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耶利内克
-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现代宪法史论
本书是耶里内克在英美学术界最著名的一部著作。他在文中阐释的观点据说启发了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写作,这篇短小精干的文章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至今仍有影响。 这篇文章探讨了法国人权宣言的历史来源。其令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局限在法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内部,而是把权利宣言这一问题放置到了更加宽广宏大的欧洲政治历史和思想史中进行考察。这一超越单纯文本争议的视角展现了权利宣言背后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看到了一个更生动和全面的现代宪法基本权利诞生的历史图景。 -
托特瑙山
耶利内克的剧本,从文体上很难下定义,作家在文体之间游刃,许多剧本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读,人物极少,大段的对白,每个人物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有的全剧就是一个人的独白。如果说一部分剧本,如《克拉拉·S》(ClaraS.,1982),《城堡戏剧》(B urgtheater,1985),《疾病,又名现代妇女》(K 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1987),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有场景,场次,人物,对白,等等,那么,其他一些剧本则完全可以被视为“为舞台写的散文”。《云团·家乡》(W olken.Heim,1988),是将赫尔德林、克莱斯特、费希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语录和恐怖组织红色旅囚犯的书信糅为一体。《托特瑙山》(T otenauberg,1991)中的主人公——老年男人和中年女人,无疑就是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他们之间的对话正是作家本人对奥地利乃至欧洲的政治现实给予的回答。《死亡与少女》(D er Tod und dasM?dchenI-V)是作家在不同时期写的五个单独的作品,分别以几个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基。肯尼迪,美国女诗人普拉斯和德国女诗人巴赫曼),展示了这些由男性的视角创造出来的悲剧女性及其她们不可能由“王子”解救的命运。 剧中人物很少,几乎全是大段的独白或对白,似乎更适合阅读而不是上演。作家本人对自己的剧本也曾经说过:“台词是为剧场考虑的,但并不是为了一场舞台演出。人物们其实自己已经在充分表现。”她还说,“我并不追求有缺陷和弱点的被弄掉了棱角的人物,我追求的是论战和强烈的反差,这是一种木刻技术。我用斧子劈进去,为的是让那些我的人物进去的地方不再长出草来。” -
魂断阿尔卑斯山
《魂断阿尔卑山》以2000年10月11日奥地利境内一列火车失火,造成150人死亡的世界大惨案为背景。作者让当时的遇难者复活,和救援人员一起登台,表达他们对生与死的看法,从而鞭笞了技术万能论和竞技运动的盲目冒险,指出人对自己的掠夺和藐视必将招致难以挽回的灾难。本书还收入作者其他5个颠覆戏剧传统的可读的散文剧。 -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
本剧进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剧中那种对于当下时间的超越,尤其是对未来的预见,则是可以通过人物的服装稍加暗示的。 娜拉一定要由一个受过杂技训练,而且会跳舞的女演员来饰演。她还应该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表演体操,做的时候是否专业并不重要,完全可以显得笨拙一点。艾娃的言行应该总是显得有点儿冷漠和玩世不恭。 -
啊,荒野
本书由三个相互嵌套,彼此缠绕,经为参照的漫画式中篇小说组成可以称为“荒野三部曲”,并可看作为英俊健壮的青年伐木工埃里希的悲惨命运为“潜在线索”的畸恋小说。这盲埃里希戕害自然、茶毒生灵,又被人欺骗利用,受尽凌辱剥削。这个粗野、麻木、猥琐的兽奸者,同是为两个出类拔萃的女人――著名哲学家情妇、诗人艾希霍尔茨和德国康采恩奥地利总代理、无名无姓的女经理及森林大亨所“追求”和“需要”,成为他们的“自慰品”。埃里杀选中充当“性助理”,陪同女经理上阿尔卑斯山猎场,由于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黑暗勾当,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像动物一样遭到猎杀。 