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孙立人

  • 孙立人传

    作者:汪泗淇等

  • 烽火儷人

    作者:黃美之

    〈烽火儷人〉一篇,以小說題材敘述與一位將軍在大時代一段難忘的感情。作者在自序〈我的心香〉中,有感性的說明。深具歷史性與深情的代表作,值得一起走入大時代的背景之中,慢慢品味。 〈流轉〉一篇是作者描寫一九四九年代,一群無憂的大學生的悲歡離合,因戰火的延漫,他們其中有三分之二移來了台灣的故事。作者因一時想著王維的詩,而寫了這故事,寫的雖是兒女私情,但都是溫釀在那一個天翻地覆的大時代裡。 〈糖水與同情〉及〈心中的仙人掌〉描述的是兩位資深情報員的經歷,是作者在桃園感訓所親耳聽聞的情報員親身故事。 〈回家〉一篇是作者與家人之間談起了民國十九年躲紅軍的事情,用較輕鬆的寫法,寫出了當時的變遷和中國人當時勇敢流著血、低著汗,所創造出來的新局面。 〈月白刀傳奇〉一篇作者描寫了過去二十個世紀,中國內憂外患不斷,但中華民族的人民卻擁有強大的韌性,堅忍不拔、自省自新的精神,進而擁有現在美麗的國家。作者希望大家也和她一樣,對於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本書特色 作者黃美之以寫小說的方式,敘述和一位將軍的一段難忘的感情,作者在自序〈我的心香〉中,有感性的說明。 作者在六十年後願意寫出這段難忘的往事,讓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公諸於世,並使用小說題材撰寫,應會受到台灣各界、香港、大陸、和美、加地區,華僑社會的重視。 至於<烽火儷人>一篇,作者雖以小說題材撰述一位將軍難忘的感情,是否即是孫立人將軍的往事,請看智庫文化發行人,華文衡所寫的出版後記以及<烽火儷人>一書中,出版後記中最後兩頁(木蘭風雲五十年)一書的簡介 特別是第一頁最後兩句話,”從這兩篇文章裡,讀者可以從<木蘭風雲五十年>一書中找到,那位將軍就是孫立人將軍的真實性!” 其他〈流轉〉、〈心中的仙人掌〉、〈糖水與同情〉、〈回家〉、〈月白刀傳奇〉五篇 作者以小說式的寫法,不但展現了中國人民在當年中國苦難的大時代裡,堅韌的力量,並且帶出一些醞釀在大時代中的兒女私情。內容寫實又不刻板,感情濃郁又融入時代,深具歷史價值。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印象中國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宛在水中央) 陳銘華 (生命光芒) 簡潔 自序(我的心香)黃美之 (烽火儷人香) 1.傷兵 2.風雲 3. 朦朧 4.等待 5.茶會 6.無題 7.花淚 8.馬革 9.鷇緣 10.芳草 11.藏嬌 12. 海濱 13.神在 14.漣漪 15.無猜 16.冷暖 17.驚喜 18.定居 19.繫舟 20. 木蘭 21.女箋 22.福兮 23.無常 24.雨淋 25.如夢 26.如煙 (流轉香) (心中的仙人掌香) (糖水與同情香) (回家香) (月白刀傳奇香) (出版後記香) 華文衡 序 top 自序 我的心香 黃美之 對於一九四九年五月我來台灣至一九五O年三月我坐牢之前的那一段時光,不管寫小說寫散文,我都適可而止的少有提及。似乎是一種很好的修持。直到二OO七年,我在北京和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聊天,他雖在共產主義的制度中成長,但很敬佩國民黨的一位英勇作戰,為國海外爭光的常勝將軍。但這次這朋友郤很駭意的告訴我,說那位將軍曾活埋了兩三百日本俘虜。因戰爭本是殘酷的,我很平靜的聽著,但回頭想想,這絕非那將軍所為,這是謠言,一定是他的政敵在抹黑他,或者是那些真正恨死日本人的人,覺得說是這名將做的事更能出氣。對於這位將軍的豐功偉績,為他寫的書已很多。但對他的感情和他在一種很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所忍受的苦腦,我。應可說是有所暸解。 我覺得我不應逃避用筆來寫出我所知道的他的另一面。 但用什麼體裁來寫呢,煞費我思量,用小說的方式寫吧,那又會不可避免的真假大混合,如高行健說的,小說是美麗的謊言。