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文学
-
蟬
本書分為:穿紅襯衫的男孩、虹外虹、逝者、蟬與辭鄉五部,五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五個從死寂而平庸生活中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 其中,<蟬>是林懷民三十多年前轟動一時的作品,也是奠定林懷民在文壇地位的一部作品。故事描寫幾個大學生在同窗時期的夢想、對未來的憧憬、相處的情誼與不經世事的輕狂。內容敘述年輕人對生與死的困惑,對同性異性情感的懵懂不安,對現實社會不滿的吶喊,還有好朋友死亡帶來的震撼悲傷等等情節緊湊、充滿張力的校園故事。 林懷民鮮活地描寫了三十年前西門町的一群年輕人,儘管時代遞換,書中對年輕人的心理描繪讀來仍絲絲入扣。年輕人的苦悶藏在內心,原因有許多,諸如社會背景、家庭環境、教育制度、經濟壓力0 .等等都是。林懷民也曾年輕,他瞭解年輕人在喧囂都市中聽到蟬鳴的悸動、瞭解他們在漆黑的舞廳中撈取墮落的苦悶……。所以在這部小說中林懷民描寫諸多抽煙、喝酒、游泳、約會、戲沙、跳舞、同性戀以吞服安眠藥的場景,在這些男女混雜、龍蛇難分的歡樂場合中,作者毫不保留地把那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型態公諸於世,既不誇張,也不粉飾。 這是一部台灣同志文學的發軔,也是當代文學中,最早觸及同志問題以及60年代年輕人物的生命史觀的小說。與今天的年輕世代比較時,除了閱讀的興味外,我們更可貼切的看到各世代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穿紅襯衫的男孩><虹外虹><逝者>與<辭鄉>同樣描寫年輕人的故事,分別描述與親人、朋友相聚別離的感嘆、追求理想時的心高氣盛與豪情、面對愛情時的羞赧與不安,人物性格強烈而分明,一如舞蹈般華麗而深刻。 -
伤心咖啡店之歌 (精装)
《伤心咖啡店》写的是当代的台北和一群对当前的社会架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质疑的年轻人,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呢?为什么会对社会现实质疑呢?本书将会以丰富详细的内容、精练生动的语言告诉你答案。 -
夜行货车
台湾小说名家代表作丛书 -
风前尘埃
本书是施叔青“台湾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行过洛津》描写了清朝统治下的台湾移民与性别等问题,第二部《风前尘埃》则以三个不同的种族、语言生活习惯各异的族群,描绘日治时期的花东。主角有太鲁阁族的哈鲁克(“太鲁阁之役”),在殖民地移民村和立雾山生活的日本家族(警察横山新藏、其女横山月姬),以及爱上横山月姬的客家摄影师范姜义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除了研读当年日本人的诗作、小说作品和人类学家的记录著作外,并旁及茶道花道庭院建筑等文化知识。作者在强烈的历史意识中,细腻描写庶民的风俗文化、节庆、衣饰、饮食,让历史故事变得更有血肉。特别的着墨于宣传战争的日本民族服饰——和服,描写当时日本的法西斯暴力美学,织绘有战争相关场景物品的和服,有如音乐的主题般,前后出现,贯穿整部小说。 -
桃花井
今年春天文學出版界的最大收穫 一部讓人等了三十年的小說作品 王偉忠、王德威、朱天文、林俊穎、陳芳明、蘇偉貞、劉梓潔(真情推薦) 蔣曉雲驚喜復出,寫小說來紀念他們的時代 ——浪漫的地名,叫桃花井,推演著兩岸共同架設的悲歡家庭劇場—— 「外省族群的故事,並不全然發生在眷村內。籬笆外有春夏秋冬,也有喜怒哀樂;其中的離亂身世與時代悲憤,都蜿蜒在蔣曉雲的故事血脈深處。舊世紀的記憶,新世紀的光影,令人心酸。」——陳芳明 「蔣曉雲回過神來這麼一望,宛如長鏡頭般的人生畫面,舒緩而有戲,告訴了我們,她筆下的世界是永不過時的。」