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韩少功
-
马桥词典
《马桥词典》中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流传范围。在这本词典里,词条后加有△记号的,表示这个词的流传范围不限马桥。相反,在词条后面加有▲记号的,表示该词流传范围仅限于马桥,甚至只为马桥个别人使用。 -
爸爸爸
《爸爸爸:山歌天上来》收入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2篇中篇小说:《爸爸爸》、《山歌天上来》,其中《爸爸爸》是作者响誉文坛的重要作品,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2篇小说或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思考,以一个部落在象征,凝视整个民族的文化,或将焦点凝聚在一个人身上,把人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批判的立场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深省。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发人深省。他的文笔清晰,文字优美,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可读性极强。 -
马桥词典
《马桥词典》讲述了:语言是人的语言。迄今为止的各种语言成果,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推进了人们的文化自觉,但认识远远没有完结。语言与事实的复杂关系,与生命过程的复杂关系,一次次成为困惑人类的时代难题。在这本书里,编撰者力图把目光投向词语后面的人和事,清理一些词语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功能,更愿意强调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密切关系,力图感受语言中的生命内蕴。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静态语言,编撰者更重视动态言语;较之抽象义,编撰者更重视具体义;较之规范性,编撰者更重视实用性。这样一种非公共化或逆公共化的语言总结,对于公共化语言成典,也许是必要的一种补充。 -
爸爸爸
《爸爸爸》讲述了:著名作家韩少功,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者、开创者和挑战者寻根文学的实践者。三十余年,作为新时期以来在小说艺术上走得最远的小说家之一,韩少功可能已经深思熟虑,韩少功之“不”小说,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写作中的真正事件。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
山南水北
韩少功归隐乡野后创作的首部,跨文体长卷散文,记录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一部亲历者挑战思想意识主潮的另类心灵报告。韩少功的“寻根”与回乡,他二十几年来的写作和生活,演绎着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他把认识自我的问题执着地推广为认识中国的问题。 -
惶然录
这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 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如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
爸爸爸
收有《回声》、《爸爸爸》、《女女女》、《暂行条例》四部中篇小说。 -
马桥词典
关键词:马桥词典 简介 《马桥词典》,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弓人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 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杂志1996年第2期,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2003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 《马桥词典》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大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 《马桥词典》出版后,有人批评该书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作者韩少功因此起诉评论者侵犯其名誉权,并获得胜诉。 作品简介: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一部力作。它内容严肃,笔法独特,不愧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以词典的形式搜集了中国南方一个小村寨里流行的方言。这本词典从纯词典的形式迅速过渡为一个个故事。其中讲述了“文革”时期被下放到边远地区的“知青”的生活的点点滴滴。 故事的大部分素材来源于韩少功的亲身经历,这部佳作捍卫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同时向千篇一律的泛国际化趋势吹响了反抗的号角。 对韩少功而言,故事称做词典本身就是把这个词的含义延伸了。每个词的含义得到了充分的注释,同时他们又作为引子引出词语背后看似散乱的作者的思绪,这貌似不经意的思绪将一个个词语连成完整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不是按照西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 例如“江”这个词条后面列出了具体的江名以及江名的由来——不知不觉你就会置身于知青们的故事中:如何与船夫赖账,如何丢掉他们所窝藏的枪支。读了几页后,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现,他们的市井生活构成了故事的点点滴滴。 作品分析: 《马桥词典》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的同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编撰者序》中说:“任何特定的人生,总有特定的语言表现。”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特定生存状态、民俗文化、以至更深层的生存哲学和思想理念。而作家对语言的这种特性和功能有深刻而切身的体会,所以他编成了这样一部大词典,用语言的故事讲述着社会、生活、文化与哲理。 例如,在“马疤子(以及1948年)”和“1948年(续)”中马桥人用“长沙人会战那年”、“茂公当维持会长那年”、“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 ”、“光复在龙家滩发蒙那年”等不同说法来表明公元纪年1948年,反映了马桥人奇特的时间观念和历史观。也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时间的歧义性 ”。而“蛮子、罗家蛮”的词条里,追溯着历史的渊源;“撞红”的词条里,由现存的习俗追溯到人类文明史中原始而野蛮的时代。这里,语言体现人类追溯家族渊源的主题。 有些词,更在作家简洁精要的议论中折射着生存的文化与哲学。如马桥人用“同锅兄弟”代替同胞兄弟的说话,相应地,女子出嫁叫“放锅”前妻称“前锅婆娘”,后妻称“后锅婆娘”。作家在这里说:“可以看出,他们对血缘的重视,比不上对锅的重视,也就是对吃饭的重视。” 正所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这正反映了艰难的生存状态下人们朴实而简单得令人心酸的生活追求,这种追求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积淀成了一种语言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观念。这里包含着一种辛酸,也包含着对这种原始的生存追求的敬意和信仰。 有些词反映了马桥人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马桥人,以至作者的文化观念。在老百姓艰苦单调的日子中,唱歌、斗歌是他们唯一的娱乐与消遣。而唱男女情事的歌更是对他们人性欲望的一点满足。万玉因为唱不惯迎合政策的春耕颂歌而放弃逛县城的美差、出风头得荣誉的机会,临阵逃脱。作者说:“他简直有艺术殉道者的劲头。” 这里包含立刻作者对艺术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的反思。 -
日夜书
编辑推荐 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 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作品通过几位五○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 这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媒体评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格非:像是畸人录,又像是英雄传,对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欧阳江河:整整一代人的安魂曲。 -
马桥词典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