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JaneAusten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 一个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一个聪颖美丽却心存偏见,千回百转,历经种种心灵涤荡,爱情——终如芙蓉般在清澈的湖水中,静静地含露绽放。 一个终生未嫁的女人写的一本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书,或者说是她对爱情和婚姻隔岸观火式的理解,这本书就是《傲慢与偏见》,一部到现在仍为绝大数人所喜爱的书。其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恩怨爱憎、人生百态尽跃纸上,轻描淡写恰到好处。全书风格优美而平和,正如人所说,这本书“在写作上是完美的,没有遗漏也没有放纵”。 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英国著名爱情喜剧小说。本书被列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作者的创作风格历经两百年,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文坛上的一些作家。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富有喜剧色彩的四起姻缘,文笔辛辣而滑稽,发人深省。本书为中英对照全译本。 -
诺桑觉寺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最早写成的一篇小说,一部极出彩的讽刺喜剧。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战胜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2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
两百年来,简•奥斯丁一直拥有众多拥趸,受到狂热崇拜。在这里,毛姆、E.M.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C.S.刘易斯、莱昂内尔•特里林、A.S.拜厄特、哈罗德•布鲁姆、阿兰•德•波顿等33位作家、评论家一起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 本书精选近一百年来奥斯丁评论 的代表美文。这些作家、评论家探讨奥斯丁作品中机智俏皮的人物对话、自然发展的故事情节,揭示其中永恒的道德真理,呈现了奥斯丁魅力无限的文学世界和这个世界与不同时代读者的紧密联系。 这本评论集向读者展示,从自己生活中发现奥斯丁的幽默、情感和爱情,这比阅读奥斯汀的小说更为重要。 -
简·奥斯丁书友会
全书以主人公邀请五位朋友一起,每月聚会探讨奥斯丁的一本小说为叙述线索。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与阅历不同,每人心目中的奥斯丁也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其间。对于熟悉奥斯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让你更深领略她的小说魅力,对于那些很少接触英国文学的人来说,生与死、爱情和友谊、婚姻及生活,这些人类永恒的命题绝对会深深打动你。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本书配有精美原版插图。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奥斯丁小说集之一。简·奥斯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而作者将《埃丽诺与玛丽安》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当时,《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初次印象》早已完成几个月。 此后10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一位女士著/1811年”。10月31日的《记事晨报》上发布了该书的第一个广告:称其为“某女士的一部新小说”。11月7日,该书被誉为“一部杰出的小说”。11月28日,该书变成“A一女士的一部有趣的小说”——比“某女士”进了一步,该广告亮出了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A。这似乎是《理智与情感》的最后一个广告。 《理智与情感》定价为15先令一册,虽然印数不是很多(一说750部,一说1000部),但是作者于1813年7月3日写道:“《理智与情感》每一册都卖出去了,除版权之外(如果那还有什么价值的话),给我带来140英镑收入。”同年10月,《理智与情感》出了第二版。 -
傲慢与偏见
内容简介 《傲慢与偏见(经典插图本)》内容简介:班纳特太太的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闺女体面地嫁掉,故而总是把近旁有财产的单身汉看成某个女儿应得的一笔财产。于是有了几对青年男女跌宕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门子弟达西与聪慧机敏的二女伊丽莎白之间的谗言误会,富家公子彬格莱与贤淑善良的长女吉英之间的欲说还休,浪荡公子韦翰与轻佻无理的小女丽迪雅的私奔秽闻……最终男女主人公放下了各自的傲慢与偏见,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选择。作品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和门第观念对婚恋的影响。 57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编辑推荐 《傲慢与偏见(经典插图本)》: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一对爱人婚前脾气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气非常相同,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俩就会幸福。