若作傳記來寫吧,但我的目的並不在寫我自己。無意中看到一本《西京雜記》,都相信那本書是西漢皇室中的人所寫。每篇都短短的,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便記下什麼,讀完此書,我似乎更暸解到西漢的文物風騷。 史記中的西漢是骨架,這本拾遺的敘述是西漢的肌膚。所以我決定用札記的方式來寫我所知道的那位將軍的另一面。因為是涉及到一位歷史人物,不敢杜撰,因是一種衷情,也無需花言巧語。正好將這一小段亂世情緣珍藏於一小小的空間。這真正因已是在六十年後,我才能如此冷靜的來寫。 一九五O年的秋天,我和姐姐已被押在保安司令部快半年了,我們尚住在他們辦公室內的一間小房內,有天,突然把我叫去辦公室,只見林處長一人在那兒,也沒叫我坐,便大聲的向我吼:「你誠實的說出來,你是否和孫總司令已發生了關係,我們知道得很清楚,快說出來。」還重重的拍著茶几。彷彿突然被人括了一記大耳光,我即刻的直覺反應便是嚎啕大哭。是心碎的痛哭。他的聲勢咄咄逼人,我在恐怖之中,只吐出了三個字,像吐血一樣的「沒有呀!」我知道那林處長是保安司令部的好人,但我那能說什麼,因一女孩家,當然羞於回答,而且我再幼稚也會感到這對長官會是一種脅迫,我也還有護主之心,又怕爸媽知道更是說不清的,我越想越傷心,因此哭到無法停止。他也只好作罷。姐姐在房中聽著,以為他們在打我,那在房中監視我們的特務小姐,偷偷跑出來看看,便回房去告訴姐姐:「沒有打,只是問話。」姐姐問是問什麼,那小姐只搖頭,一邊抹著眼淚說:「不知他們要搞什麼?」我姐姐不顧一切的衝出房去,正碰到他們把我送回房來,她抱著我。我們一同哭。沒有多久,我們便被關到保密局的祕密監牢裡去了。那時韓戰已經爆發,美軍已別無選擇的派艦隊來保衛台灣,而我和姐姐一直到一九六O年四月,才讓我們回家。生活漸漸恢復正常,只是不敢提將軍的事。怕人說我在保安司令部時撒謊。後來,強人都去世,台灣變得民.主了,無論是民進黨、國民黨,對白色恐怖時代都已有一種共識。我們也得到冤獄的補償,但我仍沒有想著說什麼,直到現在,應仍是護主心切,才想著寫這小樓札記的。 (流轉)一篇是寫一九四九年代,一群無憂的大學生的悲歡離合。因戰火的延漫,他們其中有三分之二移去了台灣。我寫這故事時,對”緣”字並無深刻的領悟,只因若干年後,我先生被美國政府派去迦納國推展美國的糧食計劃。我在那兒很清閒,一日,一位在那兒住了多年的朋友,帶我去鄰近的一小國看看。公路上很寂靜,走到一條不太彎的路,見有三棵樹正在路旁,朋友下車來告訴我,說中間那株樹正是使台灣來這兒工作的一位農耕隊長出車禍的樹,「很可惜,他人很好。」 他說。我從正面看那樹,又從側面看,再從後面看,那樹黑如鐵,枝椏稀疏,葉小枯乾在朝陽中閃著一抹寒光,我心中悽然欲泣,也深感世事的不測,我只因一時想著王維的詩,寫了這故事,而我這作者竟看到了那使他喪命的樹,相信他的家人也不曾來此吊念,因為是那樣遙遠,真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啊。那已是一九七二年,中共正式與迦納國建交,台灣的農耕隊必需撤出。(流轉)寫的雖是兒女私情,但都是溫釀在那一個天翻地覆的大時代裡。 (糖水與同情)及(心中的仙人掌)是兩位資深情報員的經歷。是我在桃園感訓所聽他們親自的敘述。他們真正是手提著他們自己的命,心中只有國家和領袖,時時在驚險之中討生活,收集情報,他們與我少年時所讀的(風瀟瀟)、(第五號情報員)是很不同的,那書中的瀟灑和浪漫,在他們的生活中絕對找不到,連他們的家人也受連累,他們這樣有功於國,但為何也在桃園感訓所蹲著呢,因為他們也是敢在老虎頭上抓蝨子的人。 (回家)是我自己家的事,我當時無法記得,但我的二姐和奶媽,汪嫂常常要提到民國十九年躲紅軍的事。她們不是笑著說,便是抽聲嘆氣的說,我聽著都有趣。大姐從不說什麼,只記得有次她在看一本很厚的書,看得十分專心,那已是抗戰時期,我已能看姐姐們的閒書了,我也想看她手中的那本厚書,便偏過頭去看那封面,書名是(二萬五千里長征),作者是范長江,我還唸了出來。大姐把書合了起來,我以為她生氣我打擾了她,正想走開,但她卻向我說:「你知道嗎,那年我們躲紅軍,正是共產黨開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我聽懂了她所說的,但尚無人告訴我,那二萬五千里長征竟是今日新中國的搖籃。當時應也是一路滴著血和汗走完這路程的。 