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

    作者:唐长孺

    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编选20世纪出版的、对当时史学发展或对其后史学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和重大影响,即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者。 本书共由《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和《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共收论文十三篇,其中大部分是50年代以前所作,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问题。第二部分共收
  •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二卷)

    作者:《中国中古史研究》编委会 编

    本书齐集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中国中古史领域的青年学术精英最新的学术成果,为三方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作者:陈苏镇

    汉朝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二百余年。其间,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之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本书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引 言 第一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 -- 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二、"天下苦秦"辨 三、秦法与楚俗 第二节 论“承秦立汉”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二、据秦之地 三、用秦之人 四、承秦之制 第三节 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二、王国与汉法 三、汉初郡国“自拊循其民” 第四节 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二、文景二帝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和东方政策的变化 三、儒术的兴起 第二章 "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第一节 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以德善化民”-- 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春秋》为汉制法”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五、仁义法 六、汉道与王道 第三节 两种“德教”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汉武尊儒始末 一、从“长者”到“儒生”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与失败 三、《公羊》家的兴起 第二节 《公羊》学对武帝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从“升平”到“太平” 二、“不外夷狄”与“出师征伐” 三、“《春秋》决狱”与“变更制度” 四、“必世而后仁”与封禅告成 五、“致殊俗”与“通西域” 第三节 昭宣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一、武帝晚年的政策和对身后的安排 二、霍光、宣帝之治 -- 武帝事业的继续 三、循吏及其意义 四、“瑞应”与“苛政” 第四章 "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的改制运动 第一节 从“盐铁议”到“石渠论” 一、《公羊》家与“盐铁议” 二、“《穀梁》大盛”及其背景 三、“《穀梁》大盛”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 一、元帝改制及其幕后的政治斗争 二、外戚专权与王莽崛起 三、古文经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 第三节 王莽改制与篡汉 一、“致太平” 二、制礼作乐与代汉称帝 三、制作失败及其原因 第五章 汉室复兴的政治文化意义 一、汉德复兴与迁都洛阳 二、追踪宣帝与独尊《公羊》 三、偃干戈,废盐铁,未太平 四、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和循吏政治的发展 五、“义教”与“义学” 结语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作者:阎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