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俄文学

  • 生存与命运

    作者:[苏] 瓦·格罗斯曼

    逝去的人,活着的人,苦难并没有结束…… ● 理解极权社会起源的必读之书! ● 一部应该被人类长久记忆的伟大著作! ● 欧美公认“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小说”。 ● 《卫报》《世界报》《纽约客》《观察家》《纽约时报》等全球媒体一致赞誉。 ● 梁文道极力推荐:“这是我做读书节目十几年来,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 豆瓣9.7超高分评价,我们将“看到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建立起一个非人的社会实行对他人和自我的压迫;看到这样社会中的每个人如何需要在每日的生活中为捍卫自己剩余的良心而作的斗争”。 ------------------------------------------------------ 1961年2月14日,苏联当局派克格勃闯入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住宅,“逮捕”了一份小说书稿。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判定它“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两百年后也不可能出版”。这就是《生存与命运》,后来的人们称它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这部以卫国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中,格罗斯曼用托尔斯泰式的宏大格局和契诃夫式的动人笔触,一方面叙述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另一方面讲述普通人尤其是沙波什尼科夫一家的遭遇,全景展现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生活。 这是一整个时代的写照,一本极权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20世纪最黑暗年代的心灵史诗。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从前线的城市废墟到后方的科学实验室,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斯大林的古拉格,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存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格罗斯曼细腻而专注地书写无情战争的真实画面、错综复杂的人生百态、个人对暴力的艰难反抗,通过众多人物在战争和极权双重碾压之下的悲惨命运,揭示出那块土地满载的失落与悲怆,以及人民的恐惧与希望。 格罗斯曼是“苏联社会的第一个自由之声”,是极其罕见地兼具自由精神和道德勇气的作家。他直视苏联社会的灵魂深处,见证苦难,见证人性,见证希望,完成了很多苏联作家竭尽全力却没有取得的成就。他对社会现实的拷问,对人的命运的探讨,对历史、道德和政治自由而深邃的思索,依然沉重地击打着我们的内心——面对毁灭社会、摧残和消灭许许多多社会其他成员的极端之恶,我们该如何捍卫人性中的善良和是非感? 这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最大的遗珠之憾,更是应该被人类长久记忆的伟大著作!思考是危险的,不思考往往更加危险。为了将20世纪人们已经遭受的苦难留在历史中、永远不要再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读读这本书。 ------------------------------------------------------ 名人推荐 ● 一幅苏联社会整个时代的肖像。 ——大卫·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纽约客》主编) ● 本世纪真正的《战争与和平》。 ——罗伯特·钱德勒(Robert Chandler,英国诗人、翻译家) ● 《生存与命运》遮蔽了当今西方世界几乎所有能够被认真对待的小说。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文学评论大师) ● 正如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生存与命运》让人压抑沉重,它无所畏惧,真实地展示了人类所能造就的恶果,以及我们在厄难中所能成就的辉煌。一本伟大的书,一部文学的杰作,一部只有俄罗斯人才能写出的著作! ——约瑟夫·爱泼斯坦(Joseph Epstein,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美国学者》资深编辑) ● 瓦西里·格罗斯曼真正的主题是善的力量,无论它是随性而为的,是平淡无奇的,还是英勇坚决的,正是善对抗着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泯灭。 ——琳达·格兰特(Linda Grant,英国作家) ● 对于不仅已从我们所经历的恐惧里走出,并且也已从我们关于那恐惧的记忆中走出的今天与明天的广大读者来说,《生存与命运》将会发生深远的影响。格罗斯曼留下了一部将为人类长久记忆的书。 ——列夫·安宁斯基(Lev Anninsky,俄罗斯文学评论家) ● 瓦西里·格罗斯曼的小说将永久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并不只是因为它鸿篇巨制的体量,它对极权体制的深刻沉思,它对战争令人赞叹不已的叙述;更因为,这是一部让我哭泣的小说。在蒙彼利埃机场,我读它,不是只落下几滴眼泪,而是长久的失声痛哭……在集中营,格罗斯曼失去了他的母亲。在《生存与命运》中,他笔墨温存而痛楚,这是只有在极权体制下幸免于难的人才有的人生经历。确实是经典之作。 ——吉莉安·斯洛沃(Gillian Slovo,英国作家、英国笔会主席) ● 我在文字和电子媒体介绍书介绍了二十多年,很少遇到像《生存与命运》这样的作品,觉得推荐它是自己不能回避的道德义务。七八年前读到英文本之后就四处向人宣说,想它有机会在中文世界现身。 ——梁文道(知名作家、媒体人) ------------------------------------------------------ 媒体评论 ● 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杰作。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部经典。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20世纪最优秀的俄语小说之一。 ——《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 格罗斯曼对苏联生活的叙述是百科全书式的,洞若观火……令人赞叹不已。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一部杰作……他留下的只有悲悯的情怀、温和的幽默,以及对人性美好却不切实际的堂吉诃德式信念。他是一个失败者,却是所有作家里面最圣洁高尚的。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 格罗斯曼是一致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生存与命运》是历史长河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 ——《卫报》(Guardian) ● 阅读这本书,并为20世纪诞生了一位思想深邃高远的文学人文主义者而欣喜。在当代文学中,这些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的探寻,是对人类心灵最令人不安却又令人振奋不已的拷问与反思。 ——《华盛顿邮报·书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 《生存与命运》是一部兼具勇气和智慧的著作,笔墨有着契诃夫式的质朴精妙。 ——《展望杂志》(Prospect Magazine) ● 《生存与命运》在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罕有其匹……不得不承认,《生存与命运》中的格罗斯曼是苏联社会的第一个自由之声。 ——《评论杂志》(Commentary) ● 人性,就像历史,是无法给出确切结论的。人既能作恶,亦能为善……格罗斯曼就是这样的作家,他试图探求苏联社会的历史结构和未来可能。 ——《国家》(The Nation) ● 围绕斯大林格勒战役展开的鸿篇巨制,以托尔斯泰式的格局,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且深入到了人类社会“腹地中的腹地”——灭绝营和古拉格……正如格罗斯曼坚信的,只要善还存在,人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费加罗报》(Le Figaro)
  • 生活与命运