他们总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你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主讲了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Next to the exhort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Moby-Dick, "Call me Ishmael," the first sentence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must be among the most quoted in literature. And certainly what Melville did for whaling Austen does for marriage——tracing the intricacies (not to mention the economics) of 19th-century British mating rituals with a sure hand and an unblinking eye. As usual, Austen trains her sights on a country village and a few families——in this case, the Bennets, the Philips, and the Lucases. Into their midst comes Mr. Bingley, a single man of good fortune, and his friend, Mr. Darcy, who is even richer. Mrs. Bennet, who married above her station, sees their arrival as an opportunity to marry off at least one of her five daughters. Bingley is complaisant and easily charmed by the eldest Bennet girl, Jane; Darcy, however, is harder to please. Put off by Mrs. Bennet's vulgarity and the untoward behavior of the three younger daughters, he is unable to see the true worth of the older girls, Jane and Elizabeth. His excessive pride offends Lizzy, who is more than willing to believe the worst that other people have to say of him; when George Wickham, a soldier stationed in the village, does indeed have a discreditable tale to tell, his words fall on fertile ground. Having set up the central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Austen then brings in her cast of fascinating secondary characters: Mr. Collins, the sycophantic clergyman who aspires to Lizzy's hand but settles for her best friend, Charlotte, instead; 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Mr. Darcy's insufferably snobbish aunt; and the Gardiners, Jane and Elizabeth's low-born but noble-hearted aunt and uncle. Some of Austen's best comedy comes from mixing and matching these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classes and economic strata, demonstrating the hypocrisy at the heart of so many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ough the novel is rife with romantic misunderstandings, rejected proposals, disastrous elopements, and a requisite happy ending for those who deserve one, Austen never gets so carried away with the romance that she loses sight of the hard economic realities of 19th-century matrimonial maneuvering. Good marriages for penniless girls such as the Bennets are hard to come by, and even Lizzy, who comes to sincerely value Mr. Darcy, remarks when asked when she first began to love him: "It has been coming on so gradually, that I hardly know when it began. But I believe I must date it from my first seeing his beautiful grounds at Pemberley." She may be joking, but there's more than a little truth to her sentiment, as well. Jane Austen considered Elizabeth Bennet "as delightful a creature as ever appeared in print". Reader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would be hard-pressed to disagree. ——Alix Wilber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傲慢与偏见 -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主要作品之一。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芬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芬妮,而芬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纠葛的这几对青年男女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39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
爱玛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爱玛》是她的主要作品之一。 热心的爱玛关心哈丽埃特的婚姻,她认为这姑娘是大户人家出身,因此要她拒绝农夫马丁的求婚,并一味鼓励她去爱牧师埃尔顿。爱玛姐夫的哥哥奈特利比爱玛大十六岁,他始终爱着爱玛,可是又经常批评她的缺点,包括她如此主观地干预别人的恋爱和婚姻。在哈丽埃尔顿同霍金斯小姐结婚后,爱玛又要哈丽埃特去爱弗兰克·邱吉尔,但哈丽埃特却爱上了奈特利,这时候爱玛才大吃一惊发觉自己心里一直爱着奈特利。最后,他们两人、弗兰克·邱吉尔和简·菲尔费克斯,以及马丁和哈丽埃特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
