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波兰文学
-
捍卫热情
《捍卫热情》一书囊括了扎加耶夫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介入,逐渐转移到更个人、更内在化的精神层面。其中部分篇章是他对精神导师如:恰普斯基、赫伯特、米沃什等的精彩解读和追忆。读者可从他真切、带反讽自嘲式的语言中,读出其思想轨迹的进步,转折,提高及其精神追求的纯粹。他对时代的精神建设有强烈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及反思,诗性与哲理在他身上紧密结合。书中的论题涉及哲学、美学、诗学,论述独到而又有针对性。完美诠释了他永不知足、永远探求而“延缓做出评判”的精神,对读者颇有启示与警醒意义。所收文章凸显他的文风和特点:思想性和诗性,既带有波兰作家普遍有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观照,也论及当代及前辈作家艺术家的趣闻轶事,从而具有亲切感。这些文字使我们对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花园里的野蛮人
赫贝特是波兰大师级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 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本书是诗人研究欧洲文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历经三年多问世;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游历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美术、宗教进行寻幽探胜的成果。书中糅合了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元素。作者信马由缰厚积薄发,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都进行了精神和现实的深度交叉造访、探寻和写作,为我们呈上了一部欧洲的人类文明进化史,其中涉及法国的远古洞窟壁画、古希腊神庙、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城、教堂的修建及其建筑艺术、一系列画家及画作,信息量大,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基督教阿尔比派、宗教裁判官和游吟诗人》和《为圣殿骑士团辩护》两篇无关艺术,均是讲述欧洲宗教派性斗争的长篇随笔,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言之灼灼,理据相依,充满个人洞见和思想的智慧。 -
石头世界
本书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包括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告别玛丽亚》、《某一个士兵》与《石头世界》,下篇主要是关于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作品的评论文章,索非亚·纳乌科夫斯卡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作为延伸阅读则以附录的形式体现。 -
福地
《福地》内容简介:波澜壮阔的资本社会的真实画图,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人们拜倒在金钱脚下,而金钱又成为导致种种罪恶的根源及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当时波兰最大的工业城市、财富追求者心中的“福地”——罗兹为背景,绘写了一副资本社会发展的真实画图,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资本社会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竞争。作家笔下的一群波兰、犹太、德国资本家形象,既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等等共同的本质,又各有发迹的道路和独特的性格。小说有力解释了人物个性的复杂和多样。主人公波兰实业家博罗维耶茨基在事业上的雄心、苦干,在情爱上的虚伪、自私,以及有关人物——从富豪、好友到情妇、未婚妻同他的关系,尤其刻画得准确、鲜明。 -
与撒旦的约定
· 与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比肩的世界大师再次圣显 · 珍贵书信+生平图片首度中文面世 · 揭开《鳄鱼街》背后的暗黑心灵世界 · 厄普代克、库切、菲利普•罗斯&余华、蒋方舟热爱布鲁诺•舒尔茨 布鲁诺·舒尔茨被视为与普鲁斯特和卡夫卡比肩的波兰文学大师。他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和电影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自《鳄鱼街》在中国出版以来,舒尔茨及其作品在中国有了众多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如余华、止庵、蒋方舟等名家。本书是布鲁诺·舒尔茨生前与自己的朋友、情人以及众多艺术家的书信集,涉及贡布罗维奇、维特凯维奇等众多欧洲艺术大家,是研究舒尔茨艺术生涯及生平活动的珍贵资料。 -
先人祭
本书是伟大的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代表作《先人祭》的首个汉语全译本,包括了诗剧全四部,以及序诗、附诗,由知名翻译家易丽君、林洪亮、张振辉从波兰语译出,翻译时间跨度达四十年。其中第三部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外国文学著作。该剧长演不衰,最新的波兰剧院(弗洛 茨瓦夫)版引起轰动,北京人艺特邀2015年七月底在北京演出,备受各界瞩目。波兰剧院的院长应邀为本次出版撰写了介绍。 ※ 《先人祭》是密茨凯维奇的重大戏剧成果。作为一部弥漫着难以定义的情绪的戏剧作品,它在波兰文学中开了先河。……之后,它成为某种民族神圣戏剧,有时候会因其对观众的强烈影响而被审查当局禁演。它是浪漫主义最复杂和最丰富的作品之一,把梦与残酷的、现实主义的讽刺糅合起来,被戏剧导演尊为对他们的技能的最高考验。 ——切斯瓦夫·米沃什 -