作品揭露了那些阴险,伪善、自私的政客和大资本家的嘴脸,咒骂那些受人利用所谓“自然保护主义者”的恶劣行经,强调要保护的不是人化的自然,而是原初的荒野,令人敬畏的自然状态。书中还把奥地利和德国历史与现实的许多丑恶面骂得体无完肤。 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率直本真、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她那无与伦比的语言想象力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瑞士《新苏黎世报》盛赞“本书作者是一位喜欢实验的语言艺术家”,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与她相比,许多女作家无异于正在学习中的学生。 -
逐爱的女人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诺奖得主耶利内克成名之作 《逐爱的女人》 瑞典学院评价:她的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音乐般的动感,她用超凡的语言热诚呈现了社会陋习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布丽吉特是镇上内衣工厂的女工,不满足现状,想找一个“可靠”的男人,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当个老板娘。 宝拉生活在乡下,拥有自己的梦想。她想过干净一点、更“好一点”的生活,幻想有一天会遇到她的爱情,一起过“好一点”的生活。 两个寻找“爱情”的乡村女人,所有的生活被框在一个小小的范围里,没有出路…… 《逐爱的女人》写于1975年,耶利内克凭借该作一举成名。 她是这么一位女作家:以她的锋芒毕露和激情恣意,让读者感受生存根基的震动。 ——瑞典学院 社会学家不会把这本书视为社会纪实报告,但他们的确应该这样……不留情面的嘲讽使得这个故事成为真实的记录文件。记录者以看似天真幼稚的方式让肯定不再天真幼稚的读者时刻能够洞悉和透视。 ——《每日镜报》 两个“逐爱的女人”都是被欺骗者……这个作家的卓越之处在于她的精确和尖锐,并以此刺向一个由错误的幸福观支撑的世界。 ——《法兰克福评论报》 -
逐爱的女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以《逐爱的女人》一举成名。在作品中,耶利内克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尖锐透明得几乎冷酷的文字讲述了两个女工的故事:布丽吉特和宝拉如何追逐着各自的婚姻目标。 女人,追逐爱情,就像行者追逐远方的目标一样无可厚非。可是,《逐爱的女人》中的爱情似乎变了味道,背离了爱情的本身的意义,沾染了爱情以外的许多的东西。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的是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 -
我们是诱鸟,宝贝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运用广告片、小说中的科学幻想、插图小说的风格、恐怖电影的场面和滑稽惊险的连环图画,配上海因杰、披头士乐队、詹姆斯·邦德和巴特曼,并以此诱发短时间的刺激作用。除此之外,在小说的各章节中,还有三个小说人物粉墨登场,这就是奥托、埃姆马努埃尔和玛丽亚。然而,这些人却不断变换自己的作用。并非他们构成情景,而是情景塑造这些人物……埃尔弗里德·耶内利克严厉谴责所有那些倾向于精致文化的现象,所以那些搞革命,也就是赶“时髦”的现象。她对这种的谴责并不过头。因此,在她的文章中,她把所有那些变成时髦革命的亚文化的现象,但是也把米基小家伙和妇女、正人君子,加工成离奇古怪、遭到歪曲的状况。好痛斥十五至二十五周岁那些文化消费,揭露年岁稍长者的媚俗艺术作品和购买兴趣,让这一切犹如一部反传统电影般,在读者的想象中放映。 目录 至今发生了什么 第一章 奥托的作用 第二章 她年轻 第三章 午夜阿姆施暴泰滕 第四章 难道这个奥托不是 第五章 天才的外科医生和魔鬼 第六章 难道这就是爱情 第七章 现在是时候了 第八章 在亲吻中降下去 第九章 第九层 第十章 这不会是 第十一章 不过奥托也可能不一样 第十二章 奥托气喘吁吁,拚命喘气 第十三章 埃斯佩兰察号豪华轮 第十四章 您别马上就怀疑他 第十五章 如果我们把父亲干掉 第十六章 南方太阳耀眼的白光 第十七章 更有效 第十八章 一个水泄不通的圈子 第十九章 懒洋洋地 第二十章 天才的医生 第二十一章 年轻的外交官 第二十二章 献给掌声的鲜花 第二十三章 满怀仇恨 第二十四章 这个奥托 第二十五章 果真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十六章 约翰、保罗、乔治、林果——这些单音节名字的人 第二十七章 埃姆马努尔蹦蹦跳跳 第二十八章 当阳光停止照耀时 第二十九章 你在安娜·塔讷面前 第三十章 咳!奥托甚至非常愉快 -
死亡与少女