——蘇偉貞 鄉親背後叫「台灣老頭」的李謹洲老先生,歷經大半生離亂顛沛,幸好活得夠久,等到了兩岸開放探親後,在家鄉尋回失散的長子,更進一步找了個桃花井的寡婦董婆續弦,打算在大陸老家重新組建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兩岸的隔閡、城鄉的差距、父子的代溝、個性的衝突、私利的擠壓等問題交相沖激上演;且看老人如何智慧布局,在命運荒謬卻又見真情的人生過程中,遂其所願落葉歸根。 《桃花井》系列故事承接自作者的少作〈去鄉〉發展。每篇情節雖各自獨立,但人物血脈相連,劇情環環相扣,可謂作者跨時三十年成就了一秩長篇,詼諧演繹了外省第一、二、三代人不同心境的返鄉之路。 以往這類題材書寫,往往夾纏血淚交織的苦難記憶。然而蔣曉雲的小說有張愛玲式的冷靜旁觀,詼諧幽默,把人生的體會和感動熱熱鬧鬧編進故事中。她不跟文字搏鬥而與之和諧相處,沒有苦悶頹廢虛無等等,字裡行間,一種練達、一種世故,在當代小說書寫中呈現少有的清朗風格。 讀她的小說,我們跟著回到最初,那美好的、愉悅地聆聽故事的年代。 -
白先勇自选集
《白先勇自选集》作者白先勇,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他写的是非英雄的悲剧,他的小说的悲剧主角不是时代的英雄,而是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一群失落的贵族,以及附属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小人物,作者怜和同情他们的困境和不幸;他写的是心理的悲剧,作者在描写这群悲剧人物时,没有像通常的悲剧作品那样,着力去描写悲剧的背景,作者所着力描写的,占领舞台和小说中心的,是他们的内心痛苦和怀旧情绪,对他们的显赫气派的光荣的缅怀。 -
我住宝岛一村
本书分为六个篇章,事关童年回忆、生活、文创、娱乐圈、政事,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台湾的社会生活,对两岸娱乐圈,以及文创工作的精彩解读。在每一个篇章开启前,透过文字与图片传达出伟忠式的乐观、幽默、睿智、犀利,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智慧停留在你我脑海中,让大家学会从另一种角度想问题,看事物。人生何处不开花,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换个脑袋想! 王伟忠,一个讲着一口地道北京话的台湾人,从眷村走出来成为台湾综艺圈杀伐决断的“教父”。旁人做媒体,开大饭店,他摆个小摊,做几个节目,写个专栏,每天都有好玩独到的发现。透过伟忠哥的小眼睛,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值得挖掘的宝藏。而人生不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能量! -
中國文化的展望(上)
這本書的確說出了些什麼,也解答了些什麼。不折不扣的,這是討論中國文化問題的一個新的里程碑。──金耀基 《中國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最重要的專著,無論就思想史脈絡或是就殷海光個人的思想世界而言,本書都深具意義。 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論爭」幾無已時。殷海光採取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及邏輯分析的方法,敘述討論十九世紀以降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也從世界架構的視野,檢討思索中國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現身處二十世紀中葉的華人知識分子,如何以科際整合的認知,借鑒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論列中國近百年來的社會文化對西方文化衝擊的反應,嘗試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近代變遷,提出宏觀視野的系統解釋。 本書不僅是殷海光對「中西文化論爭」這個問題的回應解析,還全面展現了他的文化觀、知識觀與人生觀,具體反映當代自由主義者探求理想未來的思惟世界。