    作者:[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斯曼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 大师和玛格丽特

    作者:[俄] 布尔加科夫

    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作家,《大师和玛加丽塔》是其代表作。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和玛加丽塔》的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诡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 红轮(第二卷 全三册)

    作者:[俄] 亚·索尔仁尼琴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这部描写俄国战争和苏共历史的史论-政治性小说,从1914年8月的一战开始,一直写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构成了俄罗斯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 本次出版的《红轮》中文版第二卷全面反映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社会内?的真实情况,援引大量原始资料,还原一个被不为人知,又被世人歪曲的俄国近代史,其尖锐的思想和对革命之前俄国内部分崩离析的真实描述,为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这段影响人类历程的革命和了解当时俄国面临的具体困难提供了“一手资料”。 《红轮2》势必引起更多读者的极大兴趣,成为研究20世纪苏俄历史最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作者:尤.谢苗诺夫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系前苏联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尤·谢苗诺夫写的惊险系列小说中的非常精彩的一部。该书为谢苗诺夫的代表作,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根据该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连续剧在1976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德国法西斯覆灭前夕--1945年的春天,希特勒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企图同美国讲和,进而共同抵御红军对柏林的攻击。潜伏在德国帝国保安局第6处20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化名什际尔列茨)突然接到总部指示,要他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并查清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联络电台遭破坏、报务员被炸身亡、无法与上级再次联系的情况下,施季里茨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了德国党卫队参谋长沃尔夫与美、英司令部代表在瑞士伯尔尼秘密谈和的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作品把悬念丛生、迭宕起伏、惊险曲折的情节与对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以及对社会历史深入的分析结合起来,使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片主人公的原型,是前苏联著名情报专家,号称“千面谍王”的鲁道夫·阿贝尔,他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惊人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为苏联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当年看这部电视剧时最不解的就是,纳粹盖世太保都是天生的怀疑狂,施季尔里茨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的?后来才知道,在一次德国人阻拦一辆载有苏联情报人员的坦克的战斗中,还是一名小兵的施季尔里茨为了赢得敌人的信任进入纳粹核心机构,同时也为了防止情报落入德国人手中,装作狂热的法西斯分子要炸掉坦克的样子,竟然冒着被自己人的炮火击中的危险接近并进入了坦克,销毁了已经牺牲了的苏联情报人员身上带的情报,而自己也负了重伤奄奄一息。从此德国人对他另眼相看,把他调入了情报部门。在二战结束前,他因为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和在敌人面前的出色“表现”,居然同时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最高勋章和第三帝国颁发的最高奖章—铁十字勋章。此事在间谍史上空前绝后!冷战时期,他任苏联克格勃驻北美情报站站长,不幸被叛徒出卖遭中央情报局逮捕,但在美国人的诱降面前表现出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贞,最后作为被苏联击落的美国U2飞机驾驶员的交换者回到了苏联,成为苏联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

