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抗战史
-
谋心
在抗日战争期间,“宣抚工作”成为日本军政当局对沦陷区民众采取的“居高临下”的统治策略。“宣抚工作”,顾名思义,是将“宣传”与“安抚”结合的一种谋略性活动。“宣抚”的对象则是日军占领区内的民众。“宣抚工作”的目的,是获取日军占领地区的民心,在当地建立日本主导、傀儡政权协从的殖民统治体系。本书通过对大量公私文献的解读,为读者呈现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实相,并深刻剖析这一工作的侵略本质。
-
炮楼里的女人
《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本书包括孟县调查实录;阳曲县调查实录;沁县调查实录;武乡县调查实录。 -
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抗敵自衛的戰爭。全民族犧牲之大,所受痛苦和屈辱之深,也是史無前例的。在民國史中,唐德剛教授最重視的即為他成長年代所經歷的血淚抗戰史。他想寫的抗戰史,不僅僅是政治和軍事史,而是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抵抗日寇,從亡國滅種的邊緣,終於轉敗為勝、浴火重生的宏觀歷史。可惜天不假年,因病中輟,未能得償夙願。 本書收錄了唐先生生前所撰有關對日抗戰的二十篇史論,以及五篇雜文和祭文。作者不但親聞親見抗戰,閱讀過大量史料,更可貴的是,他與民國史上有影響的許多人物長期來往,還因為岳父吳開先的關係,認識不少國民政府內外的人物,獲得了不見於書簡的種種細節和感受,使他對民國史,尤其抗戰史,有非比一般的認識和體會。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是一部由下至上角度撰写的抗日战争史。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问题,讨论的是抗战时期的粮食问题,即粮食供应对该时期民众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该部分重点讨论粮食供应的极端不足及其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同时涉及日伪统治区、国民党统治区及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应对。第二部分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抗日根据地民众对日军残暴侵略的感受及其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民众如何应对根据地实施的社会改革及根据地针对民众心态和行动采取的对策。该部分考察的核心区域,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与以往著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力争为读者提供关于抗日战争史的新观察、新视野。 -
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
共分《和戰抉擇》、《軍事作戰》、《全民抗戰》、《戰時社會》、《對外關係》、《戰後中國》六冊,以較為全面的範疇與整體的視角來論述中華民國抗日戰爭(1931-1945)。由九一八事變談起,說明從局部對抗走向全面戰爭乃至與世界大戰合流的原因與經過,還延伸討論抗戰對戰後國內政局與國際情勢發展的影響;不僅敘述軍事作戰,還兼及戰時的全民動員、各項建設、社會變遷、對外關係等,以及戰後的發展與戰爭的影響。本套書是結合國內近現代史的學者專家,在新史料和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議題、開拓新領域、建構新觀點、做出新詮釋的一部集體創作 -
重探抗戰史
集合台灣、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等地現代史學者 重新檢視中日戰爭裡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源於帝國憲法的失衡、 1936年底的洛陽祕密軍事會議確定抗戰大戰略、 七七事變的本質是失控的賽局遊戲、 八一三淞滬大戰的目的是要扭轉日軍的作戰軸線、 花園口決堤作戰最初是德國參謀提出的大戰略之關鍵、 中日戰爭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的重要階段。 過去七十年,西方以傳統的地緣戰略觀來看中日戰爭,常把國民政府視為腐敗、無能、消極抗日、在國共內戰中耗費力量,對於太平洋戰爭無足輕重。 幸運的是,青史並未成灰。近年許多史料(尤其是《蔣介石日記》)相繼開放,帶動一波民國史研究的熱潮,抗戰史尤受矚目,不少學者對抗戰史提出新的觀點。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在2012年推動「重探抗戰史」(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跨國研究項目,由郭岱君研究員主持,結合台、美、中、日、英五國學者,廣泛使用各國檔案,重新探討抗日戰爭。若干新的發現、新觀點足以顛覆我們過去熟知的抗戰論述。 「重探抗戰史」研究計畫預計集結為三大冊出版,兼顧軍事史與政治史,內容涵蓋抗戰時期的戰事、政經社會、外交關係、領導人物的心路歷程與彼此間的互動等各個層面;既探索戰爭的真相,也兼顧戰爭中「人」的互動。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是這項研究計畫的第一步成果,論述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因素及事變前後國民政府的因應之道、一二八淞滬戰役的真相、蔣介石及其幕僚如何在1931年到1936年之間逐步形成抗戰大戰略、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國民政府如何一步步誘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之中。研究寫作團隊針對每一件重大事件均予以重新探討及評析,力求提供一套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全面性抗戰史著。 ※ 本書共同作者 李 玉: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 周 珞:獨立軍事史研究者 肖如平: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研究員、審編處處長 張玉萍: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講師 傅應川:前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加藤陽子: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深町英夫:日本中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
中国抗战画史(上下册)
《中国抗战画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曹聚仁先生和舒宗侨先生一拍即合,他们用一年多时间编著了这本《中国抗战画史》,一个用文字,一个用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比较全面的史论。 -
山河动
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看国军的战斗力 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科院近史所金以林教授推荐 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张瑞德代表作 《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国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 抗战中,国军官兵每月饷薪多少? 国军若有伤亡战死,如何落实抚恤? 陆军军官的培养和训练在哪里进行? 哪些人可以充任陆军军官? 弗吉尼亚军校生学成归国后,求职路上为何困难重重? 为什么说直到抗战爆发,国军仍不是一只真正属于国家的军队? 名人评价: 抗日战争史,顾名思义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史,然而文人出身的历史学者对战争本身以及与战争直接相关的军队却兴趣不大,研究不多。大陆读者对八路军、新四军耳熟能详,而对抗战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队的情形则所知有限。台湾学者张瑞德教授是著名的军事史专家,致力于国民党军队研究二十余年。本书既是他的代表性著作,同时也收录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向大陆读者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 王奇生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同吋,本书文字又极具可读性,引导读者渐入佳境,呈现出战时中国军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金以林 抗战时期国军与共军人事制度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抗战时期陆军大学的职能是什么?陆大与其他外国军校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什么是沟通型幕僚?他在抗战时期与民国政治究竟有多大的关系?蒋介石集团的沟通幕僚主要有谁?蒋介石为何喜欢越级给国民党将领发手令?这与国民党军事统帅部的集权指挥方式为何必然的关联?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 美国女作家米雷曾说过,一本书一旦出版,作者就好像在公众面前脱下裤子──如果这是一本好书,谁也不能贬低他;如果这是一本坏书,那么谁也帮不了他。 张瑞德自己也说,在本书出版前夕,我的心情固然是满心欢喜,但是也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次所要面对的读者,比过去写作时所想象的,何止多上十倍。希望这不是一本坏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