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台湾文学
-
海边的房间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
零度分离
一份赛博时代的罪案调查报告
23世纪“生物朋克”启示录
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科幻诗人”伊格言
阔别七年后的最新作品,两岸同步出版
对于伊格言宇宙来说,这只是个开始……
————————————
【内容简介】
零度分离。即生即灭,量子泡沫般的短暂交会。
每一次的对视,都堪称一次难以重现的奇遇。
公元2154年,人类联邦政府最高法院颁布《种性净化基本法》,正式赋予人类唯一优先物种之权利。然而,在“类神经生物”技术发达,生化人、AI与其他“类人物种”泛滥的年代,该法律频频受到挑战。
调查记者Adelia Seyfried,分别深入探访了六桩轰动一时的伦理公案:AI反人类叛变、梦境治疗师杀人事件、能与鲸鱼对话的科学家、虚拟偶像诈骗案、邪教“地球觉知”大屠杀、影后人间蒸发之谜——于2284年集结成书出版。
而Adelia自己的身份亦是扑朔迷离,有证据显示,她似乎已经存活了超过两百年的时间……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设定于23世纪的近未来科幻作品。调查记者Adelia Seyfried身份成谜,她只身涉入谜团,企图窥见时代真相。六篇深度报道,既是Adelia的时代速写,也是伊格言的大胆预言。
★《黑镜》×《盗梦空间》×《赛博朋克2077》,科幻文学对下个世代的最新想象!
★当虎鲸拥有自己的语言,科学家为何成为全民公敌?用来播放梦境的设备,何以犯下反人类的终极罪行?温和友善的小镇暖男,如何变身施行屠杀的邪教教主?家庭事业美满的中年女人,因何堕入虚拟偶像诈骗的陷阱?当梦境成了处方药,缘何医生对患者起了杀心?万众瞩目的国际影后,怎能做到旦夕之内人间蒸发?
★全书如同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浸没式RPG,每个读者都能经历一番穿越至未来解谜的快感,同时悟出作者对当下时事议题的精准讽刺。
————————————
【名人推荐】
蒋勋、马家辉、焦元溥、徐则臣、胡晴舫、张凯婷联袂推荐
伊格言的大哉问,一面质疑、解构人的存在与意义,但同时又指向一种古典的关怀。“未竟的梦想,无法付出的爱”正是人类创伤的起源。就在那一刻,电光石火,夜海轰鸣,死亡与生命接轨,幸福与幸福的终结无分轩轾。爱是神迹么?抑或是一场虚拟梦境的完美高潮?
——王德威(学者)
21世纪现代人的困惑和焦虑,在23世纪未来人的故事里复调而显现。《零度分离》作为一部虚构性作品,却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施行性力量。它仿佛正在为我们所处的迷惘时代而领航,同时也是一份早先到来的未来人类警示书:在那条道路上,我们将会有诸多与深渊不期而遇的时刻。
——阎连科(作家)
《零度分离》这部小说的时空太广大了,伊格言站在全球的视角,并不停流转。人物的身份也是世界性的。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的小说,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韩松(作家)
每个故事都说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为写小说的顶尖对手问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厉害!”“真是厉害!”对我而言,这已经不是“天才”或“才华”的层次,而是另一种新的智能人种抢走了古老的卖梦人、食梦貘,或仅属于幻影(与毒品对大脑作用无异)的旧一套VR的IP公司,这些人的古老行当。
——骆以军(作家)
这是继《噬梦人》之后的野心之作。私心认为,入选“2019年年度小说选”的书中首章《再说一次我爱你》是台湾当年最好的短篇小说……《零度分离》最后,那位神秘的Adelia Seyfried像一个埋伏暗处已久的杀手,身份揭露时,几乎给了我致命一击。我知道这本书还有后续,如此,更令人拭目以待了。
——张贵兴(作家)
从《噬梦人》到《零度分离》,伊格言依然以梦为刀,切剖人性。这本新的作品层叠式的结构,一如文学对现实的摹写,也是小说家对生活的戏拟与致敬。从这个角度上说,《零度分离》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这个大时代的预言与寓言。
——葛亮(作家)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伊格言的《零度分离》将科幻投入叙事的迷宫,思想上的实验走在深渊的边沿。六个属于未来的故事闪烁着巴洛克的璀璨光芒,点燃后人类技术时代的情感迷狂——“再说一次我爱你”,人与非人的区隔已然倒塌。这是关于未来最出人意料的预言,这是关于我们时代最深不可测的寓言。
——宋明炜(学者)
伊格言的作品其实多年以来一直都相信一件事:人类文明必然会衰败的。在这部作品里,他试着以两百年后的人们的视角去描绘这种衰败,以及,试图追问这种衰落对于文明的意义。什么是未竟的梦想,什么是未付出的爱?他是中国科幻文学独特而浪漫的一支力量。
——笛安(作家)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让情爱显得凉薄虚幻,是伊格言从《噬梦人》以来的独特笔触,新作《零度分离》尤其发挥极致,温柔旖旎又绝望。未来世界的荒芜莫过如斯。伊格言在科技航道中探情,冷冽中透着少许迷离、一丝忧伤、些许浪漫,堪称是科幻小说的抒情诗人。
——范铭如(学者)
什么力量能打破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让六度分离成为零度分离呢?从六到零的距离,是不是就是一整个宇宙?还是其实,只是我们意识的幻象?伊格言在《零度分离》一书中,实现的就是这样的,创造的力量。此书终将在历史留名。
──黄健玮(演员)
-
破晓时分
◎ 作品看点
★ 台湾文学家朱西甯短篇小说经典大陆首次出版,彰显人之存在,人之欲念,人之性灵。——从《铁浆》中的北地乡野传奇延展至台湾市镇风情,古希腊式悲剧演变为普通人琐细日常与内心战场,呈现更为现代的深邃风景。破晓时分,天地不仁,欲与悔、罪与孽,纠结消长,彰显人之存在 、人之欲念、人之性灵。“人如何靠着某些古老的信仰,不致使那世界整个虚无垮掉? ”
★ 张大春、唐诺、王德威、虹影 致敬:“朱西甯以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 ——朱西甯被称为“现代小说艺术的冶金者”“台湾第一位新小说家”。作为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开拓者,他在《破晓时分》中首次展露多向度的现代书写探索,穷究语言而乐之不疲的兴味,以及高度成熟的现代意识。