在我们奥斯维辛
1.作者博罗夫斯基的生平富有故事性,“天才作家,早逝成谜”。1943年,他被盖世太保逮捕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苦熬两年后,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了那段苦难的集中营岁月。不满二十九岁时自杀身亡。 2.作品和本人受到诸多赞誉,终将与波兰文学一起不朽。博罗夫斯基揭露纳粹集中营人间地狱的小说,被波兰文学界和欧美学者一致认为是描写这一题材最优秀的作品。获得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极高的赞誉! 3.冷酷与恶的极致必能唤起人们无限的善。这本集中营小说集记录的是丑恶的极权统治下人性与生存的矛盾,见证罪恶、残忍之后,能唤起人们对善无止境信念的追求。 4.博罗夫斯基的多篇作品被名导改编成电影。《告别玛利亚》1993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是菲利普•齐而格。《格伦瓦尔德战役》1970年被改编为电影,名为《战后的大地》,导演是安杰伊•瓦依达。获得197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最佳影片(提名) 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精选自博罗夫斯基反映其集中营经历的短篇小说集《告别玛利亚》和《石头世界》。 “二战”期间,上千万无辜民众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毫无选择的权利。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们当中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偷窃、玩弄手段,为了活着而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儿子偷面包,做监工的父亲 吊起儿子的脖子;因为想要活下去,年轻母亲不愿认领自己的孩子;因为想要多一碗汤、多一床毯子、靴子厚一点,那些具有行刑人与受害者双重身份的、从犯人中选出来的犯人看守们将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送进毒气室…… 博罗夫斯基用客观、冷静的笔触描写了集中营里不同人的生活和命运:他们的反应、行为和生存方式。他的作品充满勇气,他敢于直面悲惨环境和身处其中的自己。 博罗夫斯基描写集中营的短篇小说,不仅是波兰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杰作。他文风简洁、笔法写实,但在朴实无华之中,意义深邃,远远超越了纯粹的事实。 -
着魔
《着魔》是贡布罗维奇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故事讲述了年轻的网球陪练瓦尔查克到波兰一个农庄去给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做陪练,两人发现各自性格极其相似,而此时这位小姐已订婚,未婚夫是附近城堡的主人霍尔桑斯基公爵的秘书霍拉维茨基。这座城堡里发生的神秘又恐怖的事件引发了瓦尔查克的好奇,他和文物教授斯科林斯基合作,在奥霍沃夫斯卡小姐的配合下,最终解开了这个恐怖的谜团。 ----------------------------------------------------------------------------------------------------------------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 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 ——《华盛顿邮报》 -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是布鲁诺·舒尔茨两本传世的小说集之一,共收录13篇小说,相对独立又自成一体,构成一个浩瀚宏大的叙事框架,充分展现了舒尔茨绚烂、奇特的写作风格。 -
费尔迪杜凯
尤瑟夫是个30三十岁的作家,他的作品难为评论界和读者所理解。绝望之际,他昔日的老师平科把他变成了一个十几岁少年,同一群顽童同窗共读。顽童们以幼稚可笑的手段对抗学校陈腐蒙昧的教育……本书通过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揭露和嘲讽了当时波兰社会存在的落后、丑陋、虚假、残酷、阴暗和不平等现象。“费尔迪杜凯”,没有明确的词义,据说是反传统、反媚俗的象征,是作者创作思想和美学革命的一种标志。 -
猎魔人1:白狼崛起
他骑马从北方来,一头白发,满面风霜;他是异乡客,也是猎魔人,以斩妖除魔为己任,行走在现实与传说的迷雾之间。 脖子粗短,白牙锋利,以人类为食的“睡美人”;头发参差,剑术超群,带领七个小矮人抢劫商贩的“白雪公主”;眼球巨大,唇似鸟喙,将愿望变为死亡契约的“灯神”……救世之旅遍布荆棘,诅咒、谎言、背叛,步步紧逼,只在逃到梦中才有片刻喘息。待回首时,猎魔人猛然惊觉——自己也只不过是别人掌中的猎物! 魔物的鲜血终有洗净之日,人类的罪孽如何才有终结之时? 现在,你听到远处响起的马蹄声了吗? -
巴卡卡伊大街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这个故事集对他的作品可起到精彩导言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 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波兰最重要的现代派小说家 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中欧四杰” 这是贡布罗维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巴卡卡伊大街是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住过的一条街道的名字,收录的十篇短篇小说都非常完善。贡布罗维奇在多年之后重读自己这些早期作品,依然为之赞叹,而不是悔其少作。这些短篇小说也被评论家认为是读者进入贡布罗维奇长篇作品的极佳导言。 今天,当我重读这些相距遥远的短篇小说,我对自己说:嘿!挺丰盈的啊,它颤动着让人惊奇的“短路”,以及出乎意外的景象,仿佛噼里啪啦串响着诙谐和游戏!……这是为了使诗意显出高贵,为了在荒诞中抵达神圣的无知。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
