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安乐哲
-
自我的圆成
编辑推荐 东西方的差异亘古久远,在全球化时代的冲击下,西方文化无疑暂时处在时代的前列。那么,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又将走向何方?在中西方互为明镜的前提下来细细体会中国的古典儒学和道家,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理寻找那份悠久的哲学根基…… 如果中西文化之间的交往对双方郜是更富有成果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可以预料的。但是,我们已经论证,儒家式的民主以及西方社群主义的民主这两者和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民主是不相容的,尤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因此,我们的希望就是:来自将来对话的中西价值和信仰的结合,将成为中国的儒学以及西方的实用主义这两者的组成部分。 ——安乐哲 序言 第一章 道论 一 孔子对道的理解 (一)我们的诠释:《论语》中“道”的含义 (二)我们的回应:检讨其他学者对于《论语》中“道”的诠释 二 儒家非超越性的天道观 (一)西方超越性的含义 (二)西方超越观念的衰落 (三)儒家天道超越性的论辩 三 《淮南子》中的道论——以《原道训》为中心的考察 (一)《淮南子》与汉武帝朝廷 (二)“汉思维”及其放射性秩序 (三)《原道》之“源” (四)《原道训》中的“道” (五)境域相对于行为的优先性 (六)作为“万物之一体性”的“道” (七)知“道” (八)作为动名词的“道” (九)道的连续性和人类世界 (十)“天人”关系 (十一)儒家和天人合一 (十二)道家和天入合一 (十三)《原道训》和天人合一 (十四)“得时” (十五)“乘龙” (十六)“静心” (十七)融合的功效 四 儒道两家对道的实用主义的理解 (一)道:绘制路径 (二)道:一与多 (三)成为君子 (四)信与诚 (五)成为真人 (六)儒学与道家:会通与歧异 (七)真理与道的和谐 第二章 认知 一 理性、关联性与过程语言 (一)挑战事实的终极性 (二)我们这个词典间的时代 (三)两个文化论题 (四)两个论题与“关联性思维” (五)古典中国的关联性 (六)古典道家思想中的关联性 (七)过程与关联性 (八)过程的净化 二 中国有关真理理论的文化前提 (一)连贯与世界秩序 (二)本质与现象 (三)理论与实践 (四)合乎理性的论辩 (五)逻辑与修辞 (六)中西感悟方式的基体 三 以“象”为意义:儒家认知论引论 (一)研究目标 (二)“知”:成象(magng)世界 (三)“知”:塑造世界 (四)“知”:历史经验 (五)“知”的社会性 (六)“知”与“情” (七)“知”的施行性 (八)“知”:道德激励 (九)结论 第三章 自我 一 西方思想中自我观念的问题意识 (一)自我,历史与文化 (二)现代的自我 (三)混杂的隐喻:自我的模糊性 二 孟子人性观念新诠 (一)引论 (二)将“性”误解为“human nature”的诸多原因 (三)基于葛瑞汉洞见的进一步诠释 (四)基于唐君毅洞见的进一步诠释 (五)孟子人性观念含义的重建 (六)结论 三 古典儒学中焦点一场域式的自我 (一)无我的自我 (二)无心的自我 (三)无身的自我 (四)无目的的自我 (五)非意志的自我 (六)焦点一场域的自我 四 古典道家中焦点一场域式的自我 (一)三元灵魂与道家的无 (二)“道”与“德”:差别与顺应 (三)自我、幽默与物化 五 古典儒家与道家修身之共同基础 (一)引言 (二)混淆 (三)“逻辑的”与“审学的”之别 (四)君子 (五)部分对整体的优先性 (六)真人 第四章 性别与身体 一 中国的性别歧视论: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 (一)引论 (二)性别思考 (三)二元对立的性别歧视论 (四)两极相关的性别歧视论 二 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 (一)引论 (二)二元对立论与两极相关论 (三)身心交关论 (四)“身”、“形”与“体” (五)礼仪活动中身体的多重含义 (六)结论 第五章 社群与政治 一 友谊 (一)古代西方的友谊观:以柏拉图为例 (二)古代儒家的友谊观:以孔子为例 (三)结语 二 沟通社群中礼仪的角色 (一)社群的美感组织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 (三)法律、宪法和社群 三 儒家式的民主主义 (一)民主化的动力 (二)民主在中国的古典根源 (三)杜威与孔子论社群——儒家式的民主主义 四 儒家学说与社会进步 (一)背景:文化的共生共成 (二)西方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困境 (三)儒家的资源与回应 (四)儒家“礼”的学说:个人与社会之间 (五)结论:自由与社群的结合 第六章 古典道家的死亡观 一 死的非真实性 二 生死的关联性 三 死的寻常性 四 死即生 五 有关死的语言 六 《道德经》中的“死” 七 《庄子》中的“死” 第七章 古典儒家非神论的宗教性 一 引论 二 创造性与强力 三 共同创造(诚)与叙述的独特性 四 中庸:在日常事务中持守中道 五 教育的过程:是引出还是引导? 六 作为主导隐喻的家庭 七 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八 成长和延伸 九 儒家的命运之爱:和谐之情 十 对《中庸》的再思考 十一 结论:共同创造的宗教性 附录一:我的哲学之路 附录二:安乐哲教授简介与主要论著目录 编译后记 -
