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邱妙津

  • 鳄鱼手记

    作者:邱妙津

    【内容简介】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在这些故事中,还穿插着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构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诗性寓言。身着人装的鳄鱼最终乘坐着火的浴盆飘向深海,影射“鳄鱼/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孤独与被排挤的命运,构成复调双声的奇异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长篇处女作,震惊中文世界的爱情物语,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蒋勋、骆以军、陈雪、郭玉洁诚挚推荐。——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鳄鱼手记》将隐秘的女性情感勇敢地变成天才的书写,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之旅,极致炽烈悲恸的爱情物语,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刻度和阴影,书中的诸多名词和意象已成为一代代人自我指认的身份象征。

    ★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性私密情感的深度书写,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用寓言与密码写就的长篇情书,瑰丽华美又痛彻心肺、暴烈而温柔的女性情爱体验,浓烈丰沛的情绪,严肃与真诚的生命品质,展示爱的高贵与纯粹、爱的永在与不在。小说充满哲学思辨的灵敏机锋,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展示人类灵魂繁复多变又千疮百孔的内在景观,一种浓郁丰盛的美感,高贵迷人的生命力,生发出惊心动魄的摄人力量。情爱踟蹰,生命坏毁,唯有极度真实勇敢地对待自我与生命,才能对抗命运的狂暴与社会的媚俗。

    ★ 一只鳄鱼的真挚告白,生命边缘地带的哀歌,献给每一个假装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类。——《鳄鱼手记》用童话寓言般灵异笔触描绘社会边缘人的处境,展现出对转型世代思潮暗涌的敏锐捕捉能力,传达出对性别、性向的一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抑制的兴奋。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鳄鱼,有时必须要隐藏自己,披上人装,在黑暗中重新去认识定义自我,去探索世界。从1994年至今,这本书仍一直在对异类或自以为异类的人发出关切的讯号:“嗨,亲爱的鳄鱼,你好吗?”

    ★ 精装纪念典藏版,荣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鳄鱼手记》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 寂寞的群眾

    作者:邱妙津

    作者有濃厚實驗性及都市風格,人物性格強烈,具對現實架構的破壞與建設性,情節敘事用構圖式的電影剪裁手法,視覺意象豐富。
  •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六月號:邱妙津

    作者: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一卷第十期(六月號)目次 【編輯室報告】灼熱 張清志 【劇照的聯想】再回外公家 朱天文 【瞬間的形成】質感探索(一) 羅智成 【淡水導覽】淡水教堂 余素君 【台北生活】原點 蔡淑玲 【短波】見經理和送毒粥 黃燦然 【只要黑白】給個角度 馮光遠 【專輯:完成與未完成的生命寫作 邱妙津】 一九九五年六月日記 邱妙津 如果要活著我就會活得比任何一個人都堅強、豐厚、有力量、勇敢。 如果必須死,我也要死得比任何人都自由、都歡樂、都乾脆、都意識清明。 生與死都是基於同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信念與價值。如果為了在我對生命的那份信仰或理想而死,不願活在一個我所不願意的人生及生命裡而死,儘管早夭,儘管犧牲了我更多的才華與美麗,然而之於我還是值得的,起碼捍衛了我所要的美麗生命及尊嚴,死也是在愛生。 早期習作十則 邱妙津 假面偶 邱妙津 創作構想 邱妙津 簡歷 邱妙津 作品簡介 邱妙津 邱妙津的死亡行動美學與書寫…… 周芬伶 生命與愛情的極致──再讀《蒙馬特遺書》 王丹 葬兔 張娟芬 十年前後 賴香吟 【國際文壇】等待野獸投票之際 阿瑪杜‧庫忽瑪(Ahmadou Kourouma)/文、林力雲/譯 【經濟學的故事】SARS和中華文化──再論文化的經濟觀察 熊秉元 【飛行台灣人】人類和他的神祇 胡晴舫 【文學原鄉】家在鳳山,錦連 蔡依伶 【過日子】市集 丘彥明 【映像館】在路上——我們的病與希望 星條旗下的蛋──公路電影的歷史 向虛無挑戰——公路電影精神 荒涼的浮標——公路電影符號 最公路的表達:《逍遙騎士》(Easy Rider) 公路生物──公路電影代表導演 機械時代的堂吉軻德——公路電影經典形象 非一般旅程──十五段最好的公路電影 【散文】逐花的人 沈花末 【超新星】瓶中的二野指戰員 滕天賜 【Mortorcycle-Gossip.com】 And words are all I have... 楊佳嫻 思慕微微 伊格言 【印刻書房:聚書脞談錄】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耿濟之與三○年代作家 吳興文 【CEO生命閱讀】紫蝶振翅,生命無限躍昇──專訪明基亞太東南亞區總經理姚鴻州 田運良、林瑩華/採訪 蘇惠昭/文 【六月小說】夏日煙雲 駱以軍 【國際文壇動態】德國三大詩人聚會等六則
  • 鬼的狂歡