    作者:[美] 约瑟夫·弗兰克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一卷。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传记中,弗兰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许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小说家——的人生和创作进行了重要的重新诠释。第一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写起——从他在莫斯科的童年,到他的父亲之死,一直写到他因参加彼 得拉舍夫斯基激进团体而被流放西伯利亚。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穷人》、《双重人格》和《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反映了他早年所受的某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而且显示了将会继续在他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中出现的重要主题的发展演变。本书曾获一九七七年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一九七七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一九七七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当代思想类作品”提名。 编辑推荐: 约瑟夫·弗兰克用二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权威厚重的陀传,弗兰克站在列夫·格罗斯曼、阿·谢·多利宁等多位前驱学者的肩膀上,运用英语世界得天独厚的文学史经验,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反叛的种子》作为开篇之作,基本奠定了弗兰克的写作主旨、原则、调性和深度。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本卷中生根发芽,并即将遭受厄运,接受磨难的考验。
  • 午夜的缪斯

    作者:阿赫玛托娃

    你如此浓重,爱情的记忆……
  •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作者:[俄] 德·斯·米尔斯基

    这部《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作者米尔斯基起初是当做教材来写作的,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一,《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其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巨著的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 俄罗斯文学讲稿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文学评论经典。《俄罗斯文学讲稿(读者期待已久的书)》是在俄裔美籍大作家纳博科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俄罗斯文学课程时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分别对俄罗斯的七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重要作品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

    作者:(俄)奥斯普·曼德尔施塔姆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编者认为,无论是他的诗还是诗论,都值得引起中国读者和诗人更严肃的关注。 本书编者的译文作了两遍校订、多次通读修改外,还增译了八篇文章,包括论维庸、论勃洛克、论索洛古勃。这样,除了使内容更丰富,也使本书达到了收录曼德尔施塔姆所有重要诗论。
  • 日瓦戈医生

    作者:[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在米兰首次问世。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陆续用十五种文字出版了这部小说。菲尔特里涅利并同意荷兰出版了俄文版。苏联国内报刊从1956年起重新发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但为避免国内群众知道小说的存在,这些文章只提到作家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缺点。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作者:[俄罗斯]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或许,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的回忆录(就我所读过的部分而言)因此才让我感到最为准确(瓦西里萨•格奥尔基耶夫娜说:“全都是事实”),最为愤怒,因为它不仅是关于时代的,而且也源自时代,源自时代的血液,同等份地源自你所遭受的痛苦和你所造成的痛苦,源自你所敌视的特征和众人皆有的特征…… ——俄文版序者 尼•潘琴科 她的几部回忆录不仅仅、不单单是回忆录,因为,对隐秘的诗歌创作的洞悉,对诸多历史事件的沉思,各种评判(尽管并非总是公正的)所具的“力量和愤怒”(她自己的用语),以及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同步对比手法,这一切足以使娜杰日达•雅科夫列夫娜的书位列近二十年内最优秀的俄国文学作品。 ——巴黎YCMA-PRESS1982年俄文版编者 丰富独特的叙事内容与音乐的结构和政论的风格相互交织,使曼德施塔姆夫人的这部书成了一部“不止于”回忆录的文学作品,一部富有史诗韵味的特殊时代的编年史。……深刻的心理描写与书中不时穿插进来的哲理思考和抒情文字相互呼应,共同交织成一种起伏跌宕、浑然天成的有机文体。 ——中文版序者 刘文飞 这两本回忆录当然是阅读曼德施塔姆诗歌的指南,但是其意义不仅于此。任何一个诗人,无论他写作了多少作品,从实际的或统计学的角度看,他在他的诗中所表现出的至多是他生活真实的十分之一。……奥西普•曼德施塔姆遗孀的回忆录正好涵盖了其余的十分之九。这些回忆录驱走了黑暗,填补了空白,矫正了误解。其总体效果接近于一次复活逝者的行为,那害死诗人、比诗人存在得更久并仍继续存在、更为普遍的一切,也在这些书页中得到再现。由于这些材料的致命力量,诗人的遗孀在处理这些成分时如拆卸炸弹一般小心。由于这样的精心,由于这部伟大的散文是用曼德施塔姆的诗歌、用他的死亡过程和他的生命质量写成的,因此,一位哪怕没有读过曼德施塔姆任何一句诗的人也能立即明白,这些文字再现的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仅凭那朝向他的恶所具有的数量和能量。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布罗茨基
  • 白轮船