在這部書裡,殷海光呼籲「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識分子無畏威權,扛起道義責任的大纛。字裡行間,透露出自由主義者的學術研究,和他的生命意義,實在不能須臾或離。 本書為《中國文化的展望》上半冊,內容為全書的第一章到第八章。書中從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性質開始,一直推論至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其間,章與章之間,且每一章的各節之間,皆環環相扣。閱讀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對於中國文化的變遷及未來這個重大問題,拓展多重的認知,獲得無限的啟發;更可以是我們理解自由主義者殷海光之關懷所在的一種方式。 -
徵婚啟事
【歷久靡新的都會經典∕徵婚啟事20年紀念版】 屏風表演班舞台劇《徵婚啟事》原著小說(1993、1998、2002三度搬演,2009將展開環島巡演) 導演陳國富改編電影《徵婚啟事》(劉若英以此片獲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收錄20年紀念版新序<我祝你們幸福> 「我們見面的那一天,風很大,我目睹一顆流星的殞落。他走近我時,手上抱著摩托車鋼盔,嘴上啣一根菸……」——第五個男人 「我至今不清楚,自己究竟不喜歡他血色太黑的嘴唇還是無法自拔的憂鬱症。我自己有時候也不快樂,但是他的憂鬱中似乎含有太多的自虐。」——第二十三個男人 「我試探性地問:會不會和我這種人結婚?沒想到他居然說:同居可不可以?」——第二十八個男人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 這是一名女性與42位男性徵婚的記錄。 二十年前,作家陳玉慧在劇場與文字間尋找一種新的形式與觀念,在報上刊載了一則徵婚啟事,邂逅了107位男人和1名女士,開啟一場報導式的無形劇場,而演員共通點便是寂寞單身。《徵婚啟事》記錄作者與其中42名男子徵婚的過程,以極具創意的形式呈現最真實的人性與情感。在邊緣與主流之間探索,作者看見了男人的寂寞;而從她的書裡,或許我們也看見自己和整座城市的寂寞。 -
文学台湾
《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增订版)》采取个案研究方式,梳理和探讨了台湾文学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文学母题的角度研究两岸知识者的精神联系;由日据时代的小说探究“现代性”问题;从战后上海和台北文化论述的相关性,阐释台湾问题之因由、发展及其对于台湾文化想像的深刻影响;由台湾乡土小说的表现方式,考察边缘地区进入现代消费社会后的困境;从新生代的文学创作论述“后现代”写作的意义。 作者还阐释了台湾知识者关于“语言美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中所蕴含的“新遗民”情结和美学拯救意义。 -
蓮漪表妹
潘人木的《莲漪表妹》、蓝的《蓝与黑》、纪刚的《滚滚辽河》和徐钟佩的《余音》被誉为“四大抗战小说”。四部小说除潘人木的《莲漪表妹》之外,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其共通点是均采用第一人称,且以作者本身的经历为基础创作。潘人木的《莲漪表妹》描绘抗战前夕东北流亡学生在北平的日子。 -
伤歌行
台湾百年物语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锺文音最具野心的恢弘巨作。 兵荒马乱中时局变了,物欲横流中时局又变了,平淡如腐水的日子里时局又偷偷变了……小人物终究还是小人物啊。 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 且听她一一“锺小娜”为我们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这是一次无力的控诉:这些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人来了,又走了,终归是渺小的甚至腐朽的。 可是,她们又是曾经有血有肉的,活得鲜亮如晴天的…… -