我很高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也为变成大众所知的公众人物而绝望。——埃里弗雷德•耶利内克 《死亡与少女》是一部微型戏剧集,收入《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基》和《墙》五个精短的剧本,加上代后记《地下王妃》,共解构了童话、神话和现代生活中的七位明星女性形象:白雪公主、睡美人、歌剧家赫尔米纳•冯•舍茨笔下的罗莎蒙德公主、杰奎琳•肯尼迪、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和戴安娜王妃,借她们的口,探讨了存在、真理、死亡、爱情、美和性等诸多严肃的话题。 -
米夏埃尔
亲爱的年轻读者们,没有光彩耀眼的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可怜啊!但是,就算有了光彩耀眼的梦,我们的生活还是可怜的。一个有智慧的男人说得好:梦境就是环境。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她的小说和戏剧中顺向和逆向流淌的音乐般的声音,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揭露了社会陈规的荒谬及其征服性的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米夏埃尔》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名作,创作于1972年。这部作品中,作者围绕着两个年轻的女学徒英格丽特和盖尔达,通过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描绘了一群在当代物质社会中异化的人们,否定司空见惯的社会人际关系,蔑视高高在上的权钱阶级,意图唤醒被电视等大众媒体控制的普通人。借助镶拼交叉的结构和叙述中的刻意跳跃,作者打断常规的阅读节奏,以留白逼迫读者去思考。 -
贪婪
乡村警察库尔特・雅尼什――“一个仪表堂堂和表面轻松愉快的男子”,很讨女人们的喜欢。他钱色两贪,看中了单身女人的房产,就像着了魔似的要连人带财弄到手。作为警察他知道从哪儿物色牺牲品,常常在公路边随时掏出圆珠笔来,记下女人的车牌号码和地址。第一个受害者是个中年妇女,她从城里迁来农村,是为了独自在大自然中排遣孤寂――一个对生活感到失望的女人,根本不是警察的对手。警察使得她在性爱上百依百顺,进而觊觎她的房子。而后是一个还不满十六岁的姑娘,也迷恋上这个男人,因为她有可能危及他的计划,他便杀死了她。当她的尸体在湖中被发现后,那个年长的情人产生了怀疑,猜到了这个警察的秘密。 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轻松地把侦探故事,情爱文字和消遣小说拼和成一个开心游戏。一位讲述者经常出现在事件中。作者借他的口冷嘲热讽地说:“人家经常指责找,说我傻乎乎地站在那儿,在我的人物立起来之前就让他们倒下了。” 小说关于钱色的主题不止源于一个小人物,而更为注目的是那些占统治地位者的无节制的“贪婪”。 -
米夏埃尔
《米夏埃尔:一部写给幼稚社会的青年读物》内容简介:电视观众们看到这里说不出的高兴,至少他们看起来比洛加尔斯基太太知道得多。一位电视观众对另一位说:注意,有事情要发生了!当洛加尔斯基太太第二次按门铃而里面毫无动静时,四五位其他电视观众或者两三百万其他电视观众对他们的妻子、朋友或孩子们说了:注意,有事情要发生了! 可是洛加尔斯基太太还一直没有起任何疑心。我们大家齐声狂喊:有事情发生了,洛加尔斯基太太!但她还一无所闻。洛加尔斯基太太打开了没有关好的花园的门,走向住房。门关着。毫无动静。现在一切都清楚了,洛加尔斯基太太甚至愣住了(愣住了)。 -
“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 埃里卡被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她的内心囚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富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阶: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而埃里卡也开始走出发霉的生活。试着走向远方的一缕阳光……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
一幅肖像
所有自认为了解我的人,其实对我一无所知。——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总是游走于边锋。这位来自奥地利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擅于以毫不容情德笔调描写男欢女爱、性、政治、故乡和体育。在耶利内克笔下,一切规则都已分崩离析,世界被深深嵌入了她那独一无二的语言空间,她那音乐式的“声音和反声音之河流”。 从温顺的音乐神童到享誉世界的女作家,《一幅肖像: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传》展示了耶利内克令人惊叹的成长轨迹以及矛盾丛生的生活:她面对媒体坦率爽朗,却是一个恐慌症患者,一直向往着隐居桃源;她是一个细腻的维也纳女人 ,同时也是一个尖锐的针砭时弊者;她荣获了无数重要的文学奖项,同时却又树敌无数,令男人们咬牙切齿…… -