宇宙
《宇宙》出版于1965年,是贡布罗维奇最后一部小说。维托尔德和友人福克斯在扎科帕内度假,一件琐事引起维托尔德的注意:一只麻雀被吊在电线上。他们在沃伊迪斯一家的公寓里租了一间客房,沃伊迪斯夫人是个沉稳的女人,她丈夫莱昂在别的地方工作。维托尔德在房间里又发现一根被吊在细绳上的小棍。小棍-细绳-死麻雀-树枝被联系了起来。混乱、无意义、死亡……这一切构成一个整体,那下一个是谁,为什么?两人尝试解决这个谜,但都归于徒劳。一切都是混乱,显得毫无意义,就像宇宙一样。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 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 ——《华盛顿邮报》 -
横渡大西洋
《横渡大西洋》这部半自传体讽刺小说,是贡布罗维奇的一部重要作品,囊括了他对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的想法。贡布罗维奇用荒诞的手法,描绘阿根廷波兰人社区的自我主义和浮夸。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一个也叫贡布罗维奇的年轻作家,因为纳粹入侵他的祖国而滞留阿根廷。一文不名的他,只得寻求波兰公使馆和波兰人社区“供养”。荒唐的冒险常常让作家陷于波兰人身份和难民地位的矛盾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之后,他成了一场决斗的联络人,而公使也参与其中,公使要让决斗成为展示波兰人血性的事件…… ————————————————————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讹诈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我们将见证这位作家展示他不同寻常的写作才能。 ——布鲁诺•舒尔茨 一个艺术家最伟大的杰作。 ——巴兰恰克 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书单 -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米沃什向来直接,甚至简单。他有能力把诗歌的快乐归还给普通读者,而在他的散文中,如同在本书中,他则使你怀疑我们时代知识阶层最大的罪孽,是害怕明显的东西。 ──《名利场》 [米沃什]在《诗的见证》中以某种平静、卓越的才智说话,这使得他所作(关于诗歌)的辩护……成为我们时代的一部经典。 ──《星期六评论》 米沃什这六个讲座的重量和意义怎样高估都不为过。《诗的见证》以其浓缩和简洁阐述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一把了解米沃什诗学历史哲学、哲学和美学的钥匙。当然,米沃什全部著作提供了对二十世纪困境的最深刻反应之一。他反对各种一般见识,这些见识认为我们文明是没有前景的,而文化的异化则是可无逆转的事实。他的反对,对他的波兰读者来说似乎可能更自然。毕竟,在像波兰这样的国家,当代诗歌不止一次地证明它是社会的存在不可或缺的;它发挥见证现实、抵抗压迫和成为希望来源的作用,这作用不是抽象原理,而是很多人具体和亲身的经验。 ──《新标准》 -
米沃什词典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8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回忆录,呈现20世纪历史文化广阔的精神地图。 1940年6月,29岁的切斯瓦夫·米沃什闯过苏军与德军四道防线,从维尔诺长途跋涉到纳粹占领下的华沙。半个多世纪流亡生涯之后,他才终于重返故乡维尔诺,一座“从童话中长出来的城市”。与自己的过去重逢,他回到一种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开始为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登记造册,而不是谈论他 自己。 《米沃什词典》就是这样一件替代品。它替代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篇关于整个20世纪的文章,一部回忆录。书中所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网络中活动,相互阐释,相互依赖,并与20世纪的某些史实相关联。 《米沃什词典》是米沃什亲自经历与见证的20世纪。与他一起到过人间的天堂或地狱的人,几乎都已去了幽灵王国。本书是对那些灵魂的召唤,以文学这一永恒的纪念仪式,换取他们的片刻显形。他用词典这一相对客观、抽离、高度浓缩的形式,以平静、卓越的才智,将他的时代丰富层面的体验,浓缩为一个个充满高度智性和深沉情感的词条。 “我的20世纪是由一些我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和面孔所构成,他们重压在我的心头,而现在,他们已不复存在。许多人因某事而出名,他们进入了百科全书,但更多的人被遗忘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我,利用我血流的节奏,利用我握笔的手,回到生者之中,呆上片刻。” (切斯瓦夫·米沃什) 西缪尼·希尼——作为一个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伟大在于,他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 约瑟夫•布罗茨基——(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作为一位诗人和一位思想家,米沃什勇于跟他的敌对者共存,仿佛他已告诉自己:要存活于这个时代,只有通过吸收它。 约翰•厄普代克——(米沃什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但令我们琢磨不透的巨人。