★ “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这是所有文学作品所能承受的最沉重的主题。”同名短篇《破晓时分》改写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破晓时分,天地幽冥,一场误判生死的官非重演了最原始的代罪仪式。朱西甯以现代手法重写经典悲剧,直指人与荒谬命运之间的纠葛,震慑人心。
*
◎ 内容简介
听这索链,多少罪!多少孽!和多少冤苦,在一片黑森里摸索而来,在冰霜上滑来。
《破晓时分》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十三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人物从《铁浆》中的血气英雄扩展至普通市民,北地乡野传奇与台湾市镇风情相映照,古希腊式悲剧演变为普通人琐细日常与内心战场,呈现更为现代的深邃风景。《春去也》写春日里剿丝师傅的绵绵情思,《白坟》缅怀英雄的陨落,《偷谷贼》悼念正直的衰亡,《也是滋味》写已婚男子的意识流遐想。《福成白铁号》分别以一家四口人的视角,述说牢笼般滞闷的都市日常与生之疲倦。同名短篇《破晓时分》改写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直指人与荒谬命运之间的纠葛,一幕震慑人心的悲剧,追问“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
破晓时分,天地不仁,欲与悔、罪与孽,纠结消长,彰显人之存在、人之欲念、人之性灵。在《破晓时分》中,健朗悲壮的北地文风仍存,同时进行丰富面向的现代主义叙事探索,开启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
*
◎ 名人推荐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来到新世纪,才回过头来讨论朱西甯在四五十年前的作品,使我不免有迟到的歉然之感。朱西甯以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和任何一位当代台湾小说家相较,朱西甯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记——他穷究语言而乐之不疲的兴味。
——张大春
朱先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写出来这样优秀的作品,可惜我读得太晚。若能早些读到他这几本书,我的《檀香刑》将更加丰富,甚至会是另外一番气象……
——莫言
纯粹从文学的角度讲,我依然认为朱西甯是1949年至今台湾最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多了几层徘徊,不会把恶与善分得那么清楚。他对世界充满了同情,总是会对一般所谓的“恶”多看两眼,给它们一点点的机会。
——唐诺
《破晓时分》之所以让我们震撼,更在于朱西甯对人之所以为人,对人与荒凉也荒谬的命运间的纠结,所作的无情剖析。破晓时分,天地幽冥,一场误判生死的官非重演了最原始的代罪仪式。这个故事最终要追问的,是人在时间的一个模糊焦点上,对生命的有限领悟,以及随之而来的无限惶惑。朱西甯已经显出他是个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文字才是他最后的原乡。
——王德威
这就是他,写过吞吃铁浆而争霸道的民族灵性,写过为生存而助恶的民族弱质,写过横扫中原的战乱腥风。我总认为他是个刚烈汉子,至少是见过太多流血和残酷的硬心人。可是,此刻坐在我身旁,却是睿智、自然,而令我倾服的是他的安宁慈祥: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世上尚存极少数极少数的大慈悲者,是我多少年来都在苦苦寻找的那种人。
——虹影
朱先生的短篇不论题材如何,其实都可以看到相当自觉而精巧的形式实验,不论是限制观点的运用、意识流、时间配置还是语言腔调上的自觉转换,成绩当相当可观。包括了《铁浆》《狼》《破晓时分》中的大部分作品,而不仅是《冶金者》。
——黄锦树
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这是所有文学作品所能承受的最沉重的主题。
——英国汉学家白芝
对我而言最重要、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朱西甯先生的作品。我可以确定地说朱西甯是我认识的六〇年代里最好的纯文学作家。
——舞鹤
-
金丝猿的故事
密林里的暗算、岛屿上的背叛,
大历史叠合着小历史,串联起上世纪中期的苦难离乱。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重镇李渝长篇力作,
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专论评述。
编辑推荐
☆ 李渝和郭松棻是深受台湾文坛推崇的文学夫妻,均被视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镇”(王德威语)。后浪重点策划二人作品,其中《金丝猿的故事》是一部李渝情有独钟的长篇小说;该书在台湾初版于 2000 年,2012 年再版时,她精心改写,这个版本也因此被誉为“经典版”,并于本次引进。
☆ 除了被视为现代主义的重镇,李渝也是知名的艺术史专家。她师从美国学者高居翰,专攻绘画研究,引介艺术著作至华人世界,例如担任《图说中国绘画史》译者或长期撰写专栏。深厚的艺术史素养,也丝丝缕缕地渗入李渝的文学创作,形成视觉意象绵密的文字风格。
☆ 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时代的压抑氛围、人类承受战争与历史的创伤报复,被曲折地埋藏于繁复华丽的画面,处处都是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艳异光影的细腻描绘。以精致的文字触发难以名状的紧张,李渝的书写美学甚至让王德威以“物色尽而情有余”一语赞誉。
内容简介
1949 年、岛屿北部、黄昏中的身影,退役的马至尧将军从大陆来台,遇见面容神似第一位夫人的女子,定居、再婚,后半生如画卷般缓缓展开。但是,已从战场抽身远去的他,个人战役其实仍未结束;往事伤痛在内心暗中滋长,看似安稳的日常,又有骚动将至。
过去与现在,新与旧的至亲背叛,真实的战争与神秘的传奇,共同凝聚成无法抹灭的伤痛。当一切如宿命般重复,个人救赎的路途要如何完成?
