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易代

  • 清初贰臣士人心态与文学研究

    作者:白一瑾

    作为单纯的身仕二朝的臣子,贰臣应该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相信世界上很多民族在朝代更替之际,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但是,像中国历史特别是清代初年那样,贰臣成为一个特有的庞大的群体,心态表现得那么复杂,对他们的评价涉及那么复杂的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影响一代士人的心态,影响着文学的风貌和发展.却是很少见的。就中国历史来说,频繁的朝代更替,同一时期群雄相争,身仕二朝甚至三朝,身仕二主甚至三主,也是很常见的。战国时期朝秦暮楚、楚材晋用是普遍现象,南北朝时二朝元老甚至三朝元老不在少数。就异族入主中原来说。北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曾仕南朝又入仕北朝的汉臣也有不少,虽然这样的汉臣文人也表现出心态和文学的变化,如庾信,但这样的文人并没有形成群体,人们也并没有过多地用贰臣去责备评论他们。元代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宋元易代,士人心理当然极大震撼,整个汉人更受压抑。人们赞美忠烈,愿为遗民,但贰臣也并未形成被社会道德普遍谴责的群体。只是在清初,贰臣形成为影响一代士人心态的文化现象。这是很独特的。正因为独特,白一瑾继前一部著作研究吴梅村之后,再全面研究清初贰臣心态和文学,就是很有意义的了。
  •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

    作者:[西班牙]帕莱福等

    本书稿由《鞑靼征服中国史》、《鞑靼中国史》和《鞑靼战纪》三部分组成。 《鞑靼征服中国史》由西班牙多明我会教士帕莱福根据搜集到的大量资料撰写而成。该书讲述1644年崇祯之死,清兵入关,到1647年,即清顺治四年清兵攻占南方最后三省广东、福建、广西这段时间的历史。它所记述的史实,有不少可以和中国史料相互印证、补充。《鞑靼中国史》记述1665年北京教案的过程。作者系耶稣会教士鲁日满,当时他在浙江、江南传教。在这次教案中,鲁日满及其他外地传教士也被押往北京,在礼部受审,因此,对教案过程记录比较详细,是研究此次教案的第一手史料。《鞑靼战纪》由耶稣会士卫匡国所撰,记述的是卫匡国在中国所了解到的清军征服中国的过程,其中清军之征服江浙一带,因有作者之亲身经历为证,是比较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