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米沃什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揭露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处境。” 作品看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之书——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的一生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称其为“20世纪最重要与最恐怖事件的目击者”,本书是米沃什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吸收他的时代的美好与糟粕,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与博学诙谐写就的人生之书。 ★比《被禁锢的头脑》更为深邃广博的精神地图——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米沃什以《被禁锢的头脑》的作者而知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更多人才知道他是一位世界级的大诗人。米沃什说,他用几本书(《被禁锢的头脑》、《权力的攫取》等)履行自己的义务之后,便不在继续往前走,因为“意识到另一重召唤”,深知自己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写作。《米沃什词典》展开了米沃什深邃广袤的精神地图,揭示其创作与反叛的源泉。 ★为20世纪历史文化立传,以文学作为永恒的纪念——米沃什为其开列词条加以描述的人物、事件、地域、主题,在《词典》中呈现为一幅幅难忘的素描,充满生动细节与敏锐判断:将波伏瓦、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弗罗斯特、爱德华•霍珀、阿瑟•库斯勒……置于审视之下,接受回忆的召唤,对更广泛的主题进行反思,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米沃什本人独特迷人的自画像。 ★针对偏僻典故细致加注,呈现20世纪“另一个欧洲”——作者回忆庞杂渊博,记述旁征博引。关于波兰、东欧的历史文化知识、人物背景典故,本书针对那些既不熟知于英语世界,对国内读者也颇为偏僻的,增加大量注脚,并添加“词条检索目录”,附录完整“米沃什年表”及“主要著作年表”,并收入作者早年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辛波斯卡正适合我对优秀文学家的定义,她的作品深刻而透明,同时没有放弃娱乐性。我为她知道我的存在而感到荣幸。 ——伍迪·艾伦(知名导演、作家)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辛波斯卡继《万物静默如谜》之后又一经典诗集。 在这本诗集中,诗人用机智、迷人的声音与语调 ,诉 说了对家人的怀念与赞美、对世间种种生活的爱、对消逝的时间与国度的迷恋、对日常和万物的诗意描摹,隐隐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 书中收录《告别风景》《事件的版本》《从无馈赠》《我致力于创造一个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的河中》《时代之子》等80多首隽永的诗作,同时重译了《万物静默如谜》中广为流传的《一见钟情》《种种可能》《在一颗小星星下》等10余首作品,可以在不同的译文中窥见经典的韵味。 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以及国内外个版本教科书 激发幾米创作灵感,令陈绮贞着迷,受基耶斯洛夫斯基推崇 ........................................................................................................................................ 辛波斯卡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辛波斯卡的诗,涉及每个人从自己生活中得知的一切。 ——切斯拉夫·米沃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看到了《一见钟情》,它所表达的意念和《红》这部电影十分相近。于是我决定留下这本诗集。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导演) 辛波斯卡是激发我最多最美丽灵感的诗人。 ——幾米(知名绘本作家) 在辛波斯卡的诗里,我知道少女的力量,我知道无辜的杀伤,我知道接二连三的疑问可以组合成一首停不了旋转的舞码。 ——陈绮贞(知名歌手) 辛波斯卡用她的日子证明,抽签探望病人、出席葬礼、绑紧鞋带、填写履历表,这些就是诗人该做的事,该记录的永恒。 ——“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授奖辞 -
被禁锢的头脑
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写于1950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米沃什的许多真知灼见放到现今的语境下,其阐释力度依然强劲,甚至更富潜力与空间。中文世界对本书期盼不已,中文版从波兰文直接译出,同时汇集了德文版、英文版序,并请著名批评家崔卫平女士作导读,可谓善本。 -
万物静默如谜
《辛波斯卡诗选:万物静默如谜》收录辛波斯卡各阶段名作75首,包括激发知名绘本作家幾米创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见钟情》,收录高中语文教材的《底片》,网上广为流传的《在一颗小星星下》《种种可能》等,曾获得《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辛波斯卡的诗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验,甲虫、海参、石头、沙粒、天空;安眠药、履历表、衣服;电影、画作、剧场、梦境等等,在她的笔下无不焕发出新的诗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