道不远人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段动荡的岁月,《道德经》为这个被暴行和背叛撕裂的世界提供了休察现实的一视角。精微玄妙而又旷日久远的遒家哲学征逐步被人热知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那些源于对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奇妙加以充分理解的人类经验。近年来,古代竹简本《道德经》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解读资源,中国学学者安乐哲、郝大维正是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为当代读者开启了一扇感受(《道德经》万古常新智慧的天窗。尽管《道德经》一直被归于老子名下,但事实上其作者并不可知。它有可能产生干公冗前四百多年前口传文化时代。《道德经》的箴言警语远非一般的哲学教义,它透过全新视角描绘的人生真谛,引导读者习练自我教化的瑜珈。道家思想中,人类经验的每,构成都能够产生一系列波及整个宁宙的无尽涟漪。《道德经》潜在表明了关于门我转化的理想,追求由这个世界生成且终又回返的过程中个体之德的获得。与儒家思想相呼应,《道德经》通过推崇一种内个体高雅“习性”生成的发性,为道德行为注入新鲜力量。在这本文舌辛优美的著作中,安乐哲和郝人维描述了《道德经》源文本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其进行了鲜明有力的蜕明。短短八十一章,每一章都有一段挖掘文本深层意蕴、明白透彻的评注。该书导论内容详尽,可谓典范。其中,既有对《道德经》文本之源的队舆:考察,义行对道家哲学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的合理推证,以及对其主旨的深刻把握。《道德经》充满着无可穷尽的智慧和美,这赋予它直到今人仍然拥有的晕要地位和价值。《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以其埘道家思想令人信服的解波和出色的现代英译,成为《道德终》研究上一部有贡献的新著。 -
通过孔子而思
这本出色的书充满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和新鲜的思考,表达了其对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观点的大胆质疑。作者的一个结论就是大儒们都是“审美的”,而非西方意义上由某种表面理性秩序规范支配的所谓“道德的”。 对于它的中国读者来说,《通过孔子而思》域外视角的当代重构,不仅同样勇敢地刷新了习常对自我传统的麻木认知,其对儒家思想的积极发现所蕴积的对文化有效沟通这一当代问题的思考,则更具深省价值。 -
和而不同
该书是进行中西哲学思维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对中国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思想的解读,令人赞叹地挖掘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并且同实用主义、怀特海哲学的比较中得以印证和相互激发。 该书是2002年版本的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一半的新内容,主题也更为集中在儒家思想的研究之上,该书必定会再次引起整个汉语学界的热议。 -
先贤的民主
本书挑战了以往有关中国与西方之关系的思考。根据两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设未来那个现代化了的中国从本质上也将是西方的;同样,不能假设惟有向美国式的自由民主转型,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才有增进人权和自由的希望。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文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网景或麦当劳的主题公园。相对于目前大多数西言人的怀疑而言,中国人有可能维持远为丰富的传统特征,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自己的条件进入现代世界。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