞和绝望的气氛,反映了 20 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混乱局面。
小说初名《猪一样的人生》,后改为了《愤怒的玩偶》。其实小说原名道出了小说的真谛,即这是失败的、肮脏的、失望的人生。新书名的寓意也许是指人是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指涉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有学者认为,这与文中不断提及的诗人波德莱尔诗中许多的“玩具”对应,意在改变玩具本来的娱乐功能,玩具对玩具的制作者产生愤怒和反叛,隐射对这个现代化初期的工业世界的愤怒,因为它消灭了劳动者的梦想。
——————————
我们会创造出我们的文学,并非通过永不停歇地谈论文学,而是在骄傲的孤独中写作,将打在上颌那一拳的暴力包含在作品中。是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让太监们吹胡子瞪眼”。——阿尔特
阿尔特总是习惯着眼于一般的事物,他看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里走路,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相爱,在那里受苦。——科塔萨尔
-
追求者
♪ 科塔萨尔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等一致喜爱的伟大作家。
♪ 《追求者》是短篇小说大师科塔萨尔的代表作品,以“爵士乐历史上最传奇的艺术家”查理•帕克为故事原型。
♪ 插图珍藏版本首次授权引进。书中22幅精彩插图均由阿根廷著名插画家何塞•穆尼奥斯绘制,完美融入小说的叙事主线。
♪ 科塔萨尔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文字魔力,为你带来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
————
没人知道约翰尼在追求的是什么,但就是这样,它就在那里,
在他对许多事物所发表的荒谬言论中,
在迪伦•托马斯的小诗集中,在那个可怜鬼中——
这使他变得伟大而荒谬,让他变成失去四肢的猎人,变成追逐熟睡老虎的兔子。
——《追求者》
他是一个才华耀眼的爵士乐大师,还是一个生活失控的失败者?《追求者》以迷人的文字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在爵士乐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惊为天人的演奏者,彻底颠覆传统,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困于时间深渊的痛苦。这一切该如何打开,又会如何结束?科塔萨尔赋予了这篇小说一种迷幻动人的色彩。
-
伊西德罗·帕罗迪的六个谜题
拉丁美洲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侦探小说集
史上第一个被囚禁的侦探横空出世
博尔赫斯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也是相当少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他的非虚构作品和虚构类作品一样,在读者心目中都有很好的口碑。
本书是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以奥诺里奥•布斯托斯•多梅克为笔名合作撰写的侦探小说。
博尔赫斯对侦探小说这一门类情有独钟,试图打破侦探能力的局限,创造出了“第一个被囚禁的侦探”——伊西德罗•帕罗迪。相比盲人侦探麦克斯•卡拉多斯、绅士侦探奥古斯特•杜宾、远程解谜的扎列斯基王子,这位足不出户的帕罗迪更令人击节赞叹。他蒙冤入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二七三牢房里破解了六个匪夷所思的谜案。
小说讲述的六个谜案分别戏仿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失窃的信》等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设定,向它们一一致敬之余又加入反转变化,使故事充满了智性的乐趣和人性的色调。
本书从来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这次是首次推出。译稿忠实流畅,很好地反映了原文的面貌。
-
女裁缝与风