名人推荐
☆ 借着一则中国西南森林中有关金丝猿的传奇,李渝回顾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家国动乱,也思考救赎种种创伤的可能。更重要的,她对金丝猿传奇的叙述,直指她对一种独特的书写美学与伦理的省思。金丝猿因此成为一个隐喻,既暗示历史尽头那灵光一现的遭遇,也点出书写本身所带来的神秘而又华丽的冒险。
——王德威(哈佛大学教授)
☆ 小说的主要背景,一贯设在李渝熟悉的五十年代的温州街,它安静,高贵而优雅,但是这份优雅却因为政治局势的变易,气氛肃杀,而隐隐浮动着一股压抑与沉默,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李渝相当成功地表达了这一暧昧难言的感受。
——郝誉翔(台湾作家)
☆ 在前后两次文本的改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李渝变动的意念,以及为了配合这样的观念变化,所发展出来的种种新的表达手法。这不是简单的局部修改,而是整体思路较大的一次变化轨迹。与其说是文本的修缮,不如说是文本的新生。
——杨君宁(中山大学中文系特聘副研究员)
-
野猪渡河
★一个由瑰丽、绚烂、血腥的文字所编织的历史寓言
★红楼梦奖首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多项华文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马华文学重量级作家张贵兴 十七年酝酿长篇史诗巨作
▼编辑推荐
◎张贵兴是当代华语文学重要作家,《野猪渡河》为他停笔十七年后重出文坛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获得多位重量级作家:甘耀明、李锐、哈金、言叔夏、吴晓乐、董启章、连明伟、黄锦树、骆以军好评推荐,并以横扫之势囊括几乎所有华语文学大奖。
◎《野猪渡河》的文字风格强烈,以浓密诡谲的修辞营造热带雨林中溽热腥臊的氛围,并且运用南洋丛林原始苍莽的异域元素:野猪、鳄鱼、猴子、夜枭、苍鹰、犀鸟、蜥蜴、蟒蛇、箭毒树、棕榈树、椰子树,糅合油鬼子(裸身色鬼)、庞蒂雅娜(飞天人头)、泥怪、帕朗刀、日本妖刀、土著猎头等各类民俗鬼怪传说,将魔幻现实、雨林书写发挥得淋漓尽致。
◎《野猪渡河》讲述南洋华人在二战期间遭受日军侵略凌辱虐杀的一段痛史,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地狱一般的血腥暴烈时空。在热带莽丛中的人兽群象中,我们寻迹祖辈所曾经历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殖民地砂拉越的华人聚落猪芭村建立了“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全村老少热闹为中国抗日举办募款活动,村民男女之间情愫互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隐有预感。1941 年 12 月,日军全面入侵,与“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相关的所有人等,包括妇女、孩童,全部遭到惨无人道地清算。在被占据的三年八个月中,人与动物的分别模糊,生命以各种恐怖酷烈的方式轻易地消逝,情欲与兽性在南洋雨林里赤裸裸地展演开来。
▼媒体推荐
◎张贵兴的文字冷静、瑰丽,寓繁复于精练,不动声色地描绘血腥的杀戮场面,以暴易暴,极度挑战读者的阅读底线,建构了他在生与死、人与兽、善与恶之间,曲折迂回的历史哲学和暴力美学。——笔力雄劲,构思恢宏,《野猪渡河》成就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又一经典巨著。
——红楼梦奖首奖评介
◎《野猪渡河》则近乎火力全开,不只是野猪群,猴子、鳄鱼、豪猪甚至萤火虫。而那荒莽大地上与人做生存竞争的庞大野猪群,那人猪大战,即便不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观的,也是中文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作家 黄锦树
◎如果说张贵兴借猪喻人,那也只是叙述的表象。他其实无意经营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猪狗”。《野猪渡河》读来恐怖,因为张贵兴写出了一种流窜你我之间的动物性,一种蛮荒的、众牲平等的虚无感。蠢蠢欲动,死而不后已。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王德威
◎在《野猪渡河》中,侵略者和反抗者都彻底地化为野兽,互相残杀。野猪人化,人也完全地野猪化。到了最后没有英雄,只有死者和幸存者的分别,而幸存者生不如死。杀人不但并不光荣,更加是毫无意义的。从这一点看,《野猪渡河》是反史诗的,也即是现代的,以及虚无的。我说它虚无并不是批评,而是想指出它的时代意义。
——作家 董启章
◎在张贵兴的笔下,你不仅可以看到热带雨林的荒莽、瑰丽,更可以见证所谓人类文明史的残酷与血腥。滔滔不息的猪芭河上,永远翻滚着此岸的天堂和炼狱。
——作家 李锐
◎《野猪渡河》是雄劲奇异的小说,将历史、神话和传说融为一体,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真实又魔幻的世界。
——作家 哈金
◎《野猪渡河》,近年来华文创作的顶尖拔秀之作,如一帖双倍浓缩的咖啡胶囊,读者受此一注,在短时间的心悸反应中,品尝了作家沉潜十多年谱写出的人性挽歌。
——作家 吴晓乐
▼获奖记录
☆ 第八届红楼梦奖首奖
☆ 第七届联合报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大奖
☆ 第15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
☆ 2018 年 OPENBOOK 中文创作年度好书
☆ 2018 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
☆ 2018 年博客来年度选书(华文创作)
☆ 第43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
琦君散文选
本书选收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41篇。 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
愫细怨