    作者:邱妙津

    本書創作主題反映了現代消費社會五光十色的精神廢墟,與被異化的人的一般處境。新世代小說家直接大膽的宣告;徹底逆反舊世代的影響,重新設定嶄新的書寫圖象。作者簡介 邱妙津 邱妙津,一九六九∼一九九五,台大心理系畢業,劉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臨床組。曾於張老師心理輔導中心擔任輔導員,後進入《新新聞》雜誌擔任記者。曾獲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推薦獎、中央日報小說獎,著有小說集《鬼的狂歡》、《寂寞群眾》、《鱷魚手記》等。
  •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邊緣的生命地帶;糾結的同性情慾,在冷、冷、冷的灰域之間,傾聽邱妙津--一隻寂寞鱷魚的真摯告白……。
  • 邱妙津日記(上下)

    作者:邱妙津

    「自己一定要寫作,如果不寫作或太久沒寫作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我生活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要寫作。」──邱妙津,1994.01.16 對這一代未及深思愛與死的真諦的文藝青年們來說,《邱妙津日記》提供的,不會是件懷舊的紀念品而是一個朝聖的座標,以及面對誠實之愛的靈魂練習本... 如果沒有付印,原稿上這些鉛筆書寫的字跡,也許再過幾年就會消逝了吧。像一個漸褪的夢,教人無法判清倒底發生過什麼,又是因為什麼而錯愕驚醒。讀著這份日記,我們越來越不能分辨:邱妙津是真正的活過了,抑或真正地被自己從這世上註銷了?一切就是那樣發生過了,所有事件的痕跡卻越發難以被定義,被記憶。在日記中,越是看著她親手埋葬了青春,越是感到青春靈魂之哀悲未了。人生長夜,她的日記竟像是她自己唯一的商量對象。 彷彿從未有餘波盪漾似的,她去世竟然已經十二年。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所有震驚於她戲劇性死亡的青春靈魂或許曾經想像這個彷彿夠遙遠,夠客觀的時間數字,足夠她們去恢復,去解謎。孰知白駒過隙,還不夠喘上第二口氣。彷彿邱當年無法趕赴的,前景無限的時間尾端,一下子追上來,把一切感受都終結了。時間重新啟動,錯愕也重新啟動:都倒錯了,難道不該是作品先於作者先成為逝者? 這些筆記本,嚴格工整的鉛筆字跡,慎重其事、密密麻麻──何等豐盈而沉重的逝者記憶──這些或將成為她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手稿。 物傷其類。有一代人註定在進入她日記時感到焦慮而猶豫,甚至被恐懼攫奪,不知道自己可以決定什麼。對這世界,對愛人,對自己,究竟該無情還是多情? 關於一個早夭的作家,這些未帶走的筆記本於她作何意義?無人能料想。在如今這個私密心情身世都逐漸習慣於以鍵盤輸入、網路承載流布的國度,這批遺稿反倒更像是被虛構出來的怪物一般──這也引人遐想猜疑:若邱未死是否還會有這樣一批手稿而非網誌文章?網路能即時回應(或被打擾)的特性是否有可能為她的死亡帶來一線轉機?若果真如此這批日記手稿是否還能維持這樣的內省深度與純粹? 無法得證。彼時她的心思彷彿已在幽冥之境,一本本筆記本則宛如劫後餘生──是愛的禮物,未竟的生命責任,等待祭司解讀的天國書信。這些日記內容,像一組組求救或告別的密碼,在記憶縫隙間載浮載沉,溫柔地行過情緒幽谷,有時卻也百般嚴厲檢驗著邱自己的藝術志向與餘生。 關於她,意識底層倒底是什麼樣的景觀,十多年來,沒人能看得真切明白;但卻讓人窺看後以為自己會變得強韌,更懂得那些幽微的悲傷。 人們會看到:這批日記經歷的七年期間,激情的星火燒盡,灼痛地熄滅了,繼而籠罩的是更大的黑暗。記憶彷彿鎖入一個透明密封罐,能清楚地被凝視,卻道不出任何感覺。與任何人都毫無關係。 邱妙津去了遙遠的地方──我們卻還在路上。 *GO>邱妙津專輯企劃。 * ●每次上中興號跟爸爸或姊姊揮手,心裡那種不忍,他們哪裡知道他們又要把他們的女兒妹妹送去過什麼樣地獄般的生活。姊姊問我「把自己逐到那麼遠的地方,真的是為了理想嗎」,放逐,真的放逐,我說台北和巴黎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一樣都是放逐,有家歸不得的放逐。──1990.01.03 ●這世界太寂寞也太冷寞,什麼樣的文章都有,就是沒有談論關於如何活著的東西,文學不就是訴說關於「如何活著」的事。(寫幾本書,有一個人可以愛)。就是這樣,人生只維繫在這個東西之上,其他的很難使人活下去。──1992.05.31 ●爬上去,再利用寫作爬上去,埋頭苦寫,不相信你無法瞭解世界。生命的挫折正好有助於埋頭苦寫,不管世界。──1992.06.26 ●死亡和瘋狂都沒什麼好害怕的,它們只是內心的幻象,我可以用更大的愛克服它們的,儘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與折磨,我還是要述說愛是不滅的。──1995.04.14 ●早從相識之初,妙津伏案寫日記的姿勢便使我印象深刻,嚴肅、專心、不被打擾、宛若儀式的完成,無論歷經怎樣的遷徙變動,她總把這些日記帶在身邊,我知道,這些日記是她最大的財產,她的很多作品也都可以在日記裡找到雛型。她不僅是抱著記事心情寫日記,而是藉此嚴密審視自己的心緒,把驚人的誠實、熱情投洩在這裡。──賴香吟(編者) 目錄 ★1.1989年日記(69篇) ★2.1990年日記(98篇) ★3.1991年日記(90篇) ★4.1992年日記(30篇) ★5.1993年日記(18篇) ★6.1994年日記(40篇) ★7.1995年日記(58篇)
  •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鳄鱼手记》是不是已故作家邱妙津最成熟的小说,以大学生活为背景,生活手记为形式,字里行间充满织细的同志情感告白,真挚动人。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 蒙馬特遺書

