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时间

  • 时间的政治

    作者:[英] 彼得·奥斯本

    本书被评价为当今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论中有关时间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颠倒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通过变化来理解时间的路径,而是反过来,通过时间来理解变化,将“现代性”、“后现代性”、“传统”等概念作为历史总体化的范畴和历史时间化的独特形式来理解,并进而提出了历史时间自身的本质问题。
  • 时间的由来

    作者:A·G·史密斯

    《时间的由来》一书内含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详尽地展示了人类各个时期设计的计时装置,揭示了历法是如何发明的,在钟表使用之前,人们又是怎样捕捉到时间的踪迹的,以及时间是什么,还有更多...... 《地图的由来》讲述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类怎样开始定格这个物质世界,并标出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这本插图丰富、精致的小书,引你自己走上奇异的旅程。所有那些还能为人类冒险精神而感动、还为人与其宇宙家园之间的纽带而牵挂的人们,看到这些独创的方法和发明,将会有会心的喜悦吧。
  • 东亚的时间

    作者:刘晓峰

    本书收入了作者十几年来从事东亚时间体系和岁时节日研究的部分论文,是立足于比较文化的立场对中国古代岁时文化所作的综合研究。全书主要分为:岁时文化的综合研究、比较文化视野的东亚岁时研究、中国古代岁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三部分内容。
  • 时间的故事

    作者:克里斯滕•利平科特,翁贝托•艾柯,贡布里

    本书中文初版被人民日报、人民网评为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10本书之一 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之一 2013年版采用软精装,便于读者阅读与收藏。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时间的故事》一书绝无仅有。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凭借世界各地杰出作者的原创之作,它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全世界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全书搜罗了400多幅彩图以表现著名的器物和画面,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以及提香的寓意画到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以及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 《时间的故事》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时间的创造:分析不同的创世神话以深层揭示各种文化关于时间结构的想象。 时间的度量:人类不断寻求,以发现记录、划分和度量时间流驶的方式。 时间的表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 时间的体验:我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如何体验时间,从老化过程到音乐感受、从入定和梦境到讲述未来。 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终结和永恒的种种观念,包括各种关于死后生活和宇宙终结的世界性信仰。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
  • 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作者:湛晓白

    本书首次系统专门地以“时间”为主题,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较为完整地勾勒了近代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变迁的整体面貌,书中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近代中国时间制度变革的历史探源,确定了近代中国新时间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透视了其在近代的流变及其整体变化趋势;二是集中于描摹近代时间社会化的多元面相,揭示其物质基础及动力机制;三则对时间观念的近代转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内容涵括了近代人们对日常生活时间、历史时间、哲学时间等多层次的理性认知。
  • 岁时

    作者:萧放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岁时文献资料的深刻思考,结合田野考察,向读者解释了:在中国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蕴育了中国民众特有的岁时观念,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体系。在历史—现实的时间流程中,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诸多节庆中,我们体味到了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意识,感悟到了民众情感的凝聚,历史的传承、社会活力的延续。
  • 关于时间

    作者:迈克·弗拉纳根

    时间从我们的头顶飞驰而过,但是把它的影子留在了身后。 在这本书里,我们要跟随历史学家的脚步。它是关于时间的,因为它与历史事件的延续时间有关,不论这些事件是大是小。时间是历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它经常在喧嚣和躁动中被遗失。我们不是总能亲历历史。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了,但我们仍然会被时间愚弄。 这本书是按照时间从短到长来排列历史事件的。我们以在一秒若干分之一部分中发生的事件作为开始,以仍然在进行中的、延续了140多亿年的事件作为结束。中间的就是我们选择的事件,何时发生,持续了多久一对于过去的一个简短的回顾。
  • 财富的秘密

    作者:富兰克林·霍布斯

    《财富的秘密(英汉对照)》内容简介:你是否也曾梦想拥有财富并享受随之而来的一切好处?自主决定工作时间,摆脱无休止的竞争,拥有完善就业保障,有更多时间同家人共度,在任何时候,到任何地方度假,来去自如。人为生活而生活!每个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但是,除非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制定计划,并且为之付出,否则梦想将一直止于梦想。 如果你很富有,《财富的秘密(英汉对照)》将教会你如何利用财富,更加恣意地享受上天赋予你的财富。 如果你正在积累财富,《财富的秘密(英汉对照)》将让你的财富之路缩短并更加平坦。 如果你还很贫穷,《财富的秘密(英汉对照)》将把财富之路展现在你面前,而且“平坦的就像通往教堂的大道”。 是时候停止梦想而付诸行动了!
  •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作者:吉田穂波