凭什么?他到底凭什么? 愫细的心在抽紧, 热泪像珠子成串滚下, 再怎样她也料不到自己会在这段不相配的恋情中, 扮演如此凄惨的角色, 她竟失败得如此彻底。 男人是世间最不牢靠的东西, 情爱嘛,激情过后,迟早会过去的, 这是女将们在身经百战之后得到的结论。 -
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
現代人最嚮往的山居桃花源! 一處塵囂之外,最愜意的現代普羅旺斯! 一段人與動物用心交流的動人歲月! 從有記憶開始,我的身邊便圍繞著許多動物同伴,牠們陪伴我長大,所給予我的是說不盡的快樂,雖然其間的生離死別,也曾讓我黯然心傷、低迴不已,但我真的無法想像在生命中,如果沒有牠們的陪伴,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光景。 我會住到山上,也是因為這些同伴們帶著我來的,雖然我一直有山居的夢,但如果沒有牠們的存在,這夢只會遙遙無期,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如今,我和這些同伴們擁有了一個和天堂差可比擬的家園,在這裡我們擁有足夠的空間、美好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命都得到了安頓,更重要的,我也在此得以繼續學習成長,我學習著謙卑的面對周遭的自然環境,我也學習著尊重這環境中的所有生命,也許我還沒學會所有,但我願意繼續以謙虛及尊重的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我不會忘記那些曾陪伴我成長的每個動物同伴,牠們的生命或長或短,都一樣豐富了我的生命,過去如此,未來也如此,若說我能回報牠們甚麼,那大概就是找到這樣一個如天堂般的家園,而這也是牠們所給予我的。 ──朱天衣 因為對動物的愛,朱天衣來到大自然之中,為了幫助牠們找到一處自在生存的天堂,她花費多年找尋、覓地,終於尋見位於新竹關西錦山的一塊七百坪的野地,這塊長滿雜草、原生樹林、許多石頭盤據的野地,經過她耐心的整地,鑑界,蓋屋後,終於形成一處她與動物們最快樂自在的天堂樂園。 在這裡,有原本的溼地改建而成的天然水池,它形成一處天然的小生態,讓蛙類、蝦蟹在此能自然繁衍,每當入夏,它更成了螢火蟲的大本營;緊挨著地緣旁邊,是一條清澈的溪流,溪中有許多的魚,在溪中撒上麥片,便引來三、五百隻魚,有時坐在溪邊,腳便有天然的魚來幫你去角質! 在這裡,有狗兒貓女近四十隻,雞十幾隻、鴿子四隻、鵝兩隻,還有各種野外的動物們不時來造訪:八哥,阿啾尖,喜鵲與烏鴉,鬼腳七,胖胖鳥;烏龜,青蛇,過山刀,臭青母,百步蛇,青竹絲,龜殼花,飯匙青,雨傘節;螢火蟲,螳螂,樹蛙,飛蛾,蜉蝣,椿象;各種蜘蛛,蝴蝶,豆孃,金龜子,小瓢蟲,蚱蜢……白天、晚上牠們分別造訪,並帶來各種不同的驚異與驚喜! 在這裡,有住在一起的貓狗鵝雞蛇鳥們,牠們每天龍蛇雜處,雞飛狗跳,但卻也生出不同一般的動物生態奇觀── 有二隻愛告狀的鵝,總是追著主人喋喋不休;有會把自己倒豎在牆上,看準時機後腿一蹬,身子便像箭一樣射出去搶球的貓;有躲在石縫中人立起來和你對望、若和牠說說話還會左搖右擺回應的白鼻心;有會幫忙照顧小雞、帶主人尋找雞蛋的狗;也有會占據貓砂盆當孵蛋基地、騎在貓頭頂上的母雞…… 在這裡,除了數不盡的生物之外,還有許多原生的老樹:茄冬、鳥榕、九芎和山棕,臺灣水柳,參天高的楓香;也有著主人親自種植的各種有機瓜果和植物:綠竹筍,苦瓜,絲瓜,香菇;羅勒、香椿、紫蘇、艾草、迷迭香、香茅草、蜂香草;桃子,李子,柿子、甜柚、蓮霧、橄欖、檸檬、百香果,咖啡…… 當然,在這裡也不乏親切的鄰人,他們互贈瓜果有機美食、交換動物飼養心得、一起保衛這一片難得的天然美麗土地…… 這是朱天衣的山居歲月,是她與她心愛的動物們的快樂天堂! 這也是常住都市喧囂中的我們,最渴望親近的山居桃花源! 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每天早起擎著咖啡從屋內一大片玻璃窗向外眺望時,偌大的山林盡在眼前,不時有各式生命在這遼闊的空間中奔馳翱翔,看著那群聒噪的樹鵲家族在楓香上開會,另一群藍鵲則從窗前滑翔而過,五色鳥的咄咄聲由遠而近、由近而遠,這些鳥族即便不現身,我也能從聲音辨別牠們的存在,甚至以此卜卜吉凶,喜鵲似金屬磨擦的叫喚當然代表著諸事順意,烏鴉的ㄚㄚ聲雖好聽但小心為妙,大冠鷲清揚的哨音則代表了做事有勁,而當白鷺鷥劃過頭頂時,從那破鑼嗓子中我尚未覓得一絲靈感它象徵著甚麼,而且很要命的,牠在飛翔之際總愛空投些甚麼,更糟的是,牠好像永遠處在拉肚子狀態,但即便如此,每個早晨能如此開始,我心已足。──朱天衣 -
11元的鐵道旅行
總是自得其樂,總是小題大作。 不論世界如何轉動,劉克襄慣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如此隨性,卻能在平凡俗事,發現迷人之處。 在喧嘩旅驛,他的視線穿越庸擾塵囂;在寂寞小站,讓荒涼孤獨靜靜包圍。除了鐵道迷追逐的硬紙票、號誌樓等,更愛牽扯無關鐵道的內容。比方,海線上挑扁擔的老人,他的扁擔是什麼植物做的?高雄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還有窗口如老鼠洞的售票亭嗎? 就是這些那些,難以述說的千頭萬緒、微不足道的小景小物,讓心靈暫時出走,讓旅程滿載而歸。鐵道不單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搭乘新的火車──高鐵,作者的視野不改獨家。他說,搭高鐵就像觀看一部台灣的生態紀錄片,九十分鐘的車程,活力與頹敗,文明又荒野的畫面輪番上映。也可以盡情地「流動鳥目」,由北南下,二三千公尺高山的雄峙嵱嵷,中低海拔淺山的嶙峋嵾嵯,在眼前逐一聳立而過。那興味,唯有搭高鐵,才得以盡情感受。 風物特產、鐵路便當,作者更是當寶似地翔實研究,那股熱情,彷彿永遠十七歲,還在情竇初開。 這回配備依然多元,文字爬梳、車站地圖、風物素描、行旅攝影。透過劉克襄的文字與圖片,我們彷彿第一次搭火車,遇見另一個迷人的台灣。 -
三世人
《三世人》描写三个世代的故事,也隐喻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三种身分认同,当作者描写女子王掌珠的服装从大祹衫、和服、旗袍到又换回大祹衫,穿穿脱脱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身份。 不同于《行过洛津》的批判与《风前尘埃》的抵抗,《三世人》带有强烈的悲怆气氛。回望这段“台湾人失去自主性”的历史,怎么也避不开台籍知识分子在日据时代皇民制度下由赤脚贫童变为医生、工程师的尴尬。 -
鴛鴦春膳