情欲
自从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传染那些在爱情上喜新厌旧的人”,书中这位厂长就不得不放弃嫖妓和更换配偶,又回来享用他的妻子格蒂。格蒂想要逃脱那些性攻击,那种马上就要做爱的例行的、无聊的、要命的重复。她经济下落不明,有时喝醉酒后到了警察局。她身为母亲不能正常地过她的性生活;母爱和性欲互相抑制,在若闷逃亡中她偶然结识大学生米夏埃尔,把真诚的爱献给他,这个她心中的青春偶像却极尽骗子之能事,诱奸和侮辱了她。 小说问世时曾因涉及色情引起非议,经过争论,舆论认同它是一部有独特价值的反色情的讽刺作品。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情欲》玩弄文字游戏,但造诣极高,在荒诞中见出清醒、准确,可以当作一部讽刺滑稽作品来读。它通过句子的节奏,通过重复,使始终可以支配的妻子和总是性欲旺盛的丈夫显得滑稽可笑,而用男人的想象和男人的语言来作出结算。”《法兰克福评论》说:“耶利内克的激烈的反淫秽作品《情欲》已经成为畅销书,因为在当代德语文学中,眼下没有一种在语言和才智上可以与之比美的阅读挑战。”《南行意志报》的评论作者从书中“咄咄逼人的不雅和无情”,感到“处在当代德语文学之上的孤独的高峰上”,赞扬作家“改写了愚蠢好色的语言,并且坚决地继续推进为荒诞和喜剧。” -
逐爱的女人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成名作!两个“逐爱的女人”都是被骗者。作者的卓越之处在于她的精确和锐利,并以此刺向一个由错误的幸福观支撑的世界...... -
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钢琴教师》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内心因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雷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阱: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 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
死亡与少女
《死亡与少女》作品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姬》和《墙》,其实在这五部分之外还可以加上最后成为代后记的《阴间王妃》。这六位女性毫无顾忌、直截了当并且观念颇为现代地谈论着所有严肃的哲学命题:存在、真理、谎言、思想、理性、永恒、美、死亡,当然,还有爱情和性。作者要告诉读者,她们被追逐,被传颂,但是她们没有什么被追逐、被传颂的地方,没有值得模仿、值得期待的任何附加价值。 -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代表作。作品以辛辣尖刻的语言直面狭隘苟安的市民社会和生活,背景为战后五十年代的维也纳。书中的几个主角均为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清谈,无所事事地在街头闲逛,在黑暗的掩护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混乱。作品借助对他们人生遭遇的描述,揭示了经济起飞初期一派和平的假面背后的社会真相。 一个真实的案件 一个青春的苦难史 原来 青春不仅是一种成长 也可能是一种毁灭 “令人赞叹的是,耶利内克用如此丰富的细节凸显小市民社会的种种行为方式,精确地将其镶嵌在奥地利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中。”——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有关五十年代,人们还没有读过比这更尖刻的文字。”——德国《世界报》 -
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外国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获得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埃里卡虽年龄上已届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 甚至睡觉也必须与母亲在同一个床上。青春期变成了“禁猎期” 埃里卡被禁止和外人随便交往,不能穿时装。想要一双高跟鞋都不行。她的内心囚长期的压抑经受了极大的扭曲。埃里卡的学生克雷默尔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死一般沉寂刻板的幽闭生活。克富默尔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阶:母亲固执而变态地从他手中抢夺埃里卡。埃里卡在对待情欲上表现出受虐狂的疯狂举动。最终克雷默尔选择了逃离。而埃里卡也开始走出发霉的生活。试着走向远方的一缕阳光…… 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