    原來,成功者的時間是這樣分配的! 你有一份工作, 頭銜薪水也不錯,但生了小孩後,時間管理和夢想就離你遠去, 即便如此,你還得一邊想著今天沒交的企畫案,一邊安撫小孩,還要煮飯擦地洗碗, 真希望每天能多出兩小時就好! 以上種種難題,有四個孩子的哈佛醫生吉田穗波也有,但她竟然克服了! 本書將告訴你,她怎麼從常睡過頭,到帶著小孩前進哈佛拿下學位! Make a difference! 「與成功有約」完全實踐版! 給一直沒有忘記夢想的人、總是感嘆沒時間的人、不想向人生妥協的人。 如果她都辦得到,你一定也可以! 「一次追求兩三個目標時,不同的理想會彼此激盪、截長補短,並拓展了你的視野。最重要的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你的實力會更加雄厚,而在某些部分你會有所『領悟』,某些部分則讓你感覺自己更為『大膽』了。 期待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將一切限制、困難、危險都化為前進的動力,追求人生中一切的理想。」──吉田穗波 ◎越忙、越煩的時候,就越讓人想要改變 ˙若什麼事都照順序來,人生絕對不夠長! ◎降低「非做不可」的門檻,就有收穫 ˙只要「還有心情笑」,就能持續努力 ◎時間無法「節約」,只能「提升價值」 ˙不要期待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 ◎厚臉皮喊「救命!」就能絕處逢生 ˙挑戰越大,越要「衝動行事」 ◎用哈佛交涉術優雅且明確地表達意見 ˙人情,是大忙人無價的投資
  • 時間地圖

    作者:ROBERT LEVIN

    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  有一句話說:「要了解一個人,就聽聽他對時間的觀點吧!」  在工業社會裡,我們從小就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然而,對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說,更重要的事:「我們要給時間一點時間。」  時間是最遭人誤解的一個存在。在最重視鐘錶時間的美國,不到一百年前,還大力還反對全國有統一的時間標準。而許多為了節省時間而發明的各種現代家庭用具,結果卻都只是省力不省時。  我們都希望掌握時間,但是時間卻控制了我們的身心。  其實,時間不是絕對的。一天不見得是24小時,一個星期也不見得是七天。法國,曾經一天只有十個小時﹔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曾經一個星期只有五天。在瑞士,全國時間不論快慢,相差不會超過19秒﹔在巴西,大家的手錶相差3個小時,也不是件怪事。有人抗拒時間,IBM則是靠著銷售時間起家的。所以這是個時鐘的故事,這也是個時間的故事,這當然更是一個文化的故事。 作者簡介  勞勃˙勒范恩─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先後曾在巴西的國立富拉米年斯大學、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他的文章發表於Psychology Today,Discover,American Scientist等雜誌,並常出現在CNN,Discover Channel等電視節目中。他出色的教學和獨樹一幟的研究,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讚譽和獎項。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美]约翰·博伊德

    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是你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 中国知名心理学家、时间心理学中国第一人黄希庭倾力推荐。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执著于时间表和任务表,但是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不能最有效地利用时间。 心理学家津巴多借鉴30年的开创性研究,表明你个人对时间的认识决定了你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你的生活。一旦你了解时间的奥秘并知道属于自己的“时区”,你就可以管理你的生活,让它更精彩。 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为什么反恐战争还没有打赢?为什么总有人会上网成瘾、毒品成瘾?为什么我们越怕胖就会越胖?看似平常的问题,答案一定出乎意料! 阅读本书你将看到:人生不可深陷的3大“时区”;如指纹般影响命运的6大“时间人格”;6种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时间悖论”。
  •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作者:[英] 基思·特斯特

    本书分六章:界限、特性/身份/认同、怀旧/恋乡、技术、责任、他人,将文学、历史、哲学融合到一起,探讨了当今社会中的生活、时间、意义及其全球影响。
  • 时间的1000个瞬间

    作者:林为民

    探寻宇宙、地球、生命的奥秘之旅,在140亿年前,宇宙是一个永恒的、连绵的、无始无终的虚无,是一片时间和空间的荒漠。这个荒漠在哲学上被称为“虚无”,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奇点”。突然有一天,这个“奇点”由于某种原因(或许只有神学家能解释)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再是“奇点”,而是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上,宇宙开始创生。在开始创生后的每个瞬间,都有无比神奇的事情在发生……  人类从有文明开始,就对自身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人类来自何方?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为何存在?它是何时开始存在的?1917年 ,爱因斯坦认识到他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蕴含着一个推论;宇宙或者在膨胀,或者在收缩。这是一个惊人的推论,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永远存在!那么,就让我们追寻宇宙的诞生和成长,来一次漫长的时间旅行吧!
  •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德]克劳斯·黑尔德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要梳理了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胡塞尔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时间问题的探讨。其中,现象学的时间问题探讨是重点。讲座文稿文风活泼,语言清晰。
  • 时间之箭

    作者:[英] 彼得·柯文尼,罗杰·海菲尔德

    《第一推动物理系列:时间之箭》论证了现代科学理论关于时间的最普遍观点。时间就像一只箭,射向未知的前方,把过去永远留在后面。作者回顾了3个世纪的科学史,大胆地对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最近的混沌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
  • 心智时间

