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保罗·利科

  • 论公正

    作者:[法]保罗•里科

    《论公正》主要内容:“解构主义”之父德里达曾为他担任助教,2004年91岁时摘取有人文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他就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诠释学的重要代表,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PaulRicoeur),是法国当代最:有学术声望的知识分子之一。 正义、权利、责任、良知和法律构成了《论公正》所探讨的主题。利科抱着抵御那些为我们的时代精神所强烈鼓舞的思想进路的态度,选择了独特的阐释方法,深入探讨了这些法哲学一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并且就“判断行为”、“美学断和政治判断”、“解释和论证”等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 爱与公正

    作者:[法] 保罗•利科(Paul Ricœu

    爱与公正是关于世界的两个永恒追求,既涉及到神学和政治学层面,也涵盖日常生活领域,如何实现爱与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 在本书收录的三篇文章中,利科从神学和政治学方面思考爱与公正的问题,并在对爱与公正的反思中对自身进行解释与重构,体现了其哲学思维的主要路线之一:连接文本与行动。
  • 活的隐喻

    作者:[法] 保罗·利科

    《活的隐喻》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 历史与真理

    作者:[法] 保罗·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文集。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中心点是历史和历史学家的真理。第二部分是事件性的,讨论文明和文化的各种主题,如工作、暴力、言语、焦虑等等。作者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基础,阐述其关于历史研究的观点,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的历史观,对一系列政治事件和背景作了深入探讨。由于这部论文集,利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
  • 承认的过程

    作者:保罗.利科

    《承认的过程》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逝世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初版于2004年,系利科在奥地利维也纳人学研究所和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中心所作的三次报告的结集。《承认的过程》从哲学、词源学、词典编撰学、思想史、比较语言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承认”这个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展现了“承认”一词的有规则的多样性与思想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阐述了“作为认识的承认”、“对自我的承认”、“相互承认”的内在机制,呼应了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对“承认的政治”的理论探索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袖霍耐特对黑格尔提出的“为承认而斗争”的命题的发挥。 《承认的过程》适合西方哲学、法国哲学研究者,对“自我认同”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 从文本到行动

    作者:[法] 保罗·利科(Paul Ricœu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对话语和叙事作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与处于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动进行追问的同时,利科强调了介入这两者之间的诸种关系。 在《从文本到行动》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 论现象学流派

    作者:(法) 保罗·利科

    读者会发现,《论现象学流派》汇集了作者在学生时代所著的一些文章。其中,大多数文章专门研究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位思想导师中的一位:胡塞尔。这些文章充分论证了这本文集的标题:《论现象学流派》,现象学的称号在这里已经与继黑格尔之后的第二位奠基者化为同一了。尽管《指导性观念导论(第一卷)》以及对1950的译本所作的阐释没有列入这本文集,但是《指导性观念(第二卷)》,尤其是《笛卡尔式的沉思》和《危机》在这本文集中得到充分的评论。在这本文集中也加入了两三篇更具有作者个人研究特点的论文。但是,所有这些文章都是胡塞尔现象学流派的构成部分。 保罗·利科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南戴尔大学(巴黎十大)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他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现象学与诠释学研究所所长,翻译和诠释了胡塞尔的《观念》。利科既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又和存在哲学的思想紧密联系。
  • 哲学主要趋向

    作者:(法)保罗·利科

    本书的组织构架是按作者个人的哲学编纂学观点建立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利科本人的思想在西方以兼容并蓄著称。在西方哲学范围内,他同时研究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在欧陆哲学范围内一向兼顾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而在法国哲学范围内兴趣也涉及各个流派。这种学术背景使他被推举为这样一部哲学综述论著的主编。
  • 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

    作者:[法]保罗·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后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其在1968年学生运动后“自我放逐”30年的思想的结晶。在此书中,利科关注于个人同一性的问题。在他看来,个人的同一性既不是笛卡尔的“我思”,也不是尼采的“对自我的瓦解”,而是“自身与他者的交织”。利科在此书中,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个人的同一性:描述、叙述与规范,即,谁在说话和行动?谁再叙述故事?谁负责任?对于利科来说,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因为,人的生存与罪恶感这类问题都可以归为“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即“个人同一性”的问题。
  • 解释的冲突

    作者:(法)保罗·利科

    该书由22篇重要论文组成,内容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存在论等。利科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过去之谜

    作者:[法]保罗·利科等

    《过去之谜》中利科将在文化视阈中对此问题进行阐明,从而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系统性的影响,这也正是利科这些思考所取得的效果。①在如此众多的、以密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主题——历史与想象、对记忆的伤害、创伤、遗忘与宽恕等等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世纪集体的暴力体验所留下的痕迹;这仿佛是在历史反思中留下抽象伤疤并“引发思考”的痕迹。早在1955年,他第一次发表历史哲学回顾作品《历史与真理》②时,利科就深信:在面对这种体验之时历史地存在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不应该被其他问题(如历史地思考或思考历史意味着什么等)所取代。哲学“生发于这些问题的统一之中,而死于对它们的分割之时”。③利科试图抽象地思考这些体验,但他并不建议我们回归古典历史哲学。在他看来,后者似乎由于过早地涉及历史的终结问题而声名狼藉,因为这种草率事先将任一将来都简化为这一终结的过去。与这种草率相对立,是否只有在“历史”将自己局限于作为关于过去者或“曾在者”的知识时,将来的开放性、它原本的将来性(Zuktinftigkeit)才能得以保存?这一推论正是利科所要反驳的,不过他并不是要回归一种预先被理解为整体的历史目的论。
  • 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作者:保罗﹒利科

    本书作者保罗 ·利科(1913- )是国际著名哲学家和理论家。他思想敏锐,视野开阔,不仅对现象学和释义学有精深的研究,而且还深入到众多学科之中,广泛吸取各领域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积极成果,以丰富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他对当代法国史学所进行的理论反思,就是他整个研究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书是利科在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讲座上的演讲稿,虽篇幅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在书中论述了
  • 历史与真理

    作者:(法)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文集。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中心点是历史和历史学家的真理。第二部分是事件性的,讨论文明和文化的各种主题,如工作、暴力、言语、焦虑等等。作者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基础,阐述其关于历史研究的观点,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的历史观,对一系列政治事件和背景作了深入探讨。由于这部论文集,利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