一種十分羅曼蒂克的憧憬,讓小說家李昂不惜全然投入、以身相許於飲食。 歷經全世界性的追逐美食尋找材料,六年來她精心調製了〈果子狸與穿山甲〉、〈咖哩飯〉、〈牛肉麵〉、〈珍珠奶茶〉、〈春膳〉、〈國宴〉、〈素齋〉等飲膳佳構,融會成她的第一部長篇飲食小說《鴛鴦春膳》。本書單篇作品陸續在報紙、雜誌發表時,即廣受矚目。 陳雨航主編《九十三年小說選》時,選錄李昂〈果子狸與穿山甲〉,謂其「最動人的地方竟不在吃而是細節描述上所醞釀出來的光影和氛圍」,讀者似可感覺到「昔時那些人物所帶來的懷念時光氣味」。蔡素芬主編《九十四年小說選》時,則挑選〈牛肉麵〉,她說:「李昂將飲食書寫發揮出政治、文化、社會相互關係的想像力,開闢書寫新境,也讓讀者飽食了飲食文學奇觀。」 人生猶如飲食般五味雜陳,試問生命之中可有什麼比飲食更華麗?更是瞬間的幸福?作者已備妥盛宴,細細品嚐之下,將處處讓人驚嘆。 -
睡眠的航線
「陷入time-free睡眠狀態的男子,十三歲赴日製造戰機的少年三郎,因不得漏失任何苦難而不能睡眠的菩?,被當做床腳而只好承受睡眠者夢境重量的烏龜,囚禁在動物園裡供人參觀的飛行員……」。 過去的歷史小說,往往會有次殖民地的歷史、創傷、矛盾、對抗、衝突的緊張情緒在敘述中激盪。但是,《睡眠的航線》以詩意的語言,自然生態視角度拉出一條超越個人和家族生命史的軸線,對戰爭與人類文明的進程提出獨到的觀察與見解。 小說的敘述大致分兩線交纏進行,第一條敘述路線以「我」的敘述觀點呈現「我」如何在看到難得一見的竹林開花之後開始出現另一種「睡眠規律」的症狀;這條敘述軸線不斷被另一條日治時代末期一個台灣少年「三郎」如何自動應召飄洋過海,到日本參與大戰時先進飛機的製造的敘事線。除此之外小說尚穿插其他角色觀點,包括三郎之母、觀見戰爭苦海眾生頻頻發出祈禱卻無能為力的菩薩、一隻無意中被當作床腳長年承擔原非它應負重任的烏龜、和年老住在中華商場以修電器為生的三郎。 敘事結構的用心安排耐人尋味,第三人稱觀點為主的敘述軸線橫跨神界(菩薩)、人間(三郎及其家人、參戰的日本和美國軍官士兵等)、動物界(名為「石頭」的烏龜),集中描繪戰事之餘,也暗示了時間與空間的無限擴張,這是台灣小說裡難得的敘述手法,超越特殊歷史脈絡時空限制,而拔向如何面對自然與人類文明「災難」循環的思考軌道。 推薦語 《睡眠的航線》無論在行式或主題上,都翻新歷史記憶小說模式,從自然生態視角拉出一條超越個人和家族生命史的?線,對戰爭和人類文明的進程提出其獨到的觀察和見解,開發出台灣小說創作的特殊航道……這是台灣小說裡難得見到的大器。 ─────邱貴芬〔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他的小說,一如他的生 散文,並不是書寫出來,而是徒步走出來的。他的文學,是因為眼見真實,終於不能不求諸於文字記錄。他的夢,比歷史的真實還真實。在平靜的文字背後,是高度的同情,在夢的盡頭,是深情的療傷。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單車失竊記
◆繼法國島嶼文學獎小說獎、《Time Out Beijing》百年來最佳中文小說《複眼人》、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的《天橋上的魔術師》、金石堂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浮光》之後,五度獲開卷年度好書獎,作品已在多國出版,受到國際評論稱譽小說家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 ◆小說藉由「物」的歷史,走進島嶼的歷史。可與獲得《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視為連作。 ◆書中小說主人公撰寫的〈鐵馬誌〉筆記,娓娓道來腳踏車歷史,並附有精緻手繪鐵馬插圖;既是小說,也是庶民史的展現。 ◆附有作者親繪摺頁海報——「歷史事件及小說事件對照圖」。 那是一個你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 那些被棄於街頭、回收廠、廢墟裡的腳踏車,每一個零件的縫隙都還留著故事…… 一封讀者的來信、一張照片、老眷村廢棄房舍的地下室、二戰期間一支神祕的銀輪部隊、緬北森林的大象運輸隊、圓山動物園,以及一場樹的戰役⋯⋯一切從一部小說裡被遺忘的腳踏車開始。 故事從失蹤了二十年的父親及一輛幸福牌腳踏車說起。 「我」的父親失蹤於一九九三年中華商場被拆的隔天。一天我在翻閱家族相簿時,一張陌生人和一輛熟悉腳踏車的照片觸動了我想追尋父親及失蹤多年的幸福牌腳踏車的決心,而一個讀者的來信則讓那輛腳踏車從虛構小說進入現實⋯⋯ 「我」藉由收集各種幸福牌腳踏車的機會,認識了喜愛收藏舊貨的阿布、酷愛古董腳踏車的小夏,以及放有那輛酷似父親幸福牌腳踏車的咖啡店店主、熱愛攝影的鄒族青年阿巴斯。 透過阿巴斯父親的錄音帶,一場人們與動物、森林同遭傷害的戰爭重現眼前⋯⋯ 全書以我們最熟悉的腳踏車為主軸,藉由尋找失蹤父親及腳踏車,透過島嶼的地景,交錯拉出一個個現實與回憶的故事——閱讀這部小說彷彿經歷了一趟關於生存與死亡、命運與運命,時代不仁的感傷旅程。 人類有一天會知道,象和他們一樣理解黑夜、雨季、星象與傷心。當長老母象倒地時,其他的象完全停步,圍繞著牠。牠們用長鼻摩挲著彼此的背,發出不可思議的輕柔低哼聲。夜晚氣溫逆轉,較接近地面處形成較佳的傳音層,那低哼聲因此得以傳到遠方的山谷,而後又嗡嗡迴響回營地。那被放大的、多層次的音響讓一旁的士兵感到悽愴而溫暖,他們體會到了象的傷心,因此也為自己傷心起來。他們想起了遠方的情人與親族、死去的同僚、曾經握著陽具與槍的斷臂,以及不可能再長出來的眼珠。 ——《單車失竊記》 吳明益說:「寫這部小說並不是基於懷舊的感傷,而是出自於對那個我未曾經歷時代的尊崇,以及對人生不可回復經驗的致意。透過這樣一個從尋找腳踏車,意外進入某個時間之流的故事,我期待讀者與書中人物彼此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踏踩時的頻率、汗味與不諧調的呼吸、流淚與不流淚的悲傷。 但沒有人停下來,不必彼此呼喚、親吻,就只要無聲、艱難、飢渴又平靜地踏踩下去。」 -
洪荒三疊
那些長空流雲,蒼風銀浪,溫柔秋陽。 一切如此艱難,又如此潔淨美麗。 清簡淡疏的氣質,情切有韻致,乾淨節制的文筆,一些意在言外,一些幽默無奈,也一些自抒心懷。家常瑣事中一個人的遊蕩,形體雖囿限於現時塵世,思路已跑到荒寂的無何有之鄉。 「家常事」寫原生家庭葛藤般的關係,台東鄉下有爸媽爺奶有院子貓狗的紛鬧屋舍。「城裡人」寫獨居市廛看似熱絡交往暗自疏離旁觀的流動,那些風風火火與微小塵埃。「歲時記」寫氣候溫熱,時節變化,當下與記憶交織的生活行旅,細細過日子的滋味。「山水注」寫自然裡的人,人因野山荒溪草木海洋而動,身動與心動,隨風生水流。「洪荒三疊」則是遙遠的故事,湧動纏繞的青春物語,看著彷彿飄來了少男少女青澀的汗氣…… 是啊,過去的歲月,誰不是想來躑蠋萬分,但看柯裕棻的文字,明明就只是簡筆勾勒,綠的黃的,為什麼會胸口突湧起酸,眼眶逼淚,只因為看到「一切如此艱難,又如此潔淨美麗。」喚起共振,還是竟同樣賭氣的心裡獨白「我無所珍愛,它便無從掠奪。」 這是屬於作者心裡百轉千迴的故事 也是你我獨自一人如煙裊繞的時光 常有人問我何不寫童年青春,何不寫家事,何不寫鄉居。