我為什麼會寫(月白刀傳奇)的,因我心深處有一種刀的情結。而且這人類最早的武器,卻給今人更多想像的空間。在過去的二十世紀中,我們中國可說真是內憂外患的無日不有兵災。但我們中華民族卻是最有韌性,最能自省自新的民族。所以她是世界上最古老,從未亡國的國家,而她也是愛好和平的人類,為什麼單挑了一把西域的刀?大概因很喜歡羅家倫先生那首(玉門出塞)的詞,也是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代最流行的校園歌曲:左公柳拂玉門曉,塞上春光好……唱吧, 朋友,唱吧,你會為中華民族感到快樂和驕傲。 非常謝謝張錯教授讓我用他美麗的詩句,為我的小樓札記(烽火儷人)作了一種文學的勾勒,希望讀者因此不會感到歷史的沉重,而只覺到(像是一首風裡的情歌)。 當我合起我這書稿要寄去給智庫文化時,我覺得每一頁裡都有人的靈魂在內。我相信我可以用我這本書作為我的一片心香,為他們點燃如祈禱。 出版後記 智庫文化發行人 華文衡 《烽火儷人》一書中的〈烽火儷人〉一篇,我讀了數十次。一次比一次感動的深。 由於出版《木蘭風雲五十年》,我也有機會認識黃美之大姐(原名黃正),多次交談,她開始對我信任。二年前,她來看我,帶著很多文稿,希望我們能將這些文稿整理出來,集結成書,做為她多年從事寫作,忠於文學的一個紀念。 我看了全部文稿,每一篇我都喜歡,全部都是文學佳作。每篇文章中的內涵深具傳統中華文化的價值觀。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是在戰亂年代中的中華民族英雄。她們在苦難的大時代中,展現出中華兒女的堅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他們活得精彩,他們的生命寫成一部偉大的中華民族史。我告訴大姐,能出版她的書是我們的榮幸。 一年多前,我們準備製作黃大姐的書時,她忽然從美國來看我,抱來一個大信封,大姐嚴肅地告訴我: 「這裡面是我生命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我不能決定是否要放在我交給你出版的新書裡,這篇文章中的歷史人物已經離開人世,我請你代我做這個決定,因為: 第一、我相信你,你從事出版將近廿年,智庫文化出版的書的品質,風格和我的作品相同。 第二、你曾經受過幼年兵的訓練,你是這位將軍的數十萬子弟兵之一,我想知道你會同意我將這段珍貴的感情出書,公諸於世嗎?如果你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我就帶回去,這篇文章就不放進去,你們就按照計畫,出版我的書好了。」 我聽了很感動,大姐對我的信任和瞭解,我是不會為著賣書獲利,而不顧一個出版人對社會和個人應盡的基本道德的。 我答應大姐,我會在當天晚上看完,明早給她電話,告訴她我的看法。大姐聽完我的回答,就雙手將這個大信封交給我。 我當天晚上將大姐手寫的文稿看完,我的思維回到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一年的年代。 我很幸運,沒有像龍應台女士所著的《大江大海》一書中,那些受難的中國同胞所受到的痛苦,但我也經親眼目擊中日戰爭日本人對我們同胞的殘暴,和親聞國共內戰中國人民所受的災難。 我是跟隨家人在民國三十八年來到台灣,我們一家人除了我母親要照顧家務外,全家都在孫立人將軍的部隊服務。我曾在台南孫立人將軍屬下的入伍生總隊幼年隊受訓一年,那是比照西點軍校一樣的嚴格訓練,當時我們年紀很小,平均年齡十二到十五歲,承受各種體罰,接受體力、毅力的磨練。那段生活對我一生影響很大。 我父親華嵩如在孫將軍的八十軍唐守治軍長屬下服務。 我大哥華文彭在孫將軍屬下的三○四師一○一九團衛生連任醫務人員。 我姐姐華文第和三百多位女青年參加孫立人將軍屬下的女青年大隊。 我二哥華文淵進入孫立人將軍的入伍生總隊受訓。 我們一家五個人都是在孫立人將軍所統禦的部隊中服務,以行動報國,接受時代的挑戰。 在那個年代,我們所受的教育,心中所想的只有報效國家,沒有國,那有家、個人。蔣中正總統是中華民國的救星,孫立人將軍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孫將軍受到迫害,我們這些忠誠追隨者到現在還在心痛和不平,國家虧待了他,蔣中正總統應負迫害忠良之罪。 