◆博尔赫斯继承人、当代拉美文学特立独行的大师塞萨尔·艾拉 想象力席卷如狂风之作
◆《2666》作者波拉尼奥 摇滚巨星 帕蒂·史密斯倾力推荐
◆这是我最爱的一本艾拉小说。——罗贝托·波拉尼奥
————————
女裁缝的独生子失踪了,邻居说一辆大卡车正带着他去往巴塔哥尼亚;
女裁缝急了,赶忙坐上一辆出租车疯狂去寻找儿子;
女裁缝的丈夫回家后,又开上他的红色小卡车追了出去;
在这些人后面,又有一辆神秘的蓝色小车紧紧跟随。
那一天,似乎人人都奔赴南方,去往巴塔哥尼亚,那世界的尽头,魔鬼诞生之地。
那里有痴情的狂风,他早已深爱上女裁缝,他发疯般地吹风,极力阻止着魔鬼的步伐……
————————
【评论】
艾拉是拉美文学的杜尚。他是当代有诱惑力、特立独行的西语小说家之一,绝对不可错过。——娜塔莎·温默,《纽约时报书评》
在艾拉的妙笔之下,含混积蓄为秩序,谜团得以澄清,每个看似离题的叙述终有其目的。 ——《出版人周刊》
读完艾拉后,我往往不记得任何东西,就像大梦初醒时,惊觉梦中那些繁复的电影画面消失了。——帕蒂·史密斯《纽约时报书评》
艾拉的作品是被投递到平原上的密密麻麻、变幻莫测且结构精巧的建筑物,不事张扬的抒情风格与他对由形而上学、现实主义、通俗小说、达达主义糅合而成的不协调组合的偏好,被调适得恰到好处。——迈克尔•格林伯格,《纽约书评》
你真的应该到阿根廷南部去寻找那位当今西班牙语文学界有创新精神、令人感到兴奋与震撼,也是具有颠覆性的作家:塞萨尔•艾拉。——西班牙《国家报》)
艾拉痴迷于如何去定义和描绘现实,无论其如何荒谬,且最终都能创造出一个新的现实形象。——Book Forum
艾拉坚定地继承了博尔赫斯和W.G.塞巴尔德的写作传统。——马克•多蒂(美国著名诗人)
艾拉逾越了现实的边界,世界不再辜负他的想象力。——本杰明•莱塔尔,《纽约太阳报》
-
讨论集
随笔集,一九三二年出版,收录博尔赫斯所写的书评、影评,展开文学艺术观的讨论。如《高乔诗歌》、《阿根廷作家与传统》关注阿根廷本土文学风貌,《另一个惠特曼》、《福楼拜和他典范的目标》则把目光转向世界文学,《阿喀琉斯和乌龟永恒的赛跑》、《乌龟的变形》探讨作者心心念念的哲学命题。文章涉猎广泛,博尔赫斯说:“我的生活缺乏生命和死亡。正是这种缺乏使我勉为其难地喜好这些琐碎小事。”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随笔集,一九三〇年出版,是博尔赫斯对于阿根廷诗人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生平和作品的介绍与评价,同时也是他对于阿根廷市井生活的想象。埃瓦里斯托•卡列戈是一位根植于市井的诗人,他笔下的市郊,与博尔赫斯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遍布欢声笑语却又随时剑拔弩张。探戈、六弦琴、匕首、英雄、叛徒等等市郊生活的关键词,汇成了博尔赫斯眼中的江湖。 -
序言集以及序言之序言
序言是博尔赫斯钟爱的一种体裁,他写过的序言数以百计。序言也是博尔赫斯锐意革新的一种体裁,他为此专门撰写了《序言之序言》,直言“在微弱多数的情况下,序言近似于酒后的致辞或者葬礼的悼词,不负责任地极尽夸张之能事,读之令人怀疑”,并提出序言的新理论,宣称序言应该是评论的新侧面,而非祝酒词的次要形式。 本书以《序言之序言》为先导,共收录了三十九篇精彩纷呈的序言,评介的对象不受时间空间的羁绊,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熟悉的到阿根廷作家,也不乏莎士比亚、卡夫卡、惠特曼等不朽的经典,充分展现了博氏序言的独特风格。 -
私人藏书:序言集
博尔赫斯另辟蹊径,不以文学的运动、年代以及对作品的繁琐分析为标准,而是回归本质,着眼于“文学的美”,精心挑选出自己“爱不释手并极想与人分享的书”,组成一套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私人藏书”,并为每本藏书作序。本书共收序言六十四篇,一九八八年出版。所论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如马可·波罗《行纪》、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和《一千零一夜》,也有如今已凐没无闻的拉美作家;既有欧美文坛的巨擘,也有来自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著作。 -
博尔赫斯,口述