我常以為寫了不少,仔細翻檢後想,果然不夠啊,那些長空流雲,蒼風銀浪,溫柔秋陽。 童年我拿它沒辦法,寫不來。起筆都是夢一樣的迷離景色──金花翠鳥,野百合冷冽晨露,銀月牙懸浮碧海,黃昏庭院鴉雀,繁密星光凜冬。可是青春我也一樣寫不來,滿樹鳳凰,早夏綠稻浪,晚秋凋零花香,狂風沙,金蘆葦。種種斑斕都是謊言,明明就不是錦心繡口的日子,明明是,暗暗關掉心燈,襯底的只有黑夜,明明是那樣的暗。 誰知道呢那時候,我不期待錦繡前程,未來緊緊揣在懷裡,手心眉心都半信半疑,誰願意接手我都能給出去的。若遇上鐵蹄,我就任它踏成懸在心口的馬蹄鐵;若遇上風暴,我情願留它在茶杯裡一飲而盡。再沒有誰的眼睛流淌蜜色的甜琥珀。此後只有平淡。 什麼都不寫也不行。那年歲一切如此艱難,又如此潔淨美麗。 …… 我知道青春小小的惡意和苦惱終將消失,其後將代之以更殘暴的錘鍊與磨難。我知道人生必然是一次一次將肉身砸向岩石,在粗泥地上打滾,斜陽下失魂行走草地上絕望流淚。我知道。正如我今日午後負氣迢迢而來,正如他在密林水潭邊反覆縱身一躍。身體掙扎的訊息比語言更張狂猛烈,可它在山橋、溪水、岩谷之間,又至弱無比。 但不怕,我們多的是盲目衝撞的勇氣。 …… 當然。怎能讓這膚淺無情的世界看出我對付它的方式呢。我手無寸鐵迎上去與它對決,我無所珍愛,它便無從掠奪。 -
幌马车之歌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
父亲与民国
白先勇:父親與民國 2012年04月08日 父親白崇禧將軍出生於公元一八九三年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祖父志書公早逝,家道中落,父親幼年在艱苦的環境中奮發勤學,努力向上,很小年紀,更展露了他過人的毅力與機智。一九○七年,父親考入桂林陸軍小學,這是他一生事業奠基的起點。父親生長在一個革命思潮高漲的狂飆時代,大清帝國全面崩潰的前夕。桂林陸軍小學正是革命志士集結的中心。一九○六年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後,次年便派黃興至桂林發展革命組織,陸小總辦蔡鍔等人鼓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父親深受影響,與同學們紛紛剪去長辮,表示支持。 公元一九一一辛亥年,十月十日晚,武昌新軍工程營的成員發出了第一槍,武昌起義,展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一槍改變了中國幾千年的帝制歷史,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誕生了。武昌起義那一槍也改變了父親一生的命運。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廣西人士反應熱烈,組軍北上支援。父親參加了陸軍小學同學組織的「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共一百二十人隨軍北伐。家中祖母知道父親參加敢死隊的消息,便命父親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預備攔截父親,強制回家。誰知父親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自己卻輕裝從西門溜了出去,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那年父親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廣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學生軍敢死隊水陸兼程經湖南北上,父親肩上荷「七九」步槍一枝,腰間綁着一百五十發子彈的彈帶,背着羊氈、水壺、飯盒、雜囊,身負重載,長途行軍,抵達漢陽時,父親與許多敢死隊同學們腳跟早已被草鞋磨破,身上都生了蝨子,癢不可當。時清軍據守漢口、漢陽,與武昌方面的革命軍隔江對峙,廣西北伐軍和學生敢死隊,奉命在漢陽蔡甸到梅花山一帶,配合南軍作戰,威脅敵方側後。一夜,父親被派擔任步哨,時適大雪紛飛,頃刻間父親變成了一個雪人,那是父親第一次上前線,而且參加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行動,內心熱情沸騰,刺骨寒風竟渾然不覺。那是父親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親身參加武昌起義,對父親具有重大意義。他見證了中華民國的誕生,由此,對民國始終持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 辛亥革命成功後,父親考入保定軍校三期,接受完整的軍事教育。父親在保定前後期的同學,日後在國軍中皆任要職。保定畢業,父親與二十多位同學,自願分發到新疆屯邊,效法張騫、班超,立功異域,他曾經下工夫研究左宗棠治疆的功績,中國邊防一直是他戰略思想的要點之一。治疆的抱負後因俄國革命交通阻斷,未能實現。民國六年,父親返回廣西,結識李宗仁、黃紹竑,共同從事統一廣西的大業,時稱「廣西三傑」。 民國十五年,北伐軍興,蔣中正總司令力邀父親出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這是父親軍事事業第一個要職。當時北洋軍閥各據一方,中國四分五裂,其中以孫傳芳、吳佩孚勢力最大。中國人民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革命新思潮高漲,對國民革命軍有高度期望,革命軍遂能以少擊眾,從廣州一路摧枯拉朽打到山海關。那是國軍士氣最旺盛的時刻。北伐是民國史上頭一等大事。 北伐時期,父親立下大功,重要戰役,幾乎無役不與,充份展示他戰略指揮的軍事才能,尤其是民國十六年「龍潭戰役」,關係北伐成敗。時因「寧漢分裂」,蔣中正下野,國民革命軍內部動盪不穩,孫傳芳大軍反撲,威脅南京,形勢險峻。父親臨危受命,指揮蔣中正嫡系第一軍,與孫傳芳部決戰於南部城郊龍潭,經過六晝夜激戰,不眠不休,終於將孫軍徹底擊潰。行政院長譚延闓在南京設宴招待龍潭戰役有功將領,特書一聯贈予父親: 指揮能事迴天地 學語小兒知姓名 北伐後期,父親任命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領第四集團軍,揮戈北上。民國十七年六月一日,父親領軍長驅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盛大歡迎,成為歷史上由華南領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天津《大公報》主筆名記者張季鸞在六月十四日發表社論:「廣西軍隊之打到北京,乃中國歷史上破天荒之事」。