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伯重

  • 發展與制約

    作者:李伯重

    書全面而生動地闡述構成1368-1850年江南「經濟社會化」的發展方面和其受制約的方面,系統地揭示了與此問題相關的基本史料,對作為中國經濟重心的江南地區的歷史背景、具體狀況及其發展的過程,有完整而深入的詮釋。 本書作者曾對唐代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業經濟史作過透徹的分析,此書則近一步對明清江南經濟的型態作縝密而銳利的考證研究,總體上系統地闡明中國經濟史的重要史實,將是研究中國經濟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 史潮与学风

    作者:李伯重

  • 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

    作者:李伯重,周生春

    本书是“中国东南区域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2001)的论文选编。研讨会代表包括吴承明、Mark Elvin、Peter K Bol、岸本美绪、Richard von Glahn、Joseph McDermott、苏基朗(Billy Kee long Soo)等国际著名学者。 本书以江南为中心,主要论述宋元明清城市工业的发展,地方文化的演进。这是目前国际中国经济史学界的前沿研究领域,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研究者。
  •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作者:李伯重

    本书是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近代以前中国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通过对1820年代松江府华亭和娄县地区的GDP的深入研究以及与1810年代荷兰的GDP的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 本书研究也表明: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把研究纳入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才能真正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及其走向。
  • 理论、方法、发展趋势

    作者:李伯重

    本书收集了著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十数篇,从“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三方面,对国际学界热烈讨论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工业化”、“过密型增长”理论的分析;对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和对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该领域新趋势、新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作者:李伯重

    本书成书于2000年,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重视,成为这一领域一本重要的书目。本书详细的探讨了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也就是在1850年以前的三百年间江南工业的发展历史。本书本书内容真实,通俗易懂,是研究江南经济发展史的一本必读书目。
  • 江南农业的发展

    作者:李伯重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应当如何对待“西方中心论”。作者从明清江南农业的发展入手,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涉及亩产量,农村副业、集约生产、社会制度,人口与耕地,经营方式,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像稻麦复种技术等等,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资料,对明清农业停滞说的“定论”提出了深刻的挑战。本书在1998年先以英文出版发行,被誉为“加州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次在国内翻译出版,将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列表目录 中文版自序 吴承明序 斯波义信序(英文版) 鸣谢(英文版) 若干说明 第一章 导论 一、一个老问题 二、为什么选择清代前中期江南的农业作为研究对象? 三、清代以前江南农业的变化 四、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五、清代江南的基本农书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术语 第一编 生产要素的变化 第二章 劳力、耕地与气候 第一节 劳力 第二节 耕地 第三节 气候 第三章 技术 第一节 作物品种 第二节 整地技术 第三节 肥料使用 第四节 种植制度 第二编 农业生产的变化 第四章 农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第一节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人力与畜力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第一节 主要农业部门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第二节 改变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第六章 外向型农业的形成 第一节 丝输出的增加 第二节 棉布输出的增加 第三节 粮食输入的增加 第四节 肥料输入的增加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编 农业的发展 第七章 土地产值的增加 第一节 改种棉、桑所导致的耕地亩产值的提高 第二节 各茬作物亩产量的提高 第八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一节 近代以前江南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 农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三节 农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四节 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九章 结论 引子 1979年以来江南农业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 “脱离常轨” 第二节 西方中心论与江南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 重新认识江南经济史 第十章 附论明清江南的生态农业 一、生态农业——江南农业的一种新经营方式 二、江南生态农业的特点 三、江南生态农业的生产率 四、生态农业在江南的普及历史意义 五、质疑与回应 征引文献目录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