演讲集。一九七八年五六月间,博尔赫斯在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大学讲授了五堂课,分别以书籍、不朽、伊曼纽尔•斯威登堡、侦探小说以及时间为题。主题看似宏大抽象,作者另辟蹊径,带给读者全新的思辨体验:从口述传统角度谈论书籍的历史,以诗歌为切入点分析不朽的意义,借斯威登堡谈生与死的哲学命题,把侦探小说誉为混乱文学时代里的拯救者。五堂课统以“时间”这个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始终。 -
但丁九篇
但丁的《神曲》是博尔赫斯钟爱的作品,本书收录了他为它写下的九篇妙趣横生的短文。本书有别于艰涩乏味、空洞无物的学术论文,有的从《神曲》里的一个人物,有的从其中的一个细节,有的甚至从某个词语出发,结合心理学、哲学、神学等各领域的观点,丰富了对《神曲》的解读。书中没有任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文学理论和长盘累牍的方法论,每一篇都精致可爱,独立成章,体现出作者极高的文学造诣和阅读素养。 -
永恒史
随笔集,一九三六年出版,收八篇,所收《永恒史》梳理并否定了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神学关于“永恒”的历史,《评注两则·接近阿尔莫塔辛》试图证实时间的“圆形”性质……“永恒”、“轮回”、“循环”,均指向时间命题。 -
诗艺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
探讨别集
《探讨别集》收录散文三十五篇,是博尔赫斯对他钟爱的作品、钟爱的作家的评论集。他由秦始皇焚书谈儒家经典的流传,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显示出超前的感知。 -
七夜
博尔赫斯技巧精湛的写作背后,支撑着的是庞杂浩瀚的阅读量和毕生埋首的治学热情,他的非虚构作品充满了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文学动机。本书为演讲集,一九八〇年出版,收录博尔赫斯在一九七七年夏天所做的七场讲座内容,分别以《神曲》、梦魇、《一千零一夜》、佛教、诗歌、犹太教神秘主义以及失明为题,讲述博尔赫斯与《神曲》的交往、镜子与迷宫混杂的梦魇、东方意识、佛教的本质、诗的审美、圣书的观念以及艺术的工具等等。 -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
这位博尔赫斯的嫡系传人,这位奇异隐士般的塞萨尔—艾拉,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文学传奇;他每天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写作,像爵士乐手那样完全即兴,绝不修改;他只写不超过五万字的中篇小说,他的题材天马行空,从科幻到侦探到伪传记到书信体,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虽然他行事低调,认为“作家不应该像妓女那样四处兜售自己”,但还是赢得了一批像《2666》作者波拉尼奥、著名摇滚乐手兼作家帕蒂·史密斯之流的精英粉丝。《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收录的两部中篇被公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时而如论文般精密严谨,时而如LSD般迷幻缤纷,时而如大海般平静杜阔,时而如闪电般将你击中。 -
布罗迪报告
作者说:“我有时思考:一个步入暮年的斫轮老手也可以倚老卖老地模仿有才华的青年人的构思和创作。思考的结果便是这个供读者评说的集子。”小说集收《第三者》、《小人》等。 -
阿莱夫
小说集,一九四九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七篇。阿莱夫(א)是希伯来文的首个字母,数学中代表无穷数、无限的集合,神秘主义理解为超越时空极限的潜在的能量。博尔赫斯以小说的形式展开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对宏观与微观的思考。在爱慕的女人去世之后,“我”每年仍在她生日那天去她家拜访,她的表哥达内里多年来一直在写一部题为《大千世界》的长诗,他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地下室角落里有一个“阿莱夫”,那正是他写诗天赋的源泉。“我”静静躺在幽暗地下室的砖地上,眼睛紧盯楼梯第十九级台阶,终于,我看到一个闪烁的小圆球,球里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那就是阿莱夫。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