當年太平天國的兩廣軍隊只進到天津。父親時年三十五歲,雄姿英發,登上他戎馬生涯的第一座高峯。 父親繼續率部至灤河,收拾張宗昌、褚玉璞殘部,東北張學良易幟,最後完成北伐。 北伐期間,廣西軍屢建奇功,桂系勢力高漲,功高震主,蔣中正決意「削藩」。民國十七年,發生「蔣桂戰爭」,掀起「中原大戰」序幕,中國再度分裂。北伐成功,原為國民黨統一南北,建設中國最佳良機。北伐甫畢,南京開編遣會議,計劃裁軍,父親由北京拍千言長電致國民黨中央,請纓率領第四集團軍至新疆實邊,可惜未受採納。中央派軍攻打廣西,父親等人一度流亡安南。後再潛返廣西,展開兩廣連盟,與中央對峙。其間父親致力建設廣西,不到七年,廣西由一個貧窮落後的省份一躍而成為全國「三民主義模範省」。民國十二年,父親曾在廣州晉見孫中山先生,受到極大鼓勵。父親對孫中山創作的「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實業計劃」中的建國理想及方針心嚮往之。建設廣西,如土地改革、「三自」、「三寓」地方自治等計劃,可以說都在實踐「三民主義」的精神。胡適等人參觀廣西,大加讚揚。建設廣西,展現了父親的政治抱負及行政才能。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地方將領中,父親第一個飛南京響應蔣中正抗日號召。日本各大報以頭條新聞報道「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廣西與中央對峙因一致對外而暫時化解。 父親出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對日抗戰,父親的貢獻不小:民國二十七年,軍事委員會在行都武漢開「最高軍事會議」,父親提出對日抗戰大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消耗敵人實力作持久戰。日軍軍備遠優於國軍,與日軍正面作戰,難以制勝,「八一三」上海保衞戰,國軍傷亡二十多萬精兵,犧牲慘重。父親認為應該同時發動敵後游擊戰術,困擾敵人,不必重視一城一鎮的得失,使敵人局限於點線的佔領,將敵軍拖往內地,拉長其補給線,使其陷滯於中國廣大空間,從而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向敵發動長期總體戰,以求得最後勝利。父親自承抗日戰略思想,是受到俄法戰爭,俄國人拖垮拿破崙軍隊策略的啟發。父親的提議得到蔣中正委員長的採納,並訂為抗日戰爭最高指導原則,對抗戰的戰略方向,有指標性的作用。父親有「小諸葛」之稱,被譽為中國近代傑出軍事戰略家。他的抗日戰略,顯露出他高瞻遠矚的智慧。 抗日期間,父親奔馳沙場,指揮過諸多著名戰役:「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戰」、「武漢保衞戰」、「桂南會戰-崑崙關之役」、「長沙第一、二、三次會戰」等。其中尤其以民國二十七年「台兒莊大戰」至為關鍵。 時首都南京陷落,日軍屠城,國軍節節敗退,全國悲觀氣氛彌漫。台兒莊一役給予日軍迎頭痛擊,被國際媒體稱為日軍近代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敗仗。全國人民士氣大振,遂奠下八年長期抗戰之根基。父親與李宗仁等將領,登時被全國民眾尊為「抗日英雄」。 民國命運,自始多乖,內憂外患,從未停息。抗戰剛勝利,國共內戰又起,而且不到四年間,國民黨竟失去了大陸政權。國民黨在大陸上的失敗固然原因多重,然父親在他的回憶錄中卻認定軍事失利是導致國民政府全面崩潰的主因。戰後父親出任首屆國防部長,其後又調任華中剿總司令,雖然身居要職,但職權受限,並未能充份發揮其戰略長才。國共戰爭,國軍在戰略戰術上犯下一連串嚴重錯誤,終致一敗塗地。 首先父親極力反對戰後貿然裁軍,內戰正在進行,處置不當,動搖軍心。本來國軍部隊有五百萬人,共軍只有一百多萬。裁軍後,大批官兵,尤其遊雜部隊,這些八年抗戰曾為國家賣命的士卒,流離失所,眾多倒向共軍,共軍軍力因此大增。裁軍計劃由參謀總長陳誠主導,父親的反對意見,未獲高層支持。 民國三十五年五、六月第一次東北四平街會戰,那是國共戰後首度對陣,雙方精英盡出,蔣中正派父親往東北督戰,旋即國軍攻進長春,林彪軍隊大敗,往北急速撤退,孫立人率新一軍追過松花江,哈爾濱遙遙在望。在此關鍵時,父親向蔣中正極諫,自願留在東北繼續指揮,徹底肅清林彪部隊。蔣中正由於受到馬歇爾調停內戰的壓力,以及對共軍情況的誤判,沒有採信父親的建議,竟片面下停戰令。林彪部隊因此敗部復活,整軍反攻,最後吞噬整個東北。事後多年,國民黨檢討內戰失敗原因,蔣中正本人以及國軍將領咸認為那次片面停戰,不僅影響東北戰爭,而且關係全盤內戰。 民國三十七年底三十八年初之「徐蚌會戰」,乃國共最後決勝負的一仗。原本蔣中正屬意父親指揮此次戰役。父親時任華中剿總司令,北伐抗戰父親在淮北平原這一帶多次交戰,熟悉戰略地形。他向蔣提出戰略方針:「守江必先守淮」,應將軍隊集結於蚌埠,五省聯防,由華中剿總統一指揮。未料臨時蔣中正卻將指揮權一分為二,華東歸劉峙指揮,而指揮中心卻設在徐州。徐州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父親曾如此警告:「指揮權不統一,戰事必敗。」「徐蚌會戰」開戰前夕,國共兩軍各六十萬,嚴陣對峙,國府高層深感勢態嚴峻,劉峙不足擔當指揮大任,國防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顧祝同聯名向蔣中正建議,父親替代劉峙統一指揮。父親飛抵南京開軍事會議,發覺國軍戰略佈署全盤錯誤,大軍分佈津浦、隴海鐵路兩側,形成「死十字」陣型。父親判斷大戰略錯誤,敗局難以挽回,況且開戰在即,已無時間重新佈置六十萬大軍。父親斷然做了一項恐怕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拒絕指揮「徐蚌會戰」。後「徐蚌會戰」國軍果然大敗,蔣中正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蔣、白之間,嫌隙又生。 內戰末期,林彪百萬大軍南下,父親率領二十萬部隊與共軍盤桓周旋,激戰數月,但當時大局已瀕土崩瓦解,國軍士氣幾近崩潰。父親軍隊一路奮勇抵擋,由武漢入湖南,退至廣西,與共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孤軍終難迴天,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日離開大陸,由南寧飛海口。 父親十八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了民國的誕生。北伐軍興,父親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最後完成北伐統一中國。