    作者:[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

    《白轮船》是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命运的书。一个正要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一个伴随着爷爷讲“长角鹿妈妈”传说长大的孩子,一个喜欢爬上山眺望远方湖泊中白轮船的小孩。他有三个梦想,第一就是上学!书中的故事正是由为实现上学愿望,爷爷为他买书包开始的,而这却冥冥中决定了他踏上悲剧命运的不归路。他的第二个梦想是与挽救了吉尔吉斯民族,而又不得不离开故土的“长角鹿妈妈”联系在一起的,他梦想着长角鹿妈妈的归来,梦想着与长角鹿妈妈快乐地生活。他还有第三个梦想,他从未和人说起的梦想,他遥远的白轮船,白轮船上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名水手,但从不回来,他的母亲改嫁,也从不回来,他与爷爷靠林区临时工的微薄工资相依为命。)他梦想着有一天变成一条鱼儿,沿着小河,一直到湖里,去到白轮船边,变回自己的模样,去看看自己的父亲,也让父亲看看自己。
  • 第二次诞生

    作者:(俄罗斯)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一直受到诗歌爱好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喜爱,他的诗作和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的作品一起,撑起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摧残文学星空。他的诗情感充沛,有一种见证者式的沉痛力量。
  • 最初的体验

    作者:[俄] 帕斯捷尔纳克

    本书包含除《日瓦戈医生》之外帕氏创作的的所有散文体小说,共13篇中短篇小说。是与作者写诗的创作轨迹相互映衬的另一条重要的创作轨迹,它们或传达出作家对城市的特殊感觉,或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特殊理解,或表现出作家在国外逗留期间的印象,或是对自己童年的独特描摹,或以诗人的特殊的视角观察混乱的年代与革命者的言行,或表现他对时代与革命的见解……全书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和实验性,书中体现的很多独特见解后来都在《日瓦戈医生》中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 茨维塔耶娃诗集

    作者:(俄罗斯)茨维塔耶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宣称: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有人问: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又问道:那么,里尔克呢?布罗茨基便有些气恼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也认为,茨维塔耶娃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她的遗憾,更是评奖委员会的遗憾。茨维塔耶娃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与她同时代的诗人爱伦堡曾经这样评价她:“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
  •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全三册)

    作者:[俄] 安娜·萨基扬茨

    茨维塔耶娃(1892—1941)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一生大开大合,亢奋悲凉,忽而天马行空,雷鸣电闪,忽而惶恐交加,如坠深渊,才华横溢,秉性孤傲,心比天高,命运多舛,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一部生命交响乐,琴弦迸断,戛然而止。 安娜·萨基扬茨(1932—2002)是俄罗斯研究茨维塔耶娃的资深编辑和传记作家,她不仅负责编辑了茨维塔耶娃去世后第一本抒情诗选、主持编辑了茨维塔耶娃的两卷集和七卷集,还披沥十载,数易其稿,撰写了带有总结性的传记著作《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安娜·萨基扬茨以生动的语言讲述诗人年轻时期的创作,初登莫斯科文坛的神采飞扬,青春时期的展翅腾飞,漂泊国外的一度辉煌与痛苦、坎坷,一次次感情风暴的刮起与消逝,返回俄罗斯的煎熬与绝望;她阅读了大量的书信、笔记、评论、回忆录等历史文献资料,深入分析诗人的作品、诗人的日常生活与生存意识、创作心理及人生感悟,揭示其作品与岁月之间的联系,真实地展现诗人非凡的一生及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还获得了茨维塔耶娃女儿阿里阿德娜、妹妹阿娜斯塔西娅的信任,从她们那里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增加了传记的可信度。这部平实丰赡的传记其广度与深度与茨维塔耶娃的声名是相称的。
  • 我知道怎样去爱

    作者:(俄罗斯)阿赫玛托娃

    这本《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是由伊沙和老G编译的,囊括了俄罗斯最富盛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一生的诗歌精品。 整本诗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卷是女诗人前期(1904-1925)的作品;第二卷是阿赫玛托娃中期(1927-1949)的诗歌;第三卷总结了诗人后期(1950-1966)的写作;第四卷是长诗《安魂曲》,这首抒情长诗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 写于安娜·阿赫玛托娃诞辰100周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 这磨难和诗页,这断发和宝剑, 这谷物和燧石,这喃喃低语和铮铮有声—— 上帝拯救了所有的一切——尤其是爱与怜悯 的话语,作为他说出的唯一途径。 严酷的脉搏猛击着,血液的激流鞭打着, 铁锹均匀地敲打在它们之中,通过温柔的缪斯产生, 因为生命如此独特,它们来自凡人的嘴唇 声音比草包牧师更清澈。 哦,伟大的灵魂,我正在海外向你 鞠躬,你发现了它们,还有那——你暗自燃烧的命运, 长眠于祖国大地,她感谢你,至少让她 得到了在聋哑的天空海洋中发言的礼物。
  • 刀尖上的舞蹈

    作者:(俄)茨维塔耶娃

    茨维塔耶娃作品系列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刀尖上的舞蹈:茨维塔耶娃散文选 火焰的喷泉:茨维塔耶娃书信选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

    作者:(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