由於對孫立人將軍的感情,第二天早晨我給美之大姐電話,告訴她我昨夜將她的文稿全部看完,然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的答案── 「一個人一生都有屬於他自己不願讓別人知道的事,這些甜蜜和痛苦的記憶,如果是個人和家人,以及與外人發生的事,一般僅和知己分享,但牽涉個人與歷史人物之間的事,特別是感情的事,是否應當寫出來,留給後代,不計當代的批評,那是當事人要做的決定。」 我讓美之大姐知道,我受她之託,需要些時間來想想,才能告訴她我最後的看法。 美之大姐聽了我的話,非常感動,她說: 「謝謝你,我等你的電話,你慢慢想。」 這件任務讓我想了二○○九年整整一年。這一年,我又重讀〈烽火儷人〉數十次,天氣好的時候,我經常晚上去台北大安公園散步,看月亮、星星,坐在公園椅子上想同樣的問題: 「這些往事出書,我的老長官孫將軍會同意嗎?」 雖然美之大姐沒有催我,但我自己也要設立一個期限,二○○九年十二月卅一日前一定要對這個問題做個結論。聖誕節前,我給美之大姐寫了一篇長信,我在信中寫出我的看法: 「妳能在年輕時候給一位偉大的人生命的動力和慰藉,那是你一生非常美的感情,妳把它珍藏在妳的記憶六十年,將來有一天妳離開人世,妳有權利將它繼續塵封起來,永遠存在妳和孫將軍的靈的記憶庫裡,但另一方面,就因為妳和孫將軍都是在威權政治下,白色恐怖的受難者,這段往事,妳以小說的題材寫出來,對我們這些孫將軍的部屬,能瞭解我們尊敬的老長官,在國事艱鉅,身負重擔和惡劣的政治環境下,他生命能有這段像詩一般美的感情,來給他生命帶來支撐的力量,有多好。」 我在聖誕節後再次讀〈烽火儷人〉這篇文章,看到孫將軍在西餐廳見到美之大姐時,那種心情的激動,我想到這段難忘的感情,在孫將軍被軟禁的後半生歲月裡,給他有多大的慰藉時,我感動的掉下淚來。那一刻,我做了決定,向大姐建議出版。 我做這個決定很簡單,讓所有像我一樣對孫立人將軍懷念、對老長官受到迫害,心中有怨的幾十萬部屬知道,我們的孫立人將軍生命中有一段美的往事陪伴他,讓他在失去身體自由的歲月裡,這些甜蜜的記憶,陪伴他度過那些漫長的日子,每天每夜的心靈痛苦會能減少些。 讓後代人讀《烽火儷人》一書時,當作一篇動人的愛情故事吧!美之大姐收到我的信後,想了三天,終於同意將〈烽火儷人〉一篇放入《烽火儷人》一書中,並將「烽火儷人」列為這本書的書名。 我開始以「絕代佳人」來稱呼我敬愛的美之大姐。 寫於二○○九年十二月卅一日 夜
  • 孫立人傳(上、下)

    作者:沈克勤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撫民,號仲能,出生大清帝國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人,世代簪纓,中華民國抗日名將。歷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等職。 . (以上文字均摘自 wikipedia)
  • 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

    作者:孙克刚

    《缅甸荡寇志(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日军连破星、马,席卷中南半岛,长驱入缅,声言将与希特勒纳粹军队会师中东,世界反法西斯争局势转危。因应战局之需,中国远征军于是年四月誓师入缅,首历仁安羌大捷,重挫敌军;随驰援于莽林之间,掩护在缅盟军转入印度。驻印期间,远征军整编为中国驻印军,厉兵秣马,至一九四三年冬反攻入缅,展开第二次缅战。在人迹罕绝的异域丛莽中,中国健儿以同仇敌忾之心,精忠抒国之志,将竭其智,兵尽其勇,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经战径七百余次,杀伤日军十万余,至一九四五年打通中印公路凯旋返国,创下举世所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最辉煌的战绩。 “我们和三十八师在一块儿作战,便什么都不怕。”(一个在缅普通美国士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