    作者:邱妙津

    本書是作者最後一部小說作品,亦是她喝盡「畢生」心智的生命之作,既含蘊自畫像的況味,更刻劃了一個年輕女子在異國生涯中夢想追求。
  • 蒙馬特遺書

    作者:邱妙津

    此書於邱妙津自殺次年問世,相隔十二年,重出新版將增加原書未及發現收錄的「第十五書」、「第十八書」、「第十九書」內容近萬字。 邱妙津最後的書信體小說。從此她保持緘默。她曾誓言用一生來證明自己的美與愛,也以人生終程在異鄉展開瀕死跋涉放出愛與美的憂傷凡花,永恆回歸了藝術家與愛人者身份。 相反地, 我的人生是由不忠走向忠誠, 她的人生是由忠誠走向不忠, 這些都是我們各自生命資料展現的歷程, 只是在這歷程交錯運動的瞬間, 我脆弱的人性爆炸了, 我這個個體無聲無息地在天地間被犧牲。 一切都僅是大自然。 絮,我是個藝術家,我所要做的,就是去體驗生命的深度,去了解人及生活,並且在我的學習與創作裡,表達出這些。我一生中所完成的其他成就,都不重要,如果我有一件創作品,達到那個目標,我才是真正的不虛此生。 作為邱妙津最後一部小說作品,本書不僅是一部充滿豐富哲學思辯過程的創作,更是作者以最後生命與濃烈情傷鍛鑄、並向世界告別的懺情書信;既蘊藏自畫像的況味,更刻畫了一個年輕女子在異國落寞孤寂生活中的夢想追求,以及脆弱生命底下充滿無限可能的愛與執著。
  •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時隔十二年,太早棄世的青年作家邱妙津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全新改版推出! 邱妙津人生中最熾熱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台灣20世紀末不應忽視的同志文學收穫。宛如從來都遭刻意視而不見的暗綠色地心燐火,一隻披著人皮的鱷魚,在校園生活與情慾關係的冰必底層,悄然地、孤絕地滑動著感覺逐漸消失的四肢..... 不要再相互靠近,毀滅不會終止的。 在你的未來,我想告訴你: 打破任何我讓你產生的想像,努力去愛一個人, 但不要過份愛一個人,適度地愛,也不能完全不愛, 那種愛足夠讓你知道現實裡怎樣作對他才是好的, 那種愛足夠讓你有動力竭盡所能善待對方。 即使你因而不愛我了, 但沒有關係,我希望你現在和未來活得好, 那就是努力去愛別人, 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免於悲傷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邊緣的生命地帶;糾結的同性情慾,在冷、冷、冷的灰域之間,傾聽邱妙津--一隻寂寞鱷魚的真摯告白……。本書也台灣在二十世紀末以來,極為重要的同性戀小說。「鱷魚」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是披著人皮的「偽裝的人類」──這件人皮是鱷魚的束縛,是邱妙津的束縛,也是所有同性戀者的束縛,書中單數章節以七個男女主角的同性戀、雙性戀的情欲、精神世界為主軸,通過解放的性及性別觀點,企圖為八○年代新生代青年作全新的精神分析。雙數章節則以一擬人化鱷魚的獨白,另組合成獨立於單數章節之外的寓言,諷刺、影射「鱷魚╱性異常者」在人類社會孤獨、受壓迫的命運。單數、雙數章節以不同材料、敘述手法的雙結構牽動出同一主題的心理及政治層面。
  •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 鳄鱼手记

    作者:邱妙津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 遣悲怀

    作者:骆以军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