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外中国艺术研究

  • 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

    作者:(日)富田升

    20世纪初,由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大量中国文物向海外流失。本书作者在大量海外的原始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文物于近代的各种流出形态,阐明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特别围绕其与日本的关系加以探讨,并着眼于日本古董商对中国文物的传播与收藏的形成所起的作用,阐明其意义,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山中商会的会长山中定次郎所处的决定性地位。此外,书中还分别通过对中国古陶瓷器和青铜器的典型事例,考察了日本近代中国美术鉴赏成立的过程和意义。全书资料翔实,尤其是使用到许多国内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视角独特,分析透彻,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有关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史的专著。
  •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

    作者:克雷格·克鲁纳斯

    《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翻译自克雷格·克鲁纳斯所著,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系列丛书之《中国家具》。作者以维博历年所藏珍贵的中国家具为出发点,以家具功能分类为主线,以木材和家具制造中的拼接方法为副线,在探讨家具功能之余,更试图揭示不同类型的家具与时代和地域背景之间的不可分离、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英国的中国家具专家,克雷格·克鲁纳斯对中国家具的审视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其从文学作品和版画中寻求线索、旁征博引,也使《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更富有阅读的趣味性。此外,数十幅维博所藏中国家具的精美彩图,也使我们得以领略流失海外的家具珍品的原貌。《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藏中国家具》适宜于中国家具收藏者、爱好者和研究人士阅读。
  • 绘画与表演

    作者:[美]梅维恒

    至少从8世纪的敦煌时期起,“变文”的图画讲唱在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民间的传统,然而在中国的史书中关于“变文”的表演只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模糊不清的记载。《绘画与表演》面临的是一大堆变文与变的图卷有关的问题:变文是为在看图讲唱时作提示用的吗?为什么那份卷画仅仅只有韵文部分?讲唱这些变文的表演者是谁?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本书于是采取了一种大胆的研究策略去打破这种僵局。为了填补上有关中国的看图讲唱的一大段知识空白,梅维恒博士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伊朗、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中与此类似的文学形式中寻找信息。结果出人意料地令人满意……
  • 不朽的林泉

    作者:高居翰,黄晓,刘珊珊

    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黄晓、刘珊珊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人的“远程合作”造就了本书。 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在,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三位作者一起首次对中国绘画作为视学记录和美学再创造的功能做了探讨,该功能在书中的落实点——便是中国园林。
  • 风格与观念

    作者:高居翰

    《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共分为二大部分,内容包括:中国绘画史三题、中国画中的政治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等。由于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史研究的跨文化特点,高先生和各国的学者一道,不但挑战并丰富了中国绘画史学的古老传统,而且回应并促成了西方美术史学的新方法,在拓宽艺术史研究的范式方面,呈现给我们一个宏大的学术景观。
  • 祖先与永恒

    作者:[英]杰西卡·罗森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 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

    作者:[英]柯律格

    明代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得益于这种传统的早期消费社会的模式,奢侈品消费者的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图像是该时期主要的奢侈消费品之一,图像不仅以独立的图像环路的形式存在,还出现在墙壁、书籍、印刷品、地图、陶瓷制品、漆盒、纺织品,甚至是华丽的衣裙上,这些艺术品最初只包含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动植物,后来扩展到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与文学作品插图所构建出的世界密切相关的场景。 —————————————————————————— 本书写作之时,英语国家的艺术史学界正热衷于“视觉文化”的讨论。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围绕以下问题,即有哪些物品或是哪一类图像,此前不被重视,而今却应纳入新近得到扩展的艺术史研究中去。因此,本书以“图绘”这一范畴来连接绘画作品和印刷作品以及诸如陶瓷或漆器这类物品上的图像,这可视为是对那场论争的一个贡献。 ——柯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