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沙飞

  • 铁色见证

    作者:王雁

    沙飞,著名摄影家、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著名记者。原名司徒传,1912年5月5日生于广州,1950年3月4日殁于石家庄,时年38岁。   沙飞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如《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白求思做手术》、《战斗在古长城》等,我国曾发行过沙飞摄影作品的纪念邮票。   沙飞走在中间。他昂着头,默不做声。……这时,持枪者突然立正,向沙飞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就朝着他的背影瞄准。沙飞依然如故,只等着那致命的一枪。那一枪响了。沙飞倒了下去,脸朝着他所热爱的土地。   是的,沙飞是个悲剧,但那是何等的悲剧?那悲剧透着铁色,在历史深处闪耀着,再也不会消失了。 《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以30万字全面详尽地记录了沙飞38岁却充满传奇的一生,并收录有100余幅珍贵的沙飞摄影作品。
  • 沙飞

    作者:[沙飞摄]

    本书是讲述的是沙飞作品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新闻工摄影工作者,沙飞对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有自己独特的坚持。他认为照片的真实是否与鼓舞士气以至取得胜利是有着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很显然,在他的认识里,以一时的虚假来达到激励士气的做法并不是永久之计。何况这也不是对待自己战友的办法。虽然战争中的宣传战允许出于作战目前的而捏造,但他严格地把宣传上的手法与新闻摄影的业务要求区别开来,比如,沙飞对于事后被拍这种做法就持有不同意见。他在1947年的一次会议上说:“我考虑补拍会失掉真实性,特别会引起部队对我们摄影工作产生怀疑和偏差认识。我掌握了这一点,坚决反布置补拍,考虑用拍战后新的进展情况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从沙飞的这段话可以看到,他坚持新闻摄影工作必须忠于事实的立场,包括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忠于自身没有“在场”的事实。但是他也没有因此放弃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而是采取了拍摄事后的“新进展”的方法来弥补损失。而这在他报道平型关大捷时就已经这么做了。沙飞的这种摄影伦理观既维护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也同时维护了摄影的尊严。
  • 沙飞摄影全集

    作者:王雁

    《沙飞摄影全集》由长城出版社出版。
  • 沙飞摄影选集

    作者:王雁,安哥

    不管是就纯粹的影像成就而言,还是着眼于对纪实摄影的历史贡献,沙飞迄今依然还是一个被谈论得太少的人物。自从1950年,这名年仅38岁的摄影艺术家以异乎寻常的悲剧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连同创作生涯时,其具有划时代价值的摄影成就也随之被幽闭于历史的暗角。 沙飞照样还是那个拒绝艺术的时代里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他的诸多分明是主题先行的影像依然洋溢着抑不住的艺术个性。这种矛盾而不悖的现象尤为今天某些现代摄影史学者所关注,他那近乎偏执和献祭般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发生了强烈共鸣,奇迹般地为他——也令他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一系列不朽的纯粹图像。 寻找沙飞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摄影史的重要内容。没有这个来自广东开平司徒家庭的热情而决绝的人,没有他的影像努力,抗日战争史可能就显得不完整! 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南粤文化界的“双子星座”——不仅出了冼星海,还出了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