七等生集
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 「他的小說佈局,充滿了真實與夢幻的交錯,經常從一個現實的敘事,陡然融入於一個神秘而非現實的自我世界,透過冥想的運作,或以象徵、或以預言的形式,探討繁複尖銳的現實問題。」〈七等生集序〉李龍第的信念:1.他是非宗教的,人才是主宰。2.現在才是永恆。3.聚多重人格。〈周寧〉 李龍第是理性的頹廢主義者:因為他有足夠的理性,才能對困難的環境提出反省與自覺,才會有以無價值取向為價值取向的頹廢主義出現。〈陳明福〉這是個荒謬的故事,卻藏真意。是一篇觀念的小說,或是寓言。〈洪銘水〉意象:.洪水和鴻溝:舊將去,新要來。台灣作家七等生的小說,可說是一種詩化小說,在形式上,其獨特的敘事模式和奇詭的語句曾遭受抨擊,但其尋索另一種表達的可能,以至建造另一種言說世界的方式本身,是建基於對世界固有言說方式的不滿,以求另建一種高於世界的系統,其實是接近於詩的另一層面,即語言形式上開拓的嘗試。本書是七等生較早期的短篇小說集,讀七等生的小說,其實是讀一個非凡的小說家創建語言的努力,從學詩的角度看,理解小說家創建語言的方式,也是接近理解詩語言的創建。 -
人间好时节
《人间好时节》讲述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从没有什么座右铭,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也不求神问卜,我习惯翻阅诗词。那些古人从不吝惜,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 -
China
奇異、迷魅、微透光又風沙飛揚的故事場景, 絕美、如玉、似夢影又釉涙斑斑的昌南工藝; 最情色最大膽又最傳統的中國,最溫柔最浪漫又最冒險的西方。 一段顛倒眾生的愛情傳奇,一部懾人心魄的瓷器盜竊史! 重量級作家陳玉慧繼《海神家族》後最新力作! 台灣文學最震撼的一章 媲美艾可《玫瑰的名字》與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 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印刻文學生活誌 爭相轉載 簡體字版、德文版相繼熱烈出版 CHINA,昌南也,為製瓷之地,宋代之後易名為景德鎮,西人如是稱呼瓷器,又如是稱呼中國。 可見瓷器不只是用火和土燒成的?更是血與淚。 好瓷凝聚的可是情感。無有情感,無有瓷魂。 而瓷器與愛情是這世間最容易破碎的兩樣東西。 故事從十八世紀的西方開始,一位礦物學者愛上有夫之婦,於是以槍戰決鬥斷定愛情結果,孤單的學者死裡逃生,傷心之餘,他出發到中國,邈遠的東方,為男爵尋找製瓷祕密。漸漸地,他深入這片廣曠的土地,以其科學知識與習得的中文,甚至進入皇宮內苑,成為皇上的寵臣。他沉溺於瓷器與愛情的找尋,並誓為其奉獻生命…… 陳玉慧奔途於台灣、北京、慕尼黑三地,以「那個站在東西之間的人」,將靈魂與血汗如投入瓷窯熾熱紅火中,所虔意鍛製煉情煉字煉心之絕美長篇。 跨越迢遙東西距離,連接現今與從前,交流異國文化語言,作者讓中西美學與價值觀對話,真假虛實新古相錯,以意識流的剖白寫法,穿梭男人與女人身體,像要穿過所有最遠的隔閡最堅固的核心最難的謎,只為找尋永世恆存、無以倫比的「美」。 我看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打算從這裡出發。我是那個站在東西之間的人。我在東方,我也在西方。 想像一個西方遇見東方的故事,因為想說,畢竟西方無法體會東方,而東方一樣也不能了解西方。英國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不都說過了? 整部東西文化交流史其實是一部誤會史。 瓷器在麥森被稱為薩克森血碗。可見瓷器不只是用火和土燒成的?更是血與淚。好瓷凝聚的可是情感。無有情感,無有瓷魂。 而瓷器與愛情是這世界上最容易破碎的二種東西。 我自己是在麥森街道上遇見了這位十八世紀的礦物學家,他從這裡開始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挑戰是空前的,因為小說以第一人稱寫成。