    作者:本杰明·里贝特

    在这本《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里,作者本杰明·里贝特介绍了一些实验进展,这些实验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物质的神经元活动,它们是非物理的有意识的主观体验的媒介。我之所以强调这些研究,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读者对这些发现是如何获得的有所了解,并且也为结论和我从证据作出的推理提供一个基础。作者的研究提供了神经活动与主观体验之间关系的罕见发现,这些发现是基于对神经刺激和记录所进行直接的颅内研究。它允许作者确立关系的因果本质,而非仅仅是相关性。本书希望你已经吸收了作者对心脑问题的实验发现。
  • Getting Things Done

    作者:David Allen

    In today s world, yesterday s methods just don t work. In Getting Things Done, veteran coach and management consultant David Allen shares the breakthrough methods for stress-free performance that he has introduced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Allen s premise is simple: our productivity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our ability to relax. Only when our minds are clear and our thoughts are organized can we achieve effective productivity and unleash our creative potential. In Getting Things Done Allen shows how to: € Apply the "do it, delegate it, defer it, drop it" rule to get your in-box to empty € Reassess goals and stay focused in changing situations € Plan projects as well as get them unstuck € Overcome feelings of confusion, anxiety, and being overwhelmed € Feel fine about what you re not doing From core principles to proven tricks, Getting Things Done can transform the way you work, showing you how to pick up the pace without wearing yourself down.
  • 时间与自由意志

    作者:柏格森

    《时间与自由意志》内容简介:亨利·路易·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1878年他进师范学校,1881年得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得文学博士学位。他在法国各省立中学和巴黎各公立中学主持各种讲座之后,于1897年担任高等师范学院的主任讲师;自1900年起一直在法兰西大学当教授。1901年他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因而荣任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作者:Stephen Hawking

    Was there a beginning of time? Could time run backwards? Is the universe infinite or does it have boundaries?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questions considered in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masterpiece which begins by reviewing the great theories of the cosmos from Newton to Einstein, before delving into the secrets which still lie at the heart of space and time.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Mason Currey

    完全透視偉大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與時間分配! 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卡索、梵谷的名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莫札特、貝多芬的交響樂是怎麼譜出來的? 偉大的心靈究竟如何規劃時間,創作不懈? 他們真的是天才嗎?還是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161位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作家、作曲家、建築師和藝術家…… 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作者柯瑞一一敘述他們的日常工作習慣,激勵你建立自己的創作儀式! 柯瑞書寫過去四百年來161位偉大創作者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出這些藝術家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談的是創作活動的背景,而非其產品;內容是製造,而非意義;怎麼才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出意義深遠的作品?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本書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面對這許多同樣的挑戰,說明了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少量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知名創作者的工作習慣 例如: 只要我能讓每一個新作品都比上一個有進步,讀者就不會在乎我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生活型態。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你們今早來的時候先按了門鈴,但你們得等電梯,在你們來到我門口之前,已經過了幾秒鐘。而在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就在思索我要寫的新作。 就算沒有自由的時間,安伯托‧艾可說他依舊能在一天當中的「隙縫」中,發揮生產力。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1908年,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勞工意外保險局找到一份差事,……但卡夫卡依舊覺得自己受到束縛。當時他和家人住在一間狹窄的公寓裡,唯有在深夜大家都熟睡之後,才能專心寫作。 規範熱情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詩人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他自己時間表靈感繆思的方法。 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回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困難。 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困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 我一定很像咬著骨頭的狗,牠們偷偷摸摸的溜走,接著大概有半個小時,你看不到牠們的身影,然後牠們鼻子上沾著泥回來,一副不自在的模樣。 阿嘉莎‧克莉絲蒂在自傳中坦承,即使在她寫了十本書之後,依然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作家」。 我會吃巧克力奶昔和四、五、六、七杯咖啡──加很多糖,巧克力奶昔裡也有很多糖,是很濃的奶昔,裝在銀色的高腳杯裡。我會因為攝取這麼多糖而興奮莫名,腦中一下湧上許多點子! 大衛‧林區另一個想點子的方法是他自1973年以來天天都做的超覺靜坐。 隨著你的身心習慣每天晚上固定的睡眠──六個小時、七個小時,甚至睡滿醫師推薦的八個小時,你也同樣能訓練清醒的心智充滿創意地睡眠,並且創作出充滿想像力的清醒的夢,而那就是成功的小說作品。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媒體推薦 本書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它以精薄短小的傳記綱要彰顯了創意人日常作息的無限多樣、難以捉摸的愚蠢瘋狂和不變永恆。──《華爾街日報》 一頁接著一頁,我們可以由數十甚至數百年把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創意人工作習慣中,得到不少啟示……要是你對古往今來最知名的作曲家、作家,和畫家的工作習慣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尋找方法提升你的創作習慣,那麼本書就能給你莫大的啟發。──《今日美國報》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對創意人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讀物,而我們其他人,則能夠藉此一探那奧妙的創作世界。──羅娜‧布林利(Rona Brinlee),書籤書店(The BookMark),為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作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