劝导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最后一部小说,塑造了一位其笔下最为高尚的人物。韶光正从安妮的身上消逝,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接受了他人的“劝导”,她终与意中人温特沃斯上校分道扬镳。虽青春不再,又备受虚荣的父亲和姐姐的冷漠,但她的高贵仁慈却使她成为亲朋中最受欢迎的人。两人分手八年后再次相遇,上校不能冰释怨恨,违心追求他人;而安妮也险些接受伪君子堂兄的求婚。在因为家族事务而引发的一系列交往中,上校进一步发现安妮的无私与坚贞无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劝导中找回了爱的勇气。他们发现,重新团聚比第一次相爱更为幸福,于是,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开始尽情地回忆并表白……2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
诺桑觉寺
《诺桑觉寺》与奥斯丁其他几部长篇一样,故事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的发展而越来越扣人心弦。天真得有点傻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是家境小康的牧师之女,长到十七岁了,还没有遇上能打动她少女心扉的男主人公,因此生活平平淡淡。然而,她的好朋友,当地的富有人家艾伦夫妇俩要到巴思去度假,带她一起外出。巴思的社交场所让她开了眼界,并结识了富家之子、牧师亨利?蒂尔尼与他妹妹艾丽诺?蒂尔尼,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凯瑟琳并且爱上了亨利?蒂尔尼。 凯瑟琳在离家三个月之后,在没有朋友陪伴的情景下,孤身一人搭乘邮车,于一个星期日之夜回到了富勒顿。心地善良的母亲见女儿回家已是判若两人,总以为她是留恋外面世界的诱人,而竟猜不到十七岁的女儿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亨利?蒂尔尼的意外出现,终于让凯瑟琳父母明白,他们必须考虑是否要同意女儿的婚事了。 -
曼斯菲尔德庄园
译 序 孙致礼 我从1983年开始翻译简·奥斯丁的小说,先后出版了《理智与情感》(1984)、《劝导》(1986)、《诺桑觉寺》(1986)、《傲慢与偏见》(1990)、《爱玛》(2000);2003年12月中旬,我又交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译稿,终于实现了上学时萌生的一个梦想——译出被人誉为“无与伦比的奥斯丁”的全部六部小说杰作。 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始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与偏见》出版两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1811年存留下来的几封简·奥斯丁信件中,没有一封再提及这本书;而1812年则没有一封简·奥斯丁的信件存留下来。可是到了1813年初,简·奥斯丁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曼斯菲尔德庄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姐姐卡桑德拉已经颇为熟悉小说的内容。作者在1814年3月2日的信中谈到,其四哥亨利已在阅读小说(手稿)。据研究者推断,大约在1813年11、12月间,或1814年1月,作者将该书的版权再次卖给了《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的出版人埃杰顿。1814年5 月23日及27日,埃杰顿连续在《记事晨报》上发布出书告示,称该书为“《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作者著”。照此推断,《曼斯菲尔德庄园》应在1814年5 月底面世。虽然该书比《傲慢与偏见》长四分之一,但每本售价却一样:十八先令。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据查普曼考查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册,而且纸张、印刷质量都不及《傲慢与偏见》;但是,这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六个月内即已销售一空,销售速度快于《傲慢与偏见》。尽管如此,埃杰顿一直不肯出第二版,直至1816年,才由《爱玛》(1815)的出版人约翰·默里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有学者考查,简·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上获得至少三百一十英镑的酬金,这是她生前收益最高的一本书。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托马斯·伯特伦爵士是国会议员,一家人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与伯特伦夫人在教养子女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光知道“严厉”,一个一味地“放纵”,致使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教养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人处世全然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准则。大女儿玛丽亚是个水性杨花的姑娘,一边动心于“粗大肥胖、智力平庸”,但“一年有一万二千英镑”收入的拉什沃思,一边又跟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私下调情,当发现后者对她缺乏真情时,便轻率地嫁给了拉什沃思,与此同时,还继续与克劳福德发展暧昧关系,直至跟他私奔,最后遭到被遗弃的可悲下场。二小姐朱莉娅跟姐姐一样放荡不羁,差不多就在姐姐私奔的同时,也跟贵家子弟耶茨私奔。就在两起丑闻发生之前,伯特伦家的大儿子汤姆突然染病,差一点丧命。一时间,这兄妹三人几乎使伯特伦家陷入了绝境。 克劳福德兄妹是小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这兄妹俩都是拥有大宗财产的年轻人。他们长年寄住在叔叔克劳福德将军家里,两人一个受叔叔宠爱,一个受婶婶溺爱,因而都给娇惯坏了。特别是将军是个“行为不端”的人,甚至想在家中豢养情妇,自然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克劳福德起初想玩弄一下范妮的感情,后来居然真心爱上了她,便苦苦地追求了起来,遭到范妮拒绝后,又跟玛丽亚私奔。克劳福德小姐起先有意于埃德蒙,但是当她获悉埃德蒙要当牧师时,热情顿时冷了下来。