而他是男子,不但是古人還是薩克森人。因為太不可能了,所以就完全有可能。我便是魏瀚,我真的是。 他曾愛上這裡的女子,為其中一名女子決鬥差點而死,一生註定要為愛情付出。 我也是? 他的愛非關感官,非關精神,他只是需要被喚醒,被激發,他可以愛上所有的無限。 他愛女人,女人的胴體正像瓷器或者玉,他陷入,沉溺,女人像瓷器般可以包容盛載他的靈魂,他愛上詩歌,他讀過Novalis。 他愛瓷器,他愛中國。 還要再談一次性別嗎?我是女性?男性?中性?或無性?又或者,都是? 我只有在離別後才像個女人。 請你原諒我的心猿意馬,我如果難以抉擇,那是因為命運開我們的玩笑,他在暗巷中偽裝成另一種面貌。 我的人生因此在彼時有了另一種風景。 所有要說的都說了,事關China…… 事關瓷與愛。──摘自陳玉慧著〈薩克森血碗〉 -
人妻日記
她們的故事不僅僅是面對同志愛情的勇氣, 更重要的是面對愛情,迎接愛情和經營愛情的決心, 真愛無關性向。 日記裡平凡的點滴,記錄著真愛的勇敢, 已經擁有愛的、等待愛的、害怕愛的,或曾經在愛情上失敗的, 陳雪在文字裡會告訴你── 愛情的出路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 張惠妹 A-Mei 直視愛的各種樣態,屬於戀人們的療癒之書。 全書收錄2011~2012〈人妻日記〉、首度曝光之〈早餐人的信〉, 並附全彩「早家日日」攝影別冊。 在看似簡單幸福的柔光中,有最複雜也最堅實的景深。 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 我的回答還是一樣的,因為一定就是你啊。 你使我張望,守候,等待,學習,相信。 關於家與愛的一切。 若我們透析愛的成分,那裡頭必然有著萬千難以分門歸類的元素:溫煦的,照亮生命的黑暗;炙人的,燒灼著疑懼困惑;冷酷的,劃開你一身血肉。對愛裡的可怕與可惡若視而不見,那樣的愛必然殘缺,必然顛躓難行。 終於,小說家走出故事,踏入了真實世界;心懷惶惑與過往傷痛的戀人們走出迷宮,來到現實生活的起點。「承擔彼此憂患」的誓言像是一句溫柔的咒語,縫補了時光裡的錯過、損傷,守護著未來的新生。一個「家」的重建與創造,一段愛情的再生與細心滋養。長達二年的《人妻日記》,述說描摹著日復一日的淡遠悠長:在生活裡,我們是彼此最堅實的支柱;在愛裡,我們是永恆的戀人。 -
记忆之塔
《记忆之塔》虽是散文集,也确实在文字背后穿起了台湾中国文学界1960~1990年代的面貌,因此有人评论这本书是台湾的“儒林外史”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台湾动荡的时代里,周志文,一个从宜兰乡下考上东吴大学中文系的年轻人,怀抱着孟子一样的浩然理想,却发现大学里充满了荒唐的老师和荒诞的事情……他经历了《自由中国》的年代,大学时遇上当年姓章的两蒋兄弟,旁听殷海光、齐邦媛等老师的课。后来任教桃园振声中学、淡江大学和台大,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奇人与故事。在他笔下,我们看到了戒严时期被扭曲了的大学校园里,龙蛇杂处的浮生百相。这本书几乎就是台湾变动最剧烈的时代里,一名台北文化人的养成过程:胡适、殷海光、台静农、屈万里、郑骞,还有自由中国、存在主义、越战的中山北路、书店的重庆南路、明星/田园咖啡厅、《现代文学》、《文学季刊》、《笔汇》、《畅流》、《拾穗》……可供老一辈中文人在里头寻找学界轶闻,年轻一辈当作天宝遗事,更多的路人甲,用来回味自己一生求取知识的路径与坎坷。想想在知识的堂皇门面下,曾有多少卑弱的人物,冷血的心灵,崇高与腐朽和谐的并存着。 -
昨日當我年輕時
這本書收了朱天心一九七七至一九八0的八個短篇,這些作品如今讀來篇篇令人震動,幾乎像是二十歲時的朱天心,遙遙在向同年齡時的少女張愛玲挑釁飆速,在這段被稱之為「藍色時期」所存留下的作品,除了極其珍貴地留下某一時期的風格化石,似乎隱約可追蹤這位尊敬的小說家之抒情核心-對死亡的專注凝視,對綿密覆遮的人心暗影,以及對瘋狂邊緣驟轉虛無之荒謬處境的冷靜切割......這些主題,仍在她日後愈漸成熟的作品中復返迴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