抗日戰爭,父親運籌帷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父親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為了保衞民國,父親奉獻了他的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父親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父親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父親在台十七年,雖然過着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民國五十五年,離過世前不久,父親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當時越戰正打得熱火朝天,父親認為如果越戰繼續擴大,中共可能出兵,一旦與美軍起正面衝突,便是國軍反攻良機,父親並詳細列出反攻大陸的戰略,犖犖大端。信中最後結尾:「弟待罪台灣,十有七年矣!日夜焦思國軍何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現在國際形勢已接近反攻時機,屆時我總統蔣公,必統三軍,揮戈北指,取彼凶殘也。」 我曾親聞父親吟誦南宋詩人陸游《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這也是父親晚年最後心境的寫照吧。 (白先勇) 1963年 1月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在松山機場合影 -
珍珠奶茶的诱惑
读管家琪的少年小说,常常会产生一种惊讶、一种反差很大的阅读体验,这些故事中显然保留着作者自身青春时代的记忆和感受。从她的少年小说世界中,读者发现了她性情和精神世界中丰富深广的蕴藏,特别是她个性和情感世界中敏感、多思、细腻、包容的一面。会对她对少女少男心理世界的细腻把握而感到惊讶,为她对少女少男精神成长的深刻理解而大为动容。青春期的多思和骚动、幻想和迷茫、激情和无助、失落和成长,在她的笔下得到、了俱切、自然、美丽的描绘和展示——那些青春期的隐秘心情故事,那些少女少男特有的精神成长历程,的确是美妙而动人的。 管家琪的小说以简练明快、跌宕有致的叙事和丰富多姿、委婉动人的心情展示,在台湾获得了很多小读者和大读者的喜爱。 少年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最纯真无瑕的时光,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片清香袭人的小小世界。本书是台湾作家管家琪少男少女系列之一,青春期的多思和骚动、幻想和迷茫、激情和无助、失落和成长,在她的笔下得到了俱切、自然、美丽的描绘和展示——那些青春期的隐秘心情故事,那些少女少男特有的精神成长历程,的确是美妙而动人的。小说以简练明快、跌宕有致的叙事和丰富多姿、委婉动人的心情展示,陪伴孩子踏实、稳健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由台湾著名女作家管家琪授权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独家出版。管家琪系台湾目前最畅销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台湾金鼎奖得主、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得主。她的作品风靡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新生代青少年读者的偶像。作品描绘了一个个夸张而又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人捧腹大笑。这是祖国大陆首次较全面地引进台湾青少年文学畅销书作家的作品,相信会给广大青少年读者带来极大的惊喜和满足。 -
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
融合文本批評、文化評論、後殖民理論,以及歷史、社會語言學等不同領域, 對日台之間半世紀的文化遭遇做一客觀而中肯的評價。 《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展現了新穎的研究視野! 作為日據時代至皇民化時期的日本/台灣文學研究, 《帝國的太陽下》試圖重新定義日本近代文學的範疇,擴大其想像空間及領域界線, 試圖從複數觀點來重審日台殖民經驗的文學表現, 以便建構一個整體性的透視全像而非僅限於某個種族或階層的局促點面。 以及舉證指出不是所有的殖民文學文本都是反殖民的抗爭文本。 《帝國的太陽下》以日本、台灣和西方最新的學術成果為基礎,由殖民者以及被殖民者在旅記、大眾書寫、地域文化與風俗的學術論述中陳述的觀點,採用文化交錯、跨域以及比較手法,檢視日本南方殖民地域的文學、語言以及文化的代表性著作,解釋日本殖民期台灣/南方的日本語文學生產的語言、文化、歷史與政治背景。其中包括曾經有南洋生活體驗的日本作家林芙美子、中島敦以及在台灣成長、接受教育,並嘗試在小說與民族誌書寫中捕捉台灣文化精華的在台日人作家西川滿。同時從多視角的觀點檢視日本/台灣的殖民經驗,研究範圍從內地作家如大鹿卓、佐藤春夫,到西川滿的文藝活動,同時檢視「灣生」作家在日本與外地文化之間的游移來回。 除了台灣的多語環境中語言政策的效應,《帝國的太陽下》同時也探討語言的角色如何成為帝國主義的工具,以及日本南方臣民們表達身分認同──某種連結台灣人和日本人自我觀點──的手段。例如掙扎於這些相互糾葛的觀點之間,台灣人作家包括本土派作家楊逵、呂赫若以及皇民文學作家周金波與陳火泉在他們的書寫中表達了個人與社會的差異,以及如何以文學回應他們的台灣殖民經驗。 本書特別指出,在皇民化時期,日本語「語言接觸區」(linguistic contact zone)形成確立後, 各項人文要素在這政治衝突互撞中融合成一種新的混雜文化概念。 統治者的語言滲透鞏固同化政策的文化結構,但也同時必須面對在地文化的挑戰。 《帝國的太陽下》仔細觀察上述作家們的生涯與作品,同時思考日本殖民地日本語文學在日本,以及日本前殖民地的受容問題。本書嘗試提出:這些作品告訴了我們日本人曾占領的台灣興起什麼樣的文化混種性特例,以及透過後殖民的視鏡如何看待這樣的關係與文化混種性的全球化現象?此書可謂融合了細緻的學識涵養以及重要的史料,廣博同時縝密,恰如其分地呈現了殖民主義作品中豐富且複雜的圖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