后来,埃德蒙的哥哥处于病危之际,她马上意识到埃德蒙可能成为伯特伦爵士的继承人,旋即对他又热了起来,不想让埃德蒙看清了她的真面目,最后也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也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从出版时间来看,《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比《傲慢与偏见》晚一年。但两部作品的笔调和氛围却大不相同。《傲慢与偏见》既轻快又明畅,《曼斯菲尔德庄园》则显得比较凝重,带有更明显的道德说教色彩。另外,奥斯丁研究者认为,《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这些都表明,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 关于奥斯丁的生平,人们迄今掌握的资料尚不充分,还有不少空白、疑点和不确定因素。笔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编写了一份“简·奥斯丁年表”,献给我国的简·奥斯丁读者和研究者。不过,我对简·奥斯丁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紧接着就要投入已经订下合同的《奥斯丁(评传)》的撰写。 2003年12月29日于洛阳 -
劝导
《劝导》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上校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 《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沃尔特爵士是个“愚昧无知、挥霍无度的准男爵”,他“既缺乏准则,又缺乏理智,无法保持上帝赐予他的地位”,最后失去了在自己庄园上生息的“义务和尊严”,只能躲到一个小镇上去“沾沾自喜”。作者告诉我们,“爱慕虚荣构成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而在这爱慕虚荣的背后,又掩盖着他的势利与自私。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不惜低三下四地去巴结达尔林普尔子爵夫人母女;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他又竭力阻止安妮嫁给“出身卑贱”的温特沃思上校,阻止安妮同“低贱的伙伴”史密斯夫人交往。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沃尔特爵士在阻挠女儿的同时,自己家里却收养着一位出身卑贱的妖女人(克莱夫人),长期同她卿卿我我的,差一点把她变成“沃尔特爵士夫人”。这是对那位贵族老爷的绝妙讽刺,充分暴露了他的伪善面孔。 如果说小说对沃尔特爵士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等级观念的嘲讽,那么它对埃利奥特先生的刻画则显示了作者对贵族世袭制度的抨击。沃尔特爵士因为没有儿子,便选定他的侄儿威廉・埃利奥特做假定继承人,并指望他能娶他的长女伊丽莎白为妻。怎奈埃利奥特是个“诡计多端、冷酷无情”的负心人,他一心向往发财致富,竟“把家族的荣誉视若粪土”,根本不把爵士父女放在眼里,硬是娶了一个“出身低贱的阔女人”。后来,在贪婪和纵乐之余,他逐渐认识了准男爵的“价值”,赶忙跑到爵士府上修好。当他发现克莱夫人正在追求沃尔特爵士,因而有可能危及他的继承权时,便又不择手段地使用阴谋诡计,甚至想娶安妮为妻,以便利用做女婿之便,守在近前监视沃尔特爵士,不让他续娶克莱夫人。安妮同温特沃思订婚后,他的奢望破灭,最后使出杀手锏,诱使克莱夫人做了他的姘头。看,沃尔特爵士的未来继承人竟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恶棍! 《劝导》不仅塑造了几位令人生厌的反面人物,而且塑造了一些讨人喜爱的正面人物。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异乎寻常的女主角,她聪慧,美丽,对爱情既忠贞,又谨慎,因而导致了八年的不幸遭遇。后来,她同温特沃思回顾这段不幸时,能用一种遁世、和解的眼光看待是非,并不怨天尤人。所以有的评论家感叹说:所有小说的女主角中,很少有人像安妮・埃利奥特那样招人喜爱,令人同情。另外,以温特沃思上校为代表的一伙海军军官,他们一个个是那样开朗,那样真挚,那样热情,与沃尔特爵士、埃利奥特一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难怪安妮能“为做一个水兵的妻子而感到自豪”!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系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理智与情感》。 -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over 150 years, Pride And Prejudice has remaine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Jane Austen herself called this brilliant work her "own darling child." Pride And Prejudice , the story of Mrs. Bennet's attempts to marry off her five daughters is one of the best-loved and most enduring classics in English literature. Excitement fizzes through the Bennet household at Longbourn in Hertfordshire when young, eligible Mr. Charles Bingley rents the fine house nearby. He may have sisters, but he also has male friends, and one of these—the haughty, and even wealthier, Mr. Fitzwilliam Darcy—irks the vivacious Elizabeth Bennet, the second of the Bennet girls. She annoys him. Which is how we know they must one day marry. The romantic clash between the opinionated Elizabeth and Darcy is a splendid rendition of civilized sparring. As the characters dance a delicate quadrille of flirtation and intrigue, Jane Austen's radiantly caustic wit and keen observation sparkle.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