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一战史

  • 一战帝国

    作者:[德] 罗伯特·格沃特,[美] 埃雷兹·

    大多数一战研究主要围绕两个假设:一战始于1914年“八月的枪声”,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战协议;战争源于民族国家,最后演变成整个欧洲的事件。这两个假设数十年占据着历史学关于一战研究的统治地位,基于这两个假设的成果导致了一个明显的结论,而且影响了对战争起因、欧洲文明及随后一系列其他问题的认识。本书从有别于前面两个假设展开。一是在更宽广(包括欧亚非美各洲)和更长久(1911—1923年)的框架中检视一战;二是指出战争不仅是民族国家间的战争,而且是各个帝国之间的战争。这场以各帝国为主的战争动员了数百万士兵,从德意志到土耳其、哈布斯堡、罗马尼亚帝国,同时包括所有协约国,印度、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士兵都受雇于西部前线,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劳工,他们的参与使得1914-1918年欧洲的冲突变成了世界战争。从中国到中东,从南太平洋到北非,带来了征兵、占领、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当然复杂的多重因素也导致了新机会、新理念、新规划和新希望,这是对战争看法的不同视角。全书对一战时期欧洲主要帝国进行了考察,对欧洲各帝国战时不同的社会动员以及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与冲突进行了分析。每一章以问题为导向,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案例研究。
  • 晕眩年代

    作者:菲利普·布罗姆

    20世纪之交到一战前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是什么促成了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 《晕眩年代:1900-1914年西方的变化与文化》 编辑推荐: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都展出了些什么稀罕物? 玛丽•居里的好奇心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 伦琴的神秘发现预示了什么? 为什么说卢瑟福的人生始于新西兰的土豆农场? 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激进的时空相对性和马赫的认识论印象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爱迪生的第一次电椅实验为何不算成功? 为什么英国人广泛相信“白人的承担”及英国人的历史使命之说? 那个年代,同性恋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 谋杀13人的惊悚事件成了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头条新闻,为何罪犯瓦格纳却没有被判死刑?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为何被称为是“最卑鄙的谋杀”? 内容提要: 20世纪早期的欧洲:一个漂浮不定的世界,一个期待新事物却又恪守传统的矛盾交织时代。当时的主要议题是:恐怖主义、全球化、移民、消费主义以及道德价值的坍塌和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 20世纪不是诞生于索姆河的战壕或者帕斯尚尔战役——而是诞生于一战之前那令人眩晕的十四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出现了最终与旧世界秩序有着悲剧性矛盾的新秩序。也是在这十几年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工业革命带给政治和个人的影响:人们逃离乡村及传统身份的改变,使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学创造了新可能性的同时,又带来了背离传统的梦靥;教育转变了千百万人的观念;批量生产的物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产业劳工要求分享政治权力;女性试图改变社会地位及两性关系的结构,进而争得话语权…… 从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体现的对新世纪的巨大希望,到1914年哈布斯堡大公在萨拉热窝被谋杀,菲利普•布罗姆逐年记录了这个非凡的时代。在这幅灾难前夕华丽而动荡的图景中,在这个新世纪的舞台上,首相与农民、无政府主义者与女演员、科学家与精神病患者交相出现,生动地呈现了20世纪初期的奇观、恐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