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茅盾

  • 茅盾小说

    作者:茅盾

    《茅盾小说》为“世纪文存丛书”之茅盾小说,收录了创造、一个女性、诗与散文、色盲、昙、大泽乡、喜剧、小巫、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茅盾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认为,在茅盾的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早期的《蚀》、《虹》和后来的《子夜》。这些小说,以观察深刻、画面广阔、叙事结构宏大见长,它们以准确、生动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社会二十至四十年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长卷。
  • 我走过的道路(上下)

    作者: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上下册)》原由我社于1981年10月、1984年5月和1988年9月,分为(上)、(中)、(下)三册陆续出版。后合并为两卷,做为回忆录一、二集编入四十卷本《茅盾全集》时,曾参照初刊文字、作者手稿及有关原始资料进行了校勘,对其中史实有误记及引文错漏处已逐一订正,其较重要者则另作简注说明。现据我社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茅盾全集》(34)、(35)两卷纸型排印,另附录《父亲茅盾的晚年生活》。人到了老年,自知来日无多,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于是便有把有生以来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者写出来的意念。
  •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作者:茅盾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插图本)作者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而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作者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 茅盾散文

    作者:茅盾

    本书汇集了茅盾散文集,茅盾是内蕴丰厚的语言大师,其用字精微、形象、诗意,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不见主角。他的语言看似平淡不惊,却独具辞丰意雄的姿色韵味,文炳雕龙,流成苏海韩潮的情致浩气,是中国现代散文宝山中不可多得的连城之珍。本书主要内容有故乡杂记、秋的公园、冥屋、香市、我的学化学的朋友、我所见的辛亥革命、我曾经穿过怎样的紧鞋子、雷雨前、谈月亮、疯子、黄昏、沙滩上的脚迹、天窗、阿四的故事、小三、交易所速写、风景谈、雾中偶记、如是我见我闻、白杨礼赞、大地山河等。
  • 茅盾回忆录

    作者:茅盾,韦韬

    《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是茅盾1896-1981年整个人生的完整呈现,由茅盾自撰的《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韦韬等著的《父亲茅盾的晚年生活》合成,并根据新史料和韦韬记述进行了全面修订,是迄今为止唯一最完整、最权威的茅盾传记。其中,茅盾1896-1949年的生活为人熟悉,但1949年之后的生活尤其是1966年茅盾卸职回家后的16年,由《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第一次全面呈现。书中还配有由茅盾之子韦韬提供的200多幅珍贵图片。书前扉页另配有茅盾生前最喜欢的印章,以及亲笔题名。
  • 腐蚀

    作者:茅盾

    《腐蚀》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作品既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刻画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 茅盾代表作(全二册)

    作者:茅盾

    《茅盾代表作(套装上下册)》是茅盾的作品集。茅盾的小说有很多是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造农村工商界生存状况的艺术典型。其中《林家铺子》以一九三十年“一·二八”淞泸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通过对林家铺子的倒闭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揭示了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复杂的阶段矛盾。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民族资产阶段的历史命运。
  • 茅盾精选集

    作者:茅盾

    《茅盾精选集》,本书收录了茅盾先生的小说,其中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长篇小说,《创造》、《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林家铺子》、《春蚕》五部中短篇小说。
  • 作者:茅盾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丛书 蚀,ISBN:9787020021796,作者:
  • 子夜

    作者:茅盾

  • 革命与形式

    作者:陈建华

    如何“重写”像茅盾那样的“红色经典”作家?如何重写“革命”文学?这在当下思想与文学话语几乎被“全球都市性”主宰时,是有关拯救历史和记忆的重要课题。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回到历史”,将作品细读与跨学科批评相结合,在1920年代末上海烂漫颓废的市风景线上展示小说中一系列“时代女性” 的画卷,揭示出茅盾重构“革命”之旅,交织着世界主义与国族想像、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妇女解放与性别政治之间冲突与交融的复杂脉络。 此书对于茅盾早期小说从《蚀》到《虹》的研究,着重分析女性形象塑造与进化史观、叙事结构的关系,描述新文学“长篇小说”的形成与展开过程。通过文本细读与复杂历史脉络——革命与都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妇女解放与性别政治、五四与鸳蝴——的浓描细写,给茅盾及其作品做出新的诠释。 所谓小说形式的“现代性展开”,即通过对小说叙事诸要素——人物、情节、结构与修辞——的历史化追溯和比较,指出茅盾对“时代女性”塑造的“陌生化”成就。正如他声称的,其小说的读者对象是“小资产阶级 ”和“城市青年”,而“时代女性”既以都市日常生活的“新女性”为“ 模特儿”,却召唤革命的“幽灵”,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左拉、莫泊桑、王尔德、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欧洲“现代主义”的影响。
  • 作者:茅盾

    《虹》是茅盾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第一至第三章,初次刊载于一九二九年六、七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六、七期。全书于一九三○年三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本书根据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集》第二卷中所收的《虹》排印,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版的单行本。
    小说描写了青年知识分子梅行素女士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五四”到“五卅”这段历史时期新旧势力和新旧思想的矛盾与
  • 子夜

    作者:茅盾

    《子夜》中描写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各个民族资本家,他们在各自的环境挣扎和奋斗,但最后都没有逃出悲剧下场。在这些众多人物中,吴荪甫是悲剧色彩最浓重的一个。在与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他表现出刚强自信。挤垮朱吟秋、吞并八个日用品工厂,显示了他的魄力和野心;在与帝国主义卵翼下的买办势力的代表赵伯韬的关系上,他又表现为倔强好胜、冒险大胆;在与工人和农民的矛盾关系上,他又以种种手段镇压和分化他们的反抗,表现出极度的凶残与阴险。就是这样,也没有逃脱赵伯韬等对他大规模的经济封锁,以致走投无路,几近自杀。 通过吴荪甫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阐明了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的斗争中,最后只能以悲剧为结局。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段广阔的历史画面。故事发生在中国社会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压迫与反抗的斗争让人们看到并坚信:中国社会革命的蓬勃发展和光明的即将来临。
  • 子夜

    作者:茅盾

    《子夜》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尽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作者与有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此所以我称这部书是“半肢瘫痪”的。
  • 作者:茅盾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 子夜.林家铺子

    作者:茅盾

    《子夜·林家铺子》包含了茅盾的《子夜》和《林家铺子》。《子夜》初版印行于1933年,引起强烈反响。翟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翟秋白的预言。出版至今,《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并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晌。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他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 《林家铺子》以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
  • 子夜

    作者:茅盾

    《子夜》主要内容: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劫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 林家铺子

    作者:茅盾

    《林家铺子》选收茅盾短篇小说四篇。《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以老通宝为代表的老一辈,希图用诚实、勤奋的劳动来改变厄运、换取生存的梦想已经破灭;而以多多头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严酷现实面前终于觉醒,最后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几篇小说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造了三十年代初期农村农商界的艺术典型。篇幅不长,思想深远,既有现实的画面,又有